董卿來了!為什麼是廈門?首批朗讀者名單公布

2020-12-24 騰訊網

董卿又來了!

《朗讀者》與廈門再續前緣

初心不改,溫情依舊

廈門日報(xiamenribao)記者

一路跟拍,帶你感受女神的優雅和知性

10月6日至8日

《朗讀者》節目製作人、

總導演兼主持人董卿來到廈門

為《朗讀者》第三季

「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活動做前採調研

說起這檔節目

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朗讀者》

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點打造的大型文化類綜藝節目,它與廈門的不解之緣,因城市書香而起,因城市精神同行。

去年《朗讀者》就曾來到這座愛閱之城,今年更是攜全新升級的朗讀亭登鷺,在不斷開拓進取的廈門,首次開展直播活動。

2019年,在「朗讀城市·廈門」的這場活動中,董卿朗讀了《廈門印象記》。

為期三天的前採調研

《朗讀者》第三季節目組

沿途尋訪廈門的人

尋訪這座城市裡熱愛朗讀、

熱愛知識、熱愛生活的靈魂

廈大,鼓浪嶼、環島路……

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01

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

董卿走進教室

與廈大學子一起

聆聽中國高等教育學奠基人、

廈大百歲教授潘懋元先生

回顧從教經歷、講述教育與讀書的意義

這位從教85年的百歲教授對董卿說:「我的字典裡沒有退休二字,假如有第二次生命,我還是願意當老師。」

潘懋元父子

還與董卿在校園榕樹下對話

與青年學子分享人生感悟

潘懋元先生說,學生是他的教育對象,也是他的精神支柱。董卿說她有個心願,就是邀請潘懋元先生走進朗讀亭,請他分享一段朗讀,他的精神、他的聲音,會成為所有人收穫的珍貴禮物。

02

在鼓浪嶼

董卿邂逅了一場海島風情音樂會

董卿「自告奮勇」主持起雷厝樂隊的演出。

夜色中,《鼓浪嶼之波》《卡布裡島》《衷心讚美》先後奏響。帶來這場演出的,是雷厝夏威夷樂隊,樂隊成員多已過退休年紀。

點擊播放 GIF 0.6M

「如果說我在廈門大學感受到的是青年學子奮發的朝氣,在這裡感受到的則是叔叔阿姨老有所樂的怡然自得。」董卿說,「你們身上的淡然、坦然、快樂令人感動,讓我們欣賞音樂的同時對人生有了新的感受。」

董卿在鼓浪嶼雷厝,了解雷厝大院裡的故事。

現場,董卿還邀請觀眾上前朗讀,請雷厝夏威夷樂隊即興伴奏。在她看來,鼓浪嶼屬於詩和音樂,而朗讀與音樂的結合是錦上添花的事情。她把話筒遞給樂隊成員葉恩慈女士,今年,葉女士與丈夫、樂隊主要發起人雷永平已經走過金婚。在溫柔的琴聲裡,她輕聲朗讀了《關於愛情》。

03

在環島路音樂廣場

董卿對話了一位名叫賀帥的年輕人

他的父親賀明被稱為「跑馬抗癌鬥士」

幾年前,在得知自己患癌後,賀明許下跑100場馬拉松的心願。今年1月,57歲的他在廈門跑完第61場馬拉松,但也在今年遺憾離開人世。父親去世後,賀帥追隨父親遺志,接力奔跑。

點擊播放 GIF 0.4M

父子倆一起跑馬拉松。

永不言棄的馬拉松精神,裝點著廈門這座城市不停奔跑的奮進之姿。這裡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火紅繁茂的鳳凰木、一飛沖天的白鷺鳥,都是這座城市開拓進取、敢拼會贏精神的象徵。」與《朗讀者》的再續前緣,將進一步點燃廈門推廣全民閱讀的激情,挖掘城市書香,保護城市文脈,傳播廈門的文化魅力。

朗讀亭是什麼?

作為《朗讀者》第三季回歸的前奏

10月16日至18日

《朗讀者》第三季

「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活動

將在北京、武漢、廈門三城同步開啟

以連續72小時慢直播的方式

在央視頻等平臺呈現

活動報名將於10月15日24:00截止

如果你還想參與,那就掃碼預約吧~

首批名單已經出爐,看看有沒有你

屆時,經預約走進朗讀亭的人,都可以通過直播分享自己的聲音和故事,並有機會與董卿現場連線。據悉,在過往的兩季節目裡,朗讀亭抵達過全國28座城市的151個地標性區域,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朗讀者。

直播中的朗讀亭在哪裡?

此次直播

廈門站朗讀亭選址環島路音樂廣場

面朝大海,裝滿陽光

廈門音樂廣場「一平方米」朗讀亭

這也是《朗讀者》朗讀亭首次來到廈門。和既往大家熟悉的朗讀亭不同,這間朗讀亭在一平方米的朗讀區域外,打造出「城市閱讀空間」,將在人來人往的音樂廣場打造心靈棲息地,吸引更多人走進朗讀亭。

音樂廣場上在建的朗讀亭

「現在朗讀亭的空間還在建造當中,過兩天就會有十點讀書的很多書籍,文創品擺滿整個空間,我相信一定會給愛書的人一份驚喜。」董卿說,「在這裡可以迎著風、聽著海朗讀,我很羨慕能夠走進廈門朗讀亭的這些朗讀者,他們能擁有一種特別浪漫的體會,這是其他城市所沒有的,所以我也期待著他們能夠在這裡留下美好的聲音記憶。」

朗讀亭還將擺在哪裡?

全民閱讀

是廈門這座城市鮮明的文化底色

這裡擁有公共圖書館10家、

出版物發行單位633家

董卿此行還走進位於中華城的十點讀書線下十點書店,期待朗讀亭能與圖書、文創等更多文化業態產生聯結。她表示有可能將朗讀亭更長時間擺在廈門十點書店,聆聽這座城市更多普通人關於朗讀的故事。

在廈門,各類讀書會、誦讀沙龍活動也在蓬勃發展。以創辦於2015年的廈門草根朗誦會為例,它從2015年的幾個人因愛好相聚,發展到如今擁有來自各行各業的成員近300人,5年來每周固定開展朗讀活動。此次來廈,董卿也在鼓浪嶼菽莊花園與廈門的朗讀愛好者相遇,了解菽莊吟社百年史和廈門的朗讀文化,聽他們現場朗讀廈門詩人舒婷的作品《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正是這座城市裡的每一位朗讀者,每一顆愛閱讀的心靈,牽起了廈門與《朗讀者》的緣分。

為何選擇廈門?

昨日下午

董卿在廈門音樂廣場朗讀亭

接受廈門媒體專訪

講述了《朗讀者》第三季緣何創新啟動形式

舉辦「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活動的初衷

分享了她對廈門這座城市的印象

董卿:這是一座屬於詩和音樂的城市

(上下滑動閱讀)

我們的直播活動在選擇第三座城市的時候,就在考慮如何選擇一座城,和北京、武漢有鮮明的風格上的差異,不知道為什麼立刻就想到了廈門,可能是之前和廈門也有很多很愉快的合作,我心裡對廈門還是有一份很美好的回憶。廈門不僅有很美的景色,更重要的它也是個很有人文氣息的城市,是一座屬於詩和音樂的城市,在這裡朗讀是非常和諧美好的事情。

這次直播活動其實也是《朗讀者》第三季的啟動儀式,直播結束後我們就會進入第三季正片的籌備和組織。之所以把啟動儀式放在新媒體就是想告訴大家,《朗讀者》作為總臺大屏端的現象級節目,很希望能夠在新媒體發力。《朗讀者》第一季播出以後,我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朗讀者》做得這麼好,你有什麼遺憾嗎?我當時就說我唯一的遺憾就是覺得對不住那麼多走進朗讀亭的人,因為他們很信任一平米的空間,把自己最真實的感情展現在裡面,可是我沒有能夠讓他們有一個釋放的平臺,而且也沒有更多跟我互動的機會。

今年,當直播成為新媒體的風口,我就在想有沒有可能藉助直播讓《朗讀者》離大家更近一些,關切到更多的人。最終促成它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基於《朗讀者》的群眾基礎,過去兩季我們手上錄製的朗讀者素材超過1萬多小時,我經常被這些素材打動,我覺得他們的人生故事太豐富了。其次是朗讀者的閱讀範圍之廣也超出了我的想像,整體的閱讀的水準比我們想像的更好,所以每次看的時候我就覺得好可惜,為什麼沒有更多人能夠聽到他們的故事,聽到他們的朗讀。我們就下定決心做直播。其實對我個人來說也是一次挑戰,雖然之前做過很多次直播,但都是電視端的,演播室裡的直播環節相對比較好控制,但這次我們是走出演播室,而且還一下子在三個地方連續三天不間斷直播,有很多事情似乎還沒有很踏實的感覺,但我覺得我願意去試試看,我們已經在做方方面面的努力了,做好了這72小時不眠不休的準備。

明年下半年,《朗讀者》還要推出一檔半紀錄式戶外大型文化類節目《一萬公裡》,我們要走向更廣袤的大地,去傾聽更多普通人的聲音。無論在哪裡,我相信依然有人是對知識、對文字天然是有一種渴望的,他們的追求顯得更加可貴。所以我想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聽聽。遠方,誰在朗讀?我很期待創新的《朗讀者》未來和大家的見面,期待能得到大家喜歡。

看完了董卿的介紹

大家是不是對節目相當期待呢?

活動預告

10月16日至18日

環島路音樂廣場「一平方米」朗讀亭

直播首秀

《朗讀者》攜全新升級的朗讀亭在北京、武漢、廈門三城同步開啟直播活動,將在央視頻等平臺呈現。

隔空互動

經過預約走進朗讀亭的人,都可以通過直播分享自己的聲音和故事,並有機會與董卿現場連線。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郭睿 攝影:林銘鴻

編輯:林聿晶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標星+置頂廈門日報

一秒找到日報君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點擊播放 GIF 0.9M

掃描二維碼下載

廈門日報社App「潮前智媒

輕鬆玩轉黑科技

一鍵get最潮新聞&服務▼

相關焦點

  • 《朗讀者》來了!廈門再續前緣!下周將舉行這個活動……
    《朗讀者》與廈門再續前緣。10月6日至8日,《朗讀者》節目製作人、總導演兼主持人董卿來到廈門,為《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活動做前採調研。《朗讀者》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點打造的大型文化類綜藝節目,它與廈門的不解之緣,因城市書香而起,因城市精神同行。
  • 董卿攜《朗讀者》回歸央視!
    美女主持董卿,大眾女神! 隨著央視欄目《朗讀者》的回歸,美女主持董卿也重新回歸大眾視野,滿足了大家的期待。 央視主持眾多,董卿被大家稱為央視一姐,不僅得到大家的讚譽,還贏得了觀眾的喜愛。除了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和專業知識外,董卿柔和的性格也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 董卿:央視三套終於有了固定主持節目,時隔八百天《朗讀者》開播
    朗讀者小朗兒2020年12月9日 19:07,發布消息:12月11日,《朗讀者》「一平方米」特別節目在央視綜藝頻道20:30檔播出,節目將全方位呈現10月16-18日,#朗讀者第三季# 北京、武漢、廈門72小時慢直播精華內容。
  • 董卿攜《朗讀者II》現身濟南
    4月20日,「朗讀城市·濟南——《朗讀者II》山東讀者見面會」在濟南市圖書館舉行。在央視主持人張澤群的主持下,《朗讀者》節目製作人、圖書主編董卿暢聊「朗讀者」節目及圖書製作背後的故事,以及與熱愛朗讀和閱讀的泉城讀者溫情對談,共同朗讀,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朗讀者》山東讀者見面會。
  • 《朗讀者》第三季12月11日晚開播 見證總導演董卿的風採
    著名主持人董卿擔任的《朗讀者》第三季節目,將於今晚(12月11日)在央視三套面向全國播出。2020年10月16日、17日、18日,《朗讀者》第三季在北京、武漢、廈門進行了一場持續72小時不間斷的慢直播活動,這時直播已經臨近結束,在凌晨的北京街頭,《朗讀者》第三季節目製作人、總導演兼主持人董卿,和姚軼濱、馮碩、王嘉寧三位觀察員決定用一段朗讀來和所有觀眾說再見。
  • 董卿轉型當《朗讀者》節目總導演
    封面新聞報導 董卿攜《朗讀者》正式回歸央視,間接粉碎辭職央視謠言。近日,時隔800多個日夜,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帶著她的王牌節目《朗讀者》第三季,以總導演、製作人、主持人三種身份與全國觀眾見面。許久不見的董卿,在節目《朗讀者》第三季中,一人任三職,一頭幹練的短髮,別具魅力。
  • 董卿:接受央視16分鐘專訪,消失小半年原是籌備《朗讀者》第三季
    盼星星,盼月亮,董卿的粉絲們等了小半年,天天念叨董卿去哪了。2020.8.20董卿在參加中央電視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節目錄製時,接受了【央視頻】的專訪!專訪董卿時長達16:38,本次專訪的最大的爆料,莫過於董卿官宣:朗讀者3正式啟動了,董卿在全情投入籌備《朗讀者》第三季,不打安全牌意味著主動放棄一些好的選擇,從而追求更好的選擇。前段時間把節目推了的原因終於可以說啦!
  • 董卿當上總導演《朗讀者》第三季濮存昕朗誦巴金作品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董卿攜《朗讀者》正式回歸央視,間接粉碎辭職央視謠言。近日,時隔800多個日夜,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帶著她的王牌節目《朗讀者》第三季,以總導演、製作人、主持人三種身份與全國觀眾見面。許久不見的董卿,在節目《朗讀者》第三季中,一人任三職,一頭幹練的短髮,別具魅力。最近幾年,已經鮮少能看到董卿活躍在央視的舞臺上,這也讓董卿已經辭職離開央視的傳聞甚囂塵上。今年9月的時候,封面新聞記者曾報導了董卿現身為新一季的《朗讀者》拍攝宣傳片一事。兩個多月過去了,第三季《朗讀者》與觀眾見面。
  • 董卿的《朗讀者》中,這7句經典語句,讀一遍,讓人受益終身
    董卿的《朗讀者》中,這7句經典語句,讀一遍,讓人受益終身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閱讀,可以讓我們跟隨書中的文字,去感受不同人不同的人生,或者是對人生不同的理解。而在《朗讀者》中每一段文字的選取和朗讀,都展現著他們的期望。1.《不為什麼》 ——朗讀者:楊乃斌經典語錄: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
  • 《朗讀者》完成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正文】2020年10月16日-18日,北京、武漢、廈門三地的朗讀亭聯動完成了一場72小時不間斷的慢直播。在小小的一平方米裡,來自五湖四海的朗讀者們飽蘸深情,用滾燙的文字讀出各自的人生。董卿與觀察團在直播間與朗讀者互動陪伴式、移動化、社交性是整個「一平方米」直播活動的鮮明特點。
  • 《朗讀者》第三季升級歸來,一平方米內讀「天地人心」
    時隔兩年,業已播出兩季、收穫了高口碑與高收視的文化類綜藝《朗讀者》升級歸來。作為《朗讀者》第三季的開端活動,直播朗讀節目《一平方米》於16日6點27分在北京、武漢、廈門開啟,朗讀者們迎著三地晨曦進入一平方米的朗讀亭中朗讀直播,不到半小時已吸引上萬人收看。
  • 談讀書談節目談生活 透過文字感受名嘴董卿的智慧
    「朗讀依舊,初心不改——《朗讀者II》特別專場暨新書發布會」1月15日在國家博物館劇院舉行,《朗讀者》節目製作人、圖書主編董卿在活動現場還與嘉賓共同朗讀,呈現出一場別開生面的《朗讀者》節目特別專場。央視總編室微信公眾號「CCTV看點」日前刊發文章,回顧董卿曾經談節目、談讀書、談生活的一些語句,讓我們透過文字一起感受董卿的「智慧」。 談讀書
  •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裡共振 《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
    筆者之所以想到《一粒種子》,源於董卿曾將《朗讀者》的製作過程比作農夫勞作,她一直記著作家畢飛宇對她說過的話:「你只管播種,收穫的事情交給土地。」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正文】  2020年10月16日-18日,北京、武漢、廈門三地的朗讀亭聯動完成了一場72小時不間斷的慢直播。  在小小的一平方米裡,來自五湖四海的朗讀者們飽蘸深情,用滾燙的文字讀出各自的人生。
  • 《朗讀者》第三季走進武漢 一平方米承載千萬人心底的聲音
    16日,央視著名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第三季走進武漢,作為節目回歸啟動的前奏,「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活動在武漢、北京、廈門同步開展。16日至18日,200多名預約走進朗讀亭的武漢朗讀者,將他們的聲音和故事通過這場連續72小時的慢直播,在央視頻、央視新聞、嗶哩嗶哩等平臺呈現。
  • 《一平方米》12月開播,脫胎於《朗讀者》第三季72小時慢直播
    《一平方米》由董卿擔任製作人,邵玉峰等擔任總導演,姚軼濱、馮碩、張嘉寧擔任觀察員,節目由央視文藝中心和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在72小時的《朗讀者》慢直播中,除了無數普通人走進朗讀亭之外,還迎來了「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廈門榮譽市民潘維廉、新中國首位交響樂女指揮家鄭小瑛、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疫情期間被網友們「雲守護」的小石榴一家、中國女足「一姐」
  • 董卿《朗讀者》的10句經典語錄,每讀一次都受益匪淺
    董卿《朗讀者》的10句經典語錄,每讀一次都受益匪淺有人說,我們這個時代不缺機會,所以也勢必會讓每個人面臨很多的選擇,那麼,是遵從自己的內心,還是隨波逐流;是直面挑戰還是落荒而逃;是選擇喧囂一時的功利,還是恆久平靜的善良;無論如何,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做出一個在日後回想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
  •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裡共振《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
    筆者之所以想到《一粒種子》,源於董卿曾將《朗讀者》的製作過程比作農夫勞作,她一直記著作家畢飛宇對她說過的話:「你只管播種,收穫的事情交給土地。」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正文】2020年10月16日-18日,北京、武漢、廈門三地的朗讀亭聯動完成了一場72小時不間斷的慢直播。在小小的一平方米裡,來自五湖四海的朗讀者們飽蘸深情,用滾燙的文字讀出各自的人生。
  • 「最美朗讀者」名單公布!感謝有你!
    在日前結束的遼寧衛視尋找「最美朗讀者」活動中,全國十餘萬用戶熱情關注,1個多月來,我們共計收到千餘件朗讀作品,共展映優秀作品121件,在此,遼寧衛視真誠感謝全國觀眾投入的這份熱情與支持!日前,經過播音朗讀和新媒體領域專業評委團認真、慎重的評選,在2020年遼寧衛視尋找「最美朗讀者」的活動中,共計30名朗讀者脫穎而出,分別榮膺「最美朗讀者」和「優秀朗讀者」稱號,在此,為你們的優秀作品和卓著表現真誠點讚!
  • 董卿:我每天睡前都要閱讀一個小時,這是堅持,也是自律
    董卿則說:「哪來那麼多的目的啊,不要抱著目的去讀一本書,你反而能夠得到更多的滋養。」說實在的,我喜歡董卿,也是因為她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一個女人再漂亮,如果沒有知識作為底蘊,她終究都是淺薄的。在央視,美女很多,但能夠像董卿那樣詩詞古賦信手拈來的並不多。
  • 《朗讀者》第三季歸來,董卿「挖坑」朗讀亭內物理老師秀方言教學
    《朗讀者》已經播出了兩季,深受大眾多歡迎。尤其是學生黨,董卿的主持詞隨便拿來背背,都是一篇滿分作文啊!終於,第三季也已歸來。一平方米內會發生什麼故事呢?看完一期,我對武漢十一中教物理的李坤老師充滿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