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又來了!
《朗讀者》與廈門再續前緣
初心不改,溫情依舊
廈門日報(xiamenribao)記者
一路跟拍,帶你感受女神的優雅和知性
10月6日至8日
《朗讀者》節目製作人、
總導演兼主持人董卿來到廈門
為《朗讀者》第三季
「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活動做前採調研
說起這檔節目
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朗讀者》
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點打造的大型文化類綜藝節目,它與廈門的不解之緣,因城市書香而起,因城市精神同行。
去年《朗讀者》就曾來到這座愛閱之城,今年更是攜全新升級的朗讀亭登鷺,在不斷開拓進取的廈門,首次開展直播活動。
2019年,在「朗讀城市·廈門」的這場活動中,董卿朗讀了《廈門印象記》。
為期三天的前採調研
《朗讀者》第三季節目組
沿途尋訪廈門的人
尋訪這座城市裡熱愛朗讀、
熱愛知識、熱愛生活的靈魂
廈大,鼓浪嶼、環島路……
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01
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
董卿走進教室
與廈大學子一起
聆聽中國高等教育學奠基人、
廈大百歲教授潘懋元先生
回顧從教經歷、講述教育與讀書的意義
這位從教85年的百歲教授對董卿說:「我的字典裡沒有退休二字,假如有第二次生命,我還是願意當老師。」
潘懋元父子
還與董卿在校園榕樹下對話
與青年學子分享人生感悟
潘懋元先生說,學生是他的教育對象,也是他的精神支柱。董卿說她有個心願,就是邀請潘懋元先生走進朗讀亭,請他分享一段朗讀,他的精神、他的聲音,會成為所有人收穫的珍貴禮物。
02
在鼓浪嶼
董卿邂逅了一場海島風情音樂會
董卿「自告奮勇」主持起雷厝樂隊的演出。
夜色中,《鼓浪嶼之波》《卡布裡島》《衷心讚美》先後奏響。帶來這場演出的,是雷厝夏威夷樂隊,樂隊成員多已過退休年紀。
點擊播放 GIF 0.6M
「如果說我在廈門大學感受到的是青年學子奮發的朝氣,在這裡感受到的則是叔叔阿姨老有所樂的怡然自得。」董卿說,「你們身上的淡然、坦然、快樂令人感動,讓我們欣賞音樂的同時對人生有了新的感受。」
董卿在鼓浪嶼雷厝,了解雷厝大院裡的故事。
現場,董卿還邀請觀眾上前朗讀,請雷厝夏威夷樂隊即興伴奏。在她看來,鼓浪嶼屬於詩和音樂,而朗讀與音樂的結合是錦上添花的事情。她把話筒遞給樂隊成員葉恩慈女士,今年,葉女士與丈夫、樂隊主要發起人雷永平已經走過金婚。在溫柔的琴聲裡,她輕聲朗讀了《關於愛情》。
03
在環島路音樂廣場
董卿對話了一位名叫賀帥的年輕人
他的父親賀明被稱為「跑馬抗癌鬥士」
幾年前,在得知自己患癌後,賀明許下跑100場馬拉松的心願。今年1月,57歲的他在廈門跑完第61場馬拉松,但也在今年遺憾離開人世。父親去世後,賀帥追隨父親遺志,接力奔跑。
點擊播放 GIF 0.4M
父子倆一起跑馬拉松。
永不言棄的馬拉松精神,裝點著廈門這座城市不停奔跑的奮進之姿。這裡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火紅繁茂的鳳凰木、一飛沖天的白鷺鳥,都是這座城市開拓進取、敢拼會贏精神的象徵。」與《朗讀者》的再續前緣,將進一步點燃廈門推廣全民閱讀的激情,挖掘城市書香,保護城市文脈,傳播廈門的文化魅力。
朗讀亭是什麼?
作為《朗讀者》第三季回歸的前奏
10月16日至18日
《朗讀者》第三季
「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活動
將在北京、武漢、廈門三城同步開啟
以連續72小時慢直播的方式
在央視頻等平臺呈現
活動報名將於10月15日24:00截止
如果你還想參與,那就掃碼預約吧~
首批名單已經出爐,看看有沒有你
屆時,經預約走進朗讀亭的人,都可以通過直播分享自己的聲音和故事,並有機會與董卿現場連線。據悉,在過往的兩季節目裡,朗讀亭抵達過全國28座城市的151個地標性區域,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朗讀者。
直播中的朗讀亭在哪裡?
此次直播
廈門站朗讀亭選址環島路音樂廣場
面朝大海,裝滿陽光
廈門音樂廣場「一平方米」朗讀亭
這也是《朗讀者》朗讀亭首次來到廈門。和既往大家熟悉的朗讀亭不同,這間朗讀亭在一平方米的朗讀區域外,打造出「城市閱讀空間」,將在人來人往的音樂廣場打造心靈棲息地,吸引更多人走進朗讀亭。
音樂廣場上在建的朗讀亭
「現在朗讀亭的空間還在建造當中,過兩天就會有十點讀書的很多書籍,文創品擺滿整個空間,我相信一定會給愛書的人一份驚喜。」董卿說,「在這裡可以迎著風、聽著海朗讀,我很羨慕能夠走進廈門朗讀亭的這些朗讀者,他們能擁有一種特別浪漫的體會,這是其他城市所沒有的,所以我也期待著他們能夠在這裡留下美好的聲音記憶。」
朗讀亭還將擺在哪裡?
全民閱讀
是廈門這座城市鮮明的文化底色
這裡擁有公共圖書館10家、
出版物發行單位633家
董卿此行還走進位於中華城的十點讀書線下十點書店,期待朗讀亭能與圖書、文創等更多文化業態產生聯結。她表示有可能將朗讀亭更長時間擺在廈門十點書店,聆聽這座城市更多普通人關於朗讀的故事。
在廈門,各類讀書會、誦讀沙龍活動也在蓬勃發展。以創辦於2015年的廈門草根朗誦會為例,它從2015年的幾個人因愛好相聚,發展到如今擁有來自各行各業的成員近300人,5年來每周固定開展朗讀活動。此次來廈,董卿也在鼓浪嶼菽莊花園與廈門的朗讀愛好者相遇,了解菽莊吟社百年史和廈門的朗讀文化,聽他們現場朗讀廈門詩人舒婷的作品《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正是這座城市裡的每一位朗讀者,每一顆愛閱讀的心靈,牽起了廈門與《朗讀者》的緣分。
為何選擇廈門?
昨日下午
董卿在廈門音樂廣場朗讀亭
接受廈門媒體專訪
講述了《朗讀者》第三季緣何創新啟動形式
舉辦「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活動的初衷
分享了她對廈門這座城市的印象
董卿:這是一座屬於詩和音樂的城市
(上下滑動閱讀)
我們的直播活動在選擇第三座城市的時候,就在考慮如何選擇一座城,和北京、武漢有鮮明的風格上的差異,不知道為什麼立刻就想到了廈門,可能是之前和廈門也有很多很愉快的合作,我心裡對廈門還是有一份很美好的回憶。廈門不僅有很美的景色,更重要的它也是個很有人文氣息的城市,是一座屬於詩和音樂的城市,在這裡朗讀是非常和諧美好的事情。
這次直播活動其實也是《朗讀者》第三季的啟動儀式,直播結束後我們就會進入第三季正片的籌備和組織。之所以把啟動儀式放在新媒體就是想告訴大家,《朗讀者》作為總臺大屏端的現象級節目,很希望能夠在新媒體發力。《朗讀者》第一季播出以後,我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朗讀者》做得這麼好,你有什麼遺憾嗎?我當時就說我唯一的遺憾就是覺得對不住那麼多走進朗讀亭的人,因為他們很信任一平米的空間,把自己最真實的感情展現在裡面,可是我沒有能夠讓他們有一個釋放的平臺,而且也沒有更多跟我互動的機會。
今年,當直播成為新媒體的風口,我就在想有沒有可能藉助直播讓《朗讀者》離大家更近一些,關切到更多的人。最終促成它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基於《朗讀者》的群眾基礎,過去兩季我們手上錄製的朗讀者素材超過1萬多小時,我經常被這些素材打動,我覺得他們的人生故事太豐富了。其次是朗讀者的閱讀範圍之廣也超出了我的想像,整體的閱讀的水準比我們想像的更好,所以每次看的時候我就覺得好可惜,為什麼沒有更多人能夠聽到他們的故事,聽到他們的朗讀。我們就下定決心做直播。其實對我個人來說也是一次挑戰,雖然之前做過很多次直播,但都是電視端的,演播室裡的直播環節相對比較好控制,但這次我們是走出演播室,而且還一下子在三個地方連續三天不間斷直播,有很多事情似乎還沒有很踏實的感覺,但我覺得我願意去試試看,我們已經在做方方面面的努力了,做好了這72小時不眠不休的準備。
明年下半年,《朗讀者》還要推出一檔半紀錄式戶外大型文化類節目《一萬公裡》,我們要走向更廣袤的大地,去傾聽更多普通人的聲音。無論在哪裡,我相信依然有人是對知識、對文字天然是有一種渴望的,他們的追求顯得更加可貴。所以我想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聽聽。遠方,誰在朗讀?我很期待創新的《朗讀者》未來和大家的見面,期待能得到大家喜歡。
看完了董卿的介紹
大家是不是對節目相當期待呢?
活動預告
10月16日至18日
環島路音樂廣場「一平方米」朗讀亭
直播首秀
《朗讀者》攜全新升級的朗讀亭在北京、武漢、廈門三城同步開啟直播活動,將在央視頻等平臺呈現。
隔空互動
經過預約走進朗讀亭的人,都可以通過直播分享自己的聲音和故事,並有機會與董卿現場連線。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郭睿 攝影:林銘鴻
編輯:林聿晶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標星+置頂廈門日報
一秒找到日報君▼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點擊播放 GIF 0.9M
掃描二維碼下載
廈門日報社App「潮前智媒」
輕鬆玩轉黑科技
一鍵get最潮新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