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開篇10字就家喻戶曉,2句話用4個典故

2020-12-19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近人總結歷史上歷朝歷代,用了一個烏龜來總結唐朝,這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烏龜從古代開始,在中國文化裡的含義就是不好的。自己的老婆綠了你,別人才把你叫成烏龜的。

說唐朝是烏龜,也是因為唐朝從它的盛世開始,就有了後宮亂政的禍根,兼之後宮亂倫,批判之意就更濃。

到了晚唐,宮廷之內的禍亂更盛,不過這次的根源不在女人身上,也不在男人身上,應在了太監身上。

宦官幹政,藩鎮林立,是晚唐的兩大社會弊病,兩個問題都積重難返,於是唐朝也就隨之而滅亡了。

近代人知道「攘外必先安內」,古代人也知道,畢竟宦官當權才是目前之急,只有把這個問題解決掉,皇帝才能掌權,才能想辦法進行後續的措置。

可惜了,宦官到晚唐時期,勢力已經太大太大,掌管禁軍,肆意妄為,甚至以下犯上,弒君重立。

【臨其詩境】

公元826年,17歲的文宗皇帝登基即位,文宗是一個有想法的皇帝,是很想做一些勵精圖治,中興天下的事跡出來的,於是密謀誅殺宦官,除掉禍患,只是謀劃了兩次,都以失敗告終,自此以後,文宗就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傀儡。

身為宗室子孫,當朝天子,空有一腔整頓乾坤的熱血,卻只能看著一群宦官鼠輩興風作浪,一點點的腐蝕掉大唐王朝的根基,自己只有在旁邊哀嘆的功夫。

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該是多麼大的折磨和痛苦,即位14年,文宗成疾,含恨而終,年僅31歲。

這就是一個王朝走上末路之後,一個明君的悲哀,僅憑自己的力量是沒有辦法扭轉乾坤的,該衰落的,始終會衰落下去,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文宗去世之後,李商隱寫詩對文宗的一生表示了哀悼,也就是今天我們要欣賞的這一首詩。

李商隱的一生過得也苦,捲入了朋黨的鬥爭之中,一生沉淪卑位,沒有盡忠報國的機會。作為那個時代最後耀眼的思想家的文學家,他能夠看出文宗的努力,也能夠看出時代的趨勢,所以對於這位明君,也只是捧土哀悼,別無他法。

【經典原文】

詠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條分縷析】

詩的第一句即為千古名句,他跳出了唐朝這一個時代的興衰,而是縱觀古今國家,對於歷史的興衰覆亡給出了自己的論斷。

看遍了前朝賢良的國與家啊,興盛都是因為勤勞節儉,衰亡都是從奢侈無度開始的。

接下來兩句,就到了李商隱經典的用典時間。

枕頭只有裝上了琥珀才是枕頭,馬車只有鑲嵌珍珠才是馬車嗎?

一路遠去,沒有遇到可以整頓乾坤的棟梁之材,力量用盡,拔不動盤踞蜀山的大蛇。

這兩句用典的好處在於,即使你不知道典故是什麼,也是可以讀懂詩句所想要表達的意思,這也是用典的最高境界,自然而然的化入詩句當中,令人察覺不到。

琥珀枕的典故是南朝一個皇帝四處徵戰,得到了一個琥珀做成了枕頭,但他不貪戀這些,而是把琥珀打碎,拿給了戰士們。真珠車是齊桓公的典故,另一個君主向他誇耀自己富貴輝煌的車隊,齊桓公卻表示自己有人才,那就是寶物。

青海馬指的是危機時刻能夠獨當一面的棟梁之材,蜀山蛇則與之相對,指的是導致亡國的因素。遠古的蜀國,就是因為五壯士開山,殺死大蛇開通蜀道才導致了滅亡。

第3句中,似乎隱隱地能看出一些天意的因素。李商隱覺得既然出了明君,世道就應該中興的,可是被宦官所阻,只能說是天要唐亡了。

從李商隱的角度看,這樣的說法也有道理,只是從今人的視角,唐朝覆亡並不是末世出幾個好皇帝能夠阻止的問題,唐朝200多年發展至此,一些再難去除,必須要等徹底的翻覆才能清楚了。

最後一句是李商隱的哀歌,現如今已經沒人聽到舜的《南風歌》了,只能對著舜帝埋身的地方,哭一次帝王福薄了。

據說,舜的《南風歌》,一唱而天下太平。

李商隱以此結尾,表現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政治理想。

相關焦點

  • 李商隱最深奧的一首詩,開篇7個字就讓人迷糊,千百年來備受推崇
    杜甫也不遑多讓,用現實主義手法,打造出極具影響力的個人IP,代表作之一的《春望》,兼具愛國情懷與思鄉之情,詩聖的尊稱受之無愧。緊隨其後的是白居易,雖然沒有李白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也不像杜甫那般多愁善感,但白居易獨闢蹊徑,以通俗易懂的手法,創作出婦孺皆知的詩作,被世人譽為詩王。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古詩詞中經常出現詠物題材的作品,一首優秀的詠物詩不僅形神兼似,而且還要善於運用烘託和反襯的手法。不過這還不夠,詠物詩其實最忌諱純粹賦物,所以只有託物寓意,才能打動讀者。比如唐代的張九齡曾經寫過一首《歸燕詩》,其中兩句「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當時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又不被唐玄宗信任,心灰意冷時賦詩明志。李林甫讀到這首詩也知其必退,心中的猜忌和恚怒也稍解,於是就不在加害於他。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 李商隱最出名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就驚豔世人,果然是情詩大家!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唐代著名情詩大家李商隱的一首詩。如果說唐代詩壇是一塊聖地的話,李商隱就是一朵綻放的情花,他的情詩無人能比。現在的人已經無法判斷,當年的李商隱到底經過了什麼樣的愛情波折,一生要愛過幾回,才明白愛的真諦?
  • 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意境邈遠,最後7字突顯出悲劇之美
    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從《詩經》和《楚辭》中汲取營養,很多抒情詩包含了對客觀現實的深刻剖析和批判精神。同時義山的詩歌也極富想像,意境超拔瑰麗,還經常運用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精神。李商隱也寫過很多無題詩,其中既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謳歌和追求,也暗喻自己的身世之感。讀者不僅非常熟悉這些無題詩中的警句和名言,也從中得到了極大的啟發。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七律,曾感動過無數人,最後7字更令人心碎。
  • 李商隱很冷門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個字,卻美得讓人心醉!
    李商隱,字義山,唐代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李商隱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其中我們最熟悉的便是他的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讀起來纏綿悱惻,優美動人。除此之外,李商隱也有一些冷門但很美的詩,例如《細雨》。
  • 李商隱不出名的一首無題詩,最後14字卻成絕唱,寫盡相思的孤獨
    文/顧無【引觴漫談】說到晚唐詩歌,不得不提到李商隱。說到李商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一系列無題詩。別的題材他也寫過,但這一系列風格特色鮮明的無題詩是他的畢生心血所在,是他人生經驗和心靈狀態的結晶,同時也將唐詩代入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之中。
  • 李商隱最好懂的一首詩,卻依舊留下了千年難解之謎
    在李商隱的詩集裡,斑騅為誰而系,蠟炬為誰成灰,那靈犀一點又是與誰相通,全是千古未解之謎。無題無題,無題目,也欠結局;沒前生,亦無來世。那麼,李商隱有沒有寫過那種讓人一看就懂,不用猜來猜去的詩?當然有,就是那首著名的,你八成在課本上學過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李商隱模仿長吉體,寫下一首詩,意境新奇,含義隱約
    下面介紹的是李商隱模仿長吉體,寫下一首詩,意境新奇,含義隱約。海上謠唐代:李商隱桂水寒於江,玉兔秋冷咽。海底覓仙人,香桃如瘦骨。紫鸞不肯舞,滿翅蓬山雪。雲孫帖帖臥秋煙,上元細字如蠶眠。本詩作於大中元年秋,作者在詩中揭露求仙的虛妄。唐武宗服仙丹死後,宣宗即位,重蹈武宗之轍,受三洞法籙于衡山道士劉玄靜,詩人對此自然感到失望和憤懣。前四句大意是,桂海的水比江水還要寒冷,玉兔也在秋寒中無聲幽咽。
  • 兩首詠史詩,劉禹錫與李商隱華山論劍,高下難判
    唐代很多詩人都寫過詠史詩,比如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還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評價一首詠史詩的優劣,不僅要看其中引用的典故,以及作品的思想內容,更要注意其對讀者的啟示作用。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老百姓還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下面介紹,兩首詠史詩,劉禹錫與李商隱華山論劍,高下難判。
  • 王安石的一首詩,巧用典故,對比鮮明,最後14字更是含義深遠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文章結構嚴謹、思路清晰,讀完令人深受啟發。他的詩歌也是題材豐富、含蓄深婉,更讓讀者咀嚼不盡。王安石在年輕時就胸懷青雲之志,而且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僅才華卓絕,而且胸有溝壑。
  • 李商隱經典一首詩,全篇被奉為名句,你讀過嗎?
    可是,這些都不如李商隱的《錦瑟》寫的更令人絕望。李商隱最有名的一首詩,全篇都是名句李商隱,字義山,他是一個「謎一般的男子」,是晚唐的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這是李商隱最經典一首詩,全篇被奉為名句,讀一次驚豔一次,美得心醉,雖然只有56個字,卻能讓人讀出千百種滋味。讀完會感到心中有塊大石頭堵在心口,感受到仕途的不順,愛妻的離世,世人的貶低這些在精神上折磨著李商隱。
  • 李商隱這首無題詩並不出名,但最後14字卻成了千古絕唱,水平如何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詩,也是李商隱無題詩中的一首,雖然這一首詩並不是特別出名,但最後的14字卻極出色,甚至可稱千古絕唱!《無題》李商隱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 李商隱最難懂的一首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最後一句感人至深
    李商隱一生寫過許多詩,有懷古詠史,也有悽美愛情,但是他在人們心中最著名的詩還是那些「無題」詩,寫詩不起名字不是因為他懶,而是因為他心中蘊含的複雜的情感。晚唐詩壇的的代表李商隱,生命只持續了短短47年。錦瑟這首詩可以說是總結了他複雜的人生,也是他眾多詩謎中最難解的一篇。這首詩究竟說的是政治理想的幻滅?還是對愛情的嘆息?抑或是對生命即將消逝的惋惜?還是對生命未了情懷的追思?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後世的許多學者都對這首詩進行了解讀,但是無一例外,沒有答案。除了李商隱自己,恐怕再難有人參透其中的奧秘了。
  • 李商隱有一首千古奇詩,短短56字卻美得讓人心醉,至今無人讀懂?
    再到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李白,以及杜甫、王維等,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中唐還有李賀、韓愈、白居易,留下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而晚唐則是李商隱、杜牧為代表,留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他們構成了優秀的中國古代文學,令後來的宋明清可望不可及。
  • 袁枚的一首七律,充滿理趣,僅是開篇14字就流傳廣泛
    一首韻律優美的歌曲,如果配合感情真摯的填詞,必然雅俗共賞。詩歌創作也是如此,最忌諱無病呻吟,而當詩行中融進了詩人的情感,就會在不經意間打動讀者。所以評價一首詩的好壞,不在於其辭藻華麗、典故晦澀,更重在情景相生。
  • 李商隱很有意思的一首詩,短短4句點到為止,最後7字勝萬語千言
    還記得杜甫的一首詩,寫宋玉,「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抒發的感慨與劉長卿大同小異,都是不太平的年代,都是風流儒雅,懷才不遇。陶淵明和賈誼,似乎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兩個精神家園,當然還有一個是屈原,賈誼本人都寫過《吊屈賦》,足見失意文人生命的殊途同歸。
  • 李商隱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描寫精彩,尾聯更讓人淚目
    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描寫精彩,尾聯更讓人淚目。九日唐代:李商隱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詩的大意是:金秋時節,霜天曉寒、白菊繞階,曾經與恩師一起把盞共飲。您一去十年、泉下卻無消息,重陽節這一天,我卻對著酒樽思緒萬千。令狐公子不學漢臣提拔人才,卻讓楚客行吟澤畔。盼望郎君的府上不再壁壘森嚴,那些學子也就無須惆悵自己獻技無望了。李商隱因為父親去世太早,家貧無助。
  •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到底是寄誰的?妻子還是友人?詩題雖為《錦瑟》,但卻並非詠物之作,而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此詩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錦瑟」是指裝飾華美的瑟。瑟乃古代的撥弦樂器,《史記·封禪書》載古瑟五十弦,後一般為二十五弦。
  • 範仲淹一首很感人的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範仲淹,字希文,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整個北宋初期範仲淹在各個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論是在文學方面,還是在軍事方面,那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另外他對於後輩的提攜,那也是不遺餘力,當時還是無名小卒的歐陽修都獲得過他的獎掖,正是在他的推舉和提攜下,歐陽修最終在北宋文壇大放異彩
  • 李商隱一首「修仙詩」,滿篇都是神仙傳說,其實是在說自己
    唐朝有一股修道的風氣,許多著名詩人都曾學過道,最著名的就是李白,那可是真正受過道籙的大神,李商隱年輕時也曾學道,這就形成了李商隱詩的一個特點,在詩中大量運用神仙典故,把現實中的事情,用神話的方式來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