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邊緣智能研究院:站在智能「中央」的「邊緣」

2020-12-24 未來網高校

位於南京市鼓樓區古平崗路4號的智夢園被譽為「金陵矽谷」,一排排參天的法式梧桐樹陪伴著這裡的高精尖研究,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的「大本營」就坐落於這片沉穩、安靜的土地。

這所由南京郵電大學聯合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政府和華脈科技公司共同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雖然年紀只有「一歲半」,但已成長為國內邊緣計算、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等領域的佼佼者,其研發的核心技術應用範圍廣,服務能力強,助推著國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邊緣智能研究院自主研發了物聯網智慧服務系統,包括物聯網中間件平臺和智能網關,一個是軟體平臺、一個是硬體平臺,真正實現萬物互聯,並構成了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物聯網智慧服務系統是解決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慧公安、智慧消防等傳統產業智慧化的核心技術,在抗疫期間大放異彩,發揮了重要作用。

 服務智慧抗疫

拯救生命的智能算法

在抗疫過程中,邊緣智能研究院與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合作,針對武漢前線方艙醫院內臨床救治負荷較大、病情複雜多變的情況,探索構建「新冠肺炎病程轉歸病情預測模型」並搭建服務平臺。「患者及時填報數據,醫護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動態,給患者提供最科學優良的救治手段,最大限度遏制疫情的危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院長郭永安介紹了這個預測模型服務平臺的獨特之處。

「新冠肺炎病程轉歸病情預測模型」是基於機器學習方法和臨床預測模型的綜合分析得出,基於科學分析的精準施策可增加治癒比例和速度,迅速減輕醫療負擔,使有限資源發揮更大的效果,降低收治壓力。「治病救人,減少死亡率,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同時也提高了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曾在武漢方艙醫院救治患者的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李勇對這個預測模型的實際效果稱讚不已。

今年2月27日,「新冠肺炎病程轉歸病情預測模型」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正式投用。「隨著數據量越來越大,分析的結果也越來越精準。」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醫療隊隊長、江蘇省人民醫院劉雲副院長推動將模型嵌入到方艙醫院的綜合服務公眾號,「邊緣智能研究院用科技力量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也為現代醫療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邊緣智能研究院從誕生起就積極布局智慧醫療領域,目前已與10餘家國內知名醫院建立合作。智慧病房系統、智能護士臺、智能體溫採集系統、智能心電監護系統等醫療高科技已在部分醫院中應用,未來幾年裡,依託於邊緣智能技術的智慧醫療有望擴展到「尋常百姓家」。

服務智慧養老

智慧養老,託起絢麗夕陽紅

邊緣智能研究院有兩大看家「法寶」,一是硬核硬體:邊緣智能網關;二是智能軟體:智慧服務系統。這「一硬一軟」搭配服務在養老場景中,匠心之處顯示真心。

「邊緣智能網關是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網關設備。它能實現服務環境中網絡末梢按需協同控制的功能。」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院長郭永安介紹這款「神奇」的網關,「它與普通的網關最大的區別在於,可以實現物聯網環境中不同品牌終端的共享與智能協同。換句話說,它就像是一把萬能鑰匙,可以將不同智能設備破解並關聯起來。」

智慧服務系統則像是一瓶膠水,在「軟體層」將手機端的應用程式與終端智能設備緊密結合在一起,用一套口令指揮。據郭永安介紹,這款智慧服務系統保密性強,數據預處理能力也非常強大。研究院「一硬一軟」的科研水平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手中掌握的核心技術更是「獨門秘籍」。

「獨自在家,用不著子女們操心了!」在了解了邊緣智能研究院開發的居家養老智慧服務後,住在揚州的陳奶奶笑盈盈地說。

家庭智能看護是研究院主打的養老產品。通過智能穿戴設備,即使老人獨自在家,也可以自助獲取健康服務,包括睡眠監測、運動計步、心率血壓檢查、家政服務、尋醫代購、室外巡邏等。如果子女想遠程關注老人,可以通過智能看護攝像頭與老人進行實時雙向語音溝通。

為了讓更多老人享受到健康舒適的晚年生活,邊緣智能研究院正積極將智能設備布局到養老機構中。老人定位、24小時一鍵呼叫、語音提醒用藥、慢病管理、精神陪護等智能服務將顯著提升養老院的服務水平,也將每位老人的需求裝進了「芯」裡。另外,即便家屬無法探視,也可通過遠程操作,查看工作人員對老人的各項護理過程,在親屬端監測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數據。

截止2020年12月,邊緣智能研究院已經與多家養老機構建立長期合作,共同打造智慧養老服務,用科技力量託起更加絢麗的夕陽紅。

服務公安消防

用「一張網」造福千萬百姓

由邊緣智能研究院骨幹團隊研發的鹽城智慧停車聯網服務平臺於2019年正式上線使用。通過在停車場場所配置智能硬體,將全市七萬餘個停車位統一調度把控起來,形成「一張網」,極大提升停車場的利用率。

對於鹽城公安來說,鹽城智慧停車聯網服務平臺是開展停車秩序整治的一大利器。這款服務平臺支持線上實時查詢違停車輛信息、停車場車位數量、車輛類型等數據。而這些「大數據」為鹽城公安治理交通和調配全市停車場所提供了支撐,做到「指哪打哪」。

「鹽城智能停車聯網服務平臺上線運行以來已實現車位查詢、停車繳費、實時路況查詢等功能。」鹽城市交警大隊負責人李宇說,「還將逐步實現違法查詢、學法免分、違法舉報等功能,為群眾提供高效智能服務。」

對於鹽城百姓來說,他們感受到的是生活的便利與舒心。「車位有攝像頭監控,手機就可以查詢具體停車位置和停車時間,再也不會出現滿城找車位的窘況了!」家住鹽城市區的周潔,對鹽城市智能停車聯網系統讚不絕口。

鹽城市停車整治辦工作人員表示,停車場的每個車位都配備了視頻樁、高位視頻等智能設備,可以實時看到車輛狀態,也解決了車輛停靠期間被碰撞卻找不到肇事者的問題。

在消防方面,邊緣智能研究院研發的消防監測「一張網」,為南京市日均五百萬地鐵乘客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院長郭永安作為技術負責人,全程參與了監測系統的調研與開發。他介紹,一旦地鐵發生火災,監測器將第一時間報警,系統能迅速定位到火災發生的位置,分析火災發生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斷電阻燃措施,從發現火情到發送報警的整個過程將不超過1分鐘。未來,此監測系統將向全國的地鐵城市推廣,保障數以億計乘客的人身安全。

據介紹,邊緣智能研究院作為南京郵電大學的重點新型研發機構,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物聯網科研基地為目標。它不僅是南郵之重器,更是服務社會之利器。目前,邊緣智能研究院已與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等建立深入的國際合作。相信有一天,它會滿載南郵的科技創新力量,引領「邊緣」走向世界智能的「中央」。(通訊員:南京郵電大學李海博)

相關焦點

  • 工業網際網路——從邊緣智能邁向邊緣自治
    2019年2月,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發布了《工業網際網路標準體系(版本2.0)》,包括了邊緣計算標準,主要包括邊緣設備標準、邊緣智能標準、能力開放標準三個部分。邊緣設備標準主要規範邊緣雲、邊緣網關、邊緣控制器等邊緣計算設備的功能、性能、接口等要求。
  • 英特爾智能交通研究院南京揭牌:搭建技術交流平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1月24日,英特爾宣布該公司與多個合作單位共同出資的「新境智能交通技術(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能交通研究院」)正式成立,並為新公司揭牌。有消息顯示,新成立的智能交通研究院將致力於打造智能交通的「朋友圈」,為車廠和智能交通技術提供商等各方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智能交通研究院將通過聚焦和打破智能交通邊緣計算平臺、智能交通互聯繫統等智能交通各個環節的技術瓶頸,實現智能交通領域的技術突破並推動智能交通的落地進程。
  • 一體化交付 ZStack邊緣計算智能體驗
    與此同時,邊緣數據也迎來了爆發性增長,工業、農業、能源、運輸、安防等傳統行業開始探索在靠近數據生產者的邊緣提供數據處理的功能,解決大量異構設備和網絡帶來的複雜性問題,以及生產數據的實時性和可靠性問題。雲計算作為物聯網的「大腦」,會將大量邊緣計算無法處理的數據進行存儲和處理,整理和分析,並反饋到邊緣設備,增強局部邊緣計算能力。
  • 同為四郵的南京郵電大學和西安郵電大學,誰的實力更強
    南京郵電大學辦學歷史:學校前身是1942年創辦於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戰時郵務總局幹部訓練班」,歷經「戰郵」學校、山東大學郵電專科部、華東郵電學校等階段,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改建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郵電學院,2005年4月更名為南京郵電大學。
  • 邊緣AI在智能家居人機界面(HMI)中的應用
    根據定義,邊緣AI意味著AI處理是在最終產品本身(例如機頂盒或智能顯示器)內部而不是在雲中運行。這樣做的理由是眾所周知的,即更好的隱私、更少的帶寬和更快的響應時間,甚至生態友好性,因為邊緣處理減少了運行大型數據中心的能源、水和其他資源的需求。邊緣AI已在我們生活每天接觸的許多應用中採用,但最初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僅限於昂貴的產品,例如智慧型手機和汽車。
  • 地平線在邊緣人工智慧晶片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
    打開APP 地平線在邊緣人工智慧晶片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 地平線HorizonRobot 發表於 2020-12-07 15:17:56
  • 老有所學,不做智能時代的「邊緣人」
    「銀髮族」暢遊「雲課堂」  10月22日一大早,75歲的張新濤拿起手機進入河南省老幹部大學微信公眾號「雲課堂」,「前天直播時沒空兒看,這不,隨時都能回看。」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老年大學無法正常開學。為了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很多老年大學把課堂搬到「網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上」雲端聽課。
  • 凌華科技MECS-7210 2U邊緣伺服器,加速智能製造
    打開APP 凌華科技MECS-7210 2U邊緣伺服器,加速智能製造 美通社 發表於 2020-12-21 16:19:05
  • 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深耕邊緣計算應用創新 加速行業數字...
    邊緣計算連接了物理世界和數字智能世界,敏捷、實時、智能、安全等特性使其成為行業數位化轉型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2020年12月10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在北京召開,其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11位報告人聚焦物聯網、智能交通、數據中心、5G、工業網際網路等熱點話題分享邊緣計算技術典型應用場景和最新發展態勢,探討如何利用邊緣計算技術加速各行業數位化轉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邊緣計算研究員王哲擔任本次論壇執行主席。
  • 最被低估的「雙一流」院校——南京郵電大學
    說起南京郵電大學(以下簡稱南郵),或許在外省的知名度不及位於南京的其他幾所雙一流名校,但是常有企業招聘會打出「限985/211(含南郵)」的字樣,那麼只有雙一流建設院校名號而非985/211的南郵到底有什麼魅力呢?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走近南郵吧。
  • 了解邊緣人工智慧及邊緣計算
    邊緣人工智慧可以使人工智慧技術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使智能設備在無需接入雲平臺的情況下對輸入做出快速反應。雖然這是邊緣人工智慧的一個快速定義,但是需要更好地理解和探索邊緣人工智慧技術,並了解邊緣人工智慧的一些用例。為了真正理解邊緣人工智慧,首先需要了解邊緣計算,而理解邊緣計算的最佳方法就是將其與雲計算進行對比。
  • 一文了解邊緣計算和邊緣AI
    邊緣人工智慧在智能穿戴領域的研究正在進行,例如瓦倫西亞政治大學研究員賈米·安德列斯·林肯在可穿戴設備上部署邊緣AI監測人類情緒等。未來,將有更多輕量級智能算法在終端上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和預測健康數據,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自己身體狀況。
  • 成都睿碼科技正式發布智能邊緣計算盒 全面助力移動營業廳智慧升級
    近日,成都睿碼科技宣布成功發布與NVIDIA合作的首款智能邊緣計算盒產品SmartBox,搭載NVIDIA全新一代高性能邊緣計算模組,擁有強大的21 TOPS算力性能以及卓越的低功耗表現,依託NVIDIA CUDA賦能邊緣AI強大的計算性能,大規模部署具有AI加速功能邊緣計算解決方案,以處理更多攝像頭、邊緣設備、更複雜的邊緣網關應用場景
  • 5G邊緣智能初創公司艾靈網絡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12月17日消息,5G邊緣智能初創公司「AI-Link艾靈網絡」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順為資本領投、佰才邦跟投,光源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據了解,深圳艾靈網絡有限公司(下稱「艾靈網絡」)成立於2019年下半年,公司專注5G邊緣智能服務,提供場景化5G產品及邊緣雲應用,該公司希望通過自研核心技術深度連結產業資源,推動B端客戶尤其是嚴苛的工業領域客戶快速穩定的部署和實踐5G及AIoT,引進企業和雲計算全新邊緣服務模式,降低客戶使用5G和邊緣計算技術的門檻。
  • 創通聯達發布多款SOM 助力智能視覺和邊緣計算場景化應用
    與此同時,由中科創達與美國高通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創通聯達Thundercomm宣布推出TurboX C610/C410 SOM和Open Kit,助力開發者和ODM/OEM廠商打造可實現全場景覆蓋、多元化的智能視覺、邊緣計算、智能零售和機器人相關產品。
  • 邊緣計算技術與學術專題論壇:產學研融合,構築產業生態基石
    ECC邊雲協同2.0產業項目經理阮斌鋒   天津大學王曉飛教授做題為《5G邊緣智能》的報告,從面向5G行動網路邊緣的視角,講述協作邊緣緩存、邊緣計算與邊緣智能算法的深度融合,深入邊緣智能的核心問題東南大學教授東方的報告《面向AIOT應用的邊緣智能優化技術》主要通過對現有深度學習加速機制與應用部署模式進行分析,引出邊緣計算和邊緣智能的概念,並探討邊緣智能計算框架與相關的執行優化技術。
  • 成都睿碼科技正式發布智能邊緣計算盒全面助力移動營業廳智慧升級
    近日,成都睿碼科技宣布成功發布與NVIDIA合作的首款智能邊緣計算盒產品SmartBox,搭載NVIDIA全新一代高性能邊緣計算模組,擁有強大的21 TOPS算力性能以及卓越的低功耗表現,依託NVIDIA CUDA賦能邊緣AI強大的計算性能,大規模部署具有AI加速功能邊緣計算解決方案
  • 北京郵電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召開「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
    9月16日下午,北京郵電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召開「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對接會。副校長孫洪祥、華為雲計算BG高校科研與人才發展部部長曾偉勝一行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和課程共建教師參加了對接會。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分為主會場和三個分會場。會議由教務處處長王衛東主持。
  • 智能網絡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新華三攜手人工智慧研究院以產學研...
    12月13日,國家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開通儀式暨第三屆 IEEE 信息中心網絡國際學術會議(HotICN 2020)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院長劉韻潔,合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文松,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工程師、黨組成員笪藝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羅喜勝等來自科研機構、
  • 邊緣計算,計算架構不斷演進的必然
    中國科學院姚建銓院士遠程接入會議,他在報告《邊緣計算理論科學問題初探》中指出:「邊緣計算實為數字智能世界橋梁和脈絡,更是支撐智慧社會的大腦-脊髓-神經網絡,需從國家高度建設邊緣計算發展的共生生態。」我們數字世界的智能,從集中式單體計算,演進到分布式網聯計算,並正在朝著異構、協同、全面泛在智能計算演進,而邊緣計算是計算架構不斷演化的必然趨勢。 「4」 個理論問題,尚待思考 針對邊緣計算,我嘗試思考並拋出如下一些理論問題,與大家探討: (1)對於邊緣可計算性理論,需要依據計算任務特徵考慮不同計算模式以及多模式協同計算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