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京市鼓樓區古平崗路4號的智夢園被譽為「金陵矽谷」,一排排參天的法式梧桐樹陪伴著這裡的高精尖研究,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的「大本營」就坐落於這片沉穩、安靜的土地。
這所由南京郵電大學聯合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政府和華脈科技公司共同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雖然年紀只有「一歲半」,但已成長為國內邊緣計算、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等領域的佼佼者,其研發的核心技術應用範圍廣,服務能力強,助推著國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邊緣智能研究院自主研發了物聯網智慧服務系統,包括物聯網中間件平臺和智能網關,一個是軟體平臺、一個是硬體平臺,真正實現萬物互聯,並構成了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物聯網智慧服務系統是解決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慧公安、智慧消防等傳統產業智慧化的核心技術,在抗疫期間大放異彩,發揮了重要作用。
服務智慧抗疫
拯救生命的智能算法
在抗疫過程中,邊緣智能研究院與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合作,針對武漢前線方艙醫院內臨床救治負荷較大、病情複雜多變的情況,探索構建「新冠肺炎病程轉歸病情預測模型」並搭建服務平臺。「患者及時填報數據,醫護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動態,給患者提供最科學優良的救治手段,最大限度遏制疫情的危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院長郭永安介紹了這個預測模型服務平臺的獨特之處。
「新冠肺炎病程轉歸病情預測模型」是基於機器學習方法和臨床預測模型的綜合分析得出,基於科學分析的精準施策可增加治癒比例和速度,迅速減輕醫療負擔,使有限資源發揮更大的效果,降低收治壓力。「治病救人,減少死亡率,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同時也提高了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曾在武漢方艙醫院救治患者的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李勇對這個預測模型的實際效果稱讚不已。
今年2月27日,「新冠肺炎病程轉歸病情預測模型」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正式投用。「隨著數據量越來越大,分析的結果也越來越精準。」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醫療隊隊長、江蘇省人民醫院劉雲副院長推動將模型嵌入到方艙醫院的綜合服務公眾號,「邊緣智能研究院用科技力量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也為現代醫療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邊緣智能研究院從誕生起就積極布局智慧醫療領域,目前已與10餘家國內知名醫院建立合作。智慧病房系統、智能護士臺、智能體溫採集系統、智能心電監護系統等醫療高科技已在部分醫院中應用,未來幾年裡,依託於邊緣智能技術的智慧醫療有望擴展到「尋常百姓家」。
服務智慧養老
智慧養老,託起絢麗夕陽紅
邊緣智能研究院有兩大看家「法寶」,一是硬核硬體:邊緣智能網關;二是智能軟體:智慧服務系統。這「一硬一軟」搭配服務在養老場景中,匠心之處顯示真心。
「邊緣智能網關是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網關設備。它能實現服務環境中網絡末梢按需協同控制的功能。」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院長郭永安介紹這款「神奇」的網關,「它與普通的網關最大的區別在於,可以實現物聯網環境中不同品牌終端的共享與智能協同。換句話說,它就像是一把萬能鑰匙,可以將不同智能設備破解並關聯起來。」
智慧服務系統則像是一瓶膠水,在「軟體層」將手機端的應用程式與終端智能設備緊密結合在一起,用一套口令指揮。據郭永安介紹,這款智慧服務系統保密性強,數據預處理能力也非常強大。研究院「一硬一軟」的科研水平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手中掌握的核心技術更是「獨門秘籍」。
「獨自在家,用不著子女們操心了!」在了解了邊緣智能研究院開發的居家養老智慧服務後,住在揚州的陳奶奶笑盈盈地說。
家庭智能看護是研究院主打的養老產品。通過智能穿戴設備,即使老人獨自在家,也可以自助獲取健康服務,包括睡眠監測、運動計步、心率血壓檢查、家政服務、尋醫代購、室外巡邏等。如果子女想遠程關注老人,可以通過智能看護攝像頭與老人進行實時雙向語音溝通。
為了讓更多老人享受到健康舒適的晚年生活,邊緣智能研究院正積極將智能設備布局到養老機構中。老人定位、24小時一鍵呼叫、語音提醒用藥、慢病管理、精神陪護等智能服務將顯著提升養老院的服務水平,也將每位老人的需求裝進了「芯」裡。另外,即便家屬無法探視,也可通過遠程操作,查看工作人員對老人的各項護理過程,在親屬端監測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數據。
截止2020年12月,邊緣智能研究院已經與多家養老機構建立長期合作,共同打造智慧養老服務,用科技力量託起更加絢麗的夕陽紅。
服務公安消防
用「一張網」造福千萬百姓
由邊緣智能研究院骨幹團隊研發的鹽城智慧停車聯網服務平臺於2019年正式上線使用。通過在停車場場所配置智能硬體,將全市七萬餘個停車位統一調度把控起來,形成「一張網」,極大提升停車場的利用率。
對於鹽城公安來說,鹽城智慧停車聯網服務平臺是開展停車秩序整治的一大利器。這款服務平臺支持線上實時查詢違停車輛信息、停車場車位數量、車輛類型等數據。而這些「大數據」為鹽城公安治理交通和調配全市停車場所提供了支撐,做到「指哪打哪」。
「鹽城智能停車聯網服務平臺上線運行以來已實現車位查詢、停車繳費、實時路況查詢等功能。」鹽城市交警大隊負責人李宇說,「還將逐步實現違法查詢、學法免分、違法舉報等功能,為群眾提供高效智能服務。」
對於鹽城百姓來說,他們感受到的是生活的便利與舒心。「車位有攝像頭監控,手機就可以查詢具體停車位置和停車時間,再也不會出現滿城找車位的窘況了!」家住鹽城市區的周潔,對鹽城市智能停車聯網系統讚不絕口。
鹽城市停車整治辦工作人員表示,停車場的每個車位都配備了視頻樁、高位視頻等智能設備,可以實時看到車輛狀態,也解決了車輛停靠期間被碰撞卻找不到肇事者的問題。
在消防方面,邊緣智能研究院研發的消防監測「一張網」,為南京市日均五百萬地鐵乘客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南京邊緣智能研究院院長郭永安作為技術負責人,全程參與了監測系統的調研與開發。他介紹,一旦地鐵發生火災,監測器將第一時間報警,系統能迅速定位到火災發生的位置,分析火災發生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斷電阻燃措施,從發現火情到發送報警的整個過程將不超過1分鐘。未來,此監測系統將向全國的地鐵城市推廣,保障數以億計乘客的人身安全。
據介紹,邊緣智能研究院作為南京郵電大學的重點新型研發機構,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物聯網科研基地為目標。它不僅是南郵之重器,更是服務社會之利器。目前,邊緣智能研究院已與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等建立深入的國際合作。相信有一天,它會滿載南郵的科技創新力量,引領「邊緣」走向世界智能的「中央」。(通訊員:南京郵電大學李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