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上杭路100號,有一棟神秘的古厝,門額上寫著「福州市商會」。這裡是福建省文保單位福州市商務總會舊址。它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是上下杭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規模最大的古厝。
9日,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該古厝將從本月開始進場修繕,明年年前,古厝將作為福州市民營企業家的活動場所,活化利用,弘揚榕商精神。
榕商老會所,始建於清代
上杭路100號,門額上寫著「福州市商會」,有人叫「福州商務總會舊址」,也有叫它「福州工商聯」,還有叫它「商會八角樓」……這些名字,記錄著古厝的變遷。
古厝的歷史和榕商不無關係。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福州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福州民族資產階級,紛紛成立商幫,組建同業公會,以此增加競爭力。
為協調各個公會之間的關係,一些有遠見的榕商,如張秋舫、羅金城、李鬱齋等人,在1905年促成了福州商務總會的成立。1911年,為了方便辦公,福州商務總會將辦公場所設在上杭路100號。
此後百餘年,這裡是福州商務總會、福州市商會的辦公場所。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是福州市工商聯的辦公地點。2009年它成為省級文保單位。今年古厝已經完成了文物修繕工作,市城鄉建總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進場裝修布展,對古厝活化利用。
市城鄉建總集團有限公司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說,福州商務總會舊址「企業家之家」項目,本月將進場施工。項目包括建築室內裝飾、改造、修繕及水電安裝工程等。
罕見八角樓,曾是讀書處
說到福州商務總會舊址,很多人就會想起這裡的八角樓,這是整座宅院中的標誌性建築。
這棟八角樓也叫魁星樓,佔地面積約480平方米,坐北朝南,雙層八角、攢尖式屋頂,穿鬥式木構架,簷角高翹,造型優雅別致。
在八角樓的二層,你可以感受到清代建築的魅力。過去這裡是作為商會成員子弟的讀書處,擁有外方內圓的藻井。藻井上不僅有精美的木雕,還有山水人物畫。歷經百年,這些繪畫開始掉漆褪色,但精細的筆法仍依稀可見。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徽派的軒棚式藻井。
古建專家阮章魁說,福州傳統民居的藻井,主要分為疊澀藻井和鳳凰池藻井。疊澀藻井,是中國建築物內部頂棚設計中,最尊貴最高級的設計,它是配合力學原理,以無數鬥拱疊起支撐為結構,形成細膩的圖案。八角樓的藻井,幾乎看不到鬥拱,用板材完成疊澀,這在福州傳統民居中是比較特別的。
和魁星樓相伴的還有三株百年古樹。其中兩株是二級保護古樹名木,編號閩A00028(臺江)和閩A00029(臺江),均為榕樹。還有一株是一級保護古香樟樹,樹齡超過300年,需要三個成人才能合抱。
修繕後,將作為榕商交流場所
和福州其他古厝不同的是,「福州商務總會舊址」是依山而建。這裡總共有四進,採取了中西結合的建築形式,中式的鬥拱,加上西式的玻璃窗,隨處可見。古厝內多為2層建築,簷口高度達到9米,在二樓的不少平臺上,可以俯瞰上下杭街景。
在古厝的第一進,遊客就可以發現這裡的二層有一個小閣樓,被稱作是「溪水樓」,用於儲藏重要物品和躲避水災。
到了古厝第二進廳堂,你會發現這裡高大寬敞,地面為水磨石。第二進在上世紀80年代進行了改建,作為舞廳使用,當年還使用了透光性極好的五彩玻璃窗。通往第三進,遊客需要走一段臺階,原來這棟古厝沿著彩氣山建設,直通上下杭的龍嶺頂。第四進是原先商會的帳房。
據有關部門介紹,在此次裝修布展完成後,古厝將作為福州市民營企業家的交流活動場所,煥發昔日的風採。(記者 石磊磊 羅丹凌 包華 文/圖)
原標題:上下杭最大古厝將修繕開放 見證榕商風雲
責任編輯:柯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