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上下杭最大古厝將修繕開放 見證榕商風雲

2020-12-14 閩南網

  在福州上杭路100號,有一棟神秘的古厝,門額上寫著「福州市商會」。這裡是福建省文保單位福州市商務總會舊址。它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是上下杭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規模最大的古厝。

  9日,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該古厝將從本月開始進場修繕,明年年前,古厝將作為福州市民營企業家的活動場所,活化利用,弘揚榕商精神。

榕商老會所,始建於清代

  上杭路100號,門額上寫著「福州市商會」,有人叫「福州商務總會舊址」,也有叫它「福州工商聯」,還有叫它「商會八角樓」……這些名字,記錄著古厝的變遷。

  古厝的歷史和榕商不無關係。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福州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福州民族資產階級,紛紛成立商幫,組建同業公會,以此增加競爭力。

  為協調各個公會之間的關係,一些有遠見的榕商,如張秋舫、羅金城、李鬱齋等人,在1905年促成了福州商務總會的成立。1911年,為了方便辦公,福州商務總會將辦公場所設在上杭路100號。

  此後百餘年,這裡是福州商務總會、福州市商會的辦公場所。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是福州市工商聯的辦公地點。2009年它成為省級文保單位。今年古厝已經完成了文物修繕工作,市城鄉建總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進場裝修布展,對古厝活化利用。

  市城鄉建總集團有限公司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說,福州商務總會舊址「企業家之家」項目,本月將進場施工。項目包括建築室內裝飾、改造、修繕及水電安裝工程等。

罕見八角樓,曾是讀書處

  說到福州商務總會舊址,很多人就會想起這裡的八角樓,這是整座宅院中的標誌性建築。

  這棟八角樓也叫魁星樓,佔地面積約480平方米,坐北朝南,雙層八角、攢尖式屋頂,穿鬥式木構架,簷角高翹,造型優雅別致。

  在八角樓的二層,你可以感受到清代建築的魅力。過去這裡是作為商會成員子弟的讀書處,擁有外方內圓的藻井。藻井上不僅有精美的木雕,還有山水人物畫。歷經百年,這些繪畫開始掉漆褪色,但精細的筆法仍依稀可見。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徽派的軒棚式藻井。

  古建專家阮章魁說,福州傳統民居的藻井,主要分為疊澀藻井和鳳凰池藻井。疊澀藻井,是中國建築物內部頂棚設計中,最尊貴最高級的設計,它是配合力學原理,以無數鬥拱疊起支撐為結構,形成細膩的圖案。八角樓的藻井,幾乎看不到鬥拱,用板材完成疊澀,這在福州傳統民居中是比較特別的。

  和魁星樓相伴的還有三株百年古樹。其中兩株是二級保護古樹名木,編號閩A00028(臺江)和閩A00029(臺江),均為榕樹。還有一株是一級保護古香樟樹,樹齡超過300年,需要三個成人才能合抱。

修繕後,將作為榕商交流場所

  和福州其他古厝不同的是,「福州商務總會舊址」是依山而建。這裡總共有四進,採取了中西結合的建築形式,中式的鬥拱,加上西式的玻璃窗,隨處可見。古厝內多為2層建築,簷口高度達到9米,在二樓的不少平臺上,可以俯瞰上下杭街景。

  在古厝的第一進,遊客就可以發現這裡的二層有一個小閣樓,被稱作是「溪水樓」,用於儲藏重要物品和躲避水災。

  到了古厝第二進廳堂,你會發現這裡高大寬敞,地面為水磨石。第二進在上世紀80年代進行了改建,作為舞廳使用,當年還使用了透光性極好的五彩玻璃窗。通往第三進,遊客需要走一段臺階,原來這棟古厝沿著彩氣山建設,直通上下杭的龍嶺頂。第四進是原先商會的帳房。

  據有關部門介紹,在此次裝修布展完成後,古厝將作為福州市民營企業家的交流活動場所,煥發昔日的風採。(記者 石磊磊 羅丹凌 包華 文/圖)

原標題:上下杭最大古厝將修繕開放 見證榕商風雲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古厝活化利用傳播傳統文化 上下杭元亨藥行變身漆藝館
    記者 吳暉 攝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3日晚,一場非遺文化盛宴亮相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的「大有齋·德越漆器藝術館」,漆藝大師、福州評話非遺傳承人、閩劇新秀、傳統文化愛好者等相聚一堂,共品非遺之美,重溫舊時福州古厝大戶人家「唱堂會」的喜慶與熱鬧。大家紛紛表示:「在福州古厝展示非遺之美,古厝與非遺相得益彰,給人的體驗感特別棒!」
  • 福州上下杭
    臺江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區,俗稱"雙杭"。指的是從小橋頭到大廟路之間的兩條平行的橫街,這裡早年是福州的商業中心和航運碼頭。"杭"其實是從"航"音衍化的,這裡有一個地理變遷的歷史過程。古時閩江水繞過大廟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頭。
  • 福州上下杭永德會館開館!百個瓷壺打造「鎮館之寶」
    N海都記者 石磊磊 包華 文/圖在福州的會館中,位於上下杭的永德會館可謂獨樹一幟,它的建築風格是中西結合,主座有三層,在福州的會館中極其罕見。2018年4月,永德會館進行全面修繕後,少有開放。15日上午,福州永德會館舉辦開館典禮,這意味著福州市民可以近距離了解這座帶有閩南及西方建築元素的古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百個瓷壺打造「鎮館之寶」永德會館位於福州市臺江區田壋社區硋埕裡20號。「硋(ài)」在福州方言中,指的就是瓷器。
  • 福州上下杭:夜色經濟蓬勃發展
    位於福州臺江區的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是臺江商貿最初的發源地,見證了閩商的繁榮發展。近兩年,經過修繕和升級,街區將夜景、夜食、夜娛、夜購、夜宿等元素融入到改造中的各個環節,使臺江的夜間經濟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11月9日至11日連續播出三集紀錄片《福州古厝》,展現精彩各異、歷史厚重的福州古厝以及保護這些古厝的動人故事,用影像生動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的重要論述。
  • 福州上下杭·金銀裡步行街30日開街
    海峽網12月28日訊(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28日,記者從福州古厝集團獲悉,「上下杭·金銀裡」商業步行街將於12月30日晚正式對外開街。「上下杭·金銀裡」商業步行街(福州古厝集團 供圖)據悉,「上下杭·金銀裡」名字取意『金厝邊,銀鄉裡』,既是對上下杭名店林立、商業繁華,閩商文化得以傳承的希冀,也寓意和諧友好的街坊情。步行街緊鄰蒼霞閩江北岸,地處福州傳統歷史文化中軸線上,以隆平路為核心中軸串聯上杭街、下杭街、三捷河、中平路橫向四街,形成「四橫一縱」的街區閉環步行體系格局。
  • 被馬可波羅稱為「東方威尼斯」的福州上下杭你去過了嗎?
    福州上下杭來了! 福州早期的商業中心!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地點: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蒼霞上下杭學軍路75號附近如果說三坊七巷是達官貴人會聚之處,那麼上下杭毫無疑問是百年前福州的CBD.歷史讓上下杭盛極而衰,但同時也賦予了它深厚的物質與精神積澱,讓上下杭在略顯浮躁的現代城市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 ...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煙臺山」躋身擬申遺項目背後的故事
    在活動現場,我市「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煙臺山」擬聯合申報世界遺產引發市民關注。「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煙臺山」緣何躋身福州擬聯合申遺項目之列、其申報評估情況如何?  昨日下午,記者採訪了市名城委主任楊勇,聽其講述福州擬申遺項目背後的故事。
  • 上下杭·金銀裡商業步行街30日晚開街
    福州新聞網12月27日訊(記者 邱陵)27日,記者從福州古厝集團獲悉,備受關注的上下杭·金銀裡商業步行街將於30日晚正式對外開街。  據介紹,「上下杭·金銀裡」商業步行街改造提升項目,以隆平路為建設重點,包括景觀改造、管網提升、業態騰轉、交通完善等,特別是對隆平路管網、排汙、排煙、通風系統進行改造提升,打造「綠色環保、活力時尚」的商業步行街。在設計上,步行街以「穿越上下千年,歸來仍是少年」為主題,從品質、文化、景觀環境入手,通過塑造「一條步行街+五個關鍵點」,賦予步行街過去與未來並存、傳統與時尚交融的環境品質。
  • 福州上下杭那獨特的風景,是否讓你找尋到老福州的味道?
    這裡,曾經是福州的商業中心。這裡,曾經是福州的航運碼頭。這裡,至今保留了不少的傳統建築。這裡,就是福州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這也是傳承福州閩都文化的重要區域。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同欣賞上下杭那獨特的中西合璧的建築,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上下杭獨特的風光,一起感受老福州的味道。上下杭許多建築是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有的是清代的建築,有的是民國時期的建築。目前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留300多處傳統風貌的建築。
  • 對話本性禪師:福州古厝開元寺的歷史文化
    —節選自人民日報重刊習總書記的《福州古厝序》「1997年,在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的協調和督導下,原設於寺廟之內的五金廠,無條件搬遷,開元寺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福州古厝》海峽網訊(林文強 文/圖)日前,央視播出大型紀錄片《福州古厝》。福州開元寺作為福州四大古厝之一,央視給足了鏡頭,探訪了古厝開元寺的前世今生。
  • 福州夜色:上下杭古街區引遊人
    圖為遊人和市民在古色古香的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遊玩。 張斌 攝圖為市民和遊客在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遊玩。 張斌 攝圖為遊人和市民在古色古香的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遊玩。 張斌 攝圖為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在七彩霓虹的點綴下斑駁老牆的光影交錯,暗藏精彩。 張斌 攝圖為市民和遊客在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遊玩。 張斌 攝圖為市民和遊客在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遊玩。 張斌 攝圖為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在七彩霓虹的點綴下斑駁老牆的光影交錯,暗藏精彩。
  • 福州古厝文創大賽 厝厝有「瑜」
    古厝文創大賽的參賽作品。  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文 葉誠/攝  福州古厝文創大賽正在徵集文創作品。有的作品承載著設計師對兒時古厝生活的回憶;有的作品是古厝元素的化身;有的作品看上去是古厝,卻能變身為日用品……文化底蘊深厚的福州古厝,讓設計師靈感如泉湧,好作品頻出。  4日,記者採訪了幾位參賽的設計師,聽聽他們創作的思路。  馬鞍牆造型融入作品  家居類產品設計師施志群參賽作品是「簷煙、厝裡」套件。
  • 來自時間深處的街巷——福州上下杭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僅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本市召開,第十四屆國際漁業博覽會也在本市成功舉辦,是的,這個城市是福州,那麼我們來說說福州有什麼好玩的,號稱福州,最近也進入夏天了,是啤酒和小龍蝦的季節,下班後請三五個朋友,吹空調,喝冰鎮啤酒,很愜意,同時,晚飯後
  • 上下杭為何能與三坊七巷媲美,兩者現在成為最能代表福州的網紅點
    其實,雙杭與福州可以媲美的三坊七巷,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掛屏若時光倒流百年,在福州杭杭看到的應該是處處繁華。如今,上杭歷史文化街也將煥發新的魅力。與安泰河邊繁華的三坊七巷相比,臺江上下杭更顯靜謐,適合散步,探尋老城隱秘的記憶。
  • 泉州傳統村落之惠安西頭:書香古厝湧動文化氣韻
    雖一族一姓,但村裡仍分布著多座古宮廟,白蓮寺、萬善宮、文安宮……以民間信仰為核心的宗教文化頗具閩南特色,將族人凝聚一起,賦予了他們從善向上的力量。西頭歷朝歷代人才輩出,尤其文官武將層出不窮。在歲月長河中,小小的村落已不知不覺積攢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至今,西頭1.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仍保存著43座古厝,這些古厝多為明清建築,它們連成一片,厚重典雅。
  • 坂埔古厝: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見證古代宗法制度
    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這些建築就地取材,大多以花崗巖、紅磚相互壘砌,這便是閩南建築技藝中的「出磚入石」。譬如紅色建材,本來是皇家特有,普通人是不可以使用的,但閩南古厝卻多以紅色為主。這自然與古代福建與世隔絕的地理環境有關,這裡既遠離中原王朝的統治中心,又因為海上貿易而積攢了大量財富,久而久之,商人們爭相鬥豔的「紅磚厝」,自然被朝廷默然許可了。
  • 百年古厝修齊齋:連江兒童啟蒙教育之源
    我們一起走進魁龍坊歷史文化街區中山路11號修齊齋,在百年古厝的歷史文脈中追憶那裡曾經響起的朗朗書聲。來到中山路11號,白牆黛瓦,簷角婆娑,門楣上「修齊」二字在初冬的光影中熠熠生輝。推門而進,進深七柱的主座盡收眼底,古厝明三暗五,是集抬梁與穿鬥於一體的結構形式。雖僅為一進院落,卻寬敞開闊。溫麻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振英告訴我們,這棟古厝的整體布局結構屬於祠堂類建築。祠堂類建築常用於舉辦祭祀活動,會有大量宗親蒞臨參與,因此它通常具有開間大、縱深淺等特點,而早期的修齊齋就是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