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孫德勝帶領騎兵連對陣日軍,彈盡糧絕時為何不離開?

2021-01-10 大國將令視頻

顧名思義,我們常說的「騎兵」,就是有馬作為代步而展開戰鬥的部隊,在古代的時候,騎兵是很常見的,而劃分後也是多樣的。論性質,可以分為輕騎兵,重騎兵。不過很多人都不了的是,其實除了騎馬,於古代騎兵而言,騎動物作戰的兵種,那些機動性強的部隊,都是可稱之為騎兵的,例如說象騎兵。然而,進入了新時代後,「騎兵」一詞就被賦予了新的定義,一般而言,只要具有了快速機動能力,且靈活部署戰鬥力較強,大多都可以被賦予「騎兵」的稱號。比如,美國的「遊騎兵」部隊,他們騎得就不是馬,而是靠著直升機,和輕型裝甲躋身於了騎兵部隊。當然了,如今的「騎兵」是比古代騎兵擁有更強大戰略投送能力的,甚至是敵後作戰能力。以此去達到僅用一次出動,就能將戰爭局勢逆轉的結果。

騎兵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幾乎起著主導戰局的作用,中外的影視劇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某場戰爭一到了危急關頭,騎兵加入戰場時似乎沒有任何勢力可以阻擋,勢如破竹的衝鋒陷陣,頓時就扭轉了戰爭的發展局勢。我國是至今古老文明仍在延續的一個國家,有著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在騎兵這方面自然也有著漫長的發展歷史。派遣有騎兵參加的戰爭,相關的兵書、戰法也是多不可數,通常認為騎兵的數量,質量就是這個國家軍事力量的象徵。輕騎兵在戰爭中有著強大的適應能力,可在戰場上來回進行作戰,重騎兵在作戰中憑藉其裝備有著強大的突擊能力和防禦能力,數名重騎兵就足以對敵人進行正面打擊,通常在戰場上,騎兵可以輕鬆擊倒步兵,甚至有些戰場上,數千騎兵可以擊敗多自己十倍的步兵軍隊。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只有在亞洲戰場上還能看到騎兵。新中國成立初期,除了步兵之外,騎兵就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那批軍隊了。近代騎兵與古代騎兵的戰鬥力都不低,他們之間的區別哎與戰術定位上,古代騎兵擅長消耗敵方兵力,破壞敵方的通信、交通環節。自從西班牙找到一種方式--空心方陣能夠有效的抵禦騎兵的攻擊,騎兵在衝鋒陷陣上的效果肉眼可見的減弱,三段排槍的列兵方陣可以讓騎兵停下攻擊的步伐,隨著科技的進步在火炮的猛烈攻擊下騎兵更是無路可退。所以騎兵的作用基本上就是偵察了,和戰爭快要結束時衝出去首個一下人頭。與亞洲戰場相比,歐洲戰場上出現的一幕才是騎兵的悲劇,現代武器的出現讓騎兵更沒有立足之地,沒有什麼存在的意義了。

《亮劍》是很多軍迷都稱之為經典的一步抗戰電視劇,在劇中有一幕是樣的,當時為了不讓八路軍大部隊轉移暴露在敵人視野中,獨立團騎兵連在孫德勝率領下,一直和日軍黑島騎兵聯隊糾纏著打,最終騎兵連全軍覆沒的情況下,完成了任務,才讓李雲龍能夠成功率部撤入山區。在獨立團騎兵連與日軍騎兵交戰中,我軍騎兵連老早就打光了所有子彈,於是孫德勝只好命令,所有還倖存的戰士們,扔掉無用的槍枝,抽出馬刀準備向敵軍衝鋒,但是讓觀眾們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對面的日軍騎兵也捨棄了槍枝,抽出了馬刀,顯然,日軍騎兵連不缺子彈的,他們依然可以通過槍械給予我方騎兵致命打擊,那為什麼他們也要抽出馬刀,以馬刀迎戰呢?

其實說的簡單些,該劇這樣拍是為了突出中心思想:「亮劍精神」。不過,仔細分析之後,也能得出日軍騎兵不開槍的理由。劇中日軍手中的槍械,所使用的是有坂6.5毫米子彈,穿透力是非常強的,既然雙方都已經展開了混戰,場面必然是混亂的,是不排除拿著槍的日軍,對自己人開了槍的可能的。再說了,日軍手中的栓動式步槍彈容量本就不大,換彈較慢,又是在馬上,不排除子彈還沒還完,對方就已經站到你面前了。最後還有一點,就是日軍是有「武士道」精神的,主動接受白刃戰在他們看來才是公平的。

騎兵在戰場上如此重要的原因,不過就是因為其機動性遠超步兵,以及組成陣型後的騎兵可以輕而易舉地打敗步兵,古代騎兵在對戰步兵時有天然的優勢和壓制力,基本上是勝多敗少,這一平衡直到高射速武器的出現才被打破,一戰時期,沙俄的騎兵部隊遠勝於其他國家。但是沙俄的騎兵在遇到德國的軍隊之時,卻遭到了對方的嚴重打擊,騎兵不再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存在,沙俄只能從前線撤下了騎兵。德國在對戰沙俄騎兵的時候使用了大量的機槍火炮,在這些高射程武器的面前,騎兵就是移動的靶子。後來,在對戰火力較弱的奧匈帝國時,沙俄的騎兵才又排上用場。總結一下就是,一戰時期的高射程武器出現使得騎兵不得不逐漸退出戰場。之後,騎兵也成為了歷史的眼淚,被實用性更強的坦克所組成的鋼鐵戰隊慢慢取代。

《亮劍》有這樣一個情節,那就是孫德勝騎兵與日軍進行白刃戰,這似乎不太合乎情理,主要是因為兵種需求的不同,騎兵不怎麼配備高射速武器,八路軍在當時可以說是「窮兵」,高速射武器就更不用說了,日本的三八式、四四式騎槍猶如裝飾品,不需要多久就會將子彈打光,而且馬上開槍精準度也非常低,換子彈對於騎兵也具有一定的困難,所以,當雙戰火持續一段時間後,一旦子彈耗盡就不得不進行白刃戰。

如同抗日戰爭時期步兵經常進行白刃戰一樣,因此,如果日軍騎兵面對八路軍騎兵,日本更願意以白刃戰的方式進行作戰,除了速射武器的確匱乏所引發的白刃戰外,關鍵在於日軍的專業訓練是他們的優勢所在,而八路軍不同,其騎兵的組建是非常快速的,並沒有進行任何學習,且只有骨幹才具備相關的作戰經驗,刀馬就更不用說,日本明顯就比中方具備更多的優勢條件,故日軍在進行作戰時具有很強的自信。

二戰中日本其實並沒有多少騎兵部隊,1940年野戰師團的數量突然迎來了巨大的增加,騎兵聯隊改名叫「搜索聯隊」,裡面的兵種則是以步兵為主。一方面證實騎兵已經不受重視了,一方面也是證明日軍方面的騎兵嚴重稀缺。在以前,那些真正的騎兵都是在嚴格條件下,百裡挑一的人物,是真正具有軍人職責和血性的人,比如《亮劍》裡描述的那支黑島騎兵聯隊,他們的隊長都是個男爵,他率領的部隊整體素質都很高,具有很強的軍人榮譽感,比這些後來匆忙入伍的預備役騎兵素養高多了,在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下,八路軍的小部隊在沒有子彈後拿著冷兵器衝鋒的時候,人數眾多的日本騎兵有子彈也不會再衝他們開槍,因為這多少有點「過分」了。

《亮劍》中為什麼孫德勝要下令士兵丟掉槍枝,拿起刺刀與日本鬼子格鬥,既然彈盡糧絕為什麼不選擇離開戰場呢?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團長還沒有轉移到安全地點,孫德勝要拖住日軍的腳步,轉移他們的進攻目標,在日軍的這次大規模掃蕩中,為了儘量分散敵軍的注意力,李雲龍的獨立團分批次突圍,李雲龍與政委只有兩個連的力量保護而且還是兩個步兵連,兩個大官帶著一群搞文字工作的在突圍,沒有多少攻擊力,一旦被日軍趕上,那獨立團將會名存實亡。孫德勝為了個李雲龍創造突圍機會,不得已用自己的騎兵連去牽制日軍。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在二十一世紀還有沒有冷兵器出現的戰場對決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這一點日本的戰爭記者就曾記錄過,因為中國人比日本人更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因為我們是被侵略的那一方,我們的戰鬥力必須更強,所以在中國的仗就更難打,在1933年的時候,29軍與日軍進行肉搏就證實了這一點。這件事情在日本隨軍記者的鏡頭下有記錄,這件事情可以追溯到萬家嶺戰役之前,戰場上的中堅力量是西北軍,這支軍隊雖然兵力充足,但是他在裝備上差了日軍一大截。

只有蔣介石直屬部下中央軍在裝備上還算充足外,其它雜牌軍的槍枝彈藥嚴重不足就連每個士兵配備一桿槍都難以滿足,士兵使用的步槍還是清朝就已經在使用的漢陽兵工廠製造的,時代在進步而步槍卻還沒有更新換代。西北軍就更能體會武器裝備的差距,武器的攻擊力不夠高,因此兵力在這種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想辦法儘可能的降低敵人熱兵器的火攻才能增加我軍的優勢。所以有了大刀隊,在日軍槍炮的一次次進攻下,近距離與他們硬剛,刀刀直擊要害,為我方突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萬家嶺那個地區殺敵無數,重創日軍精銳力量,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雄風。

和情節誇張的抗日神劇相比,真正的中華軍魂是身處絕境也決不妥協。為了國家的統一與人民的安定,他們面對犧牲時毫無畏懼。謹記歷史,勿忘犧牲在革命路上的人,即使敵眾我寡,也會拼到最後。就算戰死沙場,也是敵方的心頭刺,就是這種精神,讓我國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看完之後,你會懂得,國家強盛,人民富強,這種精神讓我們大步跨前,奠定了如今的地位。作為中華兒女,哪裡需要哪裡搬,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拋頭顱,灑熱血。只要國家一聲令下,也會以最好的狀態去完成,不顧自身安危,即便戰死亦無怨無悔。

相關焦點

  • 《亮劍》中騎兵連被包圍,日軍不開槍真實嗎?是你也不選擇開槍
    相信很多軍事迷應該都有看過《亮劍》這部電視劇,在《亮劍》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應該就是騎兵連了吧,劇中李雲龍打造的一支精銳騎兵遭到了日軍的團團包圍,在這種情況下,全體騎兵連戰士在連長孫德勝的帶領下向日軍發起了一場白刃戰,不停的交換攻防,直到最終全軍陣亡。相信很多人應該都跟我有同樣的感受,看劇的時候會覺得非常不解。
  • 《亮劍》中騎兵連被包圍,日軍不開槍真實嗎?
    在兩隻騎兵部隊交鋒期間,我軍騎兵連老早就打光了所有子彈,孫德勝就下令戰士們,抽出好馬刀,為全面衝鋒做好準備,但是讓觀眾們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對面的日軍騎兵也捨棄了槍枝,抽出了馬刀,顯然,日軍騎兵連不缺子彈的,他們依然可以通過槍械給予我方騎兵致命打擊,那他們為何要配合我方騎兵,以馬刀迎戰呢?其實說的簡單些,該劇這樣拍是為了突出中心思想:「亮劍精神」。
  • 《亮劍》中,日軍耗盡騎兵連子彈後,為何不開槍?是你也不會開槍
    《亮劍》是一部十分經典的抗日劇,在這部電視劇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應該就是騎兵連了吧,劇中李雲龍打造的一支精銳騎兵遭到了日軍的團團包圍,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帶領著所有的將士與敵軍進行了白刃戰,不停的交換攻防,直到全軍盡滅。相信所有人都和我一樣,在看到這一幕時會覺得很奇怪。為何日軍在攻擊已經耗盡子彈的騎兵連時,在處於巨大優勢的戰況下不向我軍開槍呢?
  • 《亮劍》:同樣是騎兵連進攻,一個叫「亮劍」,一個叫「亮賤」!
    孫德勝帶領的騎兵團與鬼子對戰的這一劇情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當時自己帶的騎兵數量與日軍騎兵數相差甚遠,但是孫德勝的領導能力很強,即使最後只剩下孫德勝一個人,他都是喊口號,鼓舞士氣。當時騎兵連進攻這一劇情在電視劇《亮劍》中可以算是經典劇情了,激起無數人的愛國熱情,如今有很多人重新拍攝電視劇《亮劍》,在新版本的電視劇中同樣也有這一劇情,在這一劇情上導演可謂是花了不少心思,但是在新版電視劇上映播出時後,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吐槽。
  • 孫德勝戰死讓人淚目,如果騎兵連單獨突圍,結果會不會好一些?
    孫德勝戰死讓人淚目,如果騎兵連單獨突圍,結果會不會好一些?提起《亮劍》,相信在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很多經典的鏡頭。其中有的經典鏡頭讓人為之振奮,有的經典鏡頭讓人非常惋惜令人唏噓不已。▲騎兵連長孫德勝其中獨立團騎兵連的慷慨赴義,這絕對算得上是《亮劍》當中非常經典的一幕。騎兵連在連長孫德勝的帶領下,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毫不畏懼。
  • 抗日戰爭我軍騎兵連被包圍,日軍不開槍真實嗎?是你也不選擇開槍
    而在與日軍黑島騎兵聯隊戰鬥中,八路軍的騎兵連的子彈是不夠的,沒多久就消耗殆盡,於是孫德勝只好命令,所有還倖存的戰士們,扔掉無用的槍枝,抽出馬刀準備向敵軍衝鋒,但是讓觀眾們驚訝的一幕出現了,對面的日軍騎兵也捨棄了槍枝,抽出了馬刀,自然日軍是沒有將子彈打光的,那為何他們也不選擇槍械,而是以白刃戰展開廝殺呢?其實說的簡單些,該劇這樣拍是為了突出中心思想:「亮劍精神」。
  • 《亮劍》裡八路軍騎兵子彈耗光,為何日軍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
    為何成吉思汗能夠創下橫掃歐亞的成就,就是騎兵的建設足夠完善的原因,而宋朝在軍事上一直都是處在軟弱的狀態,究其原因沒有優秀的戰馬,無法滿足對騎兵的需求量。觀察各朝各代的軍隊,主要是漢、唐、明,以及三國時的魏國,他們的軍隊都是主要由騎兵形成。在上世紀中葉爆發的世界大戰中,只有在亞洲戰場上還能看到騎兵。
  • 他是《亮劍》中的騎兵連長,一句「騎兵連,進攻」感動所有中國人
    不過在眾多抗日神劇只有也不乏一些精品,其中《亮劍》絕對算的上這樣的精品。當時播放的時候,這部電視劇裡面有很多感人至深的劇情,其中最悲壯的莫過於在敵人掃蕩的時候,獨立團的騎兵連長孫德勝帶領騎兵連衝鋒的那一幕。李雲龍說過他的部隊要有亮劍精神,究竟什麼是亮劍精神呢?就是明知敵人強大,但是依然毫不退縮,就算對方是一直老虎也要虎口拔牙。
  • 《亮劍》中騎兵連被包圍,日軍為何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徒增傷亡?
    《亮劍》中騎兵連被包圍,日軍為何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徒增傷亡?在抗戰時期日軍的騎兵中,唯一的純騎兵部隊是日本陸軍第四旅團,旅團長為小原一明少將,全乘馬建制,1945年日軍投降時,該旅團在河南偃城,他的主要對手是八路軍的129騎兵團。
  • 《亮劍》中李雲龍為什麼不幫孫德勝報仇?他有什麼難言之隱?
    他身經百戰、性情暴烈,在為戰友之死的復仇中表現出一種鐵血軍人,不計生死、要壓倒一切的霸氣;在渴望嗜血的拼殺中,有一顆赤子之心。部隊在他的帶領下也擁有了一股悍不畏死,勇往直前的氣勢,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仗。
  • 亮劍必看3個經典片段!騎兵連進攻,和尚之死,哪一段感觸最深?
    05版的亮劍中有很多精彩地方,如今依舊讓人們看的津津樂道,在這其中有3個經典片段讓很多人表示看得熱血沸騰。首先是孫德勝的一聲騎兵連進攻,孫德勝的騎兵連可以說是獨立團的寶貝,當初李雲龍帶領獨立團第一次打仗,他都不捨得讓騎兵連上戰場,孫德勝本人就是一個優秀的騎兵,他訓練的騎兵連更是沒話說,在面對數倍敵人時他們沒有一人退縮,每個人臉上都是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即便是最後騎兵連只剩下孫德勝一個人,他也依舊是舉著刀大喊一聲:騎兵連進攻,他一個人就是八年艱苦抗戰中千千萬萬的勇士縮影
  • 戰爭中如果騎兵連被敵軍包圍,而敵軍卻不會開槍?你知道為什麼嗎
    《亮劍》是很多軍迷都稱之為經典的一步抗戰電視劇,在劇中有一幕是樣的,為了掩護八路軍大部隊的突圍和轉移能夠不受影響,孫德勝就率領著獨立團騎兵連和日軍黑島騎兵聯隊正面剛,最後雖然完成了任務,卻是以全員犧牲作為了代價,使得李雲龍得以率領部隊撤入山區。
  • 《亮劍》中最熱血沸騰的騎兵連連長,原型是這位開國少將
    一部《亮劍》,塑造了很多讓人熱血沸騰的經典角色,比如李雲龍,比如和尚,還比如孫德勝。
  • 新版《亮劍》為何遲遲未開播?騎兵連進攻的口號亮了,不敢相信!
    而在亮劍的翻拍版本中爭議聲最大的當屬《亮劍之雷霆戰將》,也就是俗稱的亮劍三了。這個版本的亮劍也是遲遲沒有開播,它其實在2年前就說有播出的消息,只是一直都沒有播出,就是因為劇照、海報、預告方面的問題。從海報來講,可以發現其他兩個版本不論怎樣都是戰爭感比較多,但是這個版本張雲龍、高偉光、魏千翔往地上一趟手還枕在頭下,感覺是在復刻之前播出的《夏至未至》。
  • 3萬人突襲日軍騎兵旅團,大獲全勝,敵兩個騎兵聯隊損失慘重
    提到騎兵,很多人比較容易想到《亮劍》之中李雲龍的騎兵連,實際上想要養活一個騎兵連並不容易,很多人在分析中,對李雲龍所部能否擁有一個騎兵連產生很大的疑惑,但不得不說在突圍作戰中,以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勇猛衝鋒,直至壯烈犧牲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
  • 亮劍:「騎兵連進攻!」鐵血硬漢堅持到最後!劇外生活更讓人羨慕
    「騎兵連~進攻!」「騎兵連~進攻!」如果聽到這樣熟悉且悲壯的聲音,不用看片子,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出自老版李幼斌版《亮劍》這部片子裡面的聲音,發出這個聲音的正是獨立團騎兵連連長孫德勝。李雲龍率領部隊突圍了出去,奈何騎兵連在掩護團長他們撤退的時候,陷入了敵軍的包圍圈,李雲龍率軍打回去準備營救孫德勝他們的時候,一來佔據形勢已經不允許,二來李雲龍在這時候已經生病了,所以孫德勝的騎兵連就陷入了孤立無援突圍無望的境地。但騎兵連孫德勝並沒有因此膽怯,他拿出一貫的剛烈性格,幾次衝鋒陷陣,即使最後只剩下他一人,他仍然舉著軍刀,高喊「騎兵連~進攻!」
  • 亮劍人物實力真實排行榜,魏和尚屈居第三,第一簡直太強
    劇中的主人公李雲龍在李幼斌老師的演繹下深受觀眾喜愛,李雲龍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他的軍事才能卻讓人欽佩,連他的老朋友老對手楚雲飛都說他是天生的指揮官,《亮劍》中高手如雲,接下來我們就看看亮劍中的高手有哪些?四、李雲龍李雲龍是員猛將,取得過輝煌的戰績。
  • 策應平型關大捷,斬首日軍指揮部,八路軍的騎兵隊還有哪些傳奇?
    在抗戰時期,日軍的騎兵在華北平原來去自如,用遊擊戰術襲擾後方,曾一度給抗日根據地帶來不小的麻煩。在一些熱播好劇裡,也有對這一歷史的反映。如抗戰連續劇《亮劍》,日軍騎兵戰鬥力兇悍,讓八路軍很頭疼。在好友丁偉的幫助下,八路軍獨立團長李雲龍組建了一支騎兵連,連長是69軍騎兵團老兵孫德勝。
  • 新四軍名將發明一件冷兵器,9分鐘砍倒300日軍,如今卻已失傳
    相信大家對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騎兵連連長孫德勝還有印象。就是這個嗓子略帶沙啞的男人,卻體現了男人的血性,表現出了整部劇想要傳達的「亮劍」精神。當時日軍對晉中地區進行了掃蕩,李雲龍的部隊也在戰鬥中損失慘重。騎兵連在最後對決中,沒有子彈的情況下,用刺刀與鬼子戰鬥到最後一刻,無一人投降,全部壯烈犧牲。
  • 日軍騎兵拼刀法?八路軍不呈匹夫之勇,機槍收割日軍
    作者:慎獨 電視劇《亮劍》中,八路軍獨立團騎兵連與日軍騎兵血戰的場面讓人熱血沸騰。電視劇演繹的劇情,真實地反映了八路軍騎兵的血性風採。在抗戰中,我軍騎兵曾多次大戰日軍騎兵。總體來說,由於日本條件更好,大規模培育良馬,加上訓練有素,日軍騎兵佔上風的時候稍多,但也不是次次都能佔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