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慎獨
電視劇《亮劍》中,八路軍獨立團騎兵連與日軍騎兵血戰的場面讓人熱血沸騰。電視劇演繹的劇情,真實地反映了八路軍騎兵的血性風採。在抗戰中,我軍騎兵曾多次大戰日軍騎兵。總體來說,由於日本條件更好,大規模培育良馬,加上訓練有素,日軍騎兵佔上風的時候稍多,但也不是次次都能佔便宜。在日軍騎兵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騎兵第四旅團,在1940年後,這個旅團是日軍唯一一支旅團級別的騎兵部隊,人數有四五千人,包括一支騎炮兵部隊,還有12門火炮。
日軍騎兵
相較於日軍騎兵,八路軍騎兵總數較少,是八路軍中的寶貝疙瘩。當時供養一匹戰馬的花費,是一個士兵的好幾倍,每一個騎兵、每一匹戰馬都十分寶貴,因而八路軍騎兵平時大多用於通信、快速機動,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和敵人硬碰硬的,尤其不會與大批日軍騎兵針鋒相對。
八路軍騎兵
但戰場上由不得你選擇對手,當敵人站在你面前,必須殊死一搏。1942年4月,日軍發動冀南大掃蕩,這次掃蕩可以說是八路軍冀南部隊經歷的最殘酷一次戰鬥。為掩護冀南軍分區機關突圍,八路軍129師騎兵團在王杖子村拼死殺出了一條血路。129師騎兵團的前身,是西路軍紅15軍騎兵團,時任團長曾玉良。曾玉良曾在喀什受過蘇軍哥薩克式騎兵訓練,精通騎兵作戰。他在1940年擔任騎兵團團長後,讓騎兵團的戰鬥力得到了迅速提高,成為華北平原上一支來去如風的勁旅。
曾玉良,1943年犧牲
騎兵團突圍後,跟著曾玉良的僅4個騎兵連,以及一個步兵團的友軍,大家十分疲憊。讓曾玉良意想不到的是,前方有大批日軍騎兵正在集結,系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的第26騎兵聯隊。算起來日軍兵力是曾玉良兩倍多,且第26聯隊是有火炮的。
敵人發覺對面是八路軍129師騎兵團後,興奮不已,因為第四旅團之所以在華北一帶活動,就是為了對付129師騎兵團,而且他們非常想和八路軍騎兵拼一次馬刀。因為日軍騎兵覺得,只有馬刀對決才最能體現出他們的勇氣與實力。其實當時日軍的騎兵都是騎馬步兵,在作戰時要下馬像步兵一樣作戰,馬刀對決是很少發生的事。
日軍騎兵正照料馬匹
曾玉良面對大隊的日軍騎兵,動起了腦筋。他很清楚,如果和敵人正面拼馬刀,日軍人多,而且都是高頭大馬,自己的人、馬都不佔優勢,必輸無疑。特別是我軍剛剛經歷血戰,人疲馬乏,即使下馬步戰,也很難取勝。
曾玉良也很清楚,雖然正面不好打,但也不能避戰。因為這些日本騎兵拖著火炮,如果沒有騎兵團牽制他們,日軍騎兵就會去突襲首長機關。曾玉良必須想一個萬全之策,既能重創和牽制日軍,也要減少自身損失。
拖著火炮的日軍騎兵
日軍在騎兵團陣前擺開了架勢,向騎兵團示威。只見幾百名騎兵騎著高頭大馬,排出整整齊齊的隊形,一看就是訓練有素的騎兵部隊。幾名日軍軍官站在隊列前,舉著軍刀指揮布陣。曾玉良則命令2個騎兵連列陣,而且是衝鋒拼馬刀的陣型。另外兩個連與步兵,則悄悄埋伏在兩翼的溝壑中。
日軍見八路軍列陣而且是準備拼馬刀的架勢,十分興奮,以為八路軍要和他們拼馬刀,全然忘記了自己還帶著機槍與火炮。日軍認為,僅憑自己的馬刀就可以輕易打敗八路軍的騎兵。日軍軍官下令後,騎兵拔出馬刀開始衝鋒,驕橫的日軍甚至都懶得戴影響視線的頭盔。
日軍騎兵衝鋒,可見還戴著頭盔
對騎兵來說,速度就是優勢,誰在衝鋒時速度更快,誰就更有把握取勝。日軍衝鋒後發現,八路軍騎兵居然紋絲不動,日軍更加興奮,加速衝鋒,準備一個衝鋒就把所有八路軍騎兵斬於馬下。然而就在日軍加速到了極點,眼看就要衝到八路軍面前時,埋伏的步兵機槍響了,子彈雨點一樣潑向日軍騎兵。日軍陣形頓時打亂,一時不知所措,大概是覺得八路軍不講究,說好的拼刀咋還開槍了?
戰馬與戰士一起臥倒
此時日軍騎兵犯了一個錯,如果他們頂著子彈衝,固然損失大,但仍然會對八路軍造成重大衝擊和殺傷,因為埋伏的步兵子彈有限。此時日軍調頭回去,準備下馬作戰,同時把大炮從馱馬上卸下來準備戰鬥。
曾玉良立即令兩個列陣的騎兵連發起衝鋒,被打散陣形且背對八路軍的日軍騎兵猝不及防,被馬刀砍得七零八落。這時,騎兵團另外兩個騎兵連與步兵也一起衝鋒,將日軍第2騎兵聯隊擊潰,日軍騎兵騎著馬逃跑,八路軍成功突圍。
此戰,可以說是曾玉良的得意之作。在兵力火力均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示敵以弱,敵人過於自信,結果驕兵必敗。遺憾的是,曾玉良在1943年的一次戰鬥中壯烈犧牲,我軍損失了一位優秀的騎兵指揮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