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信設備製造到AIoT,日海智能如何成功轉型

2020-12-22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億歐網。36氪經授權發布。

新的技術層出不窮,新的機會也不斷降臨。企業想要在快速變革的技術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要做的不是抓住某朵濺起的浪花,而是要緊緊跟隨浪潮變化的趨勢。

日海通訊成立於1994年。早期,憑藉在3G和FTTH(Fibre to the home,即「光纖到戶」)市場的先發優勢,日海通訊成為國內最大的通信網絡物理連接設備供應商,並於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

如今,在5G的浪潮下,日海通訊也在戰略和業務上積極調整。2018年,「日海通訊」正式更名為「日海智能」,從一家提供「綜合通信服務業務」的企業,轉型成為一家AIoT企業。

3G與FTTH的榮光

電信產業鏈,按照上中下遊,可分為:設備製造、基礎電信運營、內容和應用信息服務。

其中,處於上遊的設備製造環節包括:無源設備製造(連接、分配、保護等設備)、有源設備製造(程控交換、監控設備、光端機等)、傳輸材料製造(電纜、光纜)以及終端設備製造(電話、手機、電腦等)。

設備製造影響著整個電信行業的運營質量和技術水平,因此在整個電信產業中起著基礎性的決定作用。日海通訊在產業鏈中的位置,正是「設備製造」。

具體而言,日海通訊主要從事通信無源設備的生產。此外,還提供綜合布線系統,為電信運營商和網絡集成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從上述的產業鏈中不難看出,日海通訊的主要客戶是三大運營商。日海通訊的崛起,離不開三大運營商固定資產投資增加所帶來的通信網絡物理連接設備需求的增加。2008年前後,帶動三大運營商投資的主要行業趨勢為3G和FTTH。

2008年底,我國3G牌照正式發放。根據原信息產業部的報告,中國基礎電信運營商在3G網絡的投資在4000億元左右,其中50%以上為設備投資。

在FTTH方面,我國FTTH市場在2008年前後得到較大規模發展。根據長江證券研究部的數據,2009年至2013年,中國FTTH設備市場規模共計790億元。三大運營商對FTTH也保持較高投入,基於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無源光網絡)全面鋪開建設,而無源設備製造,也恰好是日海通訊的主業。

當然,能緊隨行業發展,只是日海通訊得以崛起的其中一個原因。技術的領先才是關鍵。

我國3G牌照在2008年發放,而在2004年,日海通訊就開始開發3G相關產品,是業內首家提出並向國內電信運營商大力推廣「戶外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廠商。日海通訊也因此牽頭起草《通信系統用室外機房標準》,這是國內首次由設備商起草制定的行業使用標準。

在FTTH方面,日海通訊也是國內第一臺光纜交接箱和第一臺大容量光纖配線架的生產企業。

除此之外,日海通訊還創下了多個「第一」:首創戶外光纜交接箱、首創熔配一體化模板、首家推出綜合布線系統增強型六類產品……

毫無疑問,日海通訊是電信設備生產的領頭羊。

但隨著行業的競爭加劇,通信設備的利潤逐年降低;與此同時,電信行業「前期投入高,回報慢」的弊端也逐漸顯現,運營商的資金和盈利開始面臨壓力,因此到2013年左右,三大運營商紛紛放緩了投資力度。

作為上遊的設備生產商,日海通訊的營收和利潤增速也隨之放緩,2013和2014年利潤甚至出現負增長。儘管我國4G在2015年正式商用,運營商對4G移動通信基站建設的投資依然保持高位增長,但通信技術設施建設的格局開始發生改變。

2014年,中國鐵塔成立。過去,鐵塔的建設、維護、運營工作,基站機房、電源、空調配置設施和室內分布系統的建設、維護、運營等工作,主要由電信運營商承擔,而中國鐵塔成立後,成為了這些工作的主要承擔者。

換言之,上遊通信設備生產商的主要客戶,從三家運營商,變為中國鐵塔一家。市場競爭也隨之加劇。

面對這樣的情況,昔日的電信設備生產巨頭急需轉型,找到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而5G給日海通訊帶來了機會。

AIoT綜合服務提供商

5G技術與前幾代通信技術最大的不同,在於能夠大範圍、大規模連接物體。在基站建設上,5G基站能覆蓋的範圍較小,因此需要建設大量的「小基站」

抓住這兩個特性,日海通訊在5G時代開啟了新的「徵程」。

一方面,繼續維持原有的綜合通信服務業務,通過布局小基站拓展市場;另一方面,大力開拓AI物聯網業務,為各垂直行業客戶公司提供物聯網無線通訊模組、物聯網雲平臺、智能套件以及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等物聯網綜合解決方案服務。

2018年,「日海通訊」正式更名為「日海智能」,發展的焦點從通信綜合信息服務,轉變為5G與AIoT整體解決方案。

一直以來,日海通信的優勢在於通信基礎設施設備的生產、製造以及銷售。而物聯網的需求短期主要體現在消費端,比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產品;中長期的需求體現在企業和政府端,比如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零售等,產品和應用涉及各行各業。

雖然基礎設施和網絡模組都屬於「通訊設備製造」,但實際上,二者屬於不同的兩個領域。日海通訊想要轉型,首先需要找到進入物聯網行業的「鑰匙」。而併購就是獲得「鑰匙」最快的辦法。

2017年,日海通訊收購了龍尚科技和芯訊通

龍尚科技在4G模組和窄帶物聯網領域具有優勢;芯訊通是最早進入無線通信模塊市場的公司之一,2015和2016年模組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

通過收購龍尚科技和芯訊通,日海通信迅速取得了在物聯網無線通信模組約30%全球出貨量市場份額,一躍成為全球物聯網模組龍頭企業。

在智能終端方面,日海智能於2018年成立「日海智能終端有限公司」。通過開發智能煙感、智能門鎖等產品,培育智能終端產品能力,以支持更多解決方案的落地。

要向AIoT轉型,通信模組和終端產品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平臺的打造。「雲」就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雲側,日海智能入股美國艾拉,並與後者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打造物聯網雲平臺。此外,日海智能還與三大運營商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完成與電信天翼雲和聯通沃雲的互聯互通。與此同時,日海智能還推動雲從PaaS走向SaaS,加強艾拉雲在SaaS層的能力,建立垂直行業雲生態,服務各垂直行業解決方案。

從目前轉型的布局就能看出,對於AIoT涉及的多個領域,日海智能也不打算「一個個攻略」,而是打算全面推進,在5G時代繼續扮演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角色。

當然,日海智能急於推進AIoT戰略,還因為它踏入5G市場的腳步已經落後。日海智能的轉型始於2016年,2017年才開始有實質上的動作。而在2016年,5G的相關部署工作已經開啟。

雖然日海智能的轉型看似與5G技術發展同步,但與其之前領先於行業進行布局的動作相比,日海智能對5G到來的反應可以說是「慢了半拍」。

但幸運的是,憑藉著對通信技術和行業的深刻認知,日海智能的轉型轉型可謂「快、準、狠」。2018年就已經能看到轉型的成果。

僅一年的時間,物聯網產品及服務業務就能夠與通訊行業業務(包括通信工程服務、通信產品銷售和其他)平分秋色。長期來看,日海智能還將進一步加大對物聯網業務的投入,並且將大力拓展各行業的應用,強化「物聯網綜合方案服務商」的身份。

不難發現,無論是在過去以提供綜合通信服務,還是現在轉型AIoT,日海智能都堅持為客戶打造「整套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個個產品。這是日海智能轉型成效顯著的重要原因。

因為在5G時代,這樣的角色尤為重要。5G最具潛力的場景,無論是智慧城市,還是工業網際網路,客戶需要的都不是一兩個能解決單點問題的產品,而是需要能夠系統性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案,日海智能轉型AIoT成效顯著,正是因為精準把握住了這樣的市場需求。

相關焦點

  • 日海董事長劉平為Ayla艾拉物聯全球戰略發布會助陣!
    日海智能董事長劉平先生,將作為致辭嘉賓,出席發布會。此次,艾拉物聯全球戰略發布會獲得劉平董事長助陣,他將會給發布會帶來哪些驚喜?劉平,北京郵電大學無線電專業學士,信息工程碩士。具有30多年在電信運營商工作的經驗,曾就職中國電信集團高管,電信集團市場部總經理等職務。
  • 威賽諾-日海艾拉物聯網暨人工智慧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共有6位重量級嘉賓到現場進行演講分享,分別為:中興網信董事長張任軍先生、日海艾拉研發副總劉延亮先生、威賽諾科技CEO李曉強先生、威賽諾科技CTO周光榮先生、威賽諾科技高級工程師曾獻偉先生、威賽諾COO朱寶珠先生。
  • 日海艾拉通用雲易通全球首發!輕鬆實現企業設備在不同雲間暢遊零...
    3月15日下午,日海智能旗下子公司——日海艾拉順利啟動雲易通全球首發暨首批戰略合作夥伴籤約儀式,這一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創造將改變設備連接入雲的方式,未來全球企業、廠家設備上雲都將受益於此。日海艾拉這一創舉,也是日海智能全生態體系雲端建設戰略的重要一步,日海智能作為all in物聯網的主力玩家,入股艾拉物聯,成為大股東,並在中國成立日海艾拉,積極布局雲-管-端一體化的「全生態」服務使能平臺。日海智能在成功收購芯訊通和龍尚科技之後始終保持全球模組銷量第一,今年又在5G模組研發積極投入人力物力,致力於成為5G模組商用第一的企業。持續發力雲端和軟體平臺。
  • 深耕智能製造 超威集團與中國電信開啟深度戰略合作
    日前,在長興縣副縣長錢衛華、超威集團董事長周明明的陪同下,中國電信集團黨組副書記邵廣祿一行到超威集團參觀考察,並正式啟動了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聯合工作平臺,標誌著超威集團與中國電信全業務體系深度融合發展之路正式開啟。
  • 轉型升級 兩岸智能製造「鬥陣行」
    在近日舉辦的2019廈門工博會暨第23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上,智能製造依舊是被聚焦的關鍵詞,來自海峽兩岸的業界學界專家,圍繞兩岸經貿熱點和產業合作,搭建高端智能製造展示平臺,在展示當前製造業最新設備和頂尖技術的同時,繼續以智慧分享引領和推動兩岸工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工博會上亮相的數控折彎機。
  • 日海艾拉CEO薛國棟:革新「設備上雲」模式 雲易通三大優勢賦能產業...
    藉由雲易通的全球發布和首批戰略合作夥伴的籤約,將物聯網與雲這兩大智能時代基礎有機結合起來的日海艾拉自我革命、開啟了全新徵程——通過簡單高效的設備連接、「傻瓜」式的多個雲平臺對接以及數據的自主可控,雲易通一改傳統「設備上雲」模式,作為一個通用物聯網雲平臺普惠全球企業、廠商。
  • 智耀未來,日海智能亮相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
    日海智能作為中國移動重要合作夥伴應邀出席參展並出席活動主論壇。重點展示了日海智能在AIoT生態鏈產品和解決方案,讓合作夥伴、運營商、各大政企、消費者感受到智能科技為生活帶來的變化。日海智能一直在積極參與5G模組生態合作,已先後推出了SIM8200EA-M2,SIM8200CE-M2,採用LGA封裝的SIM8200G以及支持毫米波的SIM8300G-M2和超小尺寸SIM8202G-M2,形成了較為全面的產品線,可用於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高速率場景需求。
  • 貴州工業智能製造、協同製造、企業上雲轉型升級——產業數位化...
    2015年6月,我省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出資建設「貴州工業雲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智能製造、協同製造、企業上雲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服務,拉開了貴州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發展大幕。
  • 沃土工場&黑湖科技聯合打造專場服務會,賦能本地企業智能製造轉型...
    華為工業網際網路專家表示基於華為30年積累的ICT能力和行業實踐,沃土工場攜手生態合作夥伴,一方面為製造業企業提供企業通用、企業研發、企業管理、企業生產業務管理、設備管理和產品智能服務等海量應用軟體,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另一方面以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為主,聚焦細分行業領域,與行業ISV合作,深度集成,進行5G+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場景落地研究,使能江寧開發製造業向5G+工業網際網路的智能製造轉型發展。
  • 2019R+T Asia亞洲門窗遮陽展,日海艾拉攜新品首次亮相
    受CSHIA之邀參展北京時間2月27日-3月1日,日海艾拉受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CSHIA之邀參加了R+T Asia亞洲門窗遮陽展,同時參與了「新趨勢 新變量 新商業」為主題的2019 AIoT智能家居高峰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及新品的預發布,與來自各行業的重量級大咖們共同討論了智能家居市場的新技術革命、供應鏈創新、AIoT、全屋定製、場景矩陣、平臺滲透、新零售布局等熱點話題,共話行業發展趨勢
  • 日海智能:多方優勢合作 掘金智慧城市
    事件: 公司發布公告, 擬與寧波恆智新共同出資 1 億元設立子公司日海智慧城市,其中公司或其子公司和寧波恆智新持股比例分別為 80%和 20%。通過優勢合作,迅速做大規模。公司此次與寧波恆智新共同出資設立深圳日海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日海智慧城市),並明確未來業績目標: 2019 年度、 2020 年度的營業收入分別不低於人民幣 26億元、 38 億元,淨利潤分別不低於人民幣 0.67 億元、 0.99 億元; 2021 年的考核業績由雙方在 2019 年 12 月 31 日之前協商確定。
  • 數位化轉型範例 美的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成果展
    美的速度:從「家電巨頭」到「智」造新勢力在智能製造背景下,美的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2794億,淨利潤253億,同比增長16.8%,連續五年榮登《財富》世界500強榜,2020年居第307位,五年排名累計上升174名。
  • 榮耀AKA-AL10智慧型手機出現在電信設備認證中心
    華為的子品牌榮耀似乎正在開發一款新的中檔智慧型手機。這款名為榮耀 AKA-AL10的智慧型手機最近出現在電信設備認證中心網站上。電信設備認證中心的列表顯示了榮耀AKA-AL10的圖片和規格,告訴我們這款手機將採用穿孔顯示、三個後置攝像頭設置和後置指紋掃描儀。
  • 華為智簡網絡解決方案,讓智能製造觸手可及
    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而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是實現這一個偉大曆程的關鍵路徑,同時開啟一個前所未有的智能製造的新時代。近年來,我國產業升級穩步進行,能否抓住全球製造業發展變革的機遇期,關係到我國能否從製造大國跨越到製造強國目標的實現。
  • 從智能製造到工業網際網路當中曲直,一文讀盡
    在實際推進智能製造的過程中企業領導像熱鍋上的螞蟻,生怕被時代沒有打招呼的拋棄,經歷了八十年代勇闖天下下海經商、九十年代購各種自動化設備買入,如今渴望搭上數位化轉型的列車而又不清楚如何聚焦落地,企業整個信息化規劃、實施基本毫無章法可言。
  • 技術如何與工業基因相融合?卡奧斯「中國方案」引領智能製造變革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位造深度融合的產物,智能製造解決方案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可以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推動工業效率和產能的進一步提升。但製造業的複雜性,註定了這條路將極其漫長。在智能化改造中,企業不得不面對生產流程、管理體系、供應鏈體系的變革,如何有的放矢的用好技術,用對技術,成了現在許多企業轉型升級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 中小家電企業如何以智能科技實現品牌轉型突圍?
    中小家電企業如何抓住新一輪技術革命之機實現產品升級和向高端或細分市場發力,並擺脫粗放式增長邏輯,以智能科技為槓桿實現企業轉型突圍呢?中小家電企業如何以智能科技實現品牌轉型突圍?文/錦坤家電專家團過去幾年,由於新技術、新人群、新渠道、新業態的湧現,家電行業遭受了不小的衝擊,新冠疫情的發生,更是讓整個家電行業雪上加霜。
  • 3D列印加速了智能製造的發展
    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提速   2015年起,國務院和各部委已陸續出臺一系列支持工業網際網路及智能製造發展的政策及法律法規,推動3D列印、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製造領域的廣泛應用,培育新型智能製造模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細化轉型升級。   但在特殊時期發生之前,製造企業普遍對生產數位化轉型的迫切性認知不夠深刻,理解過於簡單。
  • 日海通訊:牽手艾拉物聯及龍尚科技布局物聯網產業鏈,雲+端打造全球...
    公司2017年9月7日晚公告,新成立的子公司日海物聯以1.2345億元收購龍尚科技68.0918%股份;其中三名自然人股東承諾龍尚科技2017~2019年銷售收入不低於2.5、4.0、6.0億元。  事件2。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所研發成果成功入選「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
    11月26日-28日,以「智能製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召開。大會聚焦全球智能製造領域的最新動態和前沿技術,探討智能製造新圖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引領全球產業新發展。大會發布智能製造標杆企業和重大科技進展名單,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所(簡稱:31所)「航天複雜構件多品種變批量數位化柔性生產線」脫穎而出,成功入選「2020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