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面為料,以手為藝。一捧普通到唾手可得的麵粉,賦予了各種工藝的錘鍊後,經過半年甚至一年時間的沉澱,在一雙巧手的精雕細捏下,形狀各異的生活百態、栩栩如生的神話人物,就會生動逼真地呈現在世人眼前。這,便是堪稱指尖上的藝術精華、視覺上的藝術盛宴的太原傳統麵塑。
太原麵塑是迎澤區範圍的省級非遺項目,汲取了民間藝術的精髓,浸染了人世滄桑的風情,凝練了傳承藝人的心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濃厚的地方特色,一枝獨秀,享譽海內外。
最早的古代面人,據說出土於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地區的唐代永徽四年( 653 年)。其中有面制女俑頭、男俑上半身像和面豬。至宋代,捏麵人已經成為民間流行的習俗。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用面造棗錮,飛燕,柳條串之,插於門楣,謂之子推燕」。「以油麵糖蜜造如笑靨兒,謂之果實花樣」。當時的面點,有「甲冑」人物、「戲曲」人物、「孩兒鳥獸」、「飛燕形狀」等,可謂「奇巧百端」。
明清時期,麵塑已端現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已然成為麵塑藝人重要的謀生手段。光緒年間,天津出了一位「面人張」。他早年抄錄戲曲,擅長校勘,人稱「百本張」, 捏麵人的手法,工巧精湛,可惜技藝在其晚年失傳。
古城太原,2500年的悠久歷史,厚重了一座城,也璀璨了城市文明。自古以來,南北商賈雲集,民俗禮儀薈萃。每逢佳節年慶,家家戶戶都要捏制面人、面龍、面魚、面虎、面羊,以及各式瓜果等用以求拜、祈雨、祭祖、婚嫁、壽誕、寺廟祭供。不同的節氣,不同的講究,期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祈願家庭興旺、財源廣進。
晉商鼎盛時期,各地商賈匯聚龍城。逢年過節,大戶人家便邀請民間麵塑藝人,製作種種煞是講究的各式供品,竟風靡一時。民間一些能工巧匠為了生計,挑著扁擔走街串巷,專門捏制各種面人,以技藝謀生。流傳至今的傳統麵塑孫悟空、豬八戒、戲曲人物等最為有名,深得人意,尤為廣大兒童喜愛之極。不意間,在生活與藝術的相互融合中,太原捏麵人得以傳承至今。
太原傳統麵塑興盛於清同治1863年間,距今150多年,已傳承六代。
王博,太原傳統麵塑第六代傳人,省級非遺項目太原傳統麵塑代表性傳承人。
舊社會的麵塑藝人,挑擔提盒,走鄉串鎮,浪跡街頭,雖為大眾喜愛,但其作品卻是賴以生存的商品。「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不啻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歷經滄海桑田,過去的捏麵人手段,已然成為如今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謀生的手藝儼然是古老文化藝術的傳承。
王博出生、成長在太原市迎澤區上馬街,自幼受到奶奶的影響,耳濡目染,對麵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太原傳統麵塑製作工藝流程有配料、和面、蒸面、揉面、構思、調色、捏塑、涼乾等,特點是成形快、形象逼真、色彩鮮豔,作品可大可小,製作精細,內涵豐富,易於保存,可作觀賞和收藏品等旅遊文化紀念品 。」王博表示。
研習麵塑20多年來,王博遍訪民間藝人,求教各派麵塑大師,將不同的麵塑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家族手藝中去。在拜訪京派麵塑大師「面人蕭」時,王博得道中西結合的雕塑手法。
「傳統手藝的創新,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做好麵塑手藝的傳承與創新,這就是我的擔當,是非遺傳承人責無旁貸的事情。」王博這樣說。
不僅是做法與工具,王博在做麵塑的材料上也做了創新和改進。以前做麵塑的面,是拿水與純粹的糧食糅合,特別重。所以王博結合了現在的粘土材料,減輕了面的重量,縮短了晾乾面的時間,麵塑定型更易於攜帶,也更容易長久保存。這樣做既具現代材料的質感,又不失麵塑的核心在其中,既是一種融合,也是一種創新,將傳統麵塑的靈魂與現代元素相結合,更好地傳承了麵塑傳統文化。
2012年底,迎澤區群眾藝術館非遺項目展示館建成。為了再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粹,王博用一個月的時間創作了包括《廟前高蹺》《鐵匠巷高蹺》《老鼠窟元宵》三組麵塑作品,技驚四座,展示了傳統民間絕技的獨特魅力。
藝術無涯,藝術無界;藝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一定要將中國的麵塑文化,帶向世界。」麵塑傳承人王博以信念堅定自己的目標。
天道酬勤,2016年,王博受中國非遺促進會和北京職業學校邀請,代表山西非遺為多國留學生傳授太原傳統麵塑製作技藝;
2017年,代表山西赴阿斯塔納世博會進行展演、交流,並向哈國農業部長和州長介紹太原傳統麵塑,還贈送了特製麵塑世博會吉祥物;
2019年1月,王博受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委派,遠赴埃及參加「一帶一路」中國文化年活動。同年2月,受邀赴斯裡蘭卡參加第三屆「歡樂春節」中國春節廟會;
2019年6月,在韓國全羅南道「山西日」非遺展演及文化交流活動中,山西推介省級非遺《太原傳統麵塑》原創作品《中韓合作共繁榮》、《木槿喜鵲》、《喜來山西》、《留學山西》等特色作品,並贈予韓國官員。
非遺麵塑,在王博的傳承與創新中,以其妙手生花,賦予了傳統文化深厚的內涵與鮮活的靈魂,在傳承中發揚,在創新中光大,源遠流長的麵塑藝術,正以獨特的魅力綻放繽紛的異彩。
—特別說明—
文字:迎澤區融媒體中心
視頻:柳丫丫
編輯:迎澤區融媒體中心
上期精彩:
■「我的迎澤我的家」向您約稿
■ 寧化府:老陳醋裡的皇家名品
■ 乾和祥:悠悠茶香飄百年
■ 老鼠窟元宵:味蕾綻放 頰齒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