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科學研究表明,貓和人比狗更容易動情

2020-12-15 高洋洋洋自得

通常,寵物的主人認為貓是冷的,狗是親戚。狗和狗經常與人交往,依附於人,躺在他們的腳下,相反,貓對主人往往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樣子,或者躲在角落裡睡覺。

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可能低估了貓與主人的親密關係。就像狗一樣,他們對主人有著強烈的情感依賴。從這個角度來看,貓也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這項由美國俄勒岡州大學的科學家發表的研究證實,貓可以與排洩物清理人員建立非常強烈的情感依戀。在這項研究中,70位貓主人被邀請完成一項簡單的任務

每位主人與寵物在同一個房間呆了兩分鐘,然後離開房間兩分鐘,然後又回到房間和寵物呆了兩分鐘,結果表明,貓的安全感關聯度高於狗。簡單來說:貓比狗更依賴主人。

這個結果有些令人驚訝,因為他不同於通常的感受到現象。然而數據顯示,64%的貓在和主人在同一個房間時,他們的緊張程度有所減輕,而當主人離開房間時,這種緊張感會立即增加。他們相信貓可以像狗和嬰兒一樣形成一種叫做「安全關聯」的信號。這個信號意味著,當情緒依賴性強的人在信號發生器附近時,他們在探索周圍不熟悉的環境時會更加活躍、更加安全感和自信。

大約35%的參與實驗的貓表現出「不安全的關聯風格,他們的主人以及他們是否是在一起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緊張情緒。一個可能讓你吃驚的事實是,貓和主人之間「安全關聯」和「不安全關聯」的比例幾乎與父母和孩子相同,而狗的「安全關聯」得分僅為58%,甚至低於貓。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KristynVitale確信貓和狗和人類的孩子一樣,對父母表現出同樣的情感依賴。大部分時間和主人在一起的貓變得更加依賴。他們把主機看作是安全的保證,所以在尋找舒適時,他們會主動來到主機。

都是遺傳的

研究人員還明確指出,寵物的訓練和社會化對其影響不大,但遺傳因素是決定寵物性情的決定因素。他們還指出,如果貓表現強烈依賴他的主人,這種關係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非常穩定。

研究還在繼續

對這項研究持懷疑態度的人說,這項實驗應該在貓和陌生人之間重複,因為之前的結果不能完全證明貓的反應是針對主人還是貓會對其他人做出反應。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貓和主人之間會存在情感依賴,但這種關聯是否可以歸入傳統的心理安全關聯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

你同意還是相信這項研究的結果?或者你的寵物寶寶還有其他令人驚奇、嫉妒或快樂的時刻嗎?

作家打鼾爸爸

編輯我在打呼嚕

相關焦點

  • 一項令人心碎的研究表明,對狗狗吼叫會產生長期影響
    你的狗狗可能是你的掌上明珠,但老實說:她是一種動物,有自己的本能和癖好,有時她會讓你想把你的頭髮扯下來。 然而,不管你有多想,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你永遠不應該對一隻淘氣的雜種狗大喊大叫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它。
  • 研究表明:貓能夠分辨出自己的名字
    這項研究主要是由日本東京大學長谷川俊一教授與研究論文第一作者齋藤敦子博士的實驗室內進行的。齋藤現為東京上智大學副教授。因為日本這個國度對貓的喜好程度,因此論文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是不用懷疑太多的。這可以算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研究貓了解人類聲音能力的項目。在其他研究項目中發現,猿、海豚、鸚鵡和狗是可以聽懂人類所說的某些單詞。
  • 患糖尿病的狗的主人更容易發生2型糖尿病
    患糖尿病的狗的主人更容易發生2型糖尿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2:52:45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Beatrice Kennedy團隊研究了貓狗和主人之間共患糖尿病的風險。
  • 研究表明,狗進化出了面部結構,能表達與人相似的情感表情!
    大約在3萬年以前,人類通過智慧讓狼放棄了野性的生活習慣,與人類結成了互幫互利穩定關係,並成為了世界上第一隻馴化出來的狗。如今,人類與狗是朋友、是家人、甚至是夥伴。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種友誼可能是由一些情感操縱所推動的。
  • 從梅根和凱特,到泰勒和凱蒂,科學解釋女性之間為何更容易撕破臉
    科學解釋:在矛盾出現時,凱蒂和泰勒沒有選擇坦誠交流,而是相互攻擊,羞辱對方。科學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喜歡這樣做,這與女性的成長環境有關。科學解釋:一項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發現,女性傾向於認為,有女伴的男性會比單身男性更有魅力,她們更容易被得到自己朋友認可的男性所吸引。
  • 義大利3.3%的狗和5.8%的貓檢測到新冠抗體
    在義大利進行的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針對寵物貓寵物狗的檢測,樣本中3.3%的狗和5.8%的貓檢測到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與此同時,許多研究表明,除了人類之外,貓、狗和雪貂等寵物也能被新冠病毒感染,並在體內產生相應的中和抗體。這些發現引發了寵物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問題,然而相關的流行病調查研究卻一直較為稀少,且部分研究因樣本太少導致其結論的說服力不強。
  • 研究:雪貂和貓對新冠病毒易感 可發生「貓際傳播」
    他們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狗、豬、雞和鴨子身上複製能力很弱,但能在雪貂上呼吸道和貓的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高效複製。實驗感染貓能夠通過空氣傳播新冠病毒;部分貓感染後可導致嚴重發病甚至死亡,低齡貓發病明顯較大齡貓嚴重。
  • Nature子刊:最新研究有望預測哪些人更容易患癌症
    11 月 17 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了英國伯明罕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對環境中致癌物如何激活 DNA 基因重組背後機制的新見解,可以幫助解釋環境暴露對癌症發生的一些影響,以及可以預測哪些人可能更容易患癌症。
  • 研究發現:貓會感染新冠並感染其他貓 但不會發病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29日發表了題為《貓比狗掉落得更多。是冠狀病毒,不是毛》的報導,一份最新科學報告證實,貓和狗都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但這兩種動物都不會發病。不過,貓的確會產生強烈的保護性免疫反應,這可能使它們在人類疫苗研究中更值得關注。
  • 貓與狗不能繁殖後代,看到這個研究成果,我決定與她分手
    主角伍六七是一個刺客,某天接到一隻喵星人的委託,任務內容是刺瞎一隻汪星人的眼睛,這隻汪星人叫做『汪瘋』,是汪星人的老大,同時也是一個玩音樂的人,大家千萬別多想,他不是我們所認識的那個人。汪瘋告訴伍六七,原來他是和喵小咪談過戀愛的,有一天經過一家小賣部時,店鋪老闆正在看科學頻道,說到了貓與狗繁殖後代的問題,汪瘋好奇地湊了上去看,節目裡面的主持人說:「研究表明,貓與狗結合是不能繁殖後代的,因為他們是不同生物。」汪瘋看到這一段內容後,果斷與喵小咪分手,因為喵小咪很喜歡小狗和小貓,想和汪瘋生幾個,所以為了不耽誤喵小咪,汪瘋決定和她分手。
  • 愛貓人士:您的貓科動物朋友 終究可能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抬起頭,愛貓人士:您的貓科動物朋友 終究可能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中國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SARS-CoV-2是一種導致COVID-19感染的病毒,它似乎不會感染狗,豬,雞和鴨,但可以感染雪貂和貓。
  • 15個看起來像是謊言的科學發現,但都是真實的
    他們是根據200名志願者進行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他們將不同類型的260首歌曲進行不同的調整。 與《沉默的羔羊》、《漢尼拔》等電影情節中對於古典音樂的熱愛不同,研究發現,參與者心理病理症候群的跡象明顯表明,他們都喜歡嘻哈和R&B。 2、糖是一種藥品
  • 養貓有利於長壽?科學研究給了答案,你會相信嗎?
    現在生活中飼養貓咪的人越來越多了,相信很多人養貓之後都變化很大吧,而且也有科學研究給了答案,說養貓其實有利於長壽,你會相信嗎?在瑞典公布了一項科學研究報告,這份研究包括跟蹤了18萬有過心臟病記錄的人,以及15萬多有過中風記錄的人。
  • 最近國外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類仍然在進化
    最近國外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類仍然在進化,並且速度比過去250年裡,任何時候都更快。 在20世紀80年代,大部分人進入成年之後,手臂上只保留了兩條動脈。但是現在,這批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有35%的人手臂上有三條動脈。
  • 美國最新研究:狗可以處理數字,能識別自己的食物數量
    來源:海外網神經科學家格雷戈裡·伯恩斯正在對狗思考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進行研究(圖源:《國家郵報》)【海外網3月19日編譯報導】加拿大《國家郵報》消息稱,根據《科學》雜誌的最新報告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儘管狗不具有像人類一樣精確計算數字的能力,但它們確實會注意到碗中食物數量的變化,這意味著他們可以理解數量。
  • 養貓的十大好處你知道幾個
    特別是,發出咕嚕聲是貓每次被撫摸並受到寵愛時發出的振動。之所以發出這些聲音,是因為貓會向周圍的人傳達他感到安全的信息。 一些科學研究表明,這種動物發出的聲音和振動,通過咕嚕,它們對人們的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因此,咕嚕聲能減輕壓力,並使那些感到緊張或沮喪的人平靜和放鬆,從而阻止了他們的暴力本能。使他們微笑,使他們更接近生存的快樂方面,並鼓勵他們建立社會關係。
  • 研究發現:袋鼠通過凝視與人交流
    原標題:研究發現:袋鼠通過凝視與人交流參考消息網12月21日報導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2月17日報導,研究發現袋鼠真的能與我們「交流」。英國羅漢普頓大學和澳大利亞雪梨大學一項首創研究發現,從未被馴化的動物,比如袋鼠,能夠有意與人類交流。這個發現對固有觀念——交流行為通常僅限於已馴化動物(比如狗、馬或山羊)提出了質疑。研究涉及澳大利亞三個地方的袋鼠,即從未馴化的有袋類動物。研究結果顯示,當袋鼠試圖獲取放在一個密封盒子裡的食物時,它會盯著人看。
  •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戶外貓?一個貓、鳥、人都受益的建議
    這裡將詳細說明在室內養貓的好處。室內的貓受到保護,不會從其他流浪貓和野生動物身上傳染疾病。它們不會被郊狼、山貓和狗捕食,不會被車撞死。它們也不會捕食其他動物。(沒有證據表明圍嘴、鈴鐺和其他所謂的捕食威懾物能有效防止貓捕殺野生動物,對於貓感染和傳播疾病的問題也於事無補。)最後,它們將疾病傳播給更多人群的可能性也更小。
  • 研究發現老鼠感染寄生蟲後變得一點都不怕貓,還敢與人互動
    一項研究發現,改變思維的「瘋狂的貓貓寄生蟲」會讓老鼠擺脫對貓的恐懼,實際上使老鼠的焦慮和厭惡情緒降低了。據認為,感染這種寄生蟲會使老鼠更容易被貓捉住,在這種情況下,寄生蟲會通過貓的糞便傳染給其他動物。它只在貓中有性繁殖。在齧齒動物中,已知這種感染會引起一種稱為「致命的貓科動物吸引力」的現象,也就是減少對貓的氣味的厭惡,這會導致小鼠和大鼠更容易被貓科動物的捕食者捕獲。當貓吃了受感染的獵物,寄生蟲就會進入它們的糞便,然後它可以感染其他宿主,並繼續傳播和繁殖。
  • 為什麼狗喜歡讓我摸它肚子?
    研究人員和狗行為學家對狗為什麼喜歡按摩腹部有幾種理論:感覺非常爽;表明它信任你;它們自己按摩不到。1、他們無法到達的地方當和狗一起玩耍時,它們可能會要求腹部按摩,或者可能是為了表示順從。因此給狗按摩腹部它很舒服,感覺很好。」2、撫摸感覺很好被狗撫摸或撫摸的行為感覺很好。就像人們喜歡和他們所愛的人擁抱一樣,動物也渴望與它們的夥伴保持身體接觸。在2013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當小鼠的皮毛被撫摸時如何經歷愉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