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為何又叫「劉季」呢?

2021-01-15 靈夢不丁

略看了一下,大部分答案都是錯誤的,都是人云亦云、沒有根據的想當然。

大漢開國皇帝的名片

姓:祁;

氏:劉;

名:邦;

字:季;

廟號:太祖;

諡號:高皇帝;

一、以「伯仲叔季」為字在先秦是很平常的事

很多人說「季」是劉邦的曾用名,是老四或者老小的意思,是沒文化的表現,後來發達了才改名邦的,胡說八道,人云亦云!

《史記·高祖本紀》開篇就說了。高祖,姓劉氏,字季。是字季,不是曾用名季,白字黑字寫得清清楚楚,為什麼要過度想像說什麼曾用名季呢?還有什麼說「伯仲叔季是沒有文化的表現」,說這句話的人才沒文化,過於想當然,我就想問根據呢?項纏字伯,項籍叔父,西楚左令尹。管夷吾字仲,齊國相國。範雎字叔,秦國相國。士會字季,晉國正卿,劉邦的先祖。來來來,大家評價一下,以上那些人是沒有文化?

二、《史記》《漢書》沒有劉邦的名是出於避諱

史記漢書確實沒有劉邦的名,但別忘了其他漢朝皇帝的本紀也沒有他們的名。《孝文本紀》: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陳豨軍,定代地,立為代王,都中都。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諸呂呂產等欲為亂,以危劉氏,大臣共誅之,謀召立代王,事在呂后語中。

《孝景本紀》: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竇太后。孝文在代時,前後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後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地立。

《孝武本紀》: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孝景七年,慄太子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

看到沒,這幾個本紀開篇都沒有他們的名,你能說他們都沒有名字嗎?之所以這樣,那是因為我國古代有避諱的文化,所謂避諱,是指君主和祖先的名字,你不能說更不能寫。我國古代的人名,是自稱和上對下稱呼用的,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沒有人可以直呼其名故而史書隱去了其名,不是因為沒有名。

三、名「邦」大有來歷

那麼史書上隱去了劉邦的名字,我們怎麼得知他的名呢?實際上關於文景武三帝的名字,雖然沒有在各自本紀開篇提到,但是有在別的傳記的中段提到,如漢文帝劉恆的名字,就在呂太后本紀提到。

是時高祖八子:長男肥,孝惠兄也,異母,肥為齊王;餘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為趙王,薄夫人子恆為代王,諸姬子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子長為淮南王,子建為燕王。

薄夫人子恆為代王,這裡就提出了漢文帝劉恆的名字。有人會說,不是說不能提皇帝的名字嗎?不提皇帝的名字,確實有點麻煩,所以《史記》《漢書》沒有在皇帝各自本紀開篇提,而是在別的段落中段一次過提到一次,以示尊重,不管怎麼說你要介紹一個人,肯定在開篇開門見山說明其姓氏名字吧,所以說沒有在各自本紀開篇提到皇帝的名字,就是出於避諱,而在別的段落提到,避免大家不知道其名,是取巧的一種方式。

但是仍然沒有劉邦的名啊,這可能是因為劉邦作為開國皇帝,避諱的程度更高一級的緣故。又或者是因為沒有合適的篇章介紹。有人說因為劉邦沒有文化沒有名,所以才不提,這簡直是胡說八道!就算一開始沒有,從劉邦到司馬遷100多年,也應該有了吧,這種解釋根本不科學。我們現在知道劉邦的名,主要出自漢末的一本書,叫《前漢紀》漢高祖諱邦字季。有人說邦這個名,是出於「邦國」之意,其實不一定對。

在金文中(左上第二個),邦字,寫作「豐邑」,這正是劉邦的家鄉,個人猜測劉邦家族剛剛遷徒但豐邑後劉邦就出生了,作為家族第一個在豐邑出生的孩子的紀念,以出生地為名。

四、豐邑劉氏是世族,而非平民百姓

很多人印象中,劉邦出自平民家庭,實際上是受到創作作品的影響,特別是一些電視劇影響。史書並沒有說劉邦是平民。《漢書·高帝紀》:贊曰:《春秋》晉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事孔甲,範氏其後也。而大夫範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範氏。」範氏為晉士師,魯文公世奔秦。後歸於晉,其處者為劉氏。劉向雲戰國時劉氏自秦獲於魏。秦滅魏,遷大梁,都於豐,故周市說雍齒曰:「豐,故梁徙也。」是以頌高祖云:「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劉邦家族出自帝堯(陶唐氏、唐帝),在夏朝時有一個叫劉累的後代,侍奉夏後孔甲,在夏朝叫豕韋氏,在周朝是是杜國的國君,春秋後成為晉國的世族,因封於範,又叫「範氏」,因擔任士師(法官)又叫「士氏」。

士氏有一個叫士會的人,是晉國正卿(六卿之首,相當於丞相),曾經到秦國避難,留下了後代劉軾,自此以劉為氏一直沒改過。

劉氏的後代從秦國遷到魏國大梁,成為魏國的世族(貴族領主),最後搬到豐邑,為魏國營建陪都,劉邦的爺爺劉榮,就是豐邑的行政長官。

這就是劉氏家族的源流。

五、太公、媼是尊稱,不是隨便一個鄉下老頭老太太可以用的

持這種觀點也是人云亦云,根據呢?最明顯的,姜太公是鄉下老頭子嗎?《戰國策·趙策四》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此媼是指趙惠文王后,王后是鄉下老太太嗎?毫無疑問,在當時太公和媼都並非普通鄉下老頭子老太太可以用的稱呼。

相關焦點

  • 漢高祖劉邦為何又叫「劉季」呢?「劉季」到底是劉三還是劉四呢?
    提起漢高祖,一般人都知道,他姓劉,單名一個邦字,連在一起便是劉邦,很有氣勢。為什麼說很有氣勢呢?因為在春秋戰國時,「邦」和「國」意義相近,小的獨立政權稱邦,大一點的稱國。但是,當我們觀看一些楚漢時期的電視劇時,我們還能發現,漢高祖劉邦又叫「劉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一種觀點認為,劉邦原本就叫「劉季」,「劉邦」這樣很霸氣的名字,是他發達以後才取的。佐證這種觀點的論據是,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根本就沒有提到劉邦叫「劉邦」,但多次提到,時人稱劉邦為「劉季」。
  • 劉邦稱帝之後的名字叫做劉季? 漢高祖劉邦的改名之謎揭秘
    劉邦稱帝之後的名字叫做劉季? 漢高祖劉邦的改名之謎揭秘時間:2020-02-04 17:27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劉邦稱帝之後的名字叫做劉季?漢高祖劉邦的改名之謎揭秘 古時候人們給孩子取名字,並不像今天的很多父母這樣,翻遍各種書籍,在網上查找各種資料,只為了給孩子取一個好的名字。古時候很多底層家庭,最重要的是能夠養活自己,所以對於孩子的名字也不甚在意,   原標題:劉邦稱帝之後的名字叫做劉季?
  • 漢高祖劉邦為何又叫「劉季」呢?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
    提到漢高祖,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姓劉,單名一個邦,連在一起就是劉邦,很有氣勢。但是當我們觀看一些楚漢時期的電視劇時,我們會發現漢高祖劉邦又叫劉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漢高祖那天興高採烈,心曠神怡,得意溢於形外,興奮按捺不住。八年前,他擠在人群中翹首觀望南巡中的秦始皇曾情不自禁地發出:「大丈夫當如是也!」今天,他比秦始皇得意,比秦始皇高興,比秦始皇感覺更好。
  • 歷史上漢高祖劉邦為什麼又叫「劉季」呢?答案終於被說出
    因為劉邦原來沒有名字,季屬於家裡排行。至於劉邦這個名字,《史記》、《漢書》裡都沒有記載過,有人認為這個名字可能根本沒有存在過,只是後人起的;也有人認為存在過,是劉邦後來自己為了有個正式的名字而起的。劉邦的出身很普通,就是一個農民家庭,雖然不至於餓肚子,但也屬於底層。先秦到秦代,貴族平民的區分相當明顯,底層農民,沒有用名字的地方,很多也就根本沒有像樣的名字。比如劉邦的父母,其實也都沒有名字。根據《史記》、《漢書》的記載,劉邦的父親叫劉太公,意思就是劉大爺(網上所謂劉邦之父名煓,不見於正史)劉邦的母親叫劉媼,意思就是劉大媽。
  • 劉邦從劉季小兒成為一代高祖,關鍵原因是他做到了這兩點
    劉季跪倒在路邊,偷偷地抬眼看到坐在華麗的車駕中威風八面的秦始皇,劉季心中暗暗嘆息:「哎!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才行!」《史記》記載:「高祖常繇鹹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後面的人跟上來,劉季的隨從跟大家講:我剛剛看到一個老婦人哭,我上前問她為何而哭,老婦人說:「我兒子是白帝之子,化身為蛇,剛剛被赤帝之子殺了!」老婦人說完就不見了。眾人聽了劉季隨從的話,都認為劉季出身不凡,趕忙將劉季叫醒,從此對劉季更加畏懼和信服。《史記》記載:「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
  • 易中天說「劉邦小時候沒讀過書,他和父母都沒名字」,是認真的嗎
    元曲作家睢景臣寫有一出名叫《高祖還鄉》的套曲。該曲以通過一個熟悉漢高祖劉邦底細的鄉民的口吻,以遊戲的筆墨將劉邦「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之舉漫畫式地寫成一場滑稽可笑的鬧劇,活畫出了劉邦微賤時期的醜惡行徑,從而剝下封建帝王的神聖面具,還其欺壓百姓的真面目,且看他的詼諧潑辣、生動活潑的行文手法:那大漢下的車,眾人施禮數,那大漢覷得人如無物。
  • 漢高祖劉邦:被稱為一個超級大混混,他的童年生活是什麼樣的?
    當然這是後話了,這裡先介紹了老盧家那個孩子,那老劉家這個孩子又是誰呢?老劉家這個孩子啊,在後來被項羽封為漢王以後,改了個名字叫劉邦。知道了吧?這個孩子就是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為了方便記憶啊,咱們從現在開始就管他叫劉邦吧。當時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劉老漢想都沒想,就給自己這個剛出生的孩子取名叫劉寄。那這劉寄為什麼後來改名呢?
  • 秦時明月:農家劉季的武功平平,他手持長劍赤霄為什麼排名第四呢
    劉季是農家神農堂堂主朱家的左右手,他手持的長劍已經被證實就是劍譜排名第四的赤霄劍。那麼為什麼劉季武功平平,連排名第十幾位的琥珀都不一定能幹的過,為什麼可以排在農家第一高手田賜(田賜手持的雙劍是幹將莫邪,在簡譜排名第五位)之上呢?為什麼說劉季武功平平呢?
  • 漢高祖劉邦,為什麼一直被人說是流氓?
    漢高祖劉邦,他出身於市井,本非仁義君子,但不知怎麼就被人戴上「流氓皇帝」的帽子。可他身上的流氓氣確實比較明顯,主要有4點:好色無度劉邦是貪財好色之徒,在娶呂雉之前,不僅流連煙花之地,還與寡婦曹氏行苟且之事,而這還是手頭不寬裕時的行為。
  • 高祖劉邦為何拒絕醫治,不是因為劉邦信天命,而是因為呂后
    而後又賞錢,是不是感覺此時高祖劉邦的表現有點像神經病。為什麼高祖劉邦會有這些奇怪的表現呢,高祖劉邦這些舉動意味著什麼,難道真的是高祖劉邦糊塗了?呂后的影響力、晚年的高祖劉邦的悲傷呂后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在劉邦是一個小混混的時候,嫁給了劉邦,只因為其父親說了一句:劉邦是富貴之人。
  • 馬伯庸解讀中國史:從劉邦斬白蛇說起
    那時候漢高祖劉邦還叫劉季,正當著泗水亭長,某次押送民夫去驪山做苦工,半道上民夫就逃了一大半兒。於是劉季乾脆瀆職到底, 把人全給放了,然後帶著十來個新收的小弟收拾行裝,打算上山落草去。那一晚,劉季喝得醉醺醺的,趁著月色,領著小弟就奔一片沼澤地裡蹚過去了。走著走著,有個探路的小弟回來稟報,說前面有好大一條蛇攔住了去路,咱們還是繞道走吧。
  • 漢高祖劉邦的初戀情人,竟然是一個酒館的寡婦?
    劉邦的第一個女人不是呂雉漢高祖劉邦出身貧苦,文化水平較低,身上也無一技之長。劉邦未成名前,他對光棍深有一番體會,因為他在二十七八歲之前,還是個未成家的流氓青年,過著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鄉裡鄉親表面不說,背地裡卻用鄙視的眼光看待劉邦,劉邦對此不予理睬,正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他心想等到我劉邦功成名就之時,你們就會乖乖地來巴結我了。
  • 漢高祖劉邦出身低微,漢初三傑為何會追隨他?劉邦酒後說了實話
    劉邦在奪取天下後,在洛陽南宮設宴款待諸將,席間問:「你們都不要隱瞞朕,都來說說,項羽為何失天下,朕為何得天下?」文武百官紛紛誇獎劉邦,說他大仁大義,捨得獎賞有功之臣。而項羽卻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劉邦搖搖頭道:「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漢高祖劉邦的一生之恥,隱藏在一幅畫中的歷史真相
    劉邦,秦末沛縣豐邑人,漢朝開國皇帝,《史記·高祖本紀》中有言,高祖母「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時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 「名人百科」漢高祖劉邦——十五個成語、十二項第一無人能及
    劉邦恍然大悟,急忙改變口氣,對韓信的使者說:「大丈夫平定諸侯,做王就該做真王,為何要做假王呢?」於是派張良為特使,正式封韓信為齊王。韓信受封后,果然高高興興地率兵來參加正面戰場作戰。4.顛倒豪傑漢王劉邦派隨何說服了九江王英布來歸順。劉邦正靠在床上洗腳,召英布進來會見。
  • 秦時明月:啞奴和漢高祖劉季是啥關係?網友:其實他倆還有這一段
    要說起啞奴,小編不得不說這個啞奴雖然相貌一般,但是他的身份確是不同尋常,大家可能一直納悶一個事情,啞奴不是啞巴,為啥一直不說話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啞奴的口中含著一把小刀,就像在大結局的時候,啞奴對戰劉季(沒錯,劉季就是漢高祖,也就是歷史上的劉邦),啞奴從口中吐出了一把小刀,插入了劉季的胸膛,所以,啞奴不說話就是因為口中含著一把小刀。那麼為什麼啞奴一開始就找劉季做對手呢?為什麼啞奴傷到劉季後,劉季說了一句:「你果然不是啞巴」呢?
  • 為你全面解密漢高祖劉邦,起義前的43年都在幹嘛
    在劉太公看來,這兩個條件,劉季都是具備的;政府的選拔考試,主要是讀寫會算,劉季是從小練就準備了的,也不成問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十七歲以後進人成年期的劉邦,沒有走上出仕為吏的道路,究竟是沒有得到鄉裡的推薦,還是考試的失敗,或者另有原因,我們已經無從考查。
  • 江蘇徐州,到底有多厲害,小小的沛縣竟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
    徐州,到底有多牛呢?它憑什麼這麼牛呢?徐州這個城市到底有什麼魅力,每年吸引著3000多萬遊客來此處遊玩呢?在小編的記憶裡,徐州這個城市的名字,還是從三國演義裡知道的。徐州牧陶謙猝,劉備接任徐州牧,隨之被呂布坑了一把,從而暫駐小沛,開啟了劉備的發家之史,而後等等的一系列趣事。
  • 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
    劉邦還能成為漢高祖嗎?想弄清楚這些問題,關鍵就要弄清另一個問題,即陳勝、吳廣的起事為何能以星火燎原之勢在關東六國的土地上蔓延開來。為什麼會蔓延看來呢?是陳勝、吳廣太厲害了嗎?是後起之秀項羽、劉邦太天才了嗎?不,不是的。
  • 漢惠帝劉盈能力平平,見人彘都嚇破膽了,劉邦為何還讓他繼皇位?
    作為漢高祖劉邦指定的儲君,漢孝惠帝劉盈的能力平平,連見個人彘都嚇破了膽,為何漢高祖劉邦還讓劉盈順利繼位呢?首先,漢高祖劉邦並非沒有謀划過改立太子。漢九年,劉邦因趙相謀刺自己而廢掉趙王張敖的王位,封皇三子劉如意為趙王,也就是在劉如意被立為趙王后,劉邦才開始著手謀劃改易太子,廢劉盈的太子之位,立趙王劉如意為太子,太子劉盈的母親呂后擔心得要死,不知所為。劉邦之所以想要改立太子,就是因為太子劉盈能力不行,不像他劉邦這樣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