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害生態環境將賠償!這些環保法規已正式實施

2021-01-09 騰訊網

損壞生態環境 將賠償;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更新;廣東省首部水汙染防治綜合性立法......2021年1月1日起,從中央到我省,一批與生態環境保護息息相關的新法律、法規已正式施行。重點都為你劃好了,快來關注下吧!

1

損害生態環境將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生態環境損害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並明確規定了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生態環境能夠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承擔修復責任。侵權人在期限內未修復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進行修復,所需費用由侵權人負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下列損失和費用:

(一)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修復完成期間服務功能喪失導致的損失;

(二)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

(三)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鑑定評估等費用;

(四)清除汙染、修復生態環境費用;

(五)防止損害的發生和擴大所支出的合理費用。」

2

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

《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

2020年11月25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聯合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明確,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3

危險廢物名錄更新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

2020年11月5日,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共計列入467種危險廢物,較2016年版《名錄》減少了12種。附錄部分新增豁免16個種類危險廢物,豁免的危險廢物共計達到32個種類。進一步明確了納入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的廢棄危險化學品的範圍,以及廢棄危險化學品納入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的要求。

4

新化學物質「防火牆」

《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辦法》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推進「放管服」改革要求,生態環境部組織修訂並於2020年4月29日發布《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聚焦環境風險,優化了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申請要求,細化了登記標準,同時強化了事中事後監管和新危害信息跟蹤等方面要求

5

環評報告可主動「撤回」

《生態環境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程序規定》

2020年11月5日,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生態環境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程序規定》(以下簡稱《審批程序規定》)。

在總則中,增加了生態環境部和技術評估機構主動服務、加快審查的要求。在申請與受理階段,簡化和明確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受理要件,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明確建設項目審批申請的受理以網上受理為主,不見面審批。技術評估和審查階段,增加建設單位可以撤回報告書(表)、審查和技術評估不得收費的表述。修訂後的《審批程序規定》,有助於規範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6

環評審批更省心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

2020年11月5日,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以下簡稱《名錄》),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修訂後的《名錄》包括7條正文和包括55個一級行業、173個二級行業的表格。

聚焦重點,對環境影響大的行業嚴格把關;科學合理,儘可能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相對應;宜簡則簡,對環境影響因子單一、環境治理措施成熟、環境風險可控的項目做適當簡化調整;制度銜接,對可以通過排汙許可登記監管的,名錄中不再要求填報環評登記表。

調整後,預計需報批的報告書、報告表數量可再減少10%以上,更加聚焦環評管理的重點;登記表數量可減少40%以上。

7

廣東省首部水汙染防治綜合性立法

《廣東省水汙染防治條例》

2020年11月27日,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廣東省水汙染防治條例》(以下稱《條例》)。《條例》共9章68條,填補了廣東水汙染防治綜合立法的空白。

《條例》有針對性地提出工業、城鎮、農業農村、船舶等重點領域的汙染防治措施,如合理規劃工業布局、工業企業按規定收集處理生活汙水和初期雨水,強化城鎮汙水廠網科學規劃、同步建設要求及處理廠進出水監管措施,明確農村汙水和垃圾收集、處理規範,加強農村地區生產加工、旅遊、餐飲等經營活動的排汙監管,對船舶、港口、碼頭等的排汙設施建設和防治措施作出嚴格規定等,形成突出重點與全面治理的汙染防治機制。

《條例》也增設專章,規定了強化區域協作、推動區域共治的有關內容,明確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和共有河段水質達標責任,通過加強地市間協作,形成聯動協作機制和水質保護工作合力,保證跨界斷面水質達標。

來源:廣東生態環境

相關焦點

  • 1月1日起,這些環保法規正式實施
    損壞生態環境將賠償;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更新;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捕......2021年1月1日起,從中央到地方,一批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的新法律、法規即將施行,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
  • 海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與海洋公益訴訟檢察定位
    誠如最高檢第八檢察廳負責人就專項活動典型案例發布答記者問時所言,海洋公益訴訟檢察業務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形成了公益訴訟檢察在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中的治理價值。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生態文明思想,服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海洋強國戰略實施,進一步激發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在保護海洋環境和自然資源方面的合力,有必要認真分析、科學界定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與海洋公益訴訟檢察的定位和關係。
  • 哪些行為可能面臨生態賠償?固體廢物能否跨省處置?來聽聽發言人...
    哪些行為可能面臨生態賠償?固體廢物能否跨省處置?排汙許可如何申辦?12月4日,「發言人來了—環保服務進園區」活動走進重慶市巴南區宗申工業園。活動現場,近50家企業代表就各自關心的問題向來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和巴南區生態環境局的6位新聞發言人提問。
  • 環保法規小知識: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環保法律法規小知識1.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3.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4. 每年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
  • 關於藉助環保督察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的建議
    深入實施「綠盾」自然保護區強化監督專項行動,全面完成剩餘255個排查問題整改;加快推進剩餘145個侵佔林地等破壞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進度。築牢底線思維,進一步加強環境應急管理,督促企業落實環境安全主體責任,對重點化工園區、沿江沿河危險化學品企業、行洪區企業深入開展再排查、再整治,及時消除環境隱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環保產業園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建設「無廢城市」。加強城市危險廢物管理,進一步完善三級防控體系建設。增強企業環保意識,通過對企業開展環境信用評價,結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促進企業主體責任落實。
  • 2017年第一天這些法規正式實施!關乎你的衣食住行
    2017年第一天這些法規正式實施!關乎你的衣食住行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2017年1月1日,一批法規將正式實施。其中涉及小排量車購置稅繳納、航班延誤處理、火車票補辦、信用卡使用、醫療保險制度等。
  • 浙江新法規開始實施 患者名正言順是消費者
    中新網杭州1月2日消息:從2001年元旦開始,《浙江省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正式實施。該法規規定:患者是消費者、商品房被列入了「三包」範圍。  在新法規中,醫療患者首次被列入消費者的行列。患者對於自己的病情、診斷、治療及醫療費用明細有「知情權」。
  • 七大流域生態環境監管局局長已陸續任命,融入環保鐵軍隊伍
    七大流域生態環境監管局局長已陸續任命,融入環保鐵軍隊伍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20-01-13 22:09 來源:
  • 未經處理的廢棄油漆桶堆地上,要賠13萬元修復生態環境
    ▲嘉興桐鄉濮院新聯村北妙智港 省治水辦提供「河道檢察官」上崗,與河長聯合巡河,只是浙江多年來探索實踐「檢察」守護河湖、保護生態環境的一張剪影。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聯合啟動實施了守護「美麗河湖」專項行動,打擊破壞河湖環境的違法行為。早在多年前,浙江就在全國率先建立環境公益訴訟聯席會議制度,並在2017年成立了浙江省檢察院派駐省生態環境廳檢察官辦公室,率先實現檢察官辦公室派駐生態環境部門全覆蓋。
  • 什麼情形下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不罰」或「輕罰」?
    《通知》指出,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對根據《山東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適用規定》第八條第一項「主動消除或者減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認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案件,企業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已履行完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對受損生態環境進行了修復或者對無法修復的進行了替代修復和賠償的,可以認定為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形。
  • 廣東律師40年 | 為完善我國精神損害賠償法律法規提供重要參考和借鑑
    以下為廣東律師40年40案評選——候選案例《佛山張某鵬「電擊雙手」人身損害賠償案》辦案律師:曹建宇案件簡介1998年12月16日下午四時許,張某南(原告張某鵬的父親)從南海市(現佛山市南海區)九江下東幼兒園將原告張某鵬接回九江鎮儒林二中。
  • 本地:破壞生態環境?罰!
    定遠縣踐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現我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零的突破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為推進生態環境損害制度改革工作深入開展,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充分體現「環境有價,損害擔責」原則,近日,定遠縣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成功磋商並達成協議,達成賠償金額272,772.00元。該案是定遠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以來辦理的第一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也是滁州市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實現滁州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上零的突破。
  • 生態環境部:碳排放達峰將納入中央環保督察 正制定《「十四五...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碳排放達峰將納入中央環保督察,正制定《「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   11月8日,在進博會配套活動——2020新基建。
  • ...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態文明思想依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再上新...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調的「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實踐深化和科學運用,引領指導生態環境制度體系更加豐富和完善,尤其是黨中央出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這是首部規範生態環保工作的黨內法規,同時修訂「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法等5部法律、制定生物安全法等4部法律、制修訂3部行政法規,形成了日趨完善的生態環保制度體系。
  • 浙江這六部生態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進行了修改!
    三、《浙江省水汙染防治條例》(一)明確水汙染防治部門職責條款內容第五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水汙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漁業主管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按照各自職責,對船舶汙染水域的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 2019年杭州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編制實施《杭州市治汙水暨水汙染防治行動2019年實施計劃》。一是工業企業汙染攻堅行動持續發力,加大推進工業汙染整治和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整治提升酸洗、砂洗、氮肥、有色金屬、廢塑料、農副食品加工等地方特色重點行業,已完成整治252家。二是督促推進重點行業清潔化技術改造,完成14家汙水處理廠清潔化技術改造。
  • 踐行綠色環保理念 做美好環境的捍衛者——鄭州市教育局開展生態...
    元月5日上午,鄭州市教育局舉辦2021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暨生活垃圾分類培訓會。鄭州市教育局宣傳外事處處長閆曦主持會議安全健康教育網任利蕊講師做環保專題講座元月5日上午,鄭州市教育局舉辦2021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暨生活垃圾分類培訓會,安全健康教育網任利蕊講師授課。市教育局機關及二級機構、局屬學校相關幹部職工參加會議。
  • 剛剛,生態環保旅遊巡迴法庭揭牌成立!
    12月16日上午,雨山區人民法院生態環保旅遊巡迴法庭在采石磯風景區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全省首家掛牌成立的生態環保旅遊巡迴法庭。揭牌儀式上,雨山法院黨組成員蔡雲報告了巡迴法庭籌建情況,雨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虎致辭。
  • 河北立法保護白洋澱生態環境 服務保障雄安新區首部地方性法規將出臺
    會議近日對《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進行了第四次審議,決定將《草案》建設的第一部專門地方性法規。  切實加強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急需制定一部治理保護白洋澱的相關法規,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白洋澱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提升生態環境
  • 偷採煤礦、排放超標汙水……三明市生態環境審判典型案例來了!
    遂判決:被告人鄒某榮犯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鄒某榮應賠償國家生態資源受到損害的經濟損失人民幣25000元;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鄒某榮應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在泰寧縣縣級以上新聞媒體賠禮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