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來自中國青年報官網的一則新聞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全國80%以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使用中醫治療。
這句話是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徐南平在答記者問的時候說的。他在新聞發布會現場說,在治療新冠肺炎過程中,全國使用中醫治療的確診病例有6萬例,佔比80%以上。
此外,2月15日據新華網報導,湖北省大面積給市民發放中藥,用中醫藥來預防新冠肺炎。
這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似乎是在說,是時候重新認識一下中醫了!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借著這場疫情,來重新認識一下中醫。
一、人類歷史上幾次大的瘟疫
縱觀世界歷史,曾發生過幾起非常大的瘟疫,分別發生在非洲,歐洲等地。
美洲瘟疫(16世紀):歐洲人到來之前,美洲有400萬到500萬的原住民,其中大多數都在16世紀幾十年間死去,主要原因就是那場流行美洲的大瘟疫。
歐洲黑死病:爆發於1347年的歐洲黑死病,3年裡橫掃整個歐洲大陸,再傳播到俄羅斯,導致俄羅斯近三分之一還多的人口死亡。
倫敦大瘟疫:倫敦大瘟疫是指1665年到1666年發生在英格蘭的大規模瘟疫。在這場瘟疫中,有近十萬人喪生,超過當時倫敦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這幾次瘟疫,對那些地方的國家和人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有些甚至直接改寫了歷史。
比如1918年發生的西班牙大流感,其影響更是嚴重,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終結。
二、中國歷史上是如何應對瘟疫的
其實當這次新冠肺炎發生的時候,很多人想到一個問題,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難道沒有發生過瘟疫嗎?那時候又沒有西醫,我們的老祖宗們都是怎麼應對的呢?
事實上,據《中國疫病史鑑》記載,自西漢以來兩千年中,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大大小小321次瘟疫,但是由於中醫的有效預防和治療,在有限的地域和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所以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類似西班牙大流感、歐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樣一次瘟疫就造成數千萬人死亡的悲劇。
這麼對比下來,我們的老祖宗,實在是智慧;而我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丟棄的中醫,似乎也並非一無是處。
三、與我們僅一海之隔的日本,中醫正在大放光彩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一組數據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
權威期刊《中草藥》透露:日本佔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而今天中國大陸所佔的份額,只是世界草藥銷量的2%。
另外一組數據顯示:目前日本6萬家藥店中,經營漢方製劑的達80%以上,在藥局、藥妝店的顯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漢方藥。
中醫原本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在我們這片土地上並不怎麼受待見,誰知道到了鄰國的日本,反而大放異彩,被人家拿去全世界賺錢。
記得有位中醫從業者曾在博客裡寫過一個故事:有個中國人在日本出差得了感冒咽痛,去多家醫院藥店都買不到抗生素。日本的一位教授對她的行為表示驚訝,從包裡拿出一小袋貌似速溶咖啡的東西,說:」我們日本人感冒咽痛發熱都是吃這個的!」
這位日本教授口中的「這個」,就是由《傷寒論》中的一個方子——葛根湯製成的成藥方劑,感冒或咽痛時,買一盒衝來喝即可見效。
事實上,日本早已把我國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大量藥方製成藥劑,直接放在藥店裡售賣。
比如我們剛剛提到的葛根湯,就是在日本最暢銷的一個漢方成藥,也是日本人家喻戶曉的方劑,老人小孩都知道。
此外,在日本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還有「麻黃湯」、「桂枝湯」、「大建中湯」等方劑。而這些方劑,在我們國家的中醫界,甚至有許多醫生都不敢隨便開給你。
曾獲得日本醫師會授予「最高功勳獎」的日本醫學權威大冢敬節,在1980年去世前,曾叮囑其弟子:「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
你看,人家這位老先生似乎是說對了呢。
四、那些中醫界的奇人們
熟悉中醫的人應該都知道,中醫界奇人不少。我們暫且把他們分為兩類:
第一類,本身就屬於中醫領域的,如山西的李可老中醫,廣州的鄧鐵濤老中醫。
在這裡我們重點說一下山西的李可老中醫。
提起李可老中醫,在中醫界應該是無人不知的。
這位老人家頗具傳奇色彩。原先是部隊出身,解放後轉到地方上。在那個特殊年代,機緣湊巧之下得到一本中醫書籍,從此開始自學中醫(題外話:那本書就是後來經由李可老先生校對出版的《圓運動的古中醫》)
平反以後,老人家就出來用自己自學的中醫給鄉親們看病。那時候衛生條件差,鄉親們得的病又五花八門,以至於每天都有老先生沒見過的病症找上門來。
沒辦法,李老先生只好翻閱中醫書籍,繼續自學,以便應對更多繁多複雜的病症。
在這樣的磨練之下,老先生的醫術越來越好,名氣也越來越大。後來老先生所在的山西靈石縣要成立中醫院,就請老先生去做院長。
後面的事情,就是李老先生,將靈石中醫院辦得有聲有色,並且他的破格救心湯等方劑治療急危重症,讓整個中醫界都為之震動,李老也成了中醫界的泰鬥級人物。
不論對中醫界還是普通人而言。李老先生的最大貢獻就是,讓我們明白,原來中醫並不是我們大多數人一直以來誤以為的「慢郎中」,療效緩慢,或者只能調理身體,治不了大病。
因為在李老這裡恰恰相反,經他手救治過來的許多病人,都是急危重症,有許多甚至是西醫都束手無策的。
第二類,原本不屬於中醫界,但非常酷愛中醫,以至於最終投身中醫,如原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梁冬,還有暢銷書《人體使用手冊》的作者吳清忠,「循經指壓療法」創始人陳玉琴老師,《求醫不如求己》作者中裡巴人等等,就屬於這一類。
吳清忠原來是工程師,跟中醫八竿子打不著一點關係。但是後來,由於長期繁忙的工作,導致身體出了問題,到了不得不停下來關注身體的地步,他放下手頭所有事情,潛心研究,就想找出如何保持身體健康的規律。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吳清忠老師不僅調理好了自己的身體,而且寫出了風靡兩岸的暢銷書籍《人體使用手冊》,而他自己,也成了中醫保健方面的專家,我們還常常能在一些養生類電視節目或講座上看到他。
無獨有偶,主持人梁冬的經歷也差不多,先是在鳳凰衛視做主持人,後來又受聘進入百度中國做副總裁,再後來,就是從百度辭職,潛心研究中醫,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長期緊張的工作,導致他的身體狀況出了問題。
而現在,梁冬是中醫養生達人,不僅依靠自身的品牌效應,大力推廣中醫,還在北京開了一家中醫醫館——正安中醫。
五、兩種聲音:國內近百年來對中醫的不同態度
近百年來,呼籲取消中醫的呼聲就一直沒有消停過。
遠的有嚴復梁啓超;
近的有打假鬥士方舟子;
就連中醫界內部,對中醫的質疑和紛爭,也從未停止過。
有些中醫自己都認為,中醫中藥療效緩慢,只能調理身體,如果遇上大病大痛,還是要找西醫;(說到這裡又讓我想起了李可老中醫和他的弟子們,許多被西醫宣布無治的重症患者,都是在李可老中醫以及他的弟子手裡重又被救了回來)
所以,中醫在國內的尷尬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而這一切,也跟中醫自己的不爭氣脫不了干係。
因為隨著西醫的傳入和普及,中醫確實漸漸處於邊緣狀態。而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國內的名中醫逐年減少,目前已少於500人;中醫的傳承制度教有局限;培養一個真正優秀的中醫,所需要的時間較長......
這些問題,無不制約著中醫的發展和進一步發揚光大。
這一次瘟疫,雖然讓我們看到了中醫的價值,但是,真正像日本一樣,發展成能與西醫相抗衡的主流醫療手段,依然任重道遠。
寫在最後:中醫,到底是雞肋還是等待開發的寶藏?
今天,中醫藥正在中國這片大地上漸漸煥發出生機,並逐漸發揮出越來越大的價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醫中藥的巨大價值。
中醫,到底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還是一座還未被真正挖掘的巨大寶藏,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這還需要更多的人們投身其中,去探尋,去了解,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