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一些傳統小吃店內 老店主們仍在堅守古早味道

2020-12-05 廈門網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文/記者戴懿圖/劉東華(署名除外)一個肉粽、一碗扁食、一份海蠣煎……在廈門的街頭巷尾,有許多傳統小吃老店,經營者也是老人家,他們「退而不休」,傳承傳統製作手藝,堅守著承載老廈門人味蕾記憶的「古早味」。

  堅守

  一盤招牌海蠣煎一家人做了38年

  -張志民的招牌海蠣煎。

  在局口街附近的一條巷子裡,顧客走進蓮歡海蠣煎小吃店,點了一份招牌海蠣煎,63歲的張志民立刻忙碌起來。

  往鍋裡倒一勺油,放入蒜和海蠣,加上地瓜粉,炒至八成熟時再加入雞蛋,這樣雞蛋才鬆軟,又不會太老。炎炎夏日,加上灶臺上的熱氣,不一會兒,張志民就已經汗流浹背。他總在肩上放一條毛巾,及時擦汗。

  這個小吃店由一大家子「老夥計」共同經營。大哥已經73歲,負責後勤備料,張志民排行老五,負責煎海蠣,最小的外甥女也已經57歲了。

  店鋪上午10點半開始營業,一直要忙到晚上12點,回到家洗漱後得凌晨1點半才能休息。烹製海蠣煎,一天至少得站10個小時,手還得不停地炒。張志民坦言,剛入行的時候覺得很苦,現在幾十年了,也都習慣了。

  六妹張桂蓮說,從父親1982年創業,到現在已經38年了,店裡海蠣煎、薄餅的做法都還是跟老人當時的傳統做法一樣。海蠣是從同安當天送來的,不僅新鮮,個頭也很大。蒜現在只能用外地的,等到年底本地的蒜成熟了,做出來的海蠣煎就更香了。

  專注

  用匠人的精神做好一碗扁食一碗麵

  -鍾世松(左)教店員包扁食。

  一頭白髮的鐘世松今年73歲了,依然精神矍鑠。接受記者採訪前,他正在店裡教店員包扁食,一邊包還一邊強調:「別包太小了啊!」

  1991年,位於廈禾路202號的勞松扁食開業了。29年來,專注做扁食和拌麵,也沒打過廣告。鍾世松說,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食客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宣傳」。

  「他是用匠人精神在做事。」鍾世松的外甥女說,肉一定要新鮮、品質好的,皮的大小和厚薄也有講究。每天堅持用新鮮食材,現包現賣。他還堅持手工包扁食,因為「用手包的扁食是有溫度的」。

  對於員工,他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耐心地教著。每天新煮的湯底、新包的扁食他都讓店員第一個品嘗,這樣他們才能知道自己做出來的好不好吃。因為疫情,生意受到了不少影響,但是他說:「店開著就好,不能降工資,再虧也不能虧員工。」

  講究

  每一個細節都要摳包子皮要擀七八遍

  -吳民祝(左)檢查沙茶湯是否地道。 戴懿攝

  每天清晨5點多,62歲的吳民祝就從海滄出發,6點多趕到位於禾祥西路的吳再添小吃店,開始安排一天的生產工作。這家店匯聚20多種廈門傳統風味小吃,他和兒子分工,兒子負責經營,他負責食品的品質把控。

  對於食品,吳民祝就像一個醫生,要「望聞問切」,看色澤、聞香味,還要品一品。「老廈門的美食講究工藝,就拿鹹粿來說,米漿太稠,粿就太硬;米漿太稀,粿則不Q。」

  吳民祝最關注的是湯頭做得地不地道,每天都要查看。他拿起了大勺子,舀起沙茶湯,看看濃稠、色澤,再試試味道。上午10點多,一屜芋包出爐了,員工盛了一個請他試吃。「嗯,芋皮鬆軟、有芋香味,筍乾、豆乾、肉的味道剛好」。

  「對於新員工,店裡的師傅教基礎,我要教『內涵』,告訴他們為什麼這麼做。」老吳說,比如手工發酵的包子皮,員工覺得擀三五遍就行,「但是我要求一定得擀七八遍。如果次數不夠,就不能把空氣壓出來,會影響口感。」粽子料也有比例要求,他說,每一個細節都要講究。

  【原聲】

  經營小吃店很累,但是傳統的味道卻要堅守下去。

  ——張志民

  做生意就像是帶孩子一樣,你總是跟著他笑,跟著他哭,心是連在一起的。

  ——鍾世松

  做小吃很累,一年365天,沒有一天休息。父親從1947年創立了品牌,現在我們正努力打造食品標準化製作流程,就是想更好地把傳統小吃交給下一代。

  ——吳民祝

相關焦點

  • 廈門獨特美食「鹹蛋黃春卷」,充滿儀式感的閩南小吃店~
    傳統古早味小吃與現代創意料理相結合,基建清新的就餐環境讓你絕對想不到它曾經是家超級接地氣的廈門傳統小吃店!廈門探店—勞春先森位置:廈門市思明區廈禾路261號-104店面營業時間:11:00—14:00; 17:30—20:30看到門面的時候,有點小驚訝,
  • 廈門這家小吃店,地道小吃一網打盡,像不像老國營食堂?
    多次到廈門了,每到廈門一定要去輪渡碼頭附近的老字號佳味再添,這裡將地道的廈門美食一網打盡。佳味再添位於廈門市思明區大同路49號,我在廈門的早餐都在這裡解決,每天都不重樣。而吳再添小吃店創辦於1959年間,取名師吳再添師傅之名為店號,薈萃廈門地方風味名點小吃於一爐,處處都是濃鬱的老廈門風味。佳味再添小吃它之前的老名字叫「吳再添」,是廈門小吃泰鬥吳再添先生在解放前自己經營的,後來公私合營後歸了國營,吳再添先生正式退休後收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招牌,於是「吳再添」就改名為「佳味再添」。
  • 火爆廈門17年的油炸小吃店,30元一斤的鯊魚肉,吃著真過癮
    相信很多去過廈門旅遊的人都深受體會,當地不僅風景漂亮,而且美食也非常多,不管走到哪裡都能看到小吃攤或者美食店,這美食街也是不少的。說到廈門的特色美食,那也是很多的,像沙茶麵、竹筍凍、薑母鴨、蚵仔煎等等,感覺去廈門也是一趟吃吃喝喝之旅啊。
  • 廈門菜市場不足10平小店,古早小吃4塊錢一根,很多人排隊來買
    開禾路是廈門市井煙火氣息最濃的老街,這裡有一家很有名的菜市場,廈門八市,它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家菜市場,還是很多遊客來廈門的遊玩場所,漁民出海第一時間會把打撈的海鮮送到這裡,在八市想吃到新鮮的海鮮,太容易了。這裡不光有新鮮的海鮮蔬菜水果,還有廈門的各類古早小吃。
  • 懶人必備廈門6日遊攻略,吃喝都幫你解決了
    🍛午餐真材實料的九市牛肉,一湯一飯胃就滿足了;30年的老店月華沙茶麵,入口便知他們的堅守和傳承;來自同安的老味道聰輝封肉,封肉絕味,小炒同樣讓人讚不絕口;每天只做三鍋湯,賣完就關門的鼓浪嶼10:00—17:00很多來廈旅遊的人都會覺得不去鼓浪嶼好像這趟廈門就白來了,除了一些煙燻火燎的小吃街,鼓浪嶼還是很值得一玩的。
  • 廈門「八市」,傳統的海鮮市場的物價怎麼樣,網友:坑得很
    管它是菜市場、海鮮市場,還是風味集市,一定找傳統的、老的,最好是只有當地人才去的地方。去廈門,想要感受老廈門生活氣息,八市一定不能錯過。很多人眼中的老廈門,大概都是從開元路、八市這邊開始的吧。關於八市,自《十二道鋒味》在此取景後,網上傳得五花八門。有的說這裡坑,同樣的東西,本地人便宜,外地人貴。有的說這裡好,充滿老廈門的民間煙火,有許多地道傳統風味。
  • 廈門美食攻略:必吃的12家餐館,吃貨必去人氣小吃店本地人都推薦
    這裡有眾多廈門特色美食,集中推薦以下12家小吃店曾厝垵曾厝垵是最文藝的漁村,也是到廈門必遊之地,這裡有眾多的文藝客棧,當然也少不了各種美食,著重推薦以下幾種:1.閩宗閩臺腸粉(僅有一家,無分店)地址:曾厝垵社文青路61號之22.珍珍薑母鴨海鮮珍珍薑母鴨海鮮店是廈門二十多年的老店,店內菜品豐富,招牌當然是薑母鴨啦,當然還有其他各種海鮮啦。
  • 廈門菜市場內的美食,滿滿古早味,這才是真正的老廈門味道
    就福建地區而言,廈門是最為出名的,很多人甚至將廈門作為福建的省會,但是福建省會確實福州,由於廈門靠海,又以旅遊作為經濟的頂梁柱,廈門被全國熟知也不足為奇,而且有鼓浪嶼這個世界文化遺產標籤,來廈門旅遊的人絡繹不絕。
  • 揚州姐弟倆開的地道臺灣小吃店,門店不起眼,但味道很正宗
    揚州有一家最不起眼的臺灣小吃店,老闆是臺灣人,因為多年前來大陸旅遊,就再也捨不得離開了,喜歡揚州這邊的氛圍,就在這邊開了一家小吃店,做的全部都是正宗臺灣小吃。‖環境店面雖然不大,但擠滿了回頭客,桌子有限,但是很有市井氛圍,他們家營業時間有限,需要提前看好時間再來。
  • 廈門美食篇|來廈門必吃的網紅小店
    【興旺海鮮城】想知道廈門人都在哪裡吃海鮮?那麼你一定要知道這個名字——興旺海鮮城。在這裡的海鮮批發市場吃一頓海鮮大餐,新鮮又划算。興旺海鮮城地址:港中路1453號A138-143【勞春先森】在廈門有一家與眾不同的小吃店——勞春先森,把廈門小吃做出了不一樣的吃法。
  • 臺灣小吃店期盼西進大陸
    不過,近年來由於經濟景氣低迷、餐飲市場飽和,散落在臺灣各地的小吃店日子並不好過。  記者調查發現,臺灣餐飲業發展較早,但大部分美食店是家族式經營。這種家庭作坊注重傳統味道的保留和傳承,有的始終只做一道小吃,卻生存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這種模式在封閉的經濟環境下,還能自給自足,但隨著全球化浪潮席捲而來,家庭作坊式的經營出現了高成本、低效率的問題。
  • 臺灣美食電視節目主持人 回廈門尋找「源頭的味道」
    ③扁食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 「酒店、新派餐廳的菜品都是由傳統的小吃、基本的家庭菜演變而來的,如果你要去學習一些東西,華麗地將菜品變身,就要從源頭開始,了解根本的東西,才不會失真  受思明區商務局的邀請,臺灣知名美食電視節目主持人、《康熙來了》座上客柯俊年即將來廈,參加思明區商務局和廈門晚報社聯合主辦的2016思明區生活美食節「大咖思明GO」活動,走進傳統街巷品嘗地道小吃,尋覓最佳食材,現場製作美食及分享美食故事。祖居就在思明區民族路的他,一年至少來廈門兩趟,即便如此,他對此行仍然十分期待,心中念念不忘那街巷裡的地道小吃美味。
  • 「漢煨」堅守傳統煨湯手藝,守護武漢人老味道
    10月27日,人民網發布《人間煙火》最後一期專題,由「漢煨」匠心煨煮的武漢傳統湯餚——排骨藕湯,廣受網友關注!重拾武漢的煙火氣,升騰的爐火重燃希望緩慢升騰的爐火,包裹著武漢煙火重生的氣息,經歷過寒冬的痛,武漢正需要這爐炭火,重新燃起曾經有過的那些希望。香濃的藕湯端上桌,是一次次團聚邀約的情感傳遞,更是無數次情誼的暖暖分享。
  • 舌尖上的廈門,盤點廈門十大美食排行榜,吃貨們趕緊收藏起來呀
    炸五香炸五香,福建省地方傳統小吃。採用炸氽法製作,油炸時生坯要慢慢滑入油鍋內,炸至浮起油麵時要勤翻動,以便受熱均勻。外觀色澤赤褐色,鮮香酥脆,餡潤滑甜美,熱食味道尤佳,佐酒甚宜。花生湯花生湯是一道傳統名點,屬於閩菜系。主要食材有花生、雞蛋、白糖等。花生仁酥爛不碎,入口即化,湯色乳白,甘甜爽口,清甜爽口,滋補潤肺。
  • 臺灣小吃店老闆的「美味經濟學」
    原標題:臺灣小吃店老闆的「美味經濟學」  新華網成都9月10日電(記者王迪 趙博)在成都市中心一條看起來很安靜的小巷裡,張浩瑋經營的臺式小吃店「文媽香腸」面積只有14.8平方米,只坐得下16個人,毫不起眼卻創造著每月20萬餘元的營業收入。
  • 兜面,這種很難吃到的古早美味,竟有這麼多美好寓意!
    兜面新生代大多並沒有聽說過這個「古早」名詞但知道它的人每每想起芋頭切塊入油鍋,與炸好的薑絲一起翻炒,倒入大量水沒過芋頭,加蓋燜煮;趁此空檔,將地瓜粉加入調好味道的水中,讓地瓜粉自行融化;當鍋裡飄出芋頭香味,能用筷子輕鬆戳破芋頭,重頭戲便來了:放入切好的芥菜,淹沒到水裡,攪拌均勻;再把沉澱的粉團大力翻攪成均勻的澱粉水,逐漸加入鍋中,與芥菜、芋頭不斷地翻炒,邊炒邊增加澱粉水的用量
  • 開哪些小吃店成本小市場大
    現在開小吃店是很熱門的項目,小本的種類非常多,市場消費潛力大,尤其是很多小本經營,利潤空間大的美食,更是擁有很火爆的市場!都說創業不能入錯行,對於項目的選擇,是創業成功的關鍵,現在現在做餐飲生意,開什麼小吃店好啊!下面滷三國小編來帶大家看看最近比較火的小吃生意!
  • 老街裡的古早味、舊市場的煙火氣……街頭巷尾,尋覓老廈門的味道
    從味蕾舌尖到街巷盡頭從煙火繁華到詩意棲居到廈門,哪裡才能真正品味老廈門的味道?身處老城區裡的菜市場一間間寫滿歷史的老店或許能夠打開你的味蕾記憶街頭巷尾藏著的全是「正港」的廈門味本期,帶你續徜徉街巷尋覓老廈門的味道老街古早味覓食行走
  • 那些古早的瀋陽特色零食
    在瀋陽可以逛逛吃吃的也有很多, 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老字號和網紅店還有街頭小吃,還有一些能夠代表瀋陽的零食可以打包帶走給親朋好友,那麼都有哪些小零食可以推薦呢?不老林糖傳統的不老林糖外表巧克力味道,內裡奶油牛奶和花生仁味道,奶香微甜,越咀嚼越香,現在已經有各種口味,還有酥心糖系列,並且價格也不貴,一包也就八九塊錢,可以買有包裝的也有散裝的,個人建議原味最古早的強烈推薦。基本上瀋陽各大超市便利店均有銷售。羊肝羹
  • 廈門短短700m的「廈門第一路」,深藏⑨家奶奶輩的老味道
    原文標題:短短700m的「廈門第一路」,深藏⑨家奶奶輩的老味道,我媽天天去……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廈門美食頻道,ID:xmmsbd】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1924年建成的開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