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教室,線上即現場,共「課」時艱難,質量依然「槓」

2020-12-24 北京新學道臨川學校

春季學期已過半,夏花和蟲鳴仿佛帶著校園的記憶向我們招手和問候。今天,讓我們繼續感受北京新學道臨川學校如何雲端共話夏日教學情。

四九城突發的疫情,讓全體師生又重新開始了「雲端」課程。老師們重新拾起了「舊行當」,在教室裡現場當起了「主播」。這場特殊記「疫」,使得剛剛重逢的師生又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在本班教室相聚。

我校採用釘釘網絡平臺開展線上教學,通過網絡打破空間和地域的界限,與學生在線實時交流。班主任提前做好學生動員及註冊工作,並逐一核對,確保學生全部註冊並正常聽課。

老師註冊釘釘帳號,布置和批改作業,建立答疑解惑群,隨時幫學生解答問題。教師們主動授課、旁聽,教務老師認真督查,學生聽的仔細,記得認真,效果良好。

在教學樓裡徜徉,看到了老師們上直播課的畫面,看到了學生們線上提問,與老師親密無間的歡樂,看到了老師們課前備課,課後研討的勤勉。

躬身入局 直面挑戰

對這次的線上教學,在最充分的準備之下,北京新學道臨川學校的師生都表現的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面對疫情帶給我們的不利,老師們拿出了積極的態度,他們從容不迫,心懷夢想,協助他們心愛的學生在理想的航程中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聚焦互動 妙趣橫生

老師們搖身一變,又成了「網絡主播」,而可愛的少年們,成了「主播」的忠實「粉絲」。「主播們」專業自信,旁徵博引,侃侃而談。「粉絲們」認真傾聽,積極互動,趣味相伴。

各學部、各教研團隊穩步推進、紮實運作。為保證線上教學的質量,老師們集思廣益,各展所長。每一次備課都是心血的澆灌,換來的是互動教學時的有的放矢和遊刃有餘。

潤物無聲 能力提升

每一個批改符號是老師逐字逐句審閱的結果,蘊含了老師最溫暖的鼓勵,包含了老師最由衷的讚美。

孩子們的語音討論、文字留言、練習圖片等信息,如雪球般的上傳至軟體。老師們及時傾聽、解答、批閱,一句句鼓勵點評,一聲聲指導語音,一個個紅色勾勾,傾注了極大的精力及心血。

在線教學催生了藉助信息技術的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極大地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進行多樣化的探究。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學生在線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不是一日而成的,而我校老師優質的課堂建構素養、高效的教學組織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主動性,在「雲端」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自主管理的好習慣,形成能力,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

疫情無情,師生有情

疫情無常,教學有序

疫情之下,我校全體師生相伴成長、共克時艱,即使隔著屏幕也無法阻隔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追夢步伐!

相關焦點

  • 從線下走向線上,從教室走上雲端,南京市金陵老年大學這樣教學
    目前,全校228個教學班已開設網絡課程153門,近萬名老年學員參與網絡學習;學員到課率穩步提升,已超過90%。 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金陵老年大學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高起點搭建網課平臺。設計了具有課堂直播、課程回放、班級交流、預習區、作業區、學員籤到、師生互動等多功能的線上教學直播系統。
  • 叮鈴鈴~臨大線上直播課開播啦
    本學期因疫情不能按時線上開課的課程,學校將通過調整教學計劃、正式開學後調整周學時、利用其他業餘時間補課等方式,確保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學院黨委書記趙志民對即將開始的新學期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張安彩副院長(主持工作)傳達了學校有關新冠肺炎防疫期間的工作安排,著重強調了有關防疫工作的各項紀律。對保證教學質量、加強監督、服務工作作出了部署。並對畢業生畢業設計工作作了安排。刁述妍副院長對網絡視頻授課的有關工作作了安排,對教學督導工作作了相應的部署。
  • 線下教育機構如何開展線上直播課
    疫情當前,在線教育的優勢已充分顯現,全國多地都在大力推行線上授課,鼓勵學生在家學習。而直播課由於其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又能夠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已經成為當下教培行業主流的在線教學模式。2月3日,EduSoho邀請「土豆奧數」的嶽嶽老師開啟直播公開課,為想要轉型線上的教育機構分享經驗,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開展直播教學。課前準備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線下轉型線上教學,必備利器有兩個:場地和工具。
  • (十二)線上開學第一課
    濟南大學第一批線上教學課程開啟2月24日,濟南大學開啟第一批線上教學課程。為做好線上教學準備,各學院從1月底就啟動工作模式,早布局、早預案。QQ群、微信群成了工作的主戰場,從早上到深夜!老師們克服挑戰,迅速完成從「線下」到「線上」的轉變。
  • 開學第一課 | 線上教學第一天
    昨日,我校自建的「中國美術學院本科教學直播平臺」共承載了27門課程直播,4500人次在線學習,最大班額的1400人的思政直播課程於昨晚8:30順利完成。來源:浙視頻經過一天的線上課程讓我們看看國美師生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吧!
  • 東油師生雲端相聚 線上課堂精彩紛呈——春季學期線上教學側記
    同學們作為未來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誰能把挑戰變成機遇,誰就是最先長大的人,讓我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靜待春暖花開!願我們相見時,你們已成長蛻變。」第一次做線上直播,李老師坦言壓力不小,鏡頭前畢竟不同於講桌前。為了做好直播課,李老師也是「拼了」。「網上公開課,面對的不再只是學生和同事,還有學生家長和更多對這門課有興趣的人,我的身份也不再只是這門課的主講老師,還代表著我的單位,我需要檢視一下自己在線上的表現,及時調整,才能做到更好。」
  • ...好多新體驗:上英語課戴口罩,老師沒法看到學生發音時的口型
    而在黑龍江,複課第一周採取線上線下結合教學的方式,學生們還需要坐在教室裡上網課。防疫仍是複課以後的重中之重,在教育部發布的統一要求下,國內各地採取了類似的複課流程,嚴控疫情輸入校園。而在度過複課初期的新鮮和不適後,面臨升學的學生需要調整心理和學習節奏,儘快回到複習正軌。
  • 衡水學院:強化網絡教學監控,保證線上教學質量
    為進一步保障防疫期間在線課堂教學質量,加強線上教學經驗交流,及時改進和完善線上教學模式,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全體班子成員分別會同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園林、環境生態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五個專業全體教師於4月20日----4月28日集中開展網上聽評課活動,每專業聽取2位教師授課,涉及授課教師有:呂亞慈、劉海鵬、蘇長青、王婷婷、馮蕾、王芳芳、彭蕊、翟碩莉、周紅菊、朱文華共10
  • 資興市小學數學工作坊線上線下同研課
    工作坊青年教師現場教學,工作坊的其他成員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參與研討。教學現場。展示活動以組內研磨+網絡錄播課展示+坊主推課主題沙龍研討的方式展開。授課老師分為6個小組,每組選擇2節課例,先由組內教師按照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課程性質、課堂文化4個不同觀察點,共20個視角進行觀課議課;再由老師們共同提煉融合課的設計特點、實施原則、組織策略等;接著上傳錄播課視頻、教學設計以及PPT到坊內,組織大家在線上線下同時進行主題討論。
  • 我省首家建有「未來教室」的小學這樣解鎖「線上教學」
    河南商報記者 張藝/文 受訪者供圖2月10日,是鄭州市各小學正式開始線上教學的第一天。早上8點10分,就讀於鄭州市二七區汝河路小學的晨晨就早早地準備好學習用品,在父母的幫助下進入指定的教學平臺,等待新學期第一課的開啟。
  • 創新港迎來返校復學線下第一課
    返校複課的第一天,陳老師負責講授的工程倫理在創新港5-1E101現場開課。儘管課程是第3節開始,但陳老師依然早早出門,從家裡趕到創新港辦公室,不到10點就來到教室做上課準備。這門課是能動學院承擔的一門公共課,因為防疫要求,70人的課安排在150人的大教室進行。
  • 校長匯報學校課改工作:落實3種教師培訓、5個轉變、6個抓手
    按照會議安排,下面我就××學校在「和諧育人」策略引領下進行課程改革方面的工作向各位領導和同仁做以匯報和交流。課改的關鍵就在於改課。我校經過近幾年的課改實踐,逐步形成了「356」課改措施。即:落實「三種培訓」,著實提升教師課改能力;落實「五個轉變」,切實改變教學操作方式;落實「六個抓手」,紮實做好課改過程細節。
  • 線下課堂如何轉型線上?千聊免費提供開課工具和轉型方案
    線下轉線上,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千聊為你打造了多種不同的課程形式,滿足不同的授課場景。      線上上課同樣可以像線下一樣分班教學,一個直播間相當於一個教培機構或學校,創建一個系列課,代表一個班級或者一個科目,系列課下面的單課相當於一個課時。
  • 備好「線上線下有機銜接」課
    在學期剩餘的日子裡,我們將如何智慧地工作,將線上線下學習有機銜接、有效融合,有質量地完成學期教學計劃——備好「線上線下有機銜接」課周文勝(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教學主任)  春已暖,花正開,陰霾散去,氣清景明。
  • 停課「五不停」 線上教學共研共享 共育共贏
    疫情當前,順邁學校保障防控物資已經準備充足,口罩、測溫槍、防護服等物資按照疾控中心標準配齊配足;消毒工作按照標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在環境衛生保潔工作上,各個角落都已經做到乾淨整潔;在市教育局的複課指導下,我們各個學部都已經充分做好《三案十制》和複課防疫模擬演練,以保障學生複課後有序開展各項教育教學工作。
  • 水泥小學:統籌線上與線下教學,提高期末複習課質量(圖)
    複習課是教學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課型,對夯實學生的基礎、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20年上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課堂教學搬到了線上。如何讓線上已經講過的「舊」內容仍能吸引住學生,又能真正起到鞏固複習的作用?這是很多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
  • 我國本科高校線上教學的質量狀況、評價及建議
    各類高校線上教學狀況尤其是教學質量到底如何?為了以客觀事實和數據回應各界的關注,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委託和指導,全國高校質量保障機構聯盟(CIQA)於2020年3月9日至14日,在聯盟成員單位開展了「線上教學狀況及優秀案例」調研活動,共收到86所高校提交的總結材料。本次調查涉及的高校類型齊全、覆蓋面廣,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 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銜接
    區域如何推進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銜接,概括起來可以從起、承、轉、合四方面著手。起——釐清銜接起點。教學銜接的幾個起點要釐清,即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工作啟動起點、師生心理轉換起點、教學內容銜接起點。市區(縣)教研室、名師工作室、學校學科教研組要針對「三個」邏輯起點,開展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專題研修,結合實情、因地制宜、科學研判、整體推進,讓教師找準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的起點。
  • 線上教學關鍵環節:課前傳新知,課中破難知,課後固已知
    疫情期間,為了貫徹「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工作要求,教師普遍採用了線上教學模式。為使學生線上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好地掌握課程相關知識,我們在線上授課時,採用了「課前傳新知,課中破難知,課後固已知」的三步法進行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 武漢中職畢業班復學,實訓課「大力補上」
    學校門口,老師們幫忙給學生的行李消毒記者現場看到,學校的防疫工作相當細緻:學生到校門口後,首先間隔排隊接受行李消毒;之後,工作人員、志願者為學生發放一個新口罩,讓他們換上;學生接著保持1.5米間距通過測溫門,門後就是行李暫時存放處,大件行李由老師們開私家車或電動車等幫忙「擺渡」到宿舍門口,至上午9時,已有不少老師來回拉了八九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