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王辰 徐曉彤 劉滬波
12月8日,教育部召開第三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情況。
作為全國唯一企業代表,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單位、恆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發布會上介紹了與寧職院十餘年深度合作,校企互相依賴、互相成就,企業發展成國內品種最全、規模最大、質量最優的石油樹脂生產企業之一,校企還聯合攻關,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區域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的經驗做法。
經驗一:產教融合、協同創新,助力公司成為「行業領先」。
寧職院化工專業帶頭人成為企業總工程師,領導企業技術改革,僅用幾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石油樹脂生產工藝路線優化,使當時趨於停滯狀態的公司重新運轉,一年實現扭虧為盈,產值三年翻番。
公司與學校先後共建了省級企業研究院、工程技術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制定行業企業標準、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目前承擔各類研發項目18項,金額總計7312.16萬元,引領了國家乙烯副產物綜合利用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經驗二:政府主導、政策支持,專業、企業與產業「同頻共振」。
深化校企聯合人才培養,開展訂單式培養達600多人,許多學生成為公司的技術、管理骨幹。校企共建綠色石化人才培養基地,培訓高技能人才3000多名,培訓教師500多名。共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公司充分利用項目平臺,校企共同承擔多項重大項目,幫助學校培養出了一批省、市級名師和領軍拔尖人才,真正起到了引領行業發展的作用。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張慧波說:「職業教育要從兩個方面服務企業,一方面是從研發角度考慮如何介入,幫助企業研發設備、產品,走在產業前端;另一方面也只有深度介入,才能對學生培養有幫助,這也是我們的現實需要。」
餘姚是國內最大的專業模具生產資料市場「中國塑料城」和「中國輕工模具城」所在地,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發揮學校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群的學科優勢,與餘姚市共建陽明學院。該學院與當地模具生產裝備企業及加工產業鏈上企業群開展「三元雙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為區域輸送了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其中畢業生留在餘姚地區的比例高達84%。
「辦職業教育,要從整個產業變化對人才和技術的需求出發,去思考如何辦教育,才能不滯後於產業,培養符合市場和產業需求的人才,甚至起到引領作用。」張慧波說。
通過構建政府、企業、學校「三方聯動」的辦學模式,寧職院以學校為橋梁,多載體、多平臺促進三方合作,進一步打通人才需求鏈和供應鏈。
其中,寧職院與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經信委共建數字科技園,聚集企業360家,搭建科技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促進中心等多個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區域企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與餘姚市政府合作共建陽明學院,面向區域模具產業發展,設立現代學徒制跨企業訓練中心,成為寧波市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和區域人才培養綜合實訓實踐基地;與北侖區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團隊共建智能技術產業應用中心、中德智能製造國際學院,致力於智能裝備、機器人、精密模具和汽車零部件領域實現重點突破……
之前,寧職院「院園融合」的育人成果,榮獲第七屆國家級職教類教學成果一等獎。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