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甲壽‖中國畫構圖藝術

2021-01-08 雅尚逸品

中國畫構圖藝術

雷甲壽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優秀文化傳統和廣泛審美情趣的偉大民族。中國繪畫藝術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孕育下,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歷練數千年形成了獨特風格,展現出中國藝術強大的生命力和光輝未來。

中國畫作為民族文化,古哲學思想是以 儒、道、禪三者的交融互補而形成的,是以道字的「天人合一」,「萬物與我為一」是畫家自然而然的思維方式,去進行繪畫建構的,是中國畫在大自然與人之間,以「緣物寄情,情景交融」的思維模式,將人的情思注入到自然而達到,物我為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國畫講氣韻生動,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似與不似之間而謀共,文以大吾心,畫以適吾意之傳神,暢神的意象思維,展現出具有形成美感的特有意境,具體措施就是,經營位置,置陳布勢(構圖)「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唐張彥遠語)而中國畫的「經營位置(構圖)」是以「以布置競象為第一」(明 李日華語)其主題展現,意境的創造,全在「尚意」,而構圖又重在取勢達意。

中國畫的構圖與西方繪畫構圖相比較,具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除人文觀念與文化背景的差異,中國畫的藝術構成是傾向於平面裝飾性,而平等空間的深度拓展手段,所依賴的主要是層次的變化。唐彥宗在品評畫時說:「遠近山川,咫尺千裡」。而唐王維所著的《山水訣》中「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隱隱如眉,遠水無波。高與雲齊……」已對山水畫的構成中遠近、高下、虛實、深淺等空間處理有了明確的總結,使構圖已有了 一個基本框架,顯示出唐代畫家在構圖中對畫與空間的把握已走上成熟。到了宋代,隨著繪畫技法的日趨成熟,中國畫的構圖在傳統畫論中,稱之為「章法」「布局」顧愷之所說的:置陳布勢,謝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

構圖:則是西學東漸後的外來專業術語。時至今日「構圖」一說,比較「章法」「布局」等傳統專業語言,則更為通俗易懂。到了宋代,繪畫技巧日趨成熟和各家風格不斷形成,中國畫的構圖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郭熙與韓拙各自的「三遠論」,沈括的「以大觀小」,馬遠夏奎的「一角」「半邊」的取景法,不僅體現了當時人們對中國畫構圖的研究成果,而且使傳統山水畫的構圖,發展至南宋已進入了完善的境地。元明時期已將寫意花鳥畫逐步走向成熟,而明末董其昌等人對傳統山水畫圖式的整理與分析,則為清代人研究中國畫構圖學奠定了基礎。

王原祁的《雨窗漫筆》

石濤的《苦瓜和尚畫語錄》

華琳的《南宗秘訣》

蔣和的《學畫雜論》等等諸多論著。對人物、山水、花鳥構圖中的開合、呼應、賓主、起伏、虛實、疏密等都做了分別的論述,使中國畫構圖在構成方法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總體來看,古人對中國畫構圖研究的章法理論,雖然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也已基本上趨於完善。但由於文言的言簡言深,所謂章法理論,過分玄虛抽象,使學習者如墮迷陣,望而生畏,過分零散,隻言片語,如學的不到,涉獵不足,各種概念與技巧難以達成內在的聯繫,因此,對中國畫構圖學的研究就成了當代畫家的一個堪待解決的問題。

以成就而論,當代中國畫構圖學,應首推於1959年病逝的呂鳳子先生。呂鳳子先生的著作《中國畫研究》,共分三章。文字簡練,言之有物。除第一章講用筆外,其餘兩章皆講章法謂之構圖,他在對構圖的論述中,運用宏觀與微觀的方法,把立意、為象、寫形、貌色和置陳布勢五大內容統統歸納入內,使中國畫的六法進一高度概況為兩法----用筆與構圖。真正對中國畫構圖學有深入研究並付諸於實踐,而且在實踐中取得巨大成就的,當為近代大畫家潘天壽先生。潘天壽先生作為一代宗師,他的構圖學理論,應該是他中國畫學術性研究的重要成果。他在對中國畫構圖學的研究中,參照西方繪畫的系統化、規範化、訓練模式長處,對傳統的中國畫章法論,進行了系統的清理和歸納。

逐漸將其演變成一門有別於西方繪畫構圖學理論的中國畫構圖學。據史料記載,潘先生在他的教育生涯中,有過多次關於構圖學的重要講座,並結合具體作品進行了大量構圖分析,應該是中國繪畫理論史上的重大突破。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十年浩劫等諸多非畫家個人所能逆轉的原因,他的這些系統論述未能整理成文,他對賓主、奇正、呼應、藏露、平衡以及三點、三線、三角形、四邊、四角等極具現代意義的構圖學理論,都是在他的學生張立辰老師們述說中獲得的。潘先生傳世的論述,只有《關於構圖問題》一篇,這都是張立辰先生根據潘先生1963-64年在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花鳥畫工作室的講課筆記整理而成。結合潘先生其它關於中國畫構圖方面的畫語錄,他對中國畫構圖學研究見諸文字的論述,起碼有以下貢獻。依據中西繪畫各自的形成特點,澄清了「虛實」與「疏密」中國畫構圖學的基本概念。

虛實:言畫材有無也疏密:言畫材之排比距離遠近也這是中國畫構圖法則的基本骨架,也是中國繪畫構圖學的根本區別。張立辰老師在中國畫筆墨結構中。「開合」與透視不能混為一談,對 「起承轉合」與「開合」作了具體比擬,奇險多變、深邃高古,既耐人尋味嚴謹的構圖變化。無一不是中國畫構圖學的精髓所在,更明確了畫眼與構圖中心的關係。張老師諸多作品早已突破了單一的傳統模式。對表現形式的大膽嘗試,也拓展了中國畫構圖的空間。而在現代審美感悟中,使中國畫的構圖進入了一個更靈活的境地。開闊了眼界,活躍了思想。構圖作為繪畫藝術的一種現代化專業術語,雖然經歷了「置陳布勢」「經營位置」「布局」「章法」等各個時期不同的稱謂,但它的基本原理,卻體現了心理、畫理、物理三者之間的關係。自然界變化萬千的種種對立的矛盾因素,都通過構圖在繪畫中得到了辯證的統一。中國畫構圖學作為一門學科,由表及裡,由外及內,準確明晰地把握其藝術規律,才能不斷推動其發展。 中國畫的構圖藝術第一步部分:中國畫構圖學的基本原理傳統人文思考的影響。觀摩方法的運用。

一是客觀的觀察方法

二是主觀的觀察方法透視與空間,以大觀小、三遠法,平、高、深王伯敏先生「七觀法」面面觀、專一看,推遠看、拉近看、移步換影、邊走邊看、由遠及近、一近及遠等布白空白的利用,是中國畫構圖的一大特點。「布白」是「置陳布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形式和內容融而為一的意象形態,是對空白的布置,是中國畫家藝術創造的一大關節。

實為黑,虛為空白也(知白守黑)造化與心源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國畫最基本的創作原則。其師,造化不僅是重視自然,而且要以師高之,以自然、生活為基礎,為源泉,為師承,通過「中得心源的藝術加工與提煉,是自然與生活達到具有藝術性的理想化境界」。這個過程即是顧愷之所說的「遷想妙得」。與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本質上是一致的。創造意境境界的創造是繪畫的靈魂,也是構圖藝術的最終目的。

中國畫的藝術創作中,意境的有無,常常是衡量一副作品成敗優劣的標準。意境是畫家對自然物象的描繪過程中產生的,是國家精神理想,主觀情感與自然物象的融合。是寄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創作過程。

第二部分,中國畫構圖的形式美。視覺心理S型律動起承轉合開合呼應三線交叉效應畫眼與構圖中心幅式變化綜合運用第三部分,中國畫構圖的物象布置開合疊壓穿插變化虛實疏密奇偶聚散張斂藏露清渾互助色墨相輔動靜相依均衡合度起伏參差邊角處理伸、引、回、堵、接、瀉(中國畫構圖作為局部調整常用的方法)第四部分,提款、鈐印與中國畫構圖的關係。提款的形式印款、窮款、短款、長款、多款、雙款、畫外款、(引首、跋尾冊頁形成都視為畫款的範疇)。提款的方法印章的分類及其使用姓名印章、閒章類(詩文、詞句、吉語、年代、生肖)藏鑑印:篆刻務必精雅印色務取鮮潔印文要切題拓意,畫書印風格要諧調。印的大小適宜,用印要錯落有致。

第五部分,中國畫構圖的常與變中國畫的構圖藝術歷經了千年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藝術體系和構成程式,構圖程式是歷代畫家的智慧與汗水的結晶,又是在不斷地變化中,生命在於運動,程式的生命也在於運動,運動即是發展,發展既要變革,所以說中國畫構成程式,形成了我國豐富多彩的繪畫史。借古開今幅式的借鑑,造型借鑑,書法印章使用方法拓展與延伸,姊妹藝術的借鑑。引西益中中西融合互補,把西方的優秀文化融入到東方文化之中,使之本土化、民族化。

最後,感謝張立辰老師及各位同學,這是我在學習探索創作中的一點體會,零零散散地講了這麼多,供大家參考,有不到之處在所難免,目的是,從學習認識掌握規律入手,舉一反三,從而更好地把握中國畫構圖藝術創作,讓每一位都能畫出更好的作品,留於後人,留於明天。

相關焦點

  • 中國畫將構圖稱布置和章法,是構成畫面的主要元素,也是畫的骨骼
    關鍵詞:木雕;創作;中國畫;美學藝術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01國畫「對比」藝術對木雕構圖的指導中國畫將構圖稱為布置和章法,它是構成畫面的主要元素,也是畫中的骨骼。
  • 淺議中國畫的整體藝術手法
    淺議中國畫的整體藝術手法成忠臣繪畫是一門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在二度空間的範圍內,反映現實美、表達人的審美感受的藝術。繪畫藝術的審美特徵主要表現在:第一,線條美。第三,構圖美。構圖是繪畫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是畫家思想感情轉化為表現形式的橋梁,是藝術家為了表現自己的思想內容或美學主張,在畫面裡安排布置表現對象的形、色因素及其關係,將若干個別的形象組織成為有機的藝術整體的手法。繪畫構圖有著高度的美學要求。不同的民族在繪畫構圖上表現出不同的宇宙觀和空間意識。
  • 劉樹允:學術性體現中國畫的藝術價值
    學術性體現中國畫的藝術價值——淺談中國畫藝術的學術性文/劉樹允「盡思悟之無窮,至取法之無邊」(董欣賓語),歷代大家給我們留下了諸多的畫論,他們都在中國畫學術領域裡走的很高很遠。他們心機天運,分論據說,賦情演法,以道智器,歸納古今。中國畫的學術性,實際上是在探討心性中的美。
  • 中國巨匠潘天壽,用中國畫驚豔世人:鐵畫銀鉤、揮斥方遒!
    而這位中國畫巨匠,作品卻極具西方現代藝術之特性。潘天壽的藝術探索突破傳統,除了中國畫中傳統的文學意境,其作品中的現代性,更是與西方藝術現代化更是不謀而合。因此潘天壽的作品不僅在中國有極高的評價,在西方更是受眾者廣、獲得更多共鳴。
  • 「文風畫脈,時代氣象」研討會上蔡國聲、江楓、雷甲壽點評吳泉棠作品
    吳泉棠是新安畫派當代掌門人,其「重彩鄉情山水」以獨創的徽派建築為藝術美學表現形式,以明麗的綠色、黃色與白色、黑色相呼應 , 形成黑白灰種種色調,在對比中統一,不零亂不瑣碎,映射出江南鄉村鮮明而富於詩意的生活。作為紅牆藝術家代表,其作品被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等國家最高政治權利機關及權威收藏部門收藏。
  • 線條:中國畫的門道,您了解多少?
    01中國畫有什麼不一樣?在唐宋時期,中國山水畫最為盛行。這些畫家,有很強的創造力。後來的文人畫,在藝術境界層面,追求高雅。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張畫的構圖和色彩等等,這些都不算要害,最能顯露創作者底牌的,就是線條。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中國畫是以線塑形。就算時代一直更迭,藝術一直創新,線條也依然是中國畫的主要表現手法。
  • 藝術、美術、中國畫、水墨畫到底是什麼?
    ——《竣博藝術小評札記》 觀八五新潮而有感。其實藝術、美術不能被工具限制住。毛筆,水,墨,紙,無論如何發揮結合,始終是受工具限制的,所以藝術是藝術,美術是美術,中國畫是中國畫,水墨畫是水墨畫。如果玩的是藝術,那麼任何的媒介都可以拿來進行組合構成打動人心的共鳴,不分善惡美醜好壞之分;如果玩的是美術,那麼任何的媒介元素拿來進行組合的同時,一定會找到適合人類審美的秩序性構成來表達;如果是玩中國畫,那麼就得拿中國特有的文化元素進行經營表達;如果是玩水墨畫,那麼必定會被限制在水墨這兩個元素的可構成性裡進行表達。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他將油畫的細膩生動與中國畫的傳統藝術完美融合,使其發展成獨特的寫意油畫無論是中國畫筆法的運用、留白空間的設計,還是東方獨有的觀察手法和寫意情趣都能被他酣暢淋漓地運用。其中尤以借鑑筆法的特點最具代表性。關鍵詞:油畫 中國畫 筆法 留白 意境油畫被引入中國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 看不懂中國畫?什麼是五墨六彩?「馬路邊」的中國畫常識請收藏
    #中國畫難欣賞、看不懂?只是人家手握「中國畫的基本常識」和「專業名詞」,以此讓你小佩服了一把,感覺自己成了中國畫的門外漢。不要著急,這份中國畫基本常識,請收好。準保你評價時更專業。當然,剛開始我們欣賞的時候好像是在「套名詞」,不要緊。
  • 美術研究|以色彩為中心及構圖的變化論重彩山水畫創作研究!
    日本畫早年受中國畫影響重大,明治維新時期受西方藝術理念和技術的影響日漸式微。近現代在狩野派畫家狩野芳崖、橋本雅邦為中心的畫家建立起近代日本畫體系。四78年東山魁夷的來華展給中國的畫家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東方的含蓄的審美情懷佐證了傳統繪畫語言介入現代語境表達的可能性。
  • 首屆中國畫作品展入選作者趙金國:做藝術真摯的朋友
    2018年9月,作為第十六屆臨沂書聖文化節的重要內容,同源——首屆中國畫作品展在臨沂開展。作為全國性的美術界盛會,畫展以國家級展覽的質量和規模,展現當今中國畫創作的最新成果,在畫壇引起廣泛關注,同時也為眾多藝術創作者搭建了溝通交流平臺。三年來,兩屆4次展覽的舉辦,打造了「臨書」「同源」2個優質書畫展的品牌,對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書聖故裡」文化品牌、提升專業影響力和知名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國畫,要認真仔細的好好看。中國畫,也真的是好好看
    提起《清明上河圖》這件藝術真品,但凡對於中國繪畫史多少有點了解的人應該都不會感到太陌生。那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畫家張擇端唯一的存世精品之作,五米多長的畫卷將北宋時期各色民眾的生活狀況展現得淋漓盡致,是一幅偉大的宋朝市井畫卷。
  • 藝術中國——黃汝鴻中國畫作品鑑賞
    黃汝鴻,1962.11,廣州十大平面設計師、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廣東省中國畫協會會員、廣州山水畫研究學會副會長、廣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廣告與設計分類年鑑編委、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中國展示設計協會會員、廣東工業設計協會會員、廣州市越秀區美術家協會理事兼花鳥藝委會副主任、天河書畫院創作副主任
  • 國畫課堂|中國畫的規格和形式有哪些?
    宣紙是中國畫的藝術載體之一,繪畫作品的視覺效果最終要通過畫幅的形式呈現出來。宣紙的尺幅有固定規格,最為常用的有:三尺、四尺、六尺、八尺、丈二等,以及將宣紙對開或均裁三份,形成對裁或三裁。宋 李大忠 團扇 《秋葵圖》國畫作品選擇尺幅除根據繪畫的內容和構圖,也要考慮到呈現方式,國畫的主要呈現方式是立軸,立軸的畫幅較大的我們稱為:中堂。中堂畫多用於掛在廳堂的正位。立軸的畫幅中比較窄的是:條幅。條幅由於構圖可有倚側變化,構成得宜,有新穎奇特,清雅脫俗的藝術效果,適合掛在書房雅齋。
  • 美術研究|工筆畫的組合式構圖!
    壁畫以柱相隔分為十四鋪繪製,多構圖形式的組合使壁畫氣勢相連場面壯觀,其縝密的構思與精巧的布局堪稱歷代故事畫的典範。劍閣覺苑寺壁畫以單幅式、組合式和連環畫式構圖為主,其中組合式構圖最具有特色。畫中組合式構圖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兩至三個故事情節的構圖組合。
  • 「靜聽鄉音—葉其嘉何婉薇中國畫作品展」在黃連畫家藝術村舉行
    12月16日下午15:30時,在佛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順德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下,由廣東省中國畫學會、佛山市美術家協會、黃連社區居委會共同主辦,由黃連鄉村振興促進會、黃連畫家藝術村、九歌文化承辦;順德田園國畫院支持的「靜聽鄉音—葉其嘉何婉薇中國畫作品展」在黃連畫家藝術村成功舉行!
  • 藝術百科-藝術設計之藝術設計的構圖形式(三)
    藝術設計的構圖形式(三) 各種構圖形式許多還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細分,例如,對比構成還可以分為,冷暖對比,黑白對比 各種構圖形式往往不是機械割裂,獨立運用的,而是進行有機的、綜合的運用,傳達給觀眾以視覺的美感及情緒的觸動。
  • 美術研究|中國畫留白手法在新中式風格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留白手法最早出現在中國畫中,它之所以被很多人使用是因為其別具風格獨特的藝術特徵,它雖然不需要用明顯清晰的筆墨才能表現出來,但是它如果和筆墨在一起相互作用的話就會進發出不一樣的作用。人們創作一幅中國畫時會中通過虛實關係的手法和一些基本構圖,來表達出中的一種被越來越多人熟知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 「河北中國畫四人聯展」亮相石家莊
    日前,河北省文聯推介藝術家系列活動「山花·迎春」河北中國畫四人聯展在省文聯文藝活動中心舉辦。展期至12月14日。展覽由河北省文聯、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省文聯文化發展中心、省文學藝術發展基金承辦。山,是造物永恆的坐標;花,是生命逐年的綻放。
  • 美術研究丨談談如何使中國畫現代化,從而提高其表現新事物的能力
    摘要:當代中國畫的藝術風格在全球化和當代人審美觀念的影響下,正呈現出多元發展趨勢。在學習國畫的同時,吸收現代設計的意識與方法,將構成訓練納入國畫課中,這啟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學生捕捉表達形式感的能力。進而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構圖能力。豐富藝術語言,更有利於學生吸收姊妹藝術的養分.促進中國畫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