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要認真仔細的好好看。中國畫,也真的是好好看

2021-01-11 小狐女的狐言狐語

提起《清明上河圖》這件藝術真品,但凡對於中國繪畫史多少有點了解的人應該都不會感到太陌生。

那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畫家張擇端唯一的存世精品之作,五米多長的畫卷將北宋時期各色民眾的生活狀況展現得淋漓盡致,是一幅偉大的宋朝市井畫卷。

作家冶文彪曾從該畫卷中獲得創作靈感,以此畫中所繪內容為背景,創作出了一部名為《清明上河圖密碼》歷史懸疑推理小說。當時閱讀該該小說時,很是為作者的大膽想像力與精彩的故事創作力所折服。一幅近千年前的畫卷在他的筆下居然能夠創作出厚達六卷的文字。

不過,在真正去了解這幅千古名畫《清明上河圖》之後,卻發現原來這原畫作中所展現的遠比我們之前所想像的要多得多。

《清明上河圖》所繪的是北宋時期東京汴梁中平常的一天,展現的皆是九百年前宋人最真實的生活。

從畫卷最開始的小橋流水人家到汴河之上的熱鬧繁華,再到城牆大門的各行各色的匆匆行人,直至小門的戛然而止。五米長的畫卷,數十棟描繪細膩的房屋樓閣,成百上千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再加上各種牲畜、行船,推車、乘轎……構圖雖繁瑣,卻絲毫不見凌亂。隨便指出一處都有講不盡的各色細節在其中,背後所隱藏的雖不似冶文彪在小說中腦洞大開般所講述的那樣殺機四伏,卻將北宋時期的風土人情、市井百態盡數展現。

俗話講「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對於中國傳世名畫只是略知皮毛甚至是一點也不知的人門外漢來說,《清明上河圖》也就如一幅巨幅古代行樂圖一般,觀其畫並不能夠品奇妙。但是若有內行之人來為你一一解釋這畫作中的精彩之處,指出這畫作中的精妙之處。便會發現,原來這每一幅傳世的名作,都是一個文化的寶藏,畫作中的每一處細節,其實都是古人鮮活的歷史與生活的記錄。

《中國畫,好好看》,一本專門通過講解中國傳世畫作來講述文史知識的另類藝術解讀書籍。其中甄選19幅傳世畫作,包括《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搗練圖》等赫赫有名的經典畫作,帶領讀者一睹中國畫豐富多彩的樣貌,用最文藝的方式來了解中國歷史中的各色細節,感受中華文明中的那份燦爛和優雅、精緻與沉靜。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能夠通過這種方式來讀懂從前一無所知的中國經典名畫。當細細的讀完此書之後,會發現各種從前所不知曉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又增長了許多。

古代之人沒有如現代人一般的光影記錄儀器,各種畫作便是千百年前人們的影像記錄。展現的不僅僅是當時人們的樣貌形象,還有諸多不為人所知的寓意包含其中。

千年前的畫作記錄了當時人們的各種細節,而今天的我們借著古人所流傳下來的這些畫作,走進的不僅僅是當時人們的生活環境,更能夠走入當時那些畫作中人物與創作者們的內心世界。

中國畫,要認真仔細的好好看。中國畫,也得真的是好好看。

相關焦點

  • 要畫好中國畫,成為中國畫大師,首先要過書法關
    導語:要畫好中國畫,成為中國畫大師,首先要過書法關,以吳昌碩和黃賓虹為例,吳昌碩的畫作氣息沉靜,筆墨中有金石味。黃賓虹則氣息醇厚,筆墨中有澄明之美。如果書法不好,不僅僅是題款題不好的問題,而是畫中國畫都很難深入下去,也創作不出高格調的中國畫,當然也就不可能成為中國畫大師。
  • 一目了然|中國畫|印象派中國畫
    《一目了然 | 中國畫 | 印象派中國畫》中國畫,國畫,有很多「規矩」,畫法,行筆,施墨,人文,等等,終因這些「規矩」,畫出來是大致一樣的視覺效果,因此中國畫才稱為中國畫或國畫。第一組三幅畫,無論裡面有多少「規矩」和改革,但基本上看,本質上這就是國畫,中國畫,國畫,說的是傳統。印象派中國畫,由黛荷翁先生創作,作品是在傳統中國畫(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西方繪畫印象派太陽七色光譜描繪瞬間景象的原理,創新發展,而形成的獨有風格的首創畫種畫派。一般老百姓一眼望去就能看出國畫與印象派中國畫的不同。
  • 陳丹青特立獨行,為何要說「是素描毀了中國畫」
    產生這個問題的背景是:自從100年前東西方文化交融後,素描技法被徐悲鴻(1895年——1953年)先生引入到中國畫以來,到底對中國畫帶來了哪些影響?素描真的對中國畫一無是處嗎?要正確理解這句話,必須先從中國畫和素描的本質說起。
  • 做中國畫要練習好基本功,你知道基本功包括哪些嗎?
    做中國畫要練習好基本功,你知道基本功包括哪些嗎?文/錢毛毛不少人在學習繪畫的時候都會產生質疑,比如繪畫所需要的基本功是什麼,要想要把基本功打好,那麼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其實在繪畫方面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要有三方面的要求。
  • 東城青聯讀書會之委員汪海華 中國畫要師古人師造化師心
    所以我不認為硬筆書法寫的好,他們毛筆就一定寫得好。當然了,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喜好,對書法的熱愛程度,還有你下的功夫多少,是對你書法的好壞有很大的關係的。但如果你毛筆寫的好的話,我相信你的硬筆書法也不會差。4、學習中國畫有什麼好處?關於學中國畫有什麼好處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呢?因為首先你要了解什麼是中國畫。
  • 漫畫與中國畫的「跨界」,難在哪裡?
    雖然知道漫畫家畫的筆墨和思想都應該是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但我們理解他這句話的內涵,就是說,要有好的筆墨技法和深刻的思想,這就說到了水墨漫畫的根本。所以從繪畫材料上來說,是屬於中國畫的範疇,但從構思立意的角度來講,中國畫講意境,水墨漫畫講諷刺與幽默性和思想性,所以她無疑是歸於漫畫的專屬,是這個畫種又多了一個用中國水墨的表現形式。因此,這就使得水墨漫畫與中國畫有了緊密的聯繫。特別是在中國畫的小品和水墨漫畫的各自邊緣,產生了一段相互交融的地帶,這個地帶的作品很難歸屬,既可以說是國畫小品,也可以歸入水墨漫畫。
  • 雷甲壽‖中國畫構圖藝術
    中國畫講氣韻生動,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似與不似之間而謀共,文以大吾心,畫以適吾意之傳神,暢神的意象思維,展現出具有形成美感的特有意境,具體措施就是,經營位置,置陳布勢(構圖)「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唐張彥遠語)而中國畫的「經營位置(構圖)」是以「以布置競象為第一」(明 李日華語)其主題展現,意境的創造,全在「尚意」,而構圖又重在取勢達意。
  • 淺析對中國畫筆墨的認識
    書法的規律都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畫的用筆。還有潘天壽、李苦禪等都對書法有很深的造詣,也就善於用筆,充分說明中國畫是起於用筆,最終也將歸於用筆,足以證明書法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畫的用筆,使中國畫保持著一種文人書卷氣,也保持著中國文化內在的血肉關係。
  • 2020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年會系列活動在江門隆重舉行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 圖/主辦方提供 12月19日,由中國畫學會、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中國畫學會主辦的「庚子·江門雅集:2020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年會」系列活動之「2020年度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年會」「廣東省中國畫學會2020年度系列展」「
  • 學習中國畫的第一步
    怎樣學習中國畫學習中國畫講究從臨摹入手,這已經是前人在教畫 和學畫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共識,通過臨摹 ,可以對傳統表現技法與各種藝術風格 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有了這一進步,然後才可以談生活談創作。既然臨摹作為入門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找一個好的,這就像剛入學的小學生,要找一個好的老師一樣,老師的一言一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對廣大國畫學習者來說好的臨本,就是一個好的老師的,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許多大師級的 前輩 `在談起他們學畫經歷時,往往會提起他們的啟蒙老師就是芥子園畫譜,雖然這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臨本。
  • 看不懂中國畫?什麼是五墨六彩?「馬路邊」的中國畫常識請收藏
    #中國畫難欣賞、看不懂?只是人家手握「中國畫的基本常識」和「專業名詞」,以此讓你小佩服了一把,感覺自己成了中國畫的門外漢。不要著急,這份中國畫基本常識,請收好。準保你評價時更專業。當然,剛開始我們欣賞的時候好像是在「套名詞」,不要緊。
  • 於志學的馴鹿與中國畫的書寫性
    中國畫與西洋畫最大的差別首先是中國畫的「書寫性」而不是西洋畫的描繪性。書寫性為中國畫所獨有,它與中國的書法藝術緊密相關。中國畫是線形藝術,其水墨畫線條必須有深厚的書法功底。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工畫者多善書」,強調畫家必須善書法。歷史上的繪畫大家無一不是書法高手,很多大畫家以「寫」為中國畫的最高境界。
  • 20世紀中國畫的演變之路
    而在代表新興力量的美術學校中, 西畫成為教學的主體,中國畫的主流地位已不復存在。 康有為的「國畫改良」,陳獨秀的「美術革命」,以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構成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藝術革新理論。也奠定了現代中國畫「傳統派」「改良派」和「現代派」三足鼎立的格局,為 20 世紀中國畫的演進預設出了基本方向。
  • 線條:中國畫的門道,您了解多少?
    線條:中國畫的門道,您了解多少?文/華勇中國畫和中國漢字一樣,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可能有人會說,沒有專業知識做支撐,怎麼欣賞中國畫?該從何處著眼呢?以下3點,通俗易懂,簡單實用。中國畫與其他繪畫不同,強調人文精神。若要品評一幅中國畫的意義,那麼,就看它對人文境界的體現,是否大於繪畫的本身,這就是它特殊的地方。毫無疑問,畫家的文化素養,直接決定了作品的文化內涵。
  • 什麼使中國畫「窮途末路」?
    什麼使中國畫「窮途末路」?  本版6月5日發表羊城晚報記者張演欽對著名畫家鷗洋的專訪《國畫照傳統走下去是窮途末路》,鷗洋的「末路」觀點引起畫界強烈反響,本期論壇發表特約來稿———  劉一行  李小山三十年前吼出:中國畫已是窮途末路!
  • 印象派中國畫|藝術性與收藏價值|
    印象派中國畫 | 藝術性與收藏價值 | 《引領「突圍」的意義和價值》《鳳凰生活》記者 梁 初眾所周知,尤其新世紀以降,中國繪畫藝術即中國畫或國畫,與世界繪畫藝術一樣,正在(技術層面)故步自封或實屬停滯的羈絆中,以及(市場層面)特虛價值盲目崇拜名人名畫和作品創作普遍世俗化或低俗化的濁流中
  • 對色彩在中國畫中的理解
    支道林在《大小品對比要秒序》中講得更為徹底:「無物於物,故能齊於物。」中國人將五光十色的自然物象以樸素的黑色替而代之。但表現的並不是一個黑暗的世界,而是擺脫了自然物象形色的束縛,以樸素的形式展現了另外—種五彩斑斕的世界。 張彥遠說:「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他認為運用墨的乾濕濃淡變化,以墨代彩,同樣能表現大自然的千變萬化。
  • 中國畫名家——餘光清的都市抽象
    現為中國職業畫家協會副主席,文化部中國畫創作中心畫家,中國藝術創作院特聘畫家,現居北京。1996年參加九六全國中國畫大展獲「銀獎」2001年參加二十一世紀中國畫澳大利亞展獲「金獎」(雪梨)2002年參加紀念毛澤東《演講》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展覽獲「優秀獎」(最高獎)(北京)2004年參加首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精品展獲「銀獎」(山東)2005年參加第二屆國際美術雙年展美術特展(北京)2006年參加首屆中國畫寫意畫大展獲
  • 陳師曾:我說中國畫是進步的!
    我卻說中國畫是進步的……譬如說有人走了許多路,在中途立住了腳,我們不能以他一時的止步,便說他不能步行。安知中國繪畫不能於最近的將來又進步起來呢?所以我說中國畫是進步的。眼下的中國畫進步與否,尚難為切實的解答罷了。
  • 劉樹允:學術性體現中國畫的藝術價值
    常說繪畫藝術要講學術性,提高學術內涵,我在創作中不斷思考什麼是學術性?一開始,認為畫畫得有古意了,就有了學術性。源自元代趙孟曾提出的認識:「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 講的是畫要追師古人,只有畫出古意才叫好畫,若無古意白浪費時間一點益處也沒有。如把古意當成了繪畫的學術標準,則忽視了藝術與時俱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