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巨匠潘天壽,用中國畫驚豔世人:鐵畫銀鉤、揮斥方遒!

2020-12-15 默默看藝術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更多精彩的文章了。

星星之火可以照路,您的支持將是我最大的動力。

潘天壽,

我國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備受矚目的一代繪畫巨匠。

而這位中國畫巨匠,

作品卻極具西方現代藝術之特性。

吳冠中先生評價說:

分析潘天壽的作品,他突破傳統最明顯的貢獻是經營畫面的平面分割,因充分利用了面積而強化了視覺衝擊,出身文人家園的中國畫闖入了造型領域。

潘天壽的藝術探索突破傳統,

除了中國畫中傳統的文學意境,

其作品中的現代性,更是與西方藝術現代化更是不謀而合。

因此潘天壽的作品不僅在中國有極高的評價,在西方更是受眾者廣、獲得更多共鳴。

下面,默默就基於潘天壽先生畫作中最突出的四大特色,來分享潘先生的力作珍品:

構圖、立意、造型、對比

一、構圖出新

不同於一般中國畫,畫面構圖富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畫面效果鮮明獨特。

潘作畫力求新意、不落俗套,

畫面構圖包含幾何觀念之平面分割。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二、立意深邃

潘之畫不只停留在賞心悅目階段,他直探博大與崇高的精神世界。

萬壑蒼松、磅礴河山 ,生靈萌動、雲清風來。

畫作背後是畫家的苦思細想,數十年不盡的探索。

三、造型錘鍊

潘追求造型最為單純洗鍊的本質。

他作畫著眼於形象的主要特徵、基本身段,

揚棄外形表面的細索,提煉事物的本真。

較之傳統中國畫重視畫面的文學意境,他的作品畫意更重於詩意。

四、對比強烈

強烈鮮明的對比是潘畫留給人的深刻印象。

他下筆用墨或濃烈或疏淡,

塊面與線條穿插、粗放與細緻兼容。

除了視覺上的享受,畫面背後的匠心獨具,予人諸多啟發。

朋友們,你喜歡以上潘天壽先生獨樹一幟、精彩紛呈的中國畫嗎?

對於潘天壽的作品,你又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呢?

潘天壽的中國畫,看過的人都叫好!憑啥?中國畫竟然如此精彩叫絕。大家好,我是默默,藝術遊學生|下廚6年90後,持續分享藝術美圖文章|美食菜譜,歡迎大家關注。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對我來說是創作的動力噢。

梵谷說,我寧願少活10年,也要在這畫前坐上2星期:倫勃朗的魅力

青樓歌女潘玉良成著名畫家,巴黎美院長點讚,用中國風驚豔世界

「世界上的精彩油畫,就數他們的最好」:傳世極美油畫,精彩放送

吳冠中的「叛徒弟子」,青出於藍勝於藍,中國畫就該這麼畫!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中國巨匠林風眠說,這小石頭,是中國繪畫老祖宗,藏著中國畫起源
    今天,默默來和大家聊聊,中國繪畫的「祖宗」。我國繪畫巨匠林風眠先生曾說:「漢畫像石是中國繪畫之大宗也。」林風眠為啥這麼說?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句話呢?在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倫理中,中國人貫穿始末的觀念裡,「孝」字首當其衝。在古時候,人們認為人死後的祭奠,是和生前的供養一樣重要的。後人們為了讓先人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更好,於「孝」的體現上,陵墓、牌位、對先人的祭奠,成了中國人表達孝順的重要方式。
  • 潘天壽VS吳冠中!中國畫百年巨匠VS中西繪畫貫通之名師
    潘天壽作品潘天壽、吳冠中皆為我國著名繪畫大師如果說潘天壽是立足中國畫本位而青出於藍極為出色、百年難尋的國畫巨匠則吳冠中乃學貫中西繪畫取其精華融匯貫通、化而為一的繪畫大家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吳冠中初學畫時的國畫老師便是潘天壽,那潘天壽和吳冠中的畫各具什麼特色呢?
  • 「人體油畫只是吸人眼球,而不是藝術」專家這麼說,你是怎麼看?
    我回答說:【人體油畫是吸人眼球,不是純藝術,這句話是「正確的」。】我認為,這是「過於正確的偏見」,關於人體油畫到底是吸人眼球、還是純藝術,這這主要取決於兩方的態度和目的:畫家一方、欣賞者一方。還是單純的博人眼球?要回答這個問題,多讀些這方面的基礎資料、多欣賞一些經典作品,方能做出較客觀的評價。朋友們你認為裸體油畫,是藝術、還是博人眼球?喜歡的話,歡迎點讚關注。
  • 藝術大家、美術史論家、教育家——潘天壽
    01 藝術大家潘天壽 ▌百年巨匠:潘天壽 第1集 植根傳統 潘天壽(1897-1971),字大頤,自署阿壽、壽者,浙江寧海人。
  • 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亮相潘天壽紀念館
    12月6日,在南山路中國美院旁的潘天壽紀念館一樓大廳,一場「師心——「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正式開展。「記得先生」筆墨研究系列展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畫家個展,而是通過畫家個案思考中國畫筆墨的特質及其如何在當代傳承創新的系列性展覽。
  • 呂鳳子|被譽為中國美術界的「百年巨匠」
    呂鳳子(1886--1959年),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和藝術教育家,職業教育的重要發軔者,"江蘇畫派"("新金陵畫派")的先驅和最重要締造者之一。呂鳳子15歲中秀才,師從著名教育家、美術家、書法家李瑞清。1910年在上海創辦神州美術院,成為中國最早的現代美學校之一。
  • 潘天壽|傳統派的最後一位大師
    在這裡,潘天壽以及同學豐子愷、吳夢非、劉質平等,接受了最為開放和先進的理念,樹立了「藝術報國」的信念。潘天壽在1917年曾寫過一篇文章,名為《時勢造英雄論》。他在文章中談到,「欲成大事,建大業,雖視於其人之才力,亦視其時之如何耳」,一個有才能的人,如果能夠把握時代機遇,則能更好地成大事、建大業。
  • 潘天壽的三件天價作品
    崇高的對象在某些人的筆下變為優美或者平淡、平易的景象在另外的人手下卻變為雄壯而奇崛,源自審美主體的能動作用。 潘天壽繪畫不入巧媚、靈動、優美而呈雄怪、靜穆、博大,即源自他的氣質、個性和學養的審美選擇,然而這種選擇又與時代審美思潮不無關涉。
  • 高古雄渾重千鈞——潘天壽繪畫
    ——潘天壽 潘天壽(1897—1971)在中國畫史上是獨樹一幟的大家。在潘天壽先生離開我們五十年的時間裡,中國畫也隨著這個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說真正的中國畫漸行漸遠,有人說中國畫迎來了最好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來回顧潘天壽先生的偉大藝術,感受先生的跌宕命運和作品中的氣象磅礴、雄奇博大、孤寂蒼涼。
  • 潘天壽年近八秩的學生薑寶林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一是最重要的是人,二是有傳承的一群人。這裡的「先生」是有特指的,指的就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潘天壽先生為首的這一批中國畫家,到今天正好一個甲子,如果把這一個甲子作為中國畫傳承的脈絡,對整個中國幾千年來筆墨傳承的大波瀾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研究樣板。從這個時間單元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中國畫的傳承關係。 「師心」有二層意思,既是指此中凝結著先生的心思和藝術,也包括師從的心理。
  • 「既要筆墨 又要現代」 國畫家姜寶林向潘天壽等先生「匯報」心得
    12月6日,中國美術學院潘天壽紀念館舉辦
  • 師心——「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今天開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劉楊 記者 章咪佳 展覽時間:2020年12月6日——2021年1月8日展覽地點:潘天壽紀念館(杭州市上城區南山路212號)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學院由中國美術學院潘天壽紀念館主辦的「師心——「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
  • 「師心——「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
    杭州網訊 近日,「師心——「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在潘天壽紀念館一樓大廳開幕。所以我覺得這樣的展覽和研討會是一個開始,很有價值,希望這樣的活動在潘天壽紀念館能夠繼續下去。」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韓緒表示,對於一個學校和一所學院來說,「記得先生」這四個字其實說出了兩件事:一,這裡最重要的是人;二,而且是有傳承的一群人。
  • 百年巨匠 李可染
    百年巨匠 李可染第1集:風雲際會 百年巨匠 李可染第2集:革故鼎新
  • 百年巨匠 梅蘭芳
    百年巨匠 梅蘭芳第1集:驚夢 百年巨匠 梅蘭芳第2集:散花
  • 潘天壽《午睡》中石頭上的貓冷嗎?
    潘天壽 睡貓圖 87×76.2cm 1954年 中國美術館藏中國美術館藏有一幅潘天壽《睡貓圖》,繪製於1954年。從勾線的痕跡來看,有點像是一幅指墨,但畫上沒有作說明。1962年10月的《光明日報》上印有這幀圖片。
  • 儒士潘天壽——兼論筆墨作為「表徵系統」及其未來學價值
    中國畫傳統對於整個人類文化的貢獻,乃至對於人類文化當下的演進,其最有未來學意義之處就是這個三角金字塔結構,而且在這個內在的體系性結構之下,產生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精英成果。筆墨是傳統中國畫演進過程中在形式語言方面的獨創,也是中國文化精英的視覺鑑賞能力的標誌,體現了這種能力的精緻複雜程度,是中國畫視覺形式語言中的精英化的特徵,也是中國畫語言體系當中的關鍵與樞紐。
  • 潘天壽天選CP居然是他
    便乘機講了中國畫的用線特色和形神兼備等問題。吳山明為吳茀之先生所繪遺像(諸樂三先生題款) 1977年 作(圖源自吳山明藝術中心官微)實際上,吳茀之大部分的人生篇章都與教學有關:蘇州省立第一師範、江蘇淮安中學、上海美專、國立藝專、福建師專、浙江美術學院(現在中國美術學院)等院校都留下了他的任教痕跡。
  • 美術研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劉海勇談中國畫筆法解析課徒稿
    中國畫的發展離不開當代學院教學。長期以來,獲得成就的中國畫家大都出自學院;從現狀來看,隨著中國畫學科建設的發展,學院教育依然是中國畫人才培養的重要途經。歷史上,對於中國畫技法與觀念的學習都通過師徒傳承加以實現,言傳身教過程中,課徒示範又是重要的傳授方式。隨著當代學院教育的完善,中國畫學科逐漸被納入當代學術的序列中。
  • 要畫好中國畫,成為中國畫大師,首先要過書法關
    李日華言:「餘嘗泛論學畫必在能書,方知用筆」。可見筆墨內美得之於書法用筆的功底。更準確地說一般意義上的筆墨內美得之於書法藝術中的篆隸遺韻。很多畫家經常講:「我書法不行,題款題不好。」如果書法不好,不僅僅是題款題不好的問題,而是畫中國畫都很難深入下去,也創作不出高格調的中國畫,當然也就不可能成為中國畫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