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VS吳冠中!中國畫百年巨匠VS中西繪畫貫通之名師

2020-12-15 默默看藝術
吳冠中作品
潘天壽作品

潘天壽、吳冠中

皆為我國著名繪畫大師

如果說潘天壽

是立足中國畫本位而青出於藍

極為出色、百年難尋的國畫巨匠

則吳冠中

乃學貫中西繪畫取其精華

融匯貫通、化而為一的繪畫大家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吳冠中初學畫時的國畫老師便是潘天壽,那潘天壽和吳冠中的畫各具什麼特色呢?

今天就隨默默一起,就兩位大家的畫交替著看,兩位各具風流的繪畫大家激情碰撞,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畫壇火花?

磅礴奇駿意無窮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婉轉嫵媚俏清風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萬物有靈趣盎然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潘天壽作品
吳冠中作品

朋友們,你喜歡潘天壽、吳冠中這兩位大師的作品嗎?

對於這兩位大師的作品,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非常期待你的交流!

更多繪畫大家系列,藝術美圖文章,

歡迎關注@默默看藝術,持續更新中~

已經更新的文章有:

東方大師系列:林風眠、潘天壽、吳冠中、石魯、齊白石、關山月、李苦禪等

西方大師系列:梵谷系列、印象派大師系列、文藝復興系列等

相關焦點

  • 中國巨匠潘天壽,用中國畫驚豔世人:鐵畫銀鉤、揮斥方遒!
    潘天壽,我國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備受矚目的一代繪畫巨匠。而這位中國畫巨匠,作品卻極具西方現代藝術之特性。吳冠中先生評價說:分析潘天壽的作品,他突破傳統最明顯的貢獻是經營畫面的平面分割,因充分利用了面積而強化了視覺衝擊,出身文人家園的中國畫闖入了造型領域。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摘要:吳冠中為中西繪畫表現形式的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將油畫的細膩生動與中國畫的傳統藝術完美融合,使其發展成獨特的寫意油畫無論是中國畫筆法的運用、留白空間的設計,還是東方獨有的觀察手法和寫意情趣都能被他酣暢淋漓地運用。其中尤以借鑑筆法的特點最具代表性。
  • 藝術大家、美術史論家、教育家——潘天壽
    01 藝術大家潘天壽 ▌百年巨匠:潘天壽 第1集 植根傳統 潘天壽(1897-1971),字大頤,自署阿壽、壽者,浙江寧海人。
  • 呂鳳子|被譽為中國美術界的「百年巨匠」
    他還以其羅漢畫和「鳳體」書法取得了一生中藝術的最高成就,培養了如朱德群、吳冠中、李可染、劉開渠、王朝聞等一大批當代中國美術大家,在中國美術史和美術教育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頁,被譽為中國美術界的「百年巨匠」。
  • 中西繪畫的造型手法不同,中國畫注重「墨線」的單一化
    繪畫的造型手段是線條和色彩、色彩在中國傳統的工筆畫中極為重要,線條是西方速寫的主要表現手段。這些都是事實。但這兩個事實對於中西繪畫來說畢竟不能說明線條和色彩這兩種造型手段在中西繪畫中的地位和作用。從主導方向來說,墨線是中國的主要造型手段,色彩是西方繪畫的主要造型手段,色彩在中國畫中,特別是在彩餵畫中,並不像它在油畫中那樣重要,同是線條,中國畫上的線條與西方油畫、素描上的線條比較起來具有獨特的表現力。
  • 高古雄渾重千鈞——潘天壽繪畫
    民族繪畫的發展,對培養民族獨立、民族自尊的高尚觀念,是有重要意義的。——潘天壽 潘天壽(1897—1971)在中國畫史上是獨樹一幟的大家。在潘天壽先生離開我們五十年的時間裡,中國畫也隨著這個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說真正的中國畫漸行漸遠,有人說中國畫迎來了最好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來回顧潘天壽先生的偉大藝術,感受先生的跌宕命運和作品中的氣象磅礴、雄奇博大、孤寂蒼涼。
  • 百年巨匠——林風眠作品欣賞
    百年巨匠——林風眠作品欣賞 2020-11-22 0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巨匠林風眠說,這小石頭,是中國繪畫老祖宗,藏著中國畫起源
    今天,默默來和大家聊聊,中國繪畫的「祖宗」。我國繪畫巨匠林風眠先生曾說:「漢畫像石是中國繪畫之大宗也。」林風眠為啥這麼說?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比起這之前原始時期和先秦時期的美術,側重實用性而言,漢畫像石具有更為獨特的意義:繪畫,自此真正步入了藝術創作的範疇。為什麼說漢畫像石是中國繪畫之大宗?
  • 「江蘇省美術館藏20世紀中國畫專題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舉行
    近日,「坐看雲起時——江蘇省美術館藏20世紀中國畫專題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1—3層展廳開展,此次展覽共展出20世紀中國畫作品200件。此次展覽是繼「借古以開今——館藏明清繪畫專題展」之後,推出的「典藏活化」新系列。相比2013年以展示名家名作為主的「江蘇大家——江蘇省美術館所藏20世紀國畫精品展」,此次更注重對整體風格史的梳理再現。江蘇省美術館所藏20世紀中國畫作品數量龐大,體系也相對完整,大多購藏或受贈於上世紀80到90年代。
  • 潘天壽|傳統派的最後一位大師
    有人說,潘天壽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最後一位堅守者,也是國畫現代化的啟迪者。他的一生,都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艱難維護著中國傳統繪畫與民族精神。荊棘叢中行太速1920年夏天,從浙江一師畢業的潘天壽,在寧海和孝豐(今湖州市安吉縣)擔任小學老師。工作之餘,他自習繪畫、書法、詩詞和篆刻,並日漸感慨「藝術應該走出去」。
  • 百年巨匠 李可染
    百年巨匠 李可染第1集:風雲際會 百年巨匠 李可染第2集:革故鼎新
  • 百年巨匠 梅蘭芳
    百年巨匠 梅蘭芳第1集:驚夢 百年巨匠 梅蘭芳第2集:散花
  • 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亮相潘天壽紀念館
    潘天壽 羅漢圖吳茀之 紫藤 1972年展覽所涉及的一些探索性內容,也是試圖為中國畫筆墨在當下及未來的發展提供思考和討論的空間。展覽中,展出的老先生的手稿或課徒作品,很多是首次露面,對研究老先生的教學理念,豐富中國畫教育史,皆具有積極意義。
  •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化藝術巨匠作品展」再現經典藝術魅力
    本次展覽旨在全面展示、介紹、宣傳百集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的六大篇章、43位巨匠的藝術成就和人生歷程。圖為展覽現場    《百年巨匠·美術篇》回望百年來中國美術演進歷程,以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潘天壽、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劉海粟、吳作人、關山月、吳冠中、李苦禪、蔣兆和
  • 畫家吳冠中散文《畫裡陰晴》,詮釋他對油畫和水墨的理解
    引在中國當代畫家中,吳冠中、木心、黃永玉和陳丹青的文字都各具特色,值得一讀。吳冠中的畫,中西結合相得益彰,具有開創性,無疑是近當代的藝術大師。而他的散文既敘既論,也自成一派。今天推薦的這篇《畫裡陰晴》,吳冠中先生由故鄉談及繪畫,詮釋自己對水彩水墨和油畫的理解。
  • 「鑑賞」徐悲鴻蔣兆和吳冠中靳尚誼,這些畫壇巨匠素描長這樣
    吳冠中《收割場上》(1978年)於是,要在展廳走上好久,才會遇到林風眠的傳人吳冠中的作品。這位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中國畫壇極具影響力的畫家,安靜地立於角落,伴隨他的是一幅碳素墨水作品,畫面上以迅疾的線條捕捉到了當地農民在收割場上稱量包穀的情景。這是畫家在1978年帶美院學生到秦皇島寫生時的習作。
  • 融西貫中—吳冠中
    而從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並探求中國畫的革新。因而他的國畫作品從構圖以及色彩技法上來看完全不同於傳統中國寫意畫。中國筆墨的細膩多變與西洋油畫色彩的豔麗在他的作品中完美融合。使其作品充滿靈性與構成形式美。
  • 吳冠中:美術界是變形的妓院 文學是我的情人
    因為飛機延誤,吳冠中一行折騰到11點才到。第二天的記者見面會上,吳冠中很沉默地坐著,他甚至想推掉講話,直接回答記者的提問,但這並不是因為疲勞,只是謙虛,話匣子一經打開,他便毫無保留且毫不掩飾。對於自己的直率,這位被國際藝壇認定為20世紀現代中國畫的代表畫家說,這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沒有性格是成不了藝術家的。
  • 百年巨匠——張大千
    為現當代畫壇上最具影響的國畫大師之一,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世界畫壇上著名的藝術偉人。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百年巨匠-張大千 第1集:南張北溥 百年巨匠-張大千 第2集:亂世面壁
  • 潘天壽的三件天價作品
    潘天壽繪畫不入巧媚、靈動、優美而呈雄怪、靜穆、博大,即源自他的氣質、個性和學養的審美選擇,然而這種選擇又與時代審美思潮不無關涉。 石的描繪佔據了畫面將近三分之二的面積,乃潘天壽典型的「潘公石」樣式,筆力雄健,搭建出畫面的整體結構。石頭以強勁方折的線條勾勒而出,大面積留白,只在石之右上與左下以松枝及雜花點綴,以淡色罩染,點到即至。 作品《耕罷》沉雄闊大,生機勃勃,給予觀者極強的視覺震撼,匯集了畫家諸多經典語彙,是潘天壽畫牛作品中極其難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