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巨匠林風眠說,這小石頭,是中國繪畫老祖宗,藏著中國畫起源

2020-12-15 默默看藝術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更多精彩的文章了。

星星之火可以照路,您的支持將是我最大的動力。

今天,默默來和大家聊聊,中國繪畫的「祖宗」。

我國繪畫巨匠林風眠先生曾說:「漢畫像石是中國繪畫之大宗也。」

林風眠為啥這麼說?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這裡,默默就從兩方面簡短說說淺見:

一、漢畫像石的產生由來

二、漢畫像石在中國傳統繪畫史上的獨特意義

漢代畫像石,

在中國傳統繪畫史上具有極為獨特的意義:

它不僅為自漢之後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有著啟蒙促進的作用,

也為後來中國傳統繪畫、在魏晉時期的發展,奠定了最遲的基礎。

漢畫像石是什麼?

簡單來說,漢畫像石是漢代墓室、墓地及祠堂等建築上雕刻畫像的石頭。

那麼,漢畫像石是怎麼產生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倫理中,中國人貫穿始末的觀念裡,「孝」字首當其衝。

在古時候,人們認為人死後的祭奠,是和生前的供養一樣重要的。後人們為了讓先人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更好,於「孝」的體現上,陵墓、牌位、對先人的祭奠,成了中國人表達孝順的重要方式。「孝道」文化傳承積澱和不斷發展,人們在漢代就催生了漢畫像石、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比起這之前原始時期和先秦時期的美術,側重實用性而言,漢畫像石具有更為獨特的意義:繪畫,自此真正步入了藝術創作的範疇。

為什麼說漢畫像石是中國繪畫之大宗?

在這之前的原始時期的美術,人們把石器打磨圓滑,是為了使用便捷;而先秦時期的美術,雖產生了簡單繪畫,但主要是印刻在青銅器等器具上做花紋,主要出於實用目的,裝飾只為輔助作用,創作者沒有特意地想要傳達情感和表現內心。

而漢畫像石的產生,不只為實用性而作,帶有濃厚的中國人文情懷。

創作者在創作中,融入了諸如「孝道」等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理解,把對生活的感悟等多種細緻的情感投入藝術創作中,在把情感融入畫作之後,繪畫才開始真正引起人們心裡的共鳴。

漢畫像石對於之後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有著啟蒙的作用,對中國傳統繪畫在魏晉時期的發展、兩宋山水畫至臻成熟做了最初的積澱。

由此來看,漢畫像石是非常有意義的一種創新,正是因為這種創新,我們中國人之後創作的更多作品,自此之後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和精神內涵。

也正是林風眠先生所說的:「漢畫像石是中國繪畫之大宗也」。

以上是默默查閱資料之淺見,意在拋磚引玉。朋友們有什麼不同見解,歡迎交流賜教。

朋友們,你認同林風眠先生的這一說法嗎?

對於中國繪畫的起源,你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呢?

中國巨匠林風眠說,這小石頭,是中國繪畫老祖宗,藏著中國畫起源。大家好,我是默默,藝術遊學生|下廚6年90後,持續分享藝術美圖文章|美食菜譜,歡迎大家關注。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對我來說是創作的動力噢。

中國巨匠潘天壽,用中國畫驚豔世人:鐵畫銀鉤、揮斥方遒!

梵谷說,我寧願少活10年,也要在這畫前坐上2星期:倫勃朗的魅力

青樓歌女潘玉良成著名畫家,巴黎美院長點讚,用中國風驚豔世界

「世界上的精彩油畫,就數他們的最好」:傳世極美油畫,精彩放送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百年中國系列 美術篇 半生落寞的巨匠林風眠
    林風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廣東梅州市梅江區,家名紹瓊,字鳳 鳴,後改風眠,國立藝術院(現更名為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1900年出生於一個貧苦之家,幼時喜愛繪畫。1921年入讀法國迪戎國立美術學院,不久又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並得以進入柯爾蒙的工作室學習,並廣泛接觸各種西方現代藝術形式,並在巴黎各大博物館研習中國傳統繪畫等藝術收藏品。1922年油畫《秋》入選巴黎秋季展覽會。
  • 百年巨匠——林風眠作品欣賞
    百年巨匠——林風眠作品欣賞 2020-11-22 0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畫百年巨匠VS中西繪畫貫通之名師
    潘天壽作品潘天壽、吳冠中皆為我國著名繪畫大師如果說潘天壽是立足中國畫本位而青出於藍極為出色、百年難尋的國畫巨匠則吳冠中乃學貫中西繪畫取其精華融匯貫通、化而為一的繪畫大家今天就隨默默一起,就兩位大家的畫交替著看,兩位各具風流的繪畫大家激情碰撞,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畫壇火花?磅礴奇駿意無窮
  • 中國巨匠潘天壽,用中國畫驚豔世人:鐵畫銀鉤、揮斥方遒!
    潘天壽,我國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備受矚目的一代繪畫巨匠。而這位中國畫巨匠,作品卻極具西方現代藝術之特性。吳冠中先生評價說:分析潘天壽的作品,他突破傳統最明顯的貢獻是經營畫面的平面分割,因充分利用了面積而強化了視覺衝擊,出身文人家園的中國畫闖入了造型領域。
  • 中國繪畫的起源與發展是怎樣的?
    中國的繪畫史可上溯至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距今約七千年的歷史。最初是畫在陶器、地面和巖壁上的一些象形符號。不過,這些符號將進化成兩種不同的藝術體系—文字和繪畫,即「書畫同源」。其實,中國自古以來認為中國文字與繪畫的起源是相同的,如很多出土的陶刻圖案符號。古人記錄歷史的最原始方式,包括結繩記事、口耳相傳等,隨著內容的不斷累積,這種方式的弊端日益顯露,迫切需要創造一種文字來記錄事件。
  • 中國傳統繪畫與現代繪畫的差異
    傳統繪畫是由道教文化起始,後又受佛教和儒家文化的浸透和影響,畫風的演變由「以形媚道」加入禪境的玄虛,後又受儒學的影響產生了「文人畫」,但始終都沒有超出「以形媚道」的圈子。應該說,道、釋、儒三家的:文化一直影響著中國傳統繪畫,也是中國畫精神的內涵所在。
  • 走近巨匠 | 林風眠晚年的兩次日本個展,有哪些令人費解之處?
    刊發在《藝術公論》上的趙寶智所撰《中國畫壇巨匠林風眠》查閱資料時,在1986年東京一份很有影響的《藝術公論》上發現一篇推介林風眠畫展的文章,作者署名趙寶智。當時知道林風眠的人不多,甚至連文化處的人也不清楚林風眠為何許人,但趙寶智完全憑自己個人的理解,覺得林風眠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應有公正的地位。
  • 蘇寧藝術館「林風眠」參展「意象江南」歸來
    劉海粟、顏文樑先生創辦的上海美專、蘇州美專,林風眠、吳大羽、趙無極、丁天缺、吳冠中等創立、任教、就學的國立杭州藝專,任微音先生曾經任教的上海新華藝專,曾經都是中國現代主義藝術的教學重鎮。中國美術史上一系列如雷貫耳的現代藝術大師、大家,幾乎都與江南這片地域有著緊密相關的聯繫。
  • 中國畫壇素描之路
    環顧展廳,繪畫圈裡的人會驚奇地發現,現代主義的領軍人物竟缺席了這次展覽,他就是林風眠。也許是他早期的作品世上已沒有留存的緣故。還好,可以見到與他同時期的潘玉良攜三件素描作品出現在展覽最靠前的部分,後面是一大批寫實主義的實踐者。於是,要在展廳走上好久,才會遇到林風眠的傳人吳冠中的作品。
  • 呂鳳子|被譽為中國美術界的「百年巨匠」
    呂鳳子(1886--1959年),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和藝術教育家,職業教育的重要發軔者,"江蘇畫派"("新金陵畫派")的先驅和最重要締造者之一。呂鳳子15歲中秀才,師從著名教育家、美術家、書法家李瑞清。1910年在上海創辦神州美術院,成為中國最早的現代美學校之一。
  • 落魄北漂畫匠齊白石,如何走上中國繪畫巔峰
    在798藝術區舉辦的這場高峰論壇上,學者和專家聚集一堂,梳理東西方藝術的歷史,將兩者理性客觀地對照起來,探討中國現當代書畫的美學和歷史價值。而這其中最繞不開的,就是齊白石。「西方現代藝術有畢卡索和馬蒂斯這樣的頂峰,那我們拿什麼來跟西方對話?」
  • 中西繪畫的造型手法不同,中國畫注重「墨線」的單一化
    繪畫的造型手段是線條和色彩、色彩在中國傳統的工筆畫中極為重要,線條是西方速寫的主要表現手段。這些都是事實。但這兩個事實對於中西繪畫來說畢竟不能說明線條和色彩這兩種造型手段在中西繪畫中的地位和作用。墨線的獨特的表現力一方面與毛筆的特性有關,一方面與中國的書法藝術技巧在中國畫中的運用有關,毛筆是獸毫毛、下筆可輕可重,能提能按;毛筆的筆尖、筆肚、筆根都可使用:用筆又有中鋒、側鋒、臥鋒、拖鋒的變化;畫出來的線具有粗細剛柔的不同特點。中國繪畫上的線條每每吸收了中國書法藝術積累下來的高度技巧,因而使繪畫中的線條本身具有獨特的形式美。
  • 印象派中國畫和其他繪畫有什麼區別
    5、從繪畫過程到繪畫效果,他們與「中國畫」、「水墨大寫意中國畫」、「彩墨中國畫」、「水彩畫」、「中國元素油畫」、「工筆畫中國畫」和「西方印象派繪畫」不同。6、因此「印象派中國畫」不同於其他任何繪畫。黛荷翁先生「印象派中國畫」的繪畫如圖所示。
  • 林風眠 持蓮仕女圖
    林風眠,原名林鳳鳴,廣東梅縣人。解放後,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常務理事。是享譽世界的繪畫大師,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導者和最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國美術教育的開闢者和先驅,1925年回國後出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兼教授。
  • 「鑑賞」徐悲鴻蔣兆和吳冠中靳尚誼,這些畫壇巨匠素描長這樣
    吳冠中《收割場上》(1978年)於是,要在展廳走上好久,才會遇到林風眠的傳人吳冠中的作品。這位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中國畫壇極具影響力的畫家,安靜地立於角落,伴隨他的是一幅碳素墨水作品,畫面上以迅疾的線條捕捉到了當地農民在收割場上稱量包穀的情景。這是畫家在1978年帶美院學生到秦皇島寫生時的習作。
  • 陳師曾:我說中國畫是進步的!
    我卻說中國畫是進步的……譬如說有人走了許多路,在中途立住了腳,我們不能以他一時的止步,便說他不能步行。安知中國繪畫不能於最近的將來又進步起來呢?所以我說中國畫是進步的。眼下的中國畫進步與否,尚難為切實的解答罷了。
  • 梅州人傑地靈,走出中國畫壇一代宗師林風眠
    在藝術領域橫空出世了美術泰鬥、一代宗師林風眠。早在五年前我在梅州幸識林風眠「鐵粉」林勇軍先生。這是一位富有眼見,充滿激情的中年知識分子,憑著對客家文化的熱愛,憑著對林風眠藝術的酷愛,他自費奔走香港、廈門、上海、杭州、北京尋訪林風眠親友,搜集整理林風眠鮮為人知的史料和畫作,成了一位林風眠藝術研究專家。
  • 什麼是立體派,一人簡說
    通俗說:畢卡索創立了立體派,他的很多奇奇怪怪的畫就是立體派。認真的說:立體派,立體主義。立體派,或稱立體主義,Cubism。前衛藝術的流派,對二十世紀初期的歐洲繪畫與雕塑帶來革命。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
  • 12月的長沙,你需要用色彩來療愈這一冬的蕭索
    「畫冠中西」展出作品:《瀘汀荷塘》「畫冠中西」展出作品:《野泊》作為向日葵美術館的周年展,也是林風眠先生誕辰且不論在長沙,就是在國內,林風眠先生的展覽相比同時代的藝術大師們而言,只能說太少了。因為林風眠先生孤寂的一生,就像這北緯30°以北蕭索而寒冷的冬天一樣。作為與20世紀同齡的藝術大師,1900年冬天出生的林風眠可能沒想到,120年後的今天,當有人提起他一生的人生際遇時,用得最多的詞就是「不合時宜」——「在那樣一個時代,他的孤獨來自於他的『不合時宜』」。
  • 一支鉛筆輕輕地摩挲 在20世紀中國美術界掀起滔天巨浪
    環顧展廳,繪畫圈裡的人會驚奇地發現,現代主義的領軍人物竟缺席了這次展覽,他就是林風眠。也許是他早期的作品世上已沒有留存的緣故。還好,可以見到與他同時期的潘玉良攜三件素描作品出現在展覽最靠前的部分,後面是一大批寫實主義的實踐者。於是,要在展廳走上好久,才會遇到林風眠的傳人吳冠中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