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性格內向不是一種缺陷

2020-12-17 在野在戶

「春夏秋冬,你我皆好。」

大家好,我是南北。

前幾天偶然在微博上看到歌手毛不易關於內向型性格的一段採訪,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我一直覺得內向不是性格缺陷,它是性格的一種,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坦然地接納自己、擁抱自己的性格。

1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因此會對相關話題比較敏感。

也一直都知道,在大家的認知裡,內向其實就是一個貶義詞。

「悶」,這是一直以來大家對性格內向的人最直觀的印象和評價,也許現在用「宅」和「喪」來描述會更合適。

內向,是不被大多數人喜歡的。

落落大方、妙語連珠,才是普世價值觀的正解。

我聽過最惡毒的話是:「學習成績好有什麼用,不會說話以後長大了照樣沒出息。」

仿佛前途和未來僅由性格就可以決定,而內向是一種缺陷,是能被人任意嘲諷而無可反駁的原罪。

知乎上也有很多相關的問題——

性格內向的人到底有多累?

如何改變性格內向的自己?

你們如何看待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人?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搞好人際關係?

性格內向的人到底有多累?

……

更多的話題則是「性格內向的男生/女生適合XX工作嗎?」

為什麼不會有「性格外向的人適合XX工作嗎?」這類的討論?

因為大家在潛移默化中都覺得內向不如外向,只有性格開朗外向才能在人際關係、職場工作、個人感情等各方面混得開。

2

我甚至覺得,內向的人其實是一個弱勢群體。

求職過程中,面試時侃侃而談的人永遠優越於侷促話少的人;

一個家庭中,開朗愛撒嬌的孩子永遠比一貫沉默的人更受寵。

2019年由柯佳嬿、許光漢主演的電視劇《想見你》熱播,除了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外,還有一個被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陳韻如為什麼黑化」。

我想,是因為太壓抑、太難過了。

所有人都喜歡黃雨萱,媽媽、弟弟、同學和李子維,所有人都覺得陳韻如「超級討厭」,甚至包括她自己也這樣覺得。

明明兩個人有著一模一樣的臉,只是性格不同。

明明陳韻如也是一個那麼優秀的女孩。

而在現實中,由於性格內向被區別對待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又有多少個「陳韻如」活在痛苦中不為人所知呢?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坦然地欣賞和接受自己的性格。

很多人會為自己的內向感到自卑和怯懦,會努力想要改變自己的這種性格。

但結局往往適得其反。

用曾經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形容非常貼切: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明明不想去聚餐、不想去KTV、不想團建,但為了讓自己顯得合群一點,拼命強迫自己去參與、去融入;

明明不是自己的事,但為了迎合別人,也硬著頭皮幫忙做。

最後付出了大量的心力和精力,卻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3

因為假裝出來的合群和外向,終究不是真的。

正如陳韻如不可能成為真的黃雨萱一樣。

陳韻如黑化了,因為她既不能真正地像黃雨萱一樣開朗外向,又看到了明目張胆的偏愛,於是不甘心回到過去黑暗的世界,於是她想「借我一點你的時光,許為一點美好難忘」。

最後的最後,她陷入了抑鬱,從廢舊大樓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勉強來的外向,最後只會讓自己越來越不快樂。

就像人家說的:「你不快樂是沒有好好愛自己,且常常因為別人而消耗著自己。」

4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我其實常常覺得不公平,因為大多數人都對我們的這種性格有著很深的偏見和誤解。

沉默寡言、孤僻、陰鬱、自卑……幾乎全是貶義的詞彙。

但關於外向和內向的科學定義是這樣的——

外向者:外向者的能量來源於外部世界(如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形形色色的人們、不同的場合和事物)。長時間的置身事外、沉思、獨處,或只與一人呆在一起難以使他們感覺興奮;他們愛社交、活躍、開朗、自信、勇於進取,對周圍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內向者:內向者的能量來源於自身內在世界(如思想、情緒和觀念)。他們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更容易體驗到不舒服的感覺,由此需要限制自己的社會交往,以免被過分小號。他們重視主觀世界、好沉思、善內省,可能缺乏自信、易害羞、寡言、較難適應環境的變化。

我喜歡這樣的定義。

因為它只是單純地把性格分類,並沒有否定哪一方,客觀、公正。

內向只是不善言辭、參與社交比較少,但並不意味有更多負面的東西,

相反,內向的人內心世界豐富,思想深邃細膩,能夠獨立工作、決策謹慎、富於想像、有智慧、有勇氣、有遠見、有創造力,更重要的是,不過分依賴外部世界。

三毛說:「不要依賴他人給你快樂。」

內向的人,不需要依賴他人來獲取能量和快樂,這一點,外向的人永遠做不到。

相反,就像上面提到的,「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讓人心疼」,合群的團體活動只會消耗我們的能量。

所以,外向和內向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都只是性格的一種,而性格,不能成為一個人被否定的理由。

希望環境能夠越來越好,大家對內向的人都多一點理解和包容,少一點苛刻和偏見。

這是來自一個天生性格內向的人最大的希冀。

5

雖然目前看來這個世界更偏愛外向者,但內向的我們不需要強迫自己改變。

畢竟取悅自己,才是最高級、最適宜的活法。

希望大家都不要隨風雨破落,失去自己的樣子。

像東野圭吾一樣——

做一個有態度、有原則,又有自己性格的人,不去迎合,寧可沒人喜歡,但這樣是我自己。

別為難自己,活得像你自己就行了。

-END

作者 | 南北

圖片 | 網絡

相關焦點

  • 毛不易3個月寫14首歌,上臺前喝酒壯膽,內向的性格成了他的優勢
    內向的性格造就了毛不易的敏感毛不易的才華讓人嘆服,「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裡浮沉「,將20多歲青年初入社會的無奈和迷茫描寫的淋漓盡致。也有許多人不不理解,毛不易是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情,才會寫出這樣歌詞。
  • 內向真的是一種性格缺陷嗎?
    從我開始學習心理學之前,我一直認為內向並不是一個可以形容人性格的貶義詞,也並不應該是因此就要刻意改變自己的理由。終於,在了解一定心理學知識後,我找到了解釋內向的答案。拋下大眾普遍對內向者的其他偏見,人們常說「你應該外向一點,才能更好的在社會下生存」;「你這麼內向,工作中怎麼的了啊」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 「你怎麼那麼內向」,孩子內向並非是缺陷,內向也是一種天賦
    內向不是缺陷,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在很多父母眼裡,外向開朗的孩子才討人喜歡,擅長交際、口才國人、待人自然友好,長大後一定能很自如地融入社會,人生肯定也更美滿和幸福。相反內向的孩子卻總是顯得陰沉懦弱,惹人煩躁。
  • 性格內向,不合群的你,卻是人海中最溫柔的那個人……
    喜歡安靜獨處並沒有錯,但是因為周圍人的勸告,卻誤以為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逼迫自己改變,才是最傻瓜的做法。無論再怎麼模仿開朗活潑的外向者,都不是自己的本性。內向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性格,沒有什麼對錯,更不需要去強迫改變。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圖片來源:網絡內向≠性格缺陷瑞典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認為:相比較於外向者更關注外界環境,內向者的興趣所在只是更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性格並沒有優劣之分。內向只是孩子的一種個性特徵,並不是人格缺陷。《零零後》是央視紀錄頻道出品的追蹤零零後孩子成長的紀錄片。個性與制度、應試與素質、留守與留學、青春期與親子關係、獨生子女與二胎政策等現實的教育話題連接著每個家庭。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從小到大,爸媽就一直在給我灌輸一種思想:「內向性格是缺點,你要改變」、「內向性格在社會中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就應該善於自我展現,和誰都能打成一片」。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很難,甚至是可恥的。
  • 男孩性格內向,被爸爸「丟」火車站:孩子內向真不是壞事
    文|爸媽盒子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性格,有些孩子會外向,有些孩子會內向,但無論是哪一種性格,都會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家長在培養孩子性格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認為性格內向的孩子,會不那麼容易被人喜愛。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 總是被要求放開自我,內向真的是一種負面性格嗎?
    似乎從小孩子開始,性格內向便被視為一種需要改良的性格,性格內向的孩子,也相應地被視為「內心不夠開朗」「孤僻」「不友好」「容易受欺負」等性格。成年踏入工作環境後,出於工作溝通的需要,內向性格仿佛更加毫無優勢可言,人們開始用「社交恐懼症」來為自己提供一把保護傘(儘管就嚴格的醫學定義來講,大部分人遠遠夠不上這個症狀)。
  • 內向的人如何在談判中發揮性格優勢?
    而相對內向的人,常會冠上一些不太完美的標籤:敏感、靦腆、嚴肅、失望、消極等。這就像在職場環境中,男性被認為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曲解。一、內向性格不是缺陷,只是行為風格不同內、外向不同行為風格的人,其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他們各自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在不同的時間或是場合,他們的優勢體現也不一樣。就像在小學階段外向的人成績普遍都要好一些,可是到了高中大學以後,內向的人成績卻更加突出。
  • 是薛之謙成就了毛不易嗎?
    2017年的明日之子在那個夏天可謂炙手可熱,作為一個自製類節目,起初的它和毛不易一樣並不顯眼,無非是請來了薛之謙,華晨宇和楊冪張大大等為之造勢。毛不易,看起來柔柔弱弱人畜無害,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但身體裡卻住著一個有趣的靈魂,這個從他幽默真誠的對話裡不難看出,而且表現了超級高的語言造詣天賦,那就是–用最真誠的直接柔軟的講出現實。在前倆場的歌曲中,毛不易都只是帶來了個人的小曲風原創,雖沒有震驚四座,但是這倆首歌卻輕快歡樂朗朗上口,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像力和神秘,讓人更想要對他後面的歌曲迫不及待的側耳傾聽。
  • 誰說性格內向的人做不好銷售,做到這三點,內向的反而更有優勢!
    誰說性格內向的人做不好銷售,做到這三點,內向的反而更有優勢!在我們的認知裡,一直都有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性格內向的人是做不好銷售的。因為,銷售是一個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和他們去敞開心扉,去聊天。但是性格內向的人缺點就在這,他們不願意和陌生人交流,也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 性格內向,內心敏感真的不好嗎?才不是呢!
    文:谷聲熊「性格內向,內心敏感真的那麼不好嗎?」後臺有位姑娘給熊留言說,自己是個超內向心思超敏感的女生。小時候常常因為這種不大方的個性被父母責備,老師給她寫的評語,最後一句總是:「要是性格開朗些就更好了!」
  • 70%的成功者都性格內向,你低估的人群,恰好有這3大優勢!
    當然還有30%的人是性格偏外向的,而且大家也不要對這個結論太過於絕對,因為任何一種性格的人都有可能成功,任何一種性格的人都可以當上管理者,只是誰更適合、誰更擅長就是兩碼事。反而給人感覺就是一種距離感。其實內向的人,只是外在表現很冷漠,內心還是炙熱的,只是比較慢熱,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對於內向的人都需要一定的包容,說不定他就是下一個成功者。內向的人往往是我們低谷的人群,但是恰恰自帶這3個優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如果性格內向,不善和人溝通交流,那該怎麼混職場?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內向的人如何混跡職場!大家都知道,人的性格有很多都是天生的,有的人性格外向,活潑好動,善於與人交流,在職場上能獲得很多人的青睞。而有的人性格內向,寡言少語,很多時候就像個透明人不會被大家注意到。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自己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在面臨一些問題的時候卻是無能為力,只好用自己性格內向來做完美的藉口。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不願意表現自己。而這種「內向」也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
  • 為什麼性格有內向外向之分,原因在於大腦中的它!
    本篇文章為你解讀《內向者心理學》,帶你了解自己的性格,發揮內向性格的潛在優勢。本書將分為5篇解讀,今天是第2篇,通過上一篇的內容,我們解讀了人們對內向性格的三個誤區,內向不是性格缺陷,它與外向性格一樣,也是一種健康的人格;內向性格不等於害羞、敏感,外向性格的人也會出現這些現象;內向者有獨特的能量獲取方式,在低刺激,也就是在自己舒適的環境下,或是面對熟悉的人時,他們才會發揮出本身的活力。
  • 心理學家:只有真正性格內向的人才能看懂這四個場景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在一般人的印象裡,內向的表現是不善言談、不善交際,其實,這並不是內向性格的絕對表現。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內向性格是能量來源於自身的內在世界。那真正內向的人都有哪些表現呢?下面從幾幅漫畫入手,來談談內向性格的人會有的四種表現。場景一:剛想出門時,聽到門外有鄰居走過,會等到聲音消失後才出去。相信很多內向的人都有過這種經歷,其實,這不是社交恐懼,而是打心底排斥社交。
  • 患上「內向恐懼症」的家長:聽到內向就焦慮,內向真的不好嗎?
    其實這是一個認知誤區:很多家長認為內向性格是負面性格,是有缺陷的,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這可大錯特錯了,內向本身就不是負面性格,內向的孩子也同樣具有優勢,家長對此大可不必「過度焦慮」。「內向」本就不是負面的性格特點在過去,「為人老實,不愛說話」是我們對一個人的正面評價,尤其是在相親市場更是大受歡迎。不過隨著社會思想越來越多地向西方學習,我們對人的評價標準也在悄然發生改變。現在的人們一般認為,只有性格外向、積極開朗才是一個人必備的性格特徵,性格內向對人的發展是不利的,甚至是一種「病態」。
  • 人文|《內向心理學》與西爾維婭·洛肯:聽說你也是個內向的人?
    通常這種世人眼中的「內向者」,往往會被貼上「孤僻、傲慢、不合群、沒禮貌、不會說話」等等之類的負面標籤。與之相對的「外向者」則常常被人認為活潑開朗、會說話、懂禮貌,深受人們喜愛。於是在約定俗成的偏見之下,內嚮往往被認為是一種性格缺陷,很多內向者因此深受困擾。然而內向真的是一種性格缺陷嘛?
  • 性格缺陷難以治癒?它們在潛意識中成了逃避人際交往的擋箭牌!
    01.性格缺陷難以治癒,源於你潛意識裡的逃避一位姑娘心儀一個男孩,於是便患上了「臉紅恐懼症」。她特別害怕見人,只要見到人,臉頰就會不由自主地漲成一個紅蘋果。有一天,一位哲人聽了姑娘的煩惱,對她說「如果,這種症狀,我幫你治好了,你想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