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烏盒:一所隨身攜帶的袖珍「房子」,方寸之間的莊嚴淨土

2020-12-17 舒放的後花園

嘎烏是藏語音譯,是可隨身攜帶的袖珍佛龕。也叫嘎烏盒。

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冬天的一個清晨,天蒙蒙亮,在通往學校的街旁出現了一群人。他們席地而坐,其中的不少人甚至是席地而臥。從他們不論男女均黝黑髮亮的臉龐,以及那種真正意義上的皮襖,可以直觀判斷出他們是來自草原深處的純牧民。想來一定是前往甘南等青海以東的地方朝聖,儘管途經城市,依舊是按照草原上的習慣,天色向晚時就地露營。他們一定是昨夜就在這兒的。

我有些好奇地放慢了腳步。就在這時,人群中的一位高大男人起身開始跳起了舞。他行雲流水的身姿讓我立刻明白學校表演節目時所跳的藏舞不過是一點形式。隨著他的舞蹈,人群中幾個大小不一的孩子開始笑出了聲。跳舞的男子注意到了我,他變換了舞姿:身體傾斜著,同時以傾斜的身體為軸心,開始快速旋轉,兩條腿交替著作為支點。這是一種高難度的技巧吧?他就這樣旋轉著接近了我,然後停在我面前,用露出滿口白到不能再白的牙向我表示問候。

我發現他胸前掛了好幾串飾物。其中一個類似小盒一樣的東西,看著眼熟。我過後才想起,這個盒子的形狀和我們經常見到的一處石刻佛像的背飾相同。下面是倒梯形,上面是兩條弧形朝中間靠攏然後在最中間交匯,上挑形成一個尖。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嘎烏盒,不過那時候我不知道這叫嘎烏盒,也不知道嘎烏盒的作用。

等後來,我們一位室友有一個在其他學校就讀的朋友,是位藏族小夥子,經常來過來玩,大家熟悉起來。有一次他就帶著這樣一個小盒。我想起幾年前的經歷,就問他這個叫什麼?小夥子只簡單說這個叫「嘎烏」,就不願多說,而且明顯表現出不願進一步交談的意思。等他走後,我們就問室友,嘎烏是什麼?室友回答我們說就是護身符。啊,原來如此。

就因為室友的一句話,我在很長時間錯誤地將嘎烏理解維護身份的藏語音譯。

現在自然知道了嘎烏不是附身符的藏語音譯。

嘎烏的作用,通俗說就是袖珍型佛龕,一個可以隨身的小房子,一小塊存在於我們身上的莊嚴淨土,用來安置隨身佩戴的佛像。

嘎烏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伴隨藏傳佛教的興起而興起,距今已經有千餘年的歷史。有著虔誠信仰的藏族同胞喜歡將佛像隨身攜帶,以便能隨時得到佛菩薩的保佑。同時也是警惕自己奉行諸善,日夜精進。另一方面,對於一些修行者而言,隨身攜帶佛像,可作為頂禮之用——這也是唐卡(平面佛像)應運而生的原因之一。到了後來,隨著泥擦擦佛像的誕生,廣大藏族同胞更加喜歡將這種小型的立體佛像隨身攜帶。不過由於藏族同胞認為,將佛像直接和身體接觸,是為不敬,所以嘎烏應運而生,這就是嘎烏的緣起。

通常,嘎烏盒裡面是佛像,也有藏族同胞會將一些聖物放在嘎烏盒裡隨身攜帶。如活佛高僧所賜的甘露丸,或者高僧上師的頭髮等物,以及寫有經咒的護身符等。

千餘年以來,嘎烏盒的製作材質包羅萬象,通常有金、銀、銅、鐵、鈦等金屬,以及木材。在歷史時期,還有象牙、犀牛角等為材質的嘎烏盒。嘎烏盒沒有嚴格的尺寸,小則幾釐米,大的有十公分左右。通常是依據所供奉的佛像等定製。從形狀而言,還有圓形的嘎烏盒。

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嘎烏盒的大小各有偏好。根據有關資料,在舊時,西藏貴族還有將嘎烏盒佩戴於頭部的習俗,也是彰顯身份的標誌。

由於嘎烏盒特殊的作用,所以在外部都會裝飾以瑪瑙、綠松石等,並鐫鐫(鏤空)精美的吉祥物圖案和其他紋飾,如十相自在圖、金剛杵和左旋海螺等。

隨著科技的發展,嘎烏盒的製作也越來越含有時代因素,如正面的蓋子可採用透明鋼化玻璃,而老式的嘎烏盒只在中間留有一定的空間,其餘部分不透明,材質和盒子本身相一致。

由於嘎烏盒製作精美,特別是材質精良的老式嘎烏盒,有著一定的收藏價值。近些來年,嘎烏盒出現在民間收藏界。但是由於嘎烏盒是屬於個人的珍寶,通常會作為傳家寶傳給子孫,所以在收藏界流行的老式嘎烏盒並不多見。另一方面,如今在有的地區,嘎烏盒的製作已經完全採用機械加工,甚至空嘎烏盒也可以作為一種工藝品和商品進行流通。

而對於藏族同胞而言,飽含著信仰力量的嘎烏盒,不管是進入收藏界還是成為商品,都有些不以為然,認為這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而若能將嘎烏盒做正途之用,則非常高興地隨喜,這正是信仰的體現。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精品推薦—藏佛文化嘎烏盒
    這件嘎烏盒,整體工藝精細,其內外背面都鑲嵌寶石珍珠,美觀大氣,寶石具有微量元素以及磁場通過皮膚摩擦,能起到調節人體生物電的作用,有保健養生之功效,嘎烏盒整體為如意形,寓意吉祥,為典型的清代嘎烏盒,綠度母用玻璃鏡片相隔,有開窗之效,綠度母雙目微閉,開臉極佳,被稱為女性守護神,佩戴於胸前能凝神靜氣,保平安,能救八種苦難,有護持婦女幼兒的功德,為收藏佩戴之精品。
  • 結緣「嘎烏盒」,光輝印象得到了佛教文化圈層與藏地同胞的認可
    在光輝印象的眾多佛飾產品當中,大多數顧客都對「嘎烏」尤其感興趣,這個造型精巧,中間仿佛蘊藏了無數秘密的「盒子」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咱們來看看光輝印象怎麼說?   「嘎烏」其實是一種小型的佛龕,通常被製作成小盒型,用以佩戴在頸上,因此又叫做嘎烏盒。
  • 「嘎烏」是什麼?是一種身份,也是一種護身符
    上圖這個就是嘎烏,當時,苯教的寺院和法師會給信眾提供一類大眾化的宗教防範性工具,主要是護符,為了便於攜帶,大多都裝在了嘎烏中。而嘎烏在早期只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綠松石就是人們所說的「靈魂松耳石」,當人們將其掛在脖子上的時候,被認為是靈魂的寄託。在西藏有個古老的傳說,藏王不許任何一個臣民把綠松石丟進河裡,因為這樣做,靈魂可能會離開他的身體導致死亡。綠松石是藏族男女都喜歡的飾品,佩戴項飾和耳飾是英雄的裝束,串作頭飾的是女子的裝束。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莊嚴淨土分第十.西方極樂世界
    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這則非莊嚴,是名莊嚴。」菩薩有沒有莊嚴清淨的佛土呢?須菩提回答:沒有,佛。為什麼呢?所謂的莊嚴佛土並不是凡人眼中的看到的相,而是指那無形無相的法性莊嚴,只是名叫莊嚴佛土。佛說:所以,須菩提,諸為大菩薩都應當生清淨心,不應該對眼見的表象而心存執念,也不應該執著於色,聲 香 味,觸,法而生執念,應該無任何執念而生起清淨心。
  • 長劫修持感得淨土莊嚴——《彌勒大成佛經講記·正報所行》
    長劫修持感得淨土莊嚴——《彌勒大成佛經講記·正報所行》天佑引言:這一段系統介紹彌勒萬德所感淨土莊嚴的具體行持過程與內容——彌勒在因地廣行之法,包含從最初發心到最終成就的完整修行次第。同時還對未來弟子「受記」:只要從當下做起,努力與之相應,將來必然能夠參與三會,見佛聞法,得諸法益。這一段經文句不多,但是包含的義理非常豐富和全面。
  • 自己不需要速效救心丸也隨身攜帶 老警察隨身帶一寶 關鍵時刻救人命
    危急時刻,儘管自己不需要,也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的老民警快速反應,隨身帶一寶——速效救心丸派上用場,關鍵時刻挽救了當事人的生命,獲贊 " 及時雨 "。6 月 4 日,葫蘆島市公安局龍港分局西街派出所民警向記者介紹了救人經過。近日 15 時許,葫蘆島市龍港公安分局西街派出所接到糾紛警情,副所長趙亮和民警張智趕到現場。
  • 方寸之間構建微縮世界,微景觀DIY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方寸之間構建微縮世界,微景觀DIY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2020-10-05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教淨土有許多種,修行佛法的你,知道禪宗所說的淨土在哪裡嗎?
    一說到佛祖在佛法教義中所極力倡導的淨土,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廣為人知的西方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的淨土之中,被稱揚為但受諸樂而無復這娑婆世界的種種苦難,被視為是成佛而解脫苦海之後的終極歸宿,極樂淨土是許多學佛者所嚮往的涅槃聖境。
  • 日本新近人氣盒玩精選!史努比、角落小夥伴、袖珍便利店等你入手
    最近,日本玩具廠商RE-MENT接連推出了史努比、角落小夥伴的盒玩新品,趕緊跟著小途一起來了解一下。史努比的布魯克林復古生活首先是9月23日發售的「Snoopy Retro & Brooklyn style」系列。
  • 為完成國王的遺願,蘇格蘭騎士隨身攜帶銀盒,盒中裝著國王的心臟
    可是當道格拉斯等人來到同伴的身邊後,阿拉伯人士兵立即衝了上來,道格拉斯等人陷入了包圍圈,眼看著自己的同伴一個個死去,道格拉斯打開了脖子上掛著的銀盒,盒子中則放著一顆心臟。道格拉斯在戰死前曾將那顆心臟扔在敵軍的面前,然後自言自語地高喊到:「勇敢的心!向前衝吧!只要你不願哭泣,道格拉斯會跟隨你或者戰死!」
  • 方寸之間的未來
    事實上,佛山這股「山公熱」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在多場展示、論壇、科普、體驗等活動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佛山這一獨特的微塑技法技藝。南方日報記者 閻鋒「山公」往事曾開陳家祠邊展邊銷先河「山公」是什麼?佛山人能夠用陶泥將指定的場景濃縮在方寸之間。比如,霍培英此次就以中國古典文學為題材,可以將水滸英雄好漢濃縮在一個場景之中,亦可以將大觀園有層次感的美景呈現在方寸之間。要問這「山公」的方寸究竟有多大?用一個火柴盒來衡量的話,甚至可以裝到幾十個小人,每個小人的形象也不會重複。
  • 冬日書單|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84號書店不止 是讀書84號書店的第151篇文章╱溫暖╱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毛姆曾寫過一本叫做《閱讀是一座隨著攜帶的避難所》的書,我覺得這個比喻很貼切,並且也相信,閱讀也是可以帶來溫暖的。隨著寒意日漸濃重,我們精心挑選了十二本適合冬天閱讀的書籍,這裡面有溫暖的,有適合獨處時靜靜閱讀的,有適合思考的話題,有真實,有童話,總之,這是一份誠意滿滿,並且可以給大家帶來溫暖和思考的書單。
  • 「滑雪專列」不允許乘客隨身攜帶滑雪板?原因竟是…
    自去年年底京張高鐵以及崇禮支線開通後,北京和張家口之間原來超過3小時的路程縮短至1小時左右,越來越多的滑雪愛好者選擇帶著滑雪用具乘高鐵到崇禮滑雪。這趟串聯北京和滑雪目的地的高鐵因此被稱為「滑雪專列」,在很多滑雪愛好者眼裡,這就是他們去崇禮滑雪的「通勤車」。
  • 佛教:淨土是天界嗎?
    編輯:提舍淨土如此富麗莊嚴,往生淨土者欲食得食、欲衣得衣,住的是宮殿,且神通廣大,諸上善人俱會……,不免讓人產生一個疑問,往生淨土就等於往生天界嗎?欲界天是修五戒、十善者所生,色界天是修色界定者所生,無色界天則是修無色界定者所生。在六道之中,天道福報最大,「威德特尊、神用自在」,壽命久長,富樂平安。但就佛法來看,投生天界並不是永恆的,因為天道並未超出三界輪迴,天人壽命雖長(欲界中的四王天壽命最短,為五百歲),但也有盡頭,當壽命終了,仍要回人間乃至地府。
  • 老乾媽八寶粥等不能隨身攜帶上飛機
    國內:老乾媽花露水 統統不準帶上飛機  昨日,重慶機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夏季旅遊出行,許多乘客都會攜帶花露水、驅蚊液等物品。但需要注意的是,花露水、驅蚊液都含有大量酒精,是易燃品,乘機是禁止攜帶的,只能託運。
  • 走近道教:古代的道士為何常常隨身攜帶寶劍?
    道教崇尚柔弱不爭,為何古代的道士常常隨身攜帶寶劍呢?縱觀道教的歷史以及道教所信仰的神話傳說,道士隨身佩劍的傳統由來已久。我們都知道,道教的真正創立者乃是祖天師張道陵,張道陵天師生於東漢建武十年,當時的社會朝野混亂,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張天師辭官入道,張道陵在江西貴溪縣雲錦山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龍虎山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