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城霖 袁敏
12月3日清晨,達州萬源市固軍鎮三清廟村,薄霧縈繞的半山腰上,千畝茶園綠得誘人。「今年財政(資金)支持了483萬元,比去年幾乎翻了一倍。」茶園主人、萬源市蜀韻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云海說。
有了產業扶持資金鋪底,胡云海乾得更起勁,又自籌600餘萬元投進茶園:安裝噴灌設施、建好產業便道,添置2套嘗試茶葉酒的釀製設備。
變化,不只發生在萬源的茶山。變面面俱到為精準發力,變單一投入為多元撬動。今年以來,達州通過推動財政支持方式的不斷創新,以2.5億元的市級財政資金「小投入」,撬動縣級財政、金融機構等約50億元的「大資金」投向重點產業發展。
「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達州市財政局局長李敏介紹,在以往運行模式中,達州三次產業扶持資金支持範圍大、扶持產業多,致使支持力量不集中,難以培育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叫得響的支柱產業。今年,達州摒棄「大水漫灌」,圍繞重點推動的「6+3」產業集群發展,遴選出一批財政資金重點支持的產業。最終,共有5種產業及5個園區,進入達州財政資金重點支持名單。
重點對象精準鎖定,錢從哪裡來?達州有配套「組合拳」。
市縣兩級資金緊密捆綁。按照「縣級多投入、市級多獎補」方式,達州市級對縣級產業扶持資金投入進行動態績效管理,財政資金支持方式實現「市級統籌、市縣聯動」。在傳統工業強縣大竹,縣級財政今年已投入工業產業扶持資金1.5億元,比去年增加0.2億元,資金重點投向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該縣獲得來自市裡3300萬元二產業獎補資金,比去年增加800萬元。
花錢必問效。對資金運用績效評價結果不好的縣(市、區),獎補資金則回收注入市級「產業資金池」,另做統籌安排。
強化財金互動。「企業貸款難,先要邁過銀行風險控制這一關。」李敏介紹,達州通過整合政府性風險基金,做大市內中小擔保企業和金融機構,採用「撥改貼、撥改擔」新方式緩解銀行「不敢貸、不願貸」的焦慮。今年以來,達州用投向政府擔保機構和貸款貼息的1500餘萬元財政資金,撬動金融機構向三次產業11.21億元的貸款投放。
「今年1000多萬元的新增投入,有一半來自政府的獎補和銀行貸款。」堅守茶園,胡云海信心滿滿,「下一步把旅遊搞起來,不僅賣茶,還要把茶園風景賣成錢。」
【來源:四川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