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於韓戰的認識,作為中國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彭德懷元帥領導的抗美援朝戰役,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役,是中國的立國之戰。
殊不知這也是韓戰的一部分,韓戰原本是南北內戰,卻因為之後的各國的加入,開始變得複雜。
韓戰爆發
朝鮮半島地處亞洲大陸東側,西臨中國,東望日本,北接俄國,這裡是防備軍事的戰略要地。
而隨著時間推移,金將軍和李承晚在三八線的北面和南面建立了2個政權,至此,朝鮮一分為二。北方跟隨蘇聯,南方則背靠美國,所以雙方矛盾加劇,都想要國家統一,故內戰一觸即發。
各國加入韓戰
而這時,北方的軍事實力強於南方,而當時二戰剛剛結束,美國把焦點放在日本上,並沒有理會朝鮮。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攻打南下,想要6周內解放南方,至此韓戰爆發。
可隨著時間加長,美軍在南方提供了大量資源,背著俄國打著聯盟軍的旗號支援,人民軍節節敗退。
在國家統一的大好形勢面前,北方背水一戰,但美軍在仁川登陸卻給其致命一擊。但美國的目標卻不再是三八線而是鴨綠江,至此,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不得不管。
起初對於是否出兵,各元勳們都持反對意見,因為新政府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但是毛主席還是明確的支持出兵,援助朝鮮,抗美援朝。
這場戰爭中,各方都付出了「慘痛」代價,最終取得勝利,把美軍趕出來三八線。韓戰也以籤訂《朝鮮停戰協定》宣告結束,朝鮮半島自此從此一分為二,就是現在的朝鮮和韓國。
美國與韓國
對於這場戰役,美國從來沒有承認過自己的失敗,而是認為這是一場「平局」殊不知這場平局付出了多少代價,多少鮮血。
甚至現在以為,美國是勝利的一方,這歸結於現如今的朝鮮與韓國。論發展而言,韓國現在領先於朝鮮,沒有這次戰爭,就沒有韓國。
作為美國的小弟,韓國的經濟發展遠遠超於朝鮮,娛樂產業尤甚,所以更是覺得是勝利的一方。但這並不應該作為分析戰役勝利的標準,裝備齊全的美軍帝國發達國家和裝備不完善的發展中國家的平局戰爭,耐人尋味。
蘇聯
起初蘇聯支持北方戰爭是因為美國並沒有參與進來,而蘇聯自然是不想跟美國硬碰硬,這著實不划算。
可是當中國入朝後,蘇聯卻臨時變卦,因為這場戰爭,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蘇聯都不會有任何損失,成功了,美國就離開亞洲,但是失敗了,中國會善後處理,所以這筆買賣合算,故只提供空軍支持且不過鴨綠江。
中國
美國沒有想過中國會出戰。
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一年,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
但中國還是加入了,如果在這個戰場上,新成立的中國軍隊會打敗這只在世界上鼎鼎大名的軍隊,就可以振奮軍心,在世界上站住腳,中國不是東亞病夫,中國軍隊是強隊,中國人站起來了,所以這場戰事尤為重要,這是立國之戰。
終於,在志願軍的帶領下,取得了勝利。對於新中國,有不可泯滅的意義。
日本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美國把日本佔據,可是韓戰的爆發,因為地理位置,日本獲得了很多美國的物資。為今後的經濟復甦奠定了基礎,還可以重整軍隊,和美國建立聯盟。
總結
放眼望去,各個國家都認為自己在韓戰中獲得了勝利,究竟如何,見仁見智。但這場戰爭卻犧牲了太多人,流了太多血。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是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因為這是志願軍們用一場場戰役,一條條人命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