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模型顯示:2025年電動車售價有望低於燃油車

2020-12-03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汽車報網】;

在影響電動汽車銷售的因素當中,價格居高不下無疑是其中的關鍵。近兩年,隨著價格的下降,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開始大幅增長。但是,和同類傳統燃油車相比,如果沒有各國政府的補貼,電動車仍然沒有價格優勢。因此,現在需要想方設法降低電動汽車成本。由於電動車中的電池組佔整車成本的1/4,可謂是影響其銷售價格的最重要因素。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何時才能達到同等價格,就取決於電池成本。

事實上,近年來,電池成本一直在快速下降。通常,一輛電動汽車的電池組存儲著10-100千瓦時(kWh)的電力。例如,三菱i-MIEV的電池容量為16 kWh,續駛裡程為62英裡,特斯拉Model S的電池容量為100 kWh,續駛裡程為400英裡。2010年時,電動汽車電池組的價格超過1000美元/kWh。到2019年,這一價格已經跌至150美元/kWh。目前,汽車工業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對於該問題,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機械工程副教授文卡特維斯瓦納坦(Venkat Viswanathan)和兩名機械工程博士候選人亞歷山大比爾斯(Alexander Bills)和沙尚斯裡派德(Shashank Sripad)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降低電池成本的兩個方法。

兩個模型分析電池成本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當每輛電動車中電池組的價格降低到100美元/ kWh,並最終降到80美元/ kWh時,電動汽車的售價才可能會低於同類的傳統燃油車。為了預測電池成本何時能夠下降到目標水平,維斯瓦納坦教授團隊開發了一個電池成本模型,該模型涵蓋了電動汽車電池製造的各個方面,該模型包含了以下變量:設計、材料、勞動力、生產能力和需求。這些模型也顯示了研究人員和製造商在降低電池成本方面的努力。

用於分析電池成本的模型分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兩類。

「自上而下」的模型主要基於按需和時間來預測成本。萊特定律(Wright 's law)是一種流行的「自上而下」預測電池成本的模型,它預測電池成本會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下降,主要是規模和行業積累的經驗降低了成本。例如,目前有部分汽車品牌推出無電池購車,即只需要購買該品牌的電動汽車,而不用購買其中的電池,可以從相關公司租賃電池使用。據外媒報導,印度中央政府於近日表示,將允許出售和註冊不配裝電池的電動汽車,這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電動汽車成本,還有可能促進電池交換行業的發展。此舉是在印度交通運輸部同意行業代表關於將電池成本(佔總成本的30-40%)與車輛成本脫鉤的陳述之後決定的。

第二個模型是「自下而上」的成本模型,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了解如何製造電池。鋰離子電池由正極、負極、正極、電解質以及端子、外殼等輔助部件組成。每個部件都有與其材料、製造、裝配相關的成本,工廠維護相關的費用,以及間接費用等有關。對於電動汽車來說,電池需要被整合成小組的電池或模塊,然後再組合成電池組。 「自下而上」的電池成本模型則遵循與電池製造過程本身相同的結構。該模型會考量電池設計規格、商品和勞動力價格、資本投資要求(如製造工廠和設備)、管理費率和製造量等要素。通過計算製造成本、材料成本和管理費用等預測電池成本。

降低電池成本是關鍵

使用「自下而上」的成本模型,維斯瓦納坦將分解電池的每個部分對電池總成本的貢獻,並分析電池創新對電動汽車成本的影響。據悉,材料成本佔電池總成本的最大比例,約為50%。其中,陰極材料成本約佔材料成本的43%,其他電池材料成本約佔36%。陰極材料的改進是最重要的創新,因為陰極是電池成本的最大組成部分。電動汽車最常見的正極材料是特斯拉汽車使用的鎳鈷鋁氧化物,其他大多數電動汽車使用的鎳錳鈷氧化物,以及大多數電動公交車使用的磷酸鐵鋰。在這三種材料中,鎳鈷氧化鋁的單位能量成本最低,單位質量能量或比能量最高。低成本的單位能量源於高比能,因為更少的電池需要建立一個電池組,這使得其他電池材料的成本更低。

鈷是陰極中最昂貴的材料,所以這些材料的配方中鈷含量較少通常會導致電池價格更低。近兩年,國內外電池企業和汽車製造商都在研發無「鈷「電池。維斯瓦納坦在開發由純鋰製成的電池陽極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有望開發出一類新的電池,在同等重量下,該電池能容納更多的能量,輸出更大的功率。這將有望降低電動汽車、低排放飛機的製造成本。

2025年電動車售價有望低於燃油車

預測與傳統燃油車價格平價的時間線需要預測電池成本的未來軌跡。維斯瓦納坦估計,電池原材料成本的降低、性能的提高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學習,可能會在2025年時將電池組的成本降低至80美元/kWh。假設電池成本佔電動汽車成本的四分之一,那麼每千瓦時75美元的100 kWh電池組的成本約為3萬美元,這將導致電動汽車的價格低於同類汽油動力汽車的價格。

相關焦點

  • 2025:電動車「幹掉」燃油車,你相信嗎?
    電動汽車能幹掉傳統燃油車嗎?像當年燃油車幹掉馬車一樣? 如果能?哪一年? 正在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為電動汽車鼓氣,「到2025年前後電動車的性價比超過燃油車。」
  • 為什麼說電動車的價格很快就會與燃油車相當?
    長期以來,電動車(包括小汽車、公共汽車和摩託車)電池的前期成本要比燃油車(包括汽、柴油)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價格在逐年下降,甚至很快就會與燃油車相當也是可以預見的現象。據彭博新能源網(BloombergNEF,以下簡稱BNEF)的最新報告顯示,電動汽車的成本可能在3到4年內得到有效控制,並有望達到與燃油車相當水平。研究人員表示,一旦電池組價格達到每千瓦時(kWh)100美元這個臨界點時,價格溢價就會消失。其臨界點預計將在2023年出現。
  • 林志宏:未來五年電動車成本有望與燃油車持平
    但是這兩者之間並沒有誰取代誰,針對有些場景,尤其是長途運輸,氫燃料車包括普通燃油車都是電動車將來很難取代的領域。林志宏認為當前電池技術仍有一些痛點仍待解決。現在大家經常討論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但實際上電動車在電池設計的時候考慮遠遠不只是這兩個方面,比如熱失控安全,熱失控要求提前5分鐘告警,這有兩個解決辦法,要麼鋰電池永遠不熱失控,要麼電池有熱失控的問題,必須提前5分鐘告知,其實難度都比較大。其次就是充電時間,這是導致用戶認為純電動車不如燃油車使用方便的重要原因,因此充電必須有快充和慢充。
  • 南方隨處可見,東北卻不常見的純電動車,真的能取代燃油車?
    比如本田計劃於2022年在歐洲地區停售傳統燃油車;日產將在2025年實現中國市場全面電氣化,不再銷售純燃油車型;賓利將於2025年前推出第一款純電車型,2026年實現全系插混或純電,2030年實現全系純電等等。事實證明,燃油車退出市場已經算是進入倒計時了,當一些車企開始停售燃油車之後,相信市場會緊隨其後。不過,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至少在市場沒有高度成熟化的情況下,這種事情並不會發生。
  • 電車時代:從燃油車邁向電動車時代,傳統車廠如何追趕特斯拉?
    雖然預購數量據傳突破5 萬輛,但根據福特最新的財報顯示,2020 年Mach-E 的交車數量只有3 輛,等待交車的數量卻有1.5 萬輛。福特首次發表Mach-E 時,特斯拉老闆馬斯克還公開發文祝賀,然而在接下來的Cybertruck 發表會上,特斯拉又狠狠羞辱了F-150,讓雙方結下梁子。
  • 電動車燃油車誰更好?民調:電動車滿意度奇高 近9成用戶不再買油車
    雖然電動車當前在全球車市中所佔比例還很小,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動車時代已經來臨了,如果充電站能夠建設的像加油站一般密集便利的話,乘用車方面,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進程將會大大加快。與此同時,在當前階段,電動車和燃油車誰更好的爭論,也一直被眾多車主所討論。為此,有統計調查機構做出了相應的調研。
  • 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已成為大趨勢
    [Photo/Agencies]2020年11月5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上可以看到特斯拉標誌。該開發是在汽車製造商宣布以低於預期價格訂購其中國製造的Model Y的第二天。The Long Range model, which can go as far as 594 kilometers on a single charge, starts from 339,900 yuan ($52,091).
  • 電動車並非是現代產物,燃油車也得叫電動車一聲「大哥」!
    之前有位汽車評測博主說電動車是現代汽車的「爸爸」我保持不同意見。就請小編娓娓道來。首先第一臺電動車的出現時間是1881年,由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特魯夫發明的,當時的能源是來自於鉛酸電池進行驅動,理論上第一臺電動車是三輪車。有點像現在的三輪蹦子(東北話)。
  • 記者觀察|2020年車市收官之戰:廣州車展電動車與燃油車正式交鋒
    一家動力電池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稱,汽車產業處於變革時期,其中電動化的方向是最明確的,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車企,都將更多籌碼往電動車上押注。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明確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燃油車與電動車在這屆廣州車展上算是真正拉開較量的序幕。
  • 8萬預算代步選擇電動車還是燃油車,內行人幫你!
    有朋友問家裡想買臺代步車上下班用,家裡建議買臺普通的燃油車,可是她看中了Q萌可愛的寶駿E300分分內心很糾結合一今天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不同人群不同的用車環境下,更適合電動車還是燃油車。電動車優點1. 基本不用搖號,在大城市沒有牌照的困擾2. 顏值高由於電動車對設計限制更少更容易做出驚豔的顏值,和同價位燃油車簡直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這對很多女生也算是核心殺手鐧了。3.
  • 告別油改電,現代集團的全新電動車專用平臺有什麼本事?
    直到現在,市面上仍然有不少基於燃油車改造的電動車。這些車除了改成電驅動,在其他方面與燃油車的區別並不大,往往給人的感覺是落後二字。市場的反饋是,油改電的銷量也不高,遠低於那些全新打造的電動車。電動車專用平臺是廠家必答題對於任何一家成規模的傳統廠家而言,打造電動車專用的平臺已是必然。目前,大眾、通用等大牌廠家都已經公布了自己的電動車專用平臺,比如,大眾的MEB平臺。在10月份,基於MEB平臺的ID.3在歐洲就賣出了超一萬臺。
  • 北歐這個小國,電動車賣超好,5年後將不再銷售燃油車
    挪威公路聯合會(OFV)在當地時間1月5號公布了2020年挪威的汽車銷售總量,在賣出的141412輛新車中,有76789輛是電動汽車,在新車註冊中的份額高達54.3%。這也意味著挪威成為首個整年電動車銷量超過燃油車的國家。
  • 不喜歡電動車、燃油車還有救!豐田總裁為何公開唱反調
    電動車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逆的大趨勢,全球各地都在做著自己的努力,比如我國的新能源扶持力度極大,不僅僅是對於車主限行限號的「開綠燈」,更有大量的補貼扶持著新能源造車企業的生根和發展。
  • 馮擎峰:高性能電動車性能突破傳統燃油車極限
    在論壇上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路特斯集團CEO 馮擎峰發表演講,表示高性能電動車性能整體性能應當突破傳統燃油車的性能,這樣才能滿足性能用戶對電動汽車的期待,推動行業的創新。路特斯最新發布的純電動超跑Evija就是在這一領域中的代表,成為最輕且動力最強的電動車。它還象徵著路特斯的新方向,從跑車製造商向數位化、互聯化與智能化的轉變。
  • 如何讓燃油車打破限制壁壘?
    文 | 王老闆一直以來,FOTA即整車OTA都是電動車的專利,得益於優秀的電子架構,電動車可以將各個子系統連接起來,整合成新的功能,強如特斯拉和蔚來的每一次OTA,都會為人所津津樂道。而作為市場主流的燃油車,只能眼巴巴地看著。
  • 斯柯達將推全新電動車, 大眾ID.1同平臺打造,取代Citigoᵉ iV
    近日海外媒體透露,斯柯達可能會在未來推出一款小型電動汽車,從而取代於2019年推出的Citigoᵉ iV電動車型。新車預計將與大眾ID.1共享大眾汽車集團的MEB平臺,而售價很可能會低於ID.1,進而有望成為大眾集團旗下價格最低廉的純電動車型。
  • 寶馬首款國產電動車iX3上市 BBA新能源汽車「動真格」在即
    寶馬iX3是寶馬第一款國產純電動車,由華晨寶馬瀋陽工廠生產並會出口至全球。信息顯示,寶馬iX3提供領先型、創領型兩款車型,指導價為46.99萬元、50.99萬元,與此前公布的預售價相當。奔馳EQC來自MEA平臺,該平臺基於奔馳GLC的平臺改造而來,2021年,奔馳將發布誕生在獨立平臺上的電動車產品;而即將在明年上市的奧迪e-tron則誕生於奧迪MLB Evo平臺。數據顯示,寶馬iX3採用寧德時代的鎳鈷錳811電芯,NEDC(綜合工況情況下)續航裡程為500km左右,在同級競品中較為領先。
  • 蔚來秦力洪:高端電動車做單電機是耍流氓,蔚來不賣低於30萬的車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燃油車在實現高等級的自動駕駛時會十分困難,因為燃油車搭載兩套動力系統會讓整體結構非常複雜,傳動問題也難以解決,只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發動機的可靠性,避免其出現失效的可能。而電動車則在這方面有著先天優勢,因為電動汽車可以很方便地搭載多個電機,並且不會有太高的成本增加。按秦力洪的說法,電動汽車增加一臺電機的成本,在1~2萬元之間,最高不超過3萬元,即便僅從動力提升的角度來看,這一成本也要遠遠低於燃油車從4缸發動機升級為6缸發動機。
  • 歐洲多國數百億歐元促電動車發展 A股概念板塊又「嗨」了……
    此外,刺激計劃內容包括:燃油車不補貼;售價在4萬歐元以內的純電動汽車補貼在原有基礎上增加3000歐,即9000歐元,提升50%,截止日為2021年12月31日;增值稅下降3個百分點,至16%,截止日為2020年12月31日。  海通證券有色研究員認為,上述提升幅度和時間點均超預期。
  • 奧迪上市首款電動車etron,2025年銷量市場佔比要達三成
    看準電動車時代即將來臨,臺灣奧迪汽車搶先布局,上市品牌首款純電動車e-tron,並並攜手拓連科技、飛宏科技、華城電機等在地業者,矢言打造「純電生活圈」,臺灣奧迪總裁Matthias Schepers並喊出2025年臺灣奧迪電動車銷量市場佔比達三成以上中期目標,全力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