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是作為常用的一種中藥。具有清熱燥溼,祛風解毒的作用。一般用於溼熱瘡毒、黃水淋漓、溼疹、疥癬瘡癩、風溼熱痺、黃疸尿赤。白鮮皮可祛風,燥溼,清熱,解毒。在這裡小編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白鮮皮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
北鮮皮,八股牛(東北產地)。
來源: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鮮去掉木心刮去表皮的乾燥根皮。野生。
產地:主產於遼寧、河北、山東等地;黑龍江、吉林、山西、河南、安徽、陝西、甘肅、內蒙古、湖北等省亦產。
性狀鑑別:根皮呈捲筒或雙捲筒狀,長5~15釐米,直徑約1~2釐米,厚約2~5毫米。未去表皮的表面呈灰白色,並有多數細小的凸點及少數鬚根痕。去掉表皮的呈淡黃白色或類白色。內表面較平滑類白色,附有多數微小閃亮的結晶體,質略輕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顯層紋。氣香,有羊羶氣,味微苦。
以根筒粗壯,均勻無粗皮及木質骨心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白鮮礆、白鮮腦內酯、固甾醇、粗皂甙等。
功效與作用:祛風勝溼、清熱解毒。
現已證實其作用主要為
1、解熱,多用於皮膚病有關的發熱;
2、抗真菌,對多種表皮癬菌有抑制作用。
炮製:切片,生用。
性味:苦寒。
歸經:入脾、胃、膀胱、小腸經。
功能:清熱燥溼、祛風解毒,殺蟲。
主治:溼熱瘡毒,風疹疥癬,黃疸,溼熱痺痛。
臨床應用:主要治療由「風熱溼毒」所致的皮膚病,如溼疹蕁麻疹等。
1、治慢性溼疹、蕁麻疹,配防風、白蒺藜、烏梢蛇等加強祛風作用,方如雙白祛風湯。右可用白鮮皮配地膚子、蛇床子等煎水洗患處。
2、治風溼痺痛,兩足屈伸不利,行走不便(風溼性關節炎等),配銀花藤、威靈仙等水煎服。
用量:內服3~9g,外用適量。
處方舉例
雙白祛風湯:白鮮皮9g、白蒺藜12g、烏梢蛇9g、生地12g、防風9g、當歸9g、甘草6g,水煎服。
白鮮皮的作用
①《本經》
白鮮皮主頭風,黃疸,咳逆,淋漓,女子陰中腫痛,溼痺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別錄》
白鮮皮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太熱,飲水、欲走、打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後餘痛。
③《藥性論》
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發脫脆,皮肌急,壯熱惡寒;主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等。
④《兵部手集方》
白鮮皮療肺嗽。
⑤《日華子本草》
白鮮皮通關節,利九竅及血脈,並一切風痺筋骨弱乏,通小腸水氣,天行時疾,頭痛眼疼。
結語:想必大家對於今天所介紹的白鮮皮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別是白鮮皮的一些功效和作用。這種在中藥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樹皮類的藥物,對於治療一些人體不適,是非常有效果的。一定要記住白鮮皮的功效和作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