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一中海滄校區明德樓一樓大廳內,懸掛著一幅長8米、高3.5米的大型畫作《百年輝煌》。這展現一中百餘年發展變遷的作品,是60屆校友劉榮奎去年創作的。 劉榮奎出生於1941年,已屆耄耋之年,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畫室中度過。他說,一天不畫,就覺得心裡空落落的,而繪畫對於他的養生也有很大的助益。 記者 龔小莞 作畫獻禮母校 動筆到完工歷時7個多月 午休時都在想著完善構圖 2006年一中百年校慶時,劉榮奎就為母校創作了一幅作品。2019年底,校領導請他再為海滄校區創作一幅新畫。家人擔心劉榮奎的身體,但他說:「我是一中的學生,我一定要完成這幅作品,而且有之前的創作經驗,比較熟悉。」 接下任務後,劉榮奎就開始構思。在家人陪伴下,他到各個校區和舊址採風,單玉屏書院的亭子就去了四次。家人還幫忙拍下一些標誌性建築物的照片,女兒還專門到外地買來沒有拼接的純手工宣紙。 作品從開始動筆到完成歷時7個多月。家裡的畫室不夠大,只能在客廳作畫,為了騰出空間,他將沙發都送到家具廠翻新,然後擺上畫桌創作。尤其是去年八九月,他每天從清晨6點多開始揮筆,晚上將近9點才停下,中間除了吃飯和午休,其餘時間都在畫桌前度過。就連中午靠在椅子上小憩的20分鐘,仍在想著如何讓構圖更加完善。 去年10月,畫卷如期完成。畫中,山脈延綿,學校蓬勃發展;繁花環繞大樹,寓意百年樹人;玉屏書院的滄桑,海滄校區的嶄新風貌等,都通過不同的色彩來展現…… 支持琴島申遺 以詩書畫並茂的形式 展現鼓浪嶼風光美景 劉榮奎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他從小喜歡畫畫,自學成才。初中畢業後成為美工,畫油畫肖像,也在外貿出口的屏風上畫國畫山水、花鳥等。改革開放初期,廈門不少餐飲店、賓館、商店內懸掛的大幅畫作,都是他的手筆。後來他下海經商,辦過食品作坊,也開過卡拉OK廳。60歲那年,他放棄生意,一門心思從事繪畫創作。「我還是喜歡畫畫,很簡單,可以隨心所欲。」他說。 劉榮奎的創作題材廣泛。他曾描繪廈門海邊的紅樹林,呼籲大家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畫中呈現廈門港口的繁榮景象,展現動車從鐵軌呼嘯而過、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曾花費半年時間畫出海峽的故事,體現兩岸的同根共宗。 除了繪畫,劉榮奎對書法、詩歌也有涉獵。2008年,鼓浪嶼正式啟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了以實際行動支持琴島「申遺」,劉榮奎整理自己的作品,以詩書畫並茂的形式表現鼓浪嶼的風光。這一作品集《詩情畫意鼓浪嶼》於2012年出版,書中匯集44幅繪畫作品、10餘幅書法作品和46首詩歌,畫種包含中國畫和油畫,內容涵蓋花鳥、山水、建築等。 畫畫也是養生 每天都在畫室中度過 想辦海洋主題畫展 潛心鑽研繪畫20年,劉榮奎的技藝也得到業內認可,還先後擔任中國國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畫院山水藝術創作專家委員會副主席等,曾榮獲「首屆當代百名最佳畫家」「海峽兩岸德藝雙馨藝術家」「世界華人藝術突出貢獻獎」等,作品被多個文博藝館、專業藝術機構收藏。 如今,劉榮奎每天的大部分時間仍在畫室中度過,對他來說,畫畫也是一種養生方式。他說,中國畫講究筆墨,「筆重如高山墜石」,手舉起來,像練功發力,整個身體都要動,是很好的鍛鍊。他還有個心願,想在廈門舉辦一場以海洋為主題的畫展,他喜歡海,也喜歡畫海,多年來已積累了40多幅與海洋相關的作品。 聲音 這份珍貴的禮物凝聚他的深情厚誼 廈門一中副校長詹功祚: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主校區景行樓看到劉老為一中百年校慶創作的國畫,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通過校友會聯繫了劉老,邀請他創作新畫,將海滄校區的新貌也描摹進一中的畫卷。畫卷的創作過程很不容易,劉老克服了很多困難,花了很多心血。這份珍貴的禮物凝聚了他對母校的深情厚誼和美好祝福,他以細膩的筆墨展現了廈門一中百年的風雨歷程,實屬不易。
來源: 廈門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