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正宗的北京味,童年裡的甜美回憶,消夏飲品酸梅湯就是講究!

2020-12-15 南方養生堂

銅碗聲聲街裡喚,一甌冰水和梅湯。

舊時北京,在哈德門外,常常有人手拿冰盞(兩個小銅碗)弄出聲響吸引人們注意,邊走邊賣。也有固定攤位叫賣,攤兒上插一根月牙戟(表示夜間熬得),掛一幅寫著「冰鎮熱水酸梅湯」的牌子。一聲叫賣聲悠揚:哎~玉泉山的水來,東直門的冰,喝的嘴裡涼了嗖嗖,給的又多來,湯兒好喝~

但不要以為北京酸梅湯是市井飲品,那是清代經御膳房改進成為宮廷御用飲品,後來傳入民間,於是大街小巷、乾鮮果鋪、藥堂醫館的門口,隨處可見賣酸梅湯的攤販。

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這幾種材料。

《本草綱目》說:梅實採半黃者,以煙燻之為烏梅。該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確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冰鎮酸梅湯完完全全是北京人的夏季特飲,而且,該習慣也是流傳許久。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清代的四大「冰食」佳品,一是酸梅湯,二是西瓜汁,三是杏仁豆腐,四是什錦盤。

而老百姓最喜歡的非酸梅湯莫數了。老北京人喝的酸梅湯是由清宮御膳房傳到民間的方子配製,素有「清宮異寶,御製烏梅湯」之說,因此口味獨特。

據說最為講究的酸梅湯,不用水煮,而用沸水浸泡酸梅。飲時也絕不往碗裡加冰,而是在湯罐外用碎冰塊「鎮」,所以酸而不烈,甜而不釅,冰而不鑽牙床。

慈禧老佛爺就愛喝冰鎮酸梅湯。根據北京皇城藝術館文獻記載,庚子國變後,慈禧攜光緒帝西逃,老佛爺在西安想吃冰鎮酸梅湯,但苦於當地向無存冰,御膳房計無所出。

這時,有人建議,西安城西南百餘裡有座太白山,山中有一巖洞,深邃陰涼,存有千年不化之冰。於是,慈禧太后便命地方官每日派人前往太白山運冰,供御膳房使用。

如今,最讓北京人心動的酸梅湯是信遠齋和九龍齋兩款。

信遠齋酸梅湯

信遠齋始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原址在東琉璃廠。

據傳在清乾隆年間,有劉姓小商販來京城投靠其在朝中做大官的叔叔,這位當朝大官從宮廷御膳房中偷偷傳出了個宮廷飲料配方,讓他的親戚在前門外大柵欄擺攤,小商販照其方製成桂花酸梅湯出售,很受歡迎,被稱為"清宮異寶","御製烏海湯"。

清鹹豐年間,小商販在東琉璃廠有了二間門臉的鋪面房,正式開始前店後廠、自產自銷的經營活動,店鋪取名為信遠齋。主要經營項目有酸梅湯.蜜餞、果脯、糖粘等。

信遠齋酸梅湯,入口時讓人感到酸、甜、香、涼,沁人心脾,飲用後又有唇齒留香的口感,由於真材細做、貨真價實、產品聲譽歷久不衰,在文人墨客、社會名流中享有很高聲譽,梅蘭芳、尚小雲、馬連良等經常親臨光顧。

九龍齋酸梅湯

九龍齋酸梅湯傳統老字號,有「止渴梅湯冰鎮久,馳名無過九條龍」說法,並獲得過「京都第一」稱譽。目前產品保持全天然熬製,屬正宗老北京酸梅湯做法。

據光緒三十二年刊《燕京歲時記》記載:「酸梅湯以酸梅和冰糖煮之,調以玫瑰木樨冰水,其涼振齒。以前門九龍齋為京都第一」。不過追溯九龍齋和信遠齋酸梅湯的歷史,似乎都是來自宮廷秘方。

生於京城,興於京城,憑藉近300年的品牌歷史文化,九龍齋已經牢牢佔據「老北京酸梅湯」的市場地位,在京城吃貨圈裡九龍齋酸梅湯被親切地稱為「小地雷」,這也成為了九龍齋的專屬品牌符號。

九龍齋酸梅湯飲料在市場上常見的外包裝是瓶裝,偏金黃色的瓶子穿上紅色的衣服,顯得格外靚麗紅火,大大的三個字「九龍齋」品牌名印在瓶身。

九龍齋桂花酸梅湯遵循古法,採用秘制配方,選用冰糖熬製而成,成品呈琥珀顏色,酸甜適度,同時帶有淡淡桂花清香,口感醇厚。

有著這樣的口感是因為九龍齋酸梅湯採用全天然原料,其按照300多年前的宮廷秘方,以古法熬製,並且精選原料,選取上等的烏梅、山楂、桂花、陳皮等與冰糖一起經過兩次70分鐘熬製而成,不僅口感純正、爽口,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豐富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等,絕對符合大家對美味的追求!

在炎熱的夏天,來一瓶酸甜清冽的酸梅湯

一口下肚,精神為之一振,包你暑氣全消!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侵權聯刪!

相關焦點

  • 生津解渴、清熱解暑,地道的老北京酸梅湯到底有什麼秘方?
    需要強調的是,老北京的「冰鎮酸梅湯」講究的是冰塊只能鎮在容器外面,不能直接放進裡面,這主要是因為那時的冰塊都是天然冰,不潔,放在酸梅湯裡面怕引起飲者鬧病。著名學者金雲臻先生在《燕居夢憶》裡說,這一條和「熟水梅湯」是保證酸梅湯質量和信譽的關鍵,「雖街頭小販也都嚴格遵守,這是當年老北京做買賣的職業道德所在」。上述製作酸梅湯的原料中,其他沒有什麼異議,唯一特殊的是糖。
  • 酸梅湯的配方公開了,就是這個味道,酸甜可口,夏日解暑必備飲品
    酸梅湯的配方公開了,就是這個味道,酸甜可口,夏日解暑必備飲品天氣那麼熱,飲料十分暢銷,我家每年夏天都會買幾大箱的飲料,一次性從批發市場購買,價格還能便宜些。夏天飲料喝得多,比如一些解暑的飲料,酸梅湯之類的,能解渴又能預防中暑。
  • 酸梅湯、燒仙草、杏皮水……那些夏日冰飲的「土味」情話
    中國從南到北都有明顯地域代表性的消暑飲品,從老北京的酸梅湯到廣東人的糖水、四川人的冰粉、閩南人的燒仙草、甘肅敦煌的杏皮水……這些來自民間的降暑清涼飲品,雖然「土味」十足,卻是中國人熬過一個又一個酷暑炎夏的特有清涼「神器」。
  • 綠豆酸梅湯的功效 綠豆酸梅湯的功效與作用
    炎炎夏日裡,解暑的綠色湯飲當屬綠豆湯和酸梅湯了。說起夏季解暑消暑的飲品,自然繞不開我們傳統飲食中的綠豆湯、酸梅湯等等。那麼,綠豆湯、酸梅湯等真的能起到解暑的作用嗎?孕媽適合喝嗎?飲用時又有什麼是需要注意的呢?就讓我們來一一解答。誰是孕媽解暑佳品?
  • 酸梅湯雖好,3類人最好別喝!記住3個妙招輕鬆做,學會就是賺到
    有3類人,不建議他們喝酸梅湯。哪幾類人不能喝酸梅湯?1、需要發汗的感冒患者不宜多喝酸梅湯,因為它可能會導致感冒久治不愈。2、胃潰瘍患者也不適合喝酸梅湯,可能會致胃出血。《生命時報》也提到,腸胃功能相對較弱的兒童和老人不應大量飲用酸梅湯。3、糖尿病人不宜飲用,因為酸梅湯一般是用紅糖或冰糖熬製出來的,含糖量高。
  • 這五款北京孩子的迷之飲料,絕對爽過維他檸檬茶!
    而老百姓最喜歡的非酸梅湯莫數了。老北京人喝的酸梅湯是由清宮御膳房傳到民間的方子配製,素有「清宮異寶,御製烏梅湯」之說,因此口味獨特。據說最為精製講究的酸梅湯,不用水煮,而用沸水浸泡酸梅。飲時也絕不往碗裡加冰,而是在湯罐外用碎冰塊「鎮」,所以酸而不烈,甜而不釅,冰而不鑽牙床。
  • 解密地道九蒸九曬黃精的"正宗味道"
    為從源頭上把控選材質量,做到原材料"真實、優質、穩定、可控",南阿黃精品牌在泰山開創了"公司+基地+農戶"的黃精種植模式,按照林下仿野生撫育模式現代化綠色種植,從而提供源源不斷的地道天然黃精原料,確保為消費者提供放心、安全的高品質健康產品!南阿團隊向大家解釋道,看九蒸九曬黃精,除了講色、香、味,還要講黃精韻。
  • 北冰洋工廠,不變的桔子汽水、果子麵包,滿滿的童年回憶
    有人說,從前北京孩子的郊遊經典套餐就是義利麵包+北冰洋汽水+天福號醬肘子。說起北冰洋、義利,那都是兒時快樂的回憶!桔子味北冰洋汽水一直就是我的最愛,大名鼎鼎的「袋兒淋」在我心中也是甩出哈某斯一萬條街的!還有散裝巧克力、果子料麵包、蛋糕餅乾、繽紛糖果、酸梅湯……承包了童年的美味記憶。
  • 「家常」又「講究」的北京炸醬麵
    過去大戶人家吃炸醬麵講究抻面,但沒個三兩年功夫還真抻不出地道的面,所以後來手擀麵受到了追捧,其技術含量一般人都能掌握,亦不需像麵館那樣技藝精湛。不會擀麵直接從超市買回切面,沒問題,北京人也常這麼做,畢竟省時省事。炸醬麵的靈魂:就是那碗醬炸醬麵好吃,關鍵在於醬。
  • 重慶吃火鍋哪裡最正宗?悠悠江湖情,地道重慶味
    現在夏天又要來了,我還經常去渝味楠老火鍋,去找我們那段舊時光,還是經常在群裡po我們常點的菜,還是經常想起你們這群人。今天我又來到了渝味楠,你們在哪裡呢?紅湯鍋底我曾說,如果一個重慶人願意陪你吃鴛鴦鍋,那一定是真愛了。那個時候總是我妥協,陪著你們吃鴛鴦鍋,可是從各奔東西後,再也沒人陪我吃鴛鴦鍋。
  • 別再喝衝調粉製作的酸梅湯了,這樣喝才健康!
    夏天,嘴巴又開始想念酸梅湯的味道,咚~咚~咚~咚~喝上一大杯冰鎮酸梅湯,瞬間澆滅燥熱的小火苗。但是市面上大多是衝調粉製作的酸梅湯,味道寡淡不說,還有添加劑。自己熬酸梅湯,又難喝到像喝中藥……如何才能在雜亂繁雜的市場中,挑選出口味地道,又健康的酸梅湯呢?還是這款老北京免煮酸梅湯包靠譜!即泡即喝!不用煮,無添加!
  • 粵式白斬雞,師傅手把手教,從肉到蘸料正宗地道,就是這個味兒
    但是毋庸置疑的,真正地道的白斬雞,還是來自於廣東的。所以粵式白斬雞,似乎成為了一個難以超越的菜品。今天我們就收集了粵式師傅的白斬雞秘制方法,從肉到蘸料的製作,手把手地教,看看是不是那個地道味兒。1、做白斬雞,我們先來將雞肉做好,再做蘸料。先要進行食材準備,準備好一隻散養雞,蔥姜準備好,油鹽,也要準備一些。
  • 明清北京人度夏:喝酸梅湯,吃四冰果
    北京賣冰人所用的銅盞,具有特殊的地方風味,故時常讓人想起。同治年間,董平章在甘肅遭逢酷暑,想起當年在北京有冰可吃,不禁有「十年回首春明夢,喚賣冰聞銅盞弄」之思,那小販的叫賣聲與銅盞的摩擦聲,是令人難忘的回憶。而文人所提到的賣冰,主要均指賣冰水,且多半是冰梅湯。明中葉薛蕙的詩:「金壺玉盎露漿調,綠李黃梅冰水消」,所詠即是此物。
  • 回憶老武漢的夏天:五豐杯、美怡樂,阿里山蜜豆冰和老萬成酸梅湯
    在那個沒有空調的年代,在長江裡玩水、光著膀子下棋、還有蠻多人都懷念的二廠汽水……是所有武漢人最愛的度夏方式。五豐杯冷氣騰騰的黃色小圓盒,一塊五的價格。小木勺舀起的乳白糕體,能聞到沁人心脾的香草味,奶味和甜度剛剛好,大汗淋漓的夏天來上一口,好像就有了精神支柱。
  • 沒吃過這8家店,不要說你的童年在北京
    悠悠百年的中華老字號,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就連魯迅先生都是它的粉絲。過節打個點心盒子探親戚早就成為了北京人的習慣,搭配好的點心盒子不僅好吃,更讓人賞心悅目。 在這兒永遠都是大排長龍,你總能看到北京老頭老太太一兜子一兜子的往回家買。覺得那個時候最好吃的麵包就是他家的奶油牛角,滿滿的都是純奶油,餡兒料足實,甜而不膩。麵包鬆軟,香腸夠味,還有淡淡的咖喱香,一口氣來仨。
  • 童年時的「奢侈飲品」,除了麥乳精和高樂高,這幾樣你有喝過嗎?
    甜甜的味道,濃濃的奶香,是許多人童年時期的美味。此外還有把炸饅頭蘸煉乳的吃法,幾乎成了全國統一的饅頭「蘸醬」。一大口咬下去,真是一大美事。兒時的記憶裡最難忘的就是這甜蜜的回憶。好立克好立克不是牛奶,它是以麥芽為原料製作的粉劑,是葛蘭素史克的眾多產品之一。由生產商可知,好立克一開始亦以保健品身份面世。
  • 在北京發現一家超地道的人人饞餄餎面,是家鄉的味道沒錯了
    原標題:在北京發現一家超地道的人人饞餄餎面,是家鄉的味道沒錯了說到麵食,燴麵、拉麵、刀削麵在市場上可謂是三足鼎立。但其實在晉冀魯豫陝等華北、西北地區,餄(he)餎(le)面也是赫赫有名。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位於北京大興的一家豫味十足、超級地道的餄餎面——人人饞餄餎面。
  • 為了你們的夏天好過點,獻出這份私藏的小眾解暑飲品清單!
    就是直接買可爾必思濃縮液(分日本產、臺灣產),自己加水和冰塊搭配出來的味道也和瓶裝的差不多,偷偷告訴你大部分日料店裡也是這麼操作的,性價比超級高!之前有一回同事在小編家聚餐,我就準備了幾杯,她們一下子就種草了還來問我要連結,家裡杯一瓶百搭的濃縮液用來待客做飲品或是和水果、牛奶等搭配做甜點都很適合!
  • 地道的重慶小面,招牌上從來不會出現「正宗」二字
    於是,重慶地面上冒出了越來越多打著「地道重慶小面」「正宗重慶小面」之類招牌的麵館,雖打著各種「正宗」牌子,但毛血旺、小面、酸辣粉全在裡面。我想說的是,但凡是在重慶本地號稱「正宗重慶小面」的館子是最不正宗的,正因為不正宗,正因為他們自己也曉得不正宗,所以要靠「正宗」二字來折一折內心的心虛。
  • I 六家正宗地道川菜館子走起!
    店內設計也頗有講究,獨具匠心;傳統中式客棧設計融入現代元素,想想坐在這樣小資客棧式餐館,喝著小酒,吃的飯,巴適的板! 作為一家正宗地道老成都川菜館,陳麻婆豆腐絕對是有話語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