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學者老浦老師
農曆2020年是庚子鼠年。
剛剛過去的2019年則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有朋友問,甲骨文和金文中有沒有鼠字?我說:甲骨文有鼠字,而金文至今還沒有發現。
進入農曆2020年後,洶湧的新冠肺炎疫情撲面而來。坊間流傳已久的有關「年」的傳說又盛囂塵上。說什麼「年」是一個瘟疫,由于禁燃鞭炮,於是,「年」這個怪獸和擅傳瘟疫的「鼠」結伴捲土重來。
解開年和鼠的謎團,需要到甲骨文中追根溯源。
幸好毛節新和老浦兩位老師分別有專門的文章,小編在此把它輯錄在了一起。
文|毛節新 老浦等
編輯|武安君
一、鼠
(毛節新)
先商中期的族徽文中、各式各樣的金文圖案中,沒有鼠的圖形。
先商晚期的甲骨文記載了幾個鼠字:
西周金文中,至今沒有發現鼠字。春秋戰國時,金文出現了帶有鼠字偏旁的字,已經接近小篆寫法的「鼠」字:
拓片釋文:王二秊(年)奠(鄭)命韓□右庫工師
廌。
這個
字中半邊是鼠字,就是戰國寫法:
戰國江陵楚簡鼠字:
秦小篆鼠字:
鼠字在周代晚期的形態是:伸脖、直立、兩前爪縮於胸、長尾,還是比較象形的。
鼠字在周代是個常用字,因為《詩經》中有很多鼠字:
《詩經·召南·行露》有:「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詩經·鄘風·相鼠》有:「相鼠有皮,人而無儀」、「相鼠有齒,人而無止」、「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詩經·魏風·碩鼠》有:「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碩鼠碩鼠,無食我麥」、「碩鼠碩鼠,無食我苗。」
《詩經·豳風·七月》有:「穹窒燻鼠,塞向墐戶。」
《詩經·小雅·斯幹》有:「風雨攸除,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詩經·小雅·雨無正》有:「鼠思泣血,無言不疾。」
鼠,是和人類相伴的動物,人們最熟知的動物,但金文中沒有發現。
金文中有巤字而無鼠字,巤不能認作鼠。
金文中的文字多用於祭祀和賞賜,而鼠難於登大雅之堂,這可能是金文無鼠字的原因。
二、年
(石書軍輯)
很多人說,年就是一隻叫年的怪獸。遠古的人們靠智慧打敗了年獸,所以燃放爆竹慶祝這個節日,這就是過年放炮習俗的來歷。當然,有關年的來歷,背後還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說。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看一下甲骨文的「年」怎麼寫。
年,會意兼形聲字,最早見於甲骨文。甲骨文的「年」字,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穀的象形,下部是一個彎著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二者合起來像人負禾之形,表示豐收、收穫等義,「人」也兼表聲。
金文中「年」字的形狀跟甲骨文中的很相似,只是下垂的谷穗更明顯,人的腰也更彎,稍微有點變化的是人與禾連在一起(如圖3、圖4)。發展到小篆階段,篆文整齊化,「年」(圖12)下部的「人」訛變為「千」,「年」由此轉化為形聲字,禾形,千聲。其隸書字形(圖14、圖15),「禾」最後兩筆以及「千」的第一筆,都變成了直線。隸變後楷書寫作「秊」。俗作「年」。最初「人」頭頂著「禾」的樣子,徹底消失了。
如今規範化,以「年」為正體。那「年」是什麼意思呢?
這上面其實是「禾苗」的「禾」,你看它是不是很像一個麥穗成熟了,腦袋耷拉下來的樣子。下面呢,是「人」的象形。「年」說白了就是人背著成熟的穀子。在古代,人們就把糧食的生長周期稱為「年」。
所以,年不是怪獸,年就是糧食成熟,收穫的意思。至於年是個怪獸的說法,大概是大人給孩子們編的故事。
你看,是不是很有意思。你知道這個以後,「過年」在你心裡的感覺是不是也不一樣啦?
三、災
(劉繼剛)
四、福
(老浦)
甲骨文是漢字最早的形態,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多認識幾個甲骨文,在日常生活裡也能避免鬧笑話。
比如,年前二十八九,家家戶戶要貼春聯貼福字。
一到這個時候,很多朋友家裡就開始辯論了。有人說,福字就得正著貼,還得貼得端端正正,這才是迎福氣;也有人說,福字應該倒著貼,因為福倒的諧音就是福到了,福氣到家的意思。
那這個福字到底該正著貼,還是反著貼呢?來,我給你看下福字最開始的樣子,你就知道怎麼貼了。
甲骨文「福」字,是這樣的。下面這是兩隻手,兩隻手捧著的是一個酒罈子,左邊這個呢,是祭臺。雙手捧酒,恭恭敬敬送上祭臺,這就是祭祖祈福的樣子。
為什麼獻酒就是「福」呢?
因為古代的酒都是糧食釀造的,有餘糧才能釀酒,能獻酒,意味著這一年是豐收的、富足的。要是荒年人都吃不飽,怎麼能有餘糧釀酒呢?
豐收富足了,古人的第一件事是祭祀,感恩祖宗神靈的保佑。這是中國文化祖先崇拜的來源。
看到這個字,你再想想,這個「福」字如果倒著掛,酒罈子裡的酒是不是就灑出來了?祭臺是不是也會傾倒呢?所以,以後福字就不要倒著掛了。
至於福字倒掛的來源,可能是古人不小心倒掛了,將錯就錯,討個口彩。
過年了,這個甲骨文版福字送給你,祝全球華人新春吉祥,福氣盈門。祝大家一年一年過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