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預言了自己死亡後的場景。
1921年,年逾60的普契尼開始創作歌劇《圖蘭朵》,不久後便被診斷出罹患喉癌。噩耗降臨,普契尼只能在治療間隙加快創作步伐,他曾說,「如果我不能成功完成這部作品,將會有人走到舞臺前面說『普契尼寫到這裡就死去了』。」
不料,一語成讖。
1924年11月29日,普契尼寫到《圖蘭朵》的最後一幕時,便因為在手術後無法控制流血狀況而導致心肌梗死,在布魯塞爾不幸去世。
普契尼的學生歌劇作曲家阿爾方諾,根據老師遺留的手稿和素材,完成了老師的未竟之作。
1926年4月25日,普契尼的遺作《圖蘭朵》,在米蘭斯拉歌劇院裡舉行首演,著名指揮大師託斯卡尼尼擔綱指揮。激昂的旋律、恢宏的場面,幾度令觀眾熱血沸騰。
正當演出進行到第三幕時,託斯卡尼尼忽然示意樂隊停下來,他轉過身,對著臺下的觀眾們說道,「大師寫到這裡,心臟停止了跳動。」
普契尼一生鍾情於歌劇創作,鴻篇巨著《圖蘭朵》是普契尼所有作品中最具史詩氣概、核心內涵最為複雜、表現主題最為深刻的一部作品。
《圖蘭朵》浪漫磅礴、史詩般的旋律背後,隱藏的卻是一顆來自童話文學的內核——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敘事手法,以及深刻、複雜的主題。
01《圖蘭朵》的故事最初源自哪裡?
18世界的歐洲盛行童話文學。其中,來自阿拉伯的民間童話集《一千零一夜》和來自波斯的童話集《一千零一日》流傳最為廣泛。前者至今仍是經典,為人所津津樂道,後者卻早已散失在歷史長河裡。
《一千零一日》的故事結構與《一千零一夜》相仿,都是採用一條主線串聯無數小故事的形式。法國的東方學家德拉克來到波斯後,整理相關民間故事,創作而成。
普契尼所創作的歌劇《圖蘭朵》,原型就出自《一千零一日》裡的短篇童話《杜蘭鐸的三個謎》。
流亡異國他鄉的王子卡拉夫,偶遇中國公主圖蘭朵,一見鍾情。但想要迎娶公主,必須破解三個謎題。如果求娶者沒有猜出正確答案,就會被處以極刑。
為了愛情,王子卡拉夫不惜以身犯險,公主的貼身婢女柳兒傾心王子卡拉夫,多次暗中相助。最終,為保護王子,柳兒不幸被折磨而死。歷經重重波折,卡拉夫用真情感動了公主,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與原型故事《杜蘭鐸的三個謎》相比,普契尼在改編時進一步潤色了故事情節和人物設定,使得劇情更加合乎邏輯。
為什麼圖蘭朵要下令讓求娶者以性命來猜謎呢?原因很簡單,圖蘭朵的祖上曾經有位公主,被來自異域的男人所擄走,慘死異邦,香消玉殞。因此,圖蘭朵對男人深惡痛絕,恨不得殺之而後快。適婚年輕一到,她便以婚事為餌,無數年輕男子趨之若鶩,卻因猜不出謎語,都做了石榴裙下的亡魂。
而圖蘭朵從冷酷、無情到為愛情所折服的轉變是如何實現的呢?歌劇《圖蘭朵》為此安排了兩個重頭戲:柳兒被抓,受盡折磨卻不肯出賣卡拉夫,引頸自盡保全對方;目睹悲劇發生的卡拉夫憤怒之下,強吻圖蘭朵,最終以真情融化堅冰。
02中國版《圖蘭朵》為何更具東方文化特色?
與其說《圖蘭朵》是東方故事,倒不如說是西方人對東方世界的想像。18世紀的歐洲正處於對東方狂熱的嚮往中,以《圖蘭朵》為代表的東方文學深受追捧。
美貌卻冷血的中國公主、帥氣深情的韃靼王子、浪漫曲折的故事情節,都迎合了西方人對東方的偏好。唯一的問題是,從價值觀到世界觀都遠遠偏離了東方本土文化的根基。
而中國版的《圖蘭朵》故事,恰恰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這種不足,凸顯出奇幻史詩特質,以及東方特有的人文關懷。
著名影視編劇、小說作家王小平,把《圖蘭朵》的故事進行本土化改造,融入東方文化特色,創作出了《三色鐲》這部鴻篇巨著。
《三色鐲》以全新視角切入東方公主圖蘭朵的故事,用極富底蘊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史詩般的奇幻傳說,從上古時期的神石糾纏再到後世背負詛咒的圖蘭朵公主,在人性和欲望交織的漩渦中,愛情與希望成為了破局的關鍵所在。
我們眼中的五彩繽紛是由紅黃藍混合而成,若將三色混在一起,便是黑色。在我的小說中,三個魔鐲的顏色就是紅黃藍三原色,分別代表著人人渴望獲取的美麗、智慧和權力,若能擁有一個,便是極大的幸福;若縱容貪慾企圖霸佔所有,就會喪失愛的能力直至毀滅。——《三色鐲》
《三色鐲》不僅僅滿足於講述一個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而是不斷深入挖掘,試圖在圖蘭朵、卡拉夫與柳兒的三角戀情中,找到更發人深省的內涵。
相比歌劇《圖蘭朵》,作者王小平進一步細化了公主圖蘭朵的身世背景,讓圖蘭朵的喜怒哀樂變得更加鮮活可感。
圖蘭朵是一個有過去的人,她的愛與恨從不是無緣無故,她的人生是沉重的,從一開始她的人生就背負著欲望帶來的枷鎖。
上古時期,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媧煉七色石補天,最終剩下三塊晶石:紅色、黃色、藍色。這三塊附著心魔的晶石散落在世界各地,最終被製成三隻鐲子。
馬爾維亞王室將三隻鐲子視為傳家寶,世代口口相傳一個神秘詛咒:只要將三隻鐲子戴在同一個人手腕上,她就能擁有神秘力量,但與之相應的,她將承受相應的詛咒,直至萬劫不復。
蚌女以命換命生下的圖蘭朵公主,受盡萬千恩寵,卻在權力的爭鬥中,淪為犧牲品。同時戴上三隻鐲子的她,時常忍受著心魔的折磨,成為詛咒的傀儡,從此一步步走向失控的深淵。
在王小平的筆下,圖蘭朵不再只是個文化符號。她是個活生生的人,遇見卡拉夫時有小女生般純真可愛的一面,屠戮人命時亦有冷酷無情的一面。
傳奇的身世、美貌的外表、高貴的身份,這些束縛著圖蘭朵的沉重枷鎖,讓她永遠無法像常人一樣去感受平凡人的七情六慾。她身上承載的使命,註定了她必須要走上這條坎坷的道路,並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03為什麼《三色鐲》裡的愛情註定是悲劇?
著名作家王小平,擅長描寫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線,從她負責編劇的影視作品《甄嬛傳》、《羋月傳》中,便可以窺探一二。
在這部70餘萬字的長篇小說《三色鐲》裡,我們同樣可以看到人物之間複雜的情感關係:大汗重權在握,坐擁天下,卻換不回摯愛的蚌女;柳兒心系卡拉夫,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換來的是卡拉夫的兄妹之情;海長青對圖蘭朵情根深種,換來的卻是公主的另眼相待;卡拉夫與圖蘭朵一見鍾情,然而對方卻是侵略自己國土、導致自己家破人亡流浪異鄉的仇人之女……
《三色鐲》裡的愛情,大多善始,卻都沒有落得善終。
世界上的愛情千奇百怪,唯獨缺少十全十美的愛情。即便是看似琴瑟和鳴的愛情,同樣存在著些許的不完美。這不完美的地方,在於人本身就不是完美的。
命運無常,有多少的愛情能夠在經歷重重磨難之後,繼續攜手走到最後?更多的人,要麼是像大汗一樣愛別離,要麼是像柳兒一樣求不得,或者是像海長青一樣為知己,亦或是像卡拉夫一樣恨不能。
《三色鐲》不只是想講好愛情故事,而是想藉助故事道出命運的真相:沒有一段愛情是容易的,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輕鬆的。
從波斯童話《一千零一日》到普契尼的經典歌劇作品《圖蘭朵》,再到作家王小平的鴻篇巨著《三色鐲》,圖蘭朵公主的故事經過了一代代人的潤色、演繹,不斷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不管如何演變,圖蘭朵公主的故事內核始終是愛情、人性、權力、欲望的交織,在東西方版本的不同呈現下,這一內核在不斷深化,越發引人思考。
在人短暫的一生裡,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是愛情,是權力,還是欲望?也許只有等到生死一線、再也無力回天的時候,我們才能給出那個早已爛熟於心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