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愛滋感染者「社會性死亡」

2020-12-15 騰訊網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近日,雲南省通過《雲南省愛滋病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明確愛滋病感染者應及時告知其配偶或性伴侶,本人不告知的,醫療衛生機構有權告知;感染者如沒及時告知配偶、有性關係者,將被追求刑責。《條例》一出,網友紛紛點讚,並「建議全國推廣」。(12月13日 央視新聞客戶端)

網友的點讚不無道理,有數據統計,在愛滋病的三大傳播途徑中,無保護的性行為傳播是HIV主要傳播途徑,全球約90%的愛滋病病毒感染通過性接觸傳播。性行為過程中,感染愛滋的一方如果沒有及時告知風險並採取保護措施,那麼另一方就相當於暴露在高風險的愛滋病毒環境中。一旦感染,被治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不受侵害是政府必須履行的義務,《條例》的出臺有其合理性,但也應關照愛滋感染者的社會生存現狀。

截止2019年10月底,全國報告愛滋病存活感染者95.8萬。有自媒體統計,在所有與愛滋病相關的貼吧中,「恐艾吧」最為火爆,關注用戶超14萬,發帖量超1590萬,每天的點擊量更是高達幾十萬。在談「艾」色變的時代裡,感染者好像成為了一種神秘的存在,「感染者一定是同性戀」「安全套也不能防止感染」等傳言多得離譜又奇幻。但實際上這些傳言的真實性又有多少呢?

有一句話形象地描述著愛滋:殺死你的並不是HIV,它只是溫柔地卸去你的鎧甲,然後冷眼旁觀你的滅亡。為了大多數人的生命安全,將感染愛滋告訴伴侶是有必要的,但告知之後呢?是同意其以此為由與愛滋感染者離婚?還是允許其任意告知身邊其他人以避免被感染?愛滋感染者也有自己的朋友、親人、為之奮鬥的工作。他們依然可以和別人一起吃飯、擁抱、接吻,擁有社會生活。只是注重風險告知,而不強調社會性保護,對感染者而言,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卸下其鎧甲的行為呢?

現在的社會,還遠沒有到達對愛滋有普遍科學認識的階段。對於愛滋的誤讀會轉移成對愛滋感染者的恐懼甚至厭惡。眾多傳言為我們勾勒的,實際上是一個私生活糜爛、社會毒瘤的感染者形象,從一個側面更體現出公眾的恐懼。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毫無保護的感染者或許還沒被病毒宣判死刑,就已經被「社會性死亡」了,而這會不會成為壓垮感染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尤為可知。

生命健康權可貴,但社會性生活的權利也應受到保護。怎樣避免愛滋感染者在告知伴侶後,不影響其他社會生活,保障其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也需要再仔細衡量。一方面社會在觀念上宣揚不要歧視愛滋感染者,但另一方面也應考量到底怎麼做才能真正避免愛滋感染者被歧視,以切實行動保護其不受歧視。

文/馮夢玉(重慶大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江蘇:13個男男性行為者中就有1人感染愛滋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現存活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1447例,累計死亡4454例,目前正在我省隨訪管理的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1162例。我省愛滋病疫情有四個特點,一是全省愛滋病疫情繼續保持在低流行水平,但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愛滋病病毒抗體陽性率持續維持在較高水平。哨點監測結果顯示,「十三五」期間我省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愛滋病病毒抗體陽性率維持在6.97%-8.58%之間。
  • 女博士生感染愛滋!被性無知摧毀的年輕生命!
    而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愛滋病感染者總計約125萬,並且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這是來自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聯合評估
  • 「社會性死亡」之二:誰是補刀者?
    讓羅某「社會性死亡」的梁穎,在事件反轉之後,本人和家人遭受了網絡暴力;污衊老師體罰孩子致吐血的家長,在事件澄清之後也受到了網友謾罵;「清華學姐」在道歉之後,受到網友關於身材、長相和分數的抨擊……類似事件層出不窮。
  • 再評「社會性死亡」!
    再評「社會性死亡」!把目光拉回到一起起「社會性死亡」事件中,對爆料者來說,可以藉助輿論的力量表達合理訴求,但不能煽動輿論,以事實為依據,不誇大其詞、不洩露隱私應是底線;對圍觀者來說,在進行道德評判之前,理性圍觀、謹慎發聲尤為重要,不洩憤帶節奏、不站隊傳謠言是前提。
  • 【經典評論】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
    近日,因「清華學姐」的熱搜佔據了各大社交平臺,所謂「社會性死亡」再度引發輿論熱議。從想讓別人「社會性死亡」到自己面臨「社會性死亡」,反轉就在一夜之間,既讓人感慨輿論生態之複雜,也讓人為此不寒而慄。 何謂「社會性死亡」,難以界定。
  • 南京全人群愛滋病毒感染率為5.77/萬
    截至今年10月底,南京市全人群愛滋病毒感染率為57.7/10萬,累計死亡400多例。  據悉,今年新發現病例以男性為主,男女比例為10.6:1。傳播途徑以性途徑為主,其中同性傳播佔61.7%,異性傳播36.5.%,其他和不詳佔1.8%。年齡區間跨度大,今年新發現病例年齡最小16周歲,最大87周歲。
  • 西安人的「社會性死亡」瞬間
    在他看來,人的死亡分為三個階段:聽診器和腦電波儀器測量出的是「肌體死亡」;神經末梢和體內分子活動的停止是「代謝死亡」;而親友和鄰居所共同知曉的死亡則是「社會性死亡」,只有當一個人經歷了「社會性死亡」他才是真正歷經了死亡的全過程。
  • 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社會性死亡梗的出處了解一下
    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社會性死亡梗的出處了解一下時間:2020-09-05 12:22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社會性死亡梗的出處了解一下 社會性死亡這個詞最近是被羅冠軍在微博中提到的,很多人在了解了他的事情之後,都不是很懂社會性死亡到底是有什麼含義,為什麼羅冠軍要說社會性死亡呢?下面小編帶來: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含義 社會   原標題: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我們與愛滋的距離|百家故事
    通過這次研究,醫生們想求證,一種原本用於治療的愛滋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如果用來給健康的男男性行為人群服用,能多大程度降低他們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2017年末,研究通過審批,開始招募受試者:18-65歲、未感染HIV的男男性行為者,且在過去6個月內有過高危性行為。研究分兩個小組:每日服藥組、事件驅動型服藥組。
  • 網友的「社會性死亡」瞬間,把boss踢出群聊可還行?
    秉承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原則,今天又是為大家送上快樂源泉的小聚~社會性死亡最早出自託馬斯.林奇的書《殯葬人手記》,書中把死亡分為「肌體死亡」、「代謝死亡」還有「社會性死亡」3種。看過《尋夢環遊記》對社會性死亡的了解會更深刻一點,那些沒有人祭拜的靈魂因為沒有人記得他們,失去了過橋的機會。而現在,作為新的網絡流行語,「社會性死亡」則表示在公眾面前出醜,丟臉到沒臉見人,和「公開處刑」有得一拼。
  • 社會性死亡這場狂歡裡,提供了多少歡樂笑料,就藏了多少陰森惡意
    有的人還活著,卻已經經歷了社會性死亡。在豆瓣,有20多萬人正在圍觀「社會性死亡」豆瓣小組千奇百怪,但只要進社會性死亡小組,就沒有人不笑著出來。根據該小組組長的說法,社會性死亡這個詞可以分為兩部分來解讀。社會性,既在他人面前,在大眾面前,在不熟的人面前(在父母、對象、好友面前不算)。死亡,非常尷尬的事。
  • 你離「社會性死亡」究竟有多遠?面對「社會性死亡」,你會怎麼做
    一條朋友圈、一段監控視頻,讓一個人變成網絡暴力受害者,這種當眾出醜被人們形容為「社會性死亡」,意思是羞到想要立刻去世。「社會性死亡」展示了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的殘酷性。社會性死亡是用輿論和語言暴力摧毀擊垮一個人的所有心理防線,心理防禦機制差的人會接受這個有毒的心理暗示,心理防線全面崩潰,會有自傷自殘自殺的糟糕行為。網上太多仗著別人找不到他本人的這種鍵盤俠無端無故罵人,其實這是一種病,心理疾病。網絡不好的風氣影響到現實中了,讓人的思想等改變了。
  • 夜思|「清華學姐」事件:「社會性死亡」或許只是一廂情願
    清華學姐誣陷學弟猥褻:「社會性死亡」或許只是一廂情願的想像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洪崗當我第一次在豆瓣上打開「社會性死亡」小組時,那時的我,一點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這會變成一個嚴肅的話題,在輿論場上受到如此激烈的爭論。
  • 社會性死亡小組:賽博墳場裡被「厚葬」的虛擬自我
    不少網友喜極而泣:「終於可以告別社會性死亡了」。社會性死亡,是在最近被廣泛使用的網絡流行語,指的是個人遇到了究極尷尬和丟臉的事,達到了仿佛「當場去世」的程度。在拍一拍面世的這一個月裡,「社會性死亡」的使用頻率明顯可感地高了很多。
  • 「社會性死亡」之一:下一個是誰?
    近日,因「清華學姐」的熱搜佔據了各大社交平臺,所謂「社會性死亡」再度引發輿論熱議。從想讓別人「社會性死亡」到自己面臨「社會性死亡」,反轉就在一夜之間,既讓人感慨輿論生態之複雜,也讓人為此不寒而慄。何謂「社會性死亡」,難以界定。
  • 廣西男子做變性手術成女性,身患愛滋仍賣淫,半年內無一嫖客感染
    廣西籍女子阿雨(化名)在明知自己已感染愛滋的情況下還多次進行賣淫活動,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案情始末經法院查明,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6日期間,阿雨在明明知道自己已經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情況下,依舊以謀生為藉口,在恩平市恩城街道南鎮路、萬興東路一帶從事賣淫活動。
  • 社會性死亡:一群人的社交貨幣,另一群人的社交自閉
    編輯導語:你有沒有在公眾場合做過令人尷尬的事情,那一刻的尷尬就像「社會性死亡」的其中一個含義,「社會性死亡」還有一些別的含義,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解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最近,你是否經常聽到一個詞,叫「社會性死亡」?
  • 明星的社會性死亡,有人在笑,有人在哭!
    社會性死亡,可能很多人聽到這個都有點遲疑?這是什麼?先簡單介紹一下,所謂社會性死亡,其實就是尷尬的意思。但是不同的是這個就是當眾的尷尬,就像是傳說中的恨不得找條縫鑽進去的意思。年輕人可能對這個了解的多一點,但社會性死亡往往都是有過一段故事的人的普遍多。其核心就是和過去的對比,在明星之中尤其的明顯,很多明星在出道成名前後其實變化都是很大的。
  • 男星喬納森首公開是愛滋病感染者,真人秀《粉雄救兵》主演之一
    據國外媒體報導,主演《粉雄救兵》(Queer Eye)跟《王者之歡》(Gay of Thrones)的男演員喬納森·凡·奈斯(Jonathan van Ness)首次公開他是愛滋毒病感染者。
  • 「清華學姐」事件持續發酵,誰有權讓他人「社會性死亡」?
    ,是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發出的陣陣疑惑:「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在作者看來,人的死亡分為三個階段:聽診器和腦電波儀器測量出的,叫做「肌體死亡」;神經末梢和體內分子活動的停止,叫做「代謝死亡」;而親友和鄰居所共同知曉的死亡,叫做「社會性死亡」。只有當一個人經歷了「社會性死亡」,他才是真正歷經了死亡的全過程。在人的一般認識中,前兩個階段已經是死亡的全部,而第三個階段的出現,無疑將人的最終死亡向後延長了更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