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唐人寫雪五絕,第一首就驚豔,文人風骨字字神妙,你肯定讀過

2020-12-17 六不和尚

雪花、清冷又潔白,最富有詩意,也最易挑動詩人的情思。

詩人有風骨,故多欽慕雪花的潔白;詩人多孤獨,故又鍾情於雪花的清冷。雪花飛舞,猶如梨花開放,蝴蝶紛飛,在冬季更給人輕靈自由的奇想。

因此,詩人多愛寫雪,也在雪中寄託了自己的情懷和哲思。

今天,王和尚選擇唐朝四首著名寫雪的絕句,附以短評,以饗諸君。

雪中的思考與詩情,雪中的孤獨與風骨,都在這四首是中,值得細細品讀。

△王和尚讀詩:唐代最著名寫雪五絕

1.孤獨中的堅守,評析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柳宗元最出名的五絕,寫得冷冽孤傲,灑脫中有絕望,傷感中有豁達。

唐憲宗元和九年,柳宗元42歲,他被貶永州已經過去了九年。柳宗元少年得志,在中年卻被遠貶蠻荒之地。這年冬天,大地被冰雪覆蓋,四周一片寂靜,心中的熱望,現實的冰冷,促成了這首經典的詩篇。

首聯鋪排茫茫雪景,「千山」、「萬徑」以其「多」來反襯四周的冷寂荒涼,這種誇張,極具力量感,更顯得周圍無絲毫生機與活力。而「絕」和「滅」用字更加狠辣,暗示無絲毫生命的色彩。首聯的鋪排屬於對仗,表意卻一致,寫出極端的寒冷與孤寂。這也暗示柳宗元的內心是絕望、荒涼而寒冷的。

△王和尚讀詩:柳宗元的孤獨與倔強

首聯寫得毫無生機,白茫茫之中沒有希望和活力。但是,在二聯陡然一轉,在如此寒冷嚴酷的環境中,卻有一個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老翁,在冰天雪地中孤獨地在釣魚。「孤」和「獨」既然寫出釣翁的孤獨,也寫出他內心的堅定和倔強。在如此冰冷的世界中,柳宗元屈服了麼?他內心的信仰動搖了麼?完全沒有。

因此,這首詩寫得既孤獨,又倔強,暗示柳宗元內心的悲涼和堅韌。而整首詩用筆老辣,用字精準,刻畫精細,猶如一幅畫面,在畫面之中又充溢著孤獨但是堅定,荒涼但是倔強的風骨意氣。這首詩堪稱千古名篇,實不為過。

△王和尚讀詩:風雪夜歸人

2.艱難旅途的一點溫暖,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唐中期著名詩人,工於五言,自稱是「五言長城」。這首詩是他的名作,被古人評為「悽絕千古」。這首詩的用筆非常洗鍊,詩意脈絡清晰,用字雖然平易,含義卻非常豐富。

這首詩的寫景值得留意。「日暮蒼山遠」寫出暮色蒼茫,斜陽依依之感,這一句大氣蒼茫,講落日下沉之景寫得如在目前。金聖歎在評點《水滸傳》中「(武松)回頭看這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一句時候曾說「我當此時,便沒虎來,也要大哭。」因此可知,行旅之人在暮色山間行走,落日隱藏在蒼山背後,真是「駭人之景」。此夜去哪借宿?這首詩的起筆即暗含此意,言辭之間就帶出迷茫和恐慌之感。

△王和尚讀詩:風雪之夜的詩意

而「天寒白屋貧」,則承接上句,寫出作者要借宿之人的清貧之狀。白屋:以茅草搭建的簡陋小屋。而一個「貧」字即寫出此處的荒涼。雖然簡陋,在奔波的作者看來,卻可暫且安身,享受一下人間的溫暖。

首聯對仗,前句寫暮色荒涼,後句寫借宿之地的簡陋,對比之下,更讓作者生出借宿的願望。

因此,他走近茅屋,這時候聽見柴門犬吠,瞬間感覺到了生機和活力。而「風雪夜歸人」五字非常形象,冰雪蔓延紙上,也讓人感受到作者行路的辛苦。

這首詩在此戛然而止,作者借宿生活如何,會和主人談些什麼,卻留給讀者想像。餘音嫋嫋,回味悠長。

這首詩看似寫得簡單,卻含義豐富。首先他寫出了行旅之人的辛苦奔波,又寫出了貧苦山民的簡陋貧瘠生活;還寫出了孤獨中的希望,寒冷中的溫暖,因此讀起來非常有韻味。

△王和尚讀詩:白居易的寂寞詩情

3.雪夜的孤獨與寂寞,細讀白居易《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白居易寫詩以「平易」見稱,但是平易中卻含機巧,簡煉中蘊含深意,也是白居易詩的特點。這首詩即如此。

常人寫雪,多著力於正面刻畫,而白居易則不然,這首詩卻從側面來寫,顯得新穎別致。首先是觸覺,作者也夜晚突然感覺被子很冷,被驚醒後,則又從視覺著筆,看到窗外有明亮之色。這就將雪下得正緊寫得很形象。這種細節刻畫,足見白居易深刻的生活體會和細緻觀察。

而「已訝」,「復見」,用這兩個虛詞,寫出動作的連貫,作者躺在床上,先感覺驚訝,繼而起身看窗戶,一氣呵成,並且合情合理。

△白居易為何寫雪如此清冷寂寞?

接下來,白居易則從聽覺和想像著筆,繼續寫雪。聽到窗外竹子折斷的聲音,他猜測雪肯定越下越大,以致於竹子承受不住雪的重量。

從手法看,無一字正面寫雪,卻從觸覺、視覺和聽覺,全方位地把「夜雪」刻畫得生動形象,豐富細膩,這就是作者筆力的表現。

但是,詩人多愛雪,作者卻為何不起身觀看雪景呢?原來,這年冬天白居易依然被貶在江州擔任司馬,他「謫居臥病潯陽城」,而此地「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不僅生活條艱苦,而作者內心也非常寂寞孤獨。因此,細看這首詩,作者寫夜雪的清冷孤寂之狀,其實暗含著感慨和寂寞之情。

那輕盈的雪花,何嘗不像心中的愁緒呢?一點點點累積,不斷地重壓,象徵文人風骨的竹子,也會被愁緒折斷了。

△王和尚讀詩:終南山的飄飄仙氣

4.詩人筆下的縹緲森秀,細讀《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這首詩是盛唐詩人祖詠的代表作。關於這首詩有個有趣的故事。

據《唐詩紀事》記載,祖詠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試題要求寫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祖詠卻只寫這四句交卷,別人問他為何不按照要求寫詩,他昂然答道「意盡」。即,《望終南餘雪》的詩意已經表達完畢,不必「畫蛇添足」了。

終南山,在長安市南,是道教發祥聖地,歷來為隱逸之人所喜。而這首詩以「終南山餘雪」為題,寫得也縹緲森秀,雋永而有神韻。

這首詩以「望」為視角,以「雪」為主題。先總望,說「終南陰嶺秀」,以「秀」來形容終南山,山的北面不向陽,故曰「陰」,並且草木未全凋落,還有森森綠色,故曰「秀」。因不向陽,故而山頂還留有殘雪,而「浮」字用得神妙,既寫出終南山的雄峻,也寫出雪白如雲,與雲融為一體,好像在雲中浮動一樣。山頂有雪,而山腰則是森森古木,因此雪好像「浮」在樹頂一樣。

△唐代詩人的風流與灑脫

陽光照射,樹林上反射著陽光,故說「明霽色」。「霽」表示雪停日明,因為平常之時,終南山都是迷濛一片,雲氣縹緲,唯有雪晴之日,才顯出一望空闊之感。而「明」字寫得也非常準確,寫出林表閃爍的光芒。

結句,卻以城中人的感受反襯終南殘雪。因剛下完雪,太陽出來,積雪融化,故而生出冷氣森森之感。而城中之人遠望終南餘雪,也更感覺山之高峻,雪之清冷,也就更感覺身上寒涼了。

這首詩緊扣題目,層層細寫,將「終南餘雪」刻畫得細緻生動,確實「意盡」不必再浪費筆墨了。

終南山歷來是道家隱逸之地,絕塵脫俗,充滿仙氣,而這首詩也暗含終南山的縹緲、清冷、雄峻和脫俗,這是這首詩的隱含之意。

諸位詩友,你還記得哪些寫雪的妙句,請留言分享吧。

相關焦點

  • 這首唐詩,以雪為題,詩中卻沒有一個雪字,道出了人間疾苦
    冬天最美的景色,莫過於下雪。然而,雪對於不同的人感受並不相同。一說到下雪,有人想到的是打雪仗、堆雪人很好玩,有人想到的是瑞雪兆豐年,又是一個好年成的預兆。可是,唐代詩人羅隱卻認為,下大雪絕不是什麼好事。
  •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只用20字,卻寫出了嬌羞女子的芳心暗許
    唐詩當中,有很多是寫女子的。表達她們的神態,寫她們的容貌,揣度她們的情感,是唐詩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尤其是對於她們的愛情、情感的描寫,可謂是非常經典。比如這首簡單的五絕,只用簡短20字,卻寫出了嬌羞女子的芳心暗許。且看: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 10首絕美冷門古詩詞,99%的人都沒讀過!
    確實,作為流傳千古的詩人,我們讀過太多李白、杜甫、王維、蘇軾等知名詩人的作品,其實,還有許多冷門詩人、冷門詩詞,亦是佳作,一眼就驚豔千年。下面10首驚豔的冷門詩作,一起來讀一讀吧!這首詩寫一個青年小夥子,以「垂釣」作掩護,在風光宜人的釣魚灣,焦急地等待著情人的到來。「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這簡直是一幅永恆的圖畫,一個最具美感的鏡頭。
  • 王安石的這首梅花詩,只有短短20字,卻驚豔了近千年
    因為宋代文人對梅花的歌詠,往往結合了自身的經歷、心境及社會環境等種種因素。如陸遊筆下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詩人一生與惡勢力鬥爭和對理性堅貞不渝的寫照。 儘管這首梅花詩,只有短短20字,卻驚豔了近千年,讀來耐人尋味。
  • 小眾卻絕美的六言詩:李白用4首詩96個字,給四季畫出了最美畫圖
    小時候,我們就會背的第一首詩幾乎都是: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五言詩,帶著清雅的古風。這是七言詩,在工整的格律上升騰最美的文字。再後來最喜歡的是李白的歌形體: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自由和奔放,就像掙脫了束縛的長江黃河。
  • 一代奇才,寫了最美行楷,這字足以驚豔整個書法史!
    趙子昂行楷長卷《陋室銘》他就是趙子昂!書法史上,有很多人在早年的時候,書風就已經成熟,趙子昂便是如此,他在30多歲的時候,寫得一幅《陋室銘》就足以冠絕一時。這件《陋室銘》落款僅有「子昂」二子,此作乃是將唐法和晉法融匯到一起的作品,也是趙子昂早年書法的絕詣。
  • 壓卷之作,七律第一,十二首備受好評的千古力作,人人必知必背
    正因為如此,後世文人從未停止對於唐詩的品評探究,很多學者從審美的角度試圖對它們分出高下,於是便有了「壓卷之作」、「七律第一」、「千古第一」等評價。雖然也有人認為不必角逐出桂冠詩作,比如明代鍾惺、譚元春就曾指出:「詩但求其佳,不必問某首第一也。」但是這些被評為第一的作品,當之無愧都是流傳千古的巔峰之作。下面就是被歷代詩評家極力推崇的千古力作,值得我們反覆品讀,反覆背誦。
  • 盧梅坡的這兩首詩詞 寫盡了梅與雪的感人傳奇 執子之手相伴一生
    雪與梅,冷豔絕倫相依相偎,曾陶醉過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動人的詩句。 宋代的盧梅坡,讚嘆雪梅相融,只為一個承諾 ,沒有迷茫與哀傷,有的只是等待和成全……寫下了兩首膾炙人口的《雪梅》。
  • 在看過這麼多smart杜牧之後,我將給你一個真實的歷史杜牧
    藉助於五絕的短系統,杜牧可以表達出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包括理想、崇高的情懷、挫折、迷茫與孤獨、閒暇與高潔情懷,展現出一個有志有情的學者世界的整體精神風貌。在20個字的五絕的短時間內,他也能在表現中實現「大我」的精神。藝術中杜牧五絕有三個特點。
  • 2020年第一場雪:那些寫雪卻不帶「雪」字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最近幾天,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將迎來了2020年第一場雪,自從昨天晚上,北地區已經降雪,雪後的北國風光銀裝素裹,分外美麗。自古以來詠雪的詩詞就非常多,但寫雪卻不帶「雪」字的卻不多見,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些寫雪卻不帶「雪」字的詩句。
  • 詩詞中的雪還下著,你家鄉的雪停了嗎?哪些寫雪詩詞寫進你心裡?
    你的家鄉下雪了嗎?我們的傳統詩詞當中有沒有哪一首與你家鄉的雪相似呢?又有哪一首寫雪詩詞觸動了你呢?歡迎留言討論哦!這首小詩構思精巧,全詩寫雪,卻處處以些人來側面描述雪夜的狀態。詩中夜雪之大像極了北國之雪,你的家鄉也下了這樣大的雪嗎?最南方的小雪《清平樂·雪》宋· 孫道絢悠悠颺颺,做盡輕模樣。
  • 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此詩出現在各個版本的語文書中,可以說,中國的學生都學過,也將學習這首詩。為何此詩可排唐詩之首呢?崔顥的名頭可能不如李白。的確,崔顥現存詩作僅42首,被人記住的也就這一首。古代名家將名詩名作篩選刊印成集,據統計,《黃鶴樓》一詩在古代選本中入選次數最多,被歷代名家點評最多,當然現代刊印詩作中也居第一。宋代著名詩論家嚴羽,讚許此詩」氣格音調,千載獨步「、」蘊含無窮,千秋第一獨唱「者不乏其人。他高度認可此詩,言道: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 聽兒子周歲背唐詩,父親感慨寫首五絕,初讀是青銅再讀原是王者
    可是,這麼多的當代詩詞,卻沒有幾首作品,能夠像唐詩宋詞那般流傳於世。其原因大概有三:第一,當代詩詞良莠不齊,大部分詩詞作品的不具備可讀性、思想性,更遑論流傳。如今教育雖然普及,但大部分詩詞創作者,只摸到了門檻。搞懂了格律,便以為自己懂詩,於是開始寫詩。甚至還有很多人,連門檻都沒摸到。這些人樂此不疲寫出的詩,質量可想而知。
  • 6首最美田園詩,細讀忘俗,最後一首最妙,蘇軾寫出人生超然境界
    和白居易「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有同樣的內涵。二聯即寫出,雖然遠,但是踏雪也要去赴約。踏雪,本身就是文人雅事,既有不辭辛苦之意,也有志趣相投急不可耐的感覺。楊慎是明朝著名才子,1524年被貶滇南,這首詩即描寫滇南鄉村之作。這首詩寫山嶺之地的農田田之景,雖無高深立意,卻寫得像一幅畫。山坡上的梯田如樓梯,平地上的田畝如棋局,兩個比喻將田畝刻畫得很形象。田野一片青翠,這時一隻白鷺飛來,打破了寧靜的青翠。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整首詩意境唯美,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寫得很深刻,給人一種大徹大悟之感,讀懂了一定是受益終生。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如今還向山邊去,只有湖水無行路。僧靈澈上人,俗姓湯,字源澄,越州會稽(今天浙江紹興人),從小出家,懂詩文,尤其擅長七絕,而且他還與很多的文人有過交往,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中有劉長卿,兩個人也是惺惺相惜,為此劉長卿還寫過一首《送靈澈上人》,正是在送別高僧去湖南時所作,整首詩也是很有趣,寫得也很深刻,細膩的筆觸有一種獨特的美,還有著他對於人生的思考。
  • 陶淵明流傳很廣的一首詩,《山海經》讀後感,前20字你肯定讀過
    文/顧無【引觴漫談】不知道大家讀過《山海經》沒有?或者說,最早聽說《山海經》的名字,是在什麼時候呢?我最早知道山海經,應該是課本中魯迅的文章《阿長與山海經》,當時以為山海經是什麼故事書,專門寫些奇珍異獸,妖魔鬼怪,山神地鬼的故事,所以立刻對山海經燃起了很大的熱情和期待,每次去書店的時候也要特意地看一眼,有沒有魯迅讀的那種插畫版的山海經。
  • 王勃客居蜀地寫了一首五絕,感情含蓄不盡,妙在第三句
    客居蜀地期間,他寫了不少思鄉詩,我之前已經讀過不少。(您可以在「文章」中找來看。)今天我們讀他的另一首五絕,再來感受一下天才詩人獨到的構思。詩題名為《早春野望》。這首詩一共四句,除了第三句之外,其他都在寫景,而恰恰第三句就是點睛之筆。我們來讀一讀,看看這一句到底有什麼妙處。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
  • 大雪之日來讀詩:10句經典寫雪詩,字字有神韻,最後一句豪情萬丈
    △王和尚讀詩:十句最美寫雪詩句1.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這句詩出自杜甫五律《對雪》。這首詩的主題是「冬晚對雪」,故而這一聯著力寫雪。隔著窗戶,寒風吹來,竹葉簌簌作響,作者用了個「驚」字,這就寫出了寒風凜冽之感,而作者此刻正感孤獨,正在思念朋友,因此,看似「風驚竹」,其實是暗寫自己的孤獨和寥落。而「開門雪滿山」,撲面而來的雪山阻擋住自己的去路,既讓他感嘆雪山的雄峻高大,也寫出他欲出行而不得的無奈之情。
  •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南宋詩論家、詩人嚴羽,也稱嚴滄浪,在他的《滄浪詩話》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的《黃鶴樓》為首。也就可以說崔顥的這首《黃鶴樓》為黃鶴樓的絕唱。崔顥寫下這首詩後,唐代詩人競相傳唱、模仿,想與崔顥一較長短,其中就有咱們的詩仙李白。
  • 以形寫神,形神兼備,古代畫家的高級審美
    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是古代畫家在創作中重要的審美思想,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歷代畫家都不斷嘗試用各種手法表現形與神的關係。神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神似,是內在精神氣質的刻畫。到了宋代,文人開始參與到繪畫創作中來,文人墨戲成為一種時尚。這個時候「傳神」被賦予了更多文學含義。他們把文學創作中的「興會神到」引入到繪畫創作之中,讓繪畫多了趣味性要素。這樣的趣味性影響後代就有了文人畫的異軍突起。繪畫創作除了技法之外,還要有更多的藝術性衡量標準。無論畫家在創作中還是世人在欣賞中常常會借用欣賞詩文的觀點去分析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