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平 童丹平 周 磊 彭猛興
10月23日,《湖南日報》和「新湖南」客戶端同步推出《繁霜儘是心頭血——平江書寫「教育強縣」新篇章》,不到兩天,新湖南閱讀量即達15萬+,讀者紛紛點讚平江教育。
對此,平江縣委書記汪濤說:「助力貧困地區走出發展困境、解決貧困代際傳遞的終極秘訣,唯有教育。平江要從根本上實現穩定脫貧,必須修煉好這個秘訣。」優先發展教育,真抓實幹辦教育,「以教育再造一個新平江」,這是該縣長期以來所堅持的。
起趁東風萬裡船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走進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新建的校門宏偉大氣,平江籍開國中將方強題寫的校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財政部駐平江定點扶貧工作隊隊員、副縣長楊宇說,加上今年的10名學生,該校共有3批27名畢業生被財政部機關服務中心錄用。
「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針對貧困人口開展技能培訓尤為重要。可在平江,職校的發展可謂一路艱辛、一路坎坷。
2003年,平江縣職業技術學校引進民營集團加盟,一度在嶽陽市職校中名列前茅。2006年,國家開始加大職業教育的投入,該校卻因「國有民助」的身份,項目資金申請多次被拒,陷入困境。
「項目停滯,招生難,教師待遇低,人心渙散。」51歲的教師方義發提起那幾年就搖頭。
2011年12月,縣委、縣政府出面,投入2200萬元將職校從民營集團手中收回,恢復其國有公辦身份。縣委副書記、縣長黃偉雄說:「知恥而後勇,再造新職校。要把平江職校打造成湘北的職教重地。」
乘浩浩長風,破滔滔巨浪。2016年6月,該縣決定在學校周邊控規170.9畝,拉開了校園改擴建的序幕。
一邊是高樓林立,綠樹成蔭;另一邊正開疆拓土,熱火朝天。屆時學校總建築面積達16.8萬平方米,可提供學位近7000個。縣委、縣政府先後投資近5億元,提質改造了教學、實訓、運動和生活基礎設施。該縣副縣長潘如意說:「在平江,只要你有讀職高的願望,就不存在失學的可能。」
目前,該校有學生4762人,今年中考結束不到10天,就提前完成招生計劃。今年是該縣落實職普分流最好的一年,職高入學率達到了45.7%。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裡湖光。該校辦學水平和教學成果重回省市先進行列:技能競賽連續4年獲嶽陽市團體一等獎;近3年的體育競技和對口升學綜合成績均領先全市;教師蘇瞧忠8項發明獲國家專利,入選全國產業導師資源庫技能大師,是嶽陽市唯一入選者;童靜獲全國中職學校數學教學設計和說課比賽金獎;陳豐波在全省職業能力競賽網絡空間安全項目中獲得第一名;學校教科室主編的多門教程入選 「十三五」 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人聲沸野伴和風
職業教育是脫貧的重要途徑,而學前教育則是照向大山裡的希望之光。
每天早上8時,漢昌鎮洪家塅社區居民崔志章都要送兒子崔海濤到平江縣幼兒教育中心第三幼兒園讀書。他感慨道:「孩子能到這麼好的幼兒園讀書,以前做夢都不敢想。」
崔志章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原來住在南江鎮上坪村。在幫扶工作隊的支持下,他舉家搬遷到了洪家塅安居小區,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解決了。崔志章說:「孩子上幼兒園後,我們夫妻也可以安心地外出工作,脫貧致富奔小康。」
春風拂人面,最是深情時。學前教育是民心工程,民辦幼兒園一學期下來費用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這對於貧困家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汪濤說:「公辦幼兒園既能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又能減少困難群眾的壓力。學前教育應當成為平江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最基本保障。」
為此,平江縣委、縣政府成立了公辦幼兒園學位佔比提升和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黃偉雄兩次召開縣長辦公會,縣人大專題調研兩個月,教育局黨組多次調度學前教育,縣發改、財政、城投、編辦、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分工協作,全力支持學前教育發展。
該縣推出《平江縣2020年公辦幼兒園學位佔比提升和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方案》,創新治理模式,由縣城投中心負責,回收金財苑、碧桂園等6所在建或擬建的小區配套幼兒園,在2020年12月前完成相關審批工作,辦成公辦幼兒園。
今年,平江增加公辦園22所,總投資超過2億元,建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近5年,全縣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8萬多個,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40%。
10月,規劃投入5500餘萬元、設立18個班級的幼兒教育中心第二幼兒園整體搬遷項目已動工,該項目建成後能有效緩解老城區適齡幼兒「入園難」的困境。
學前教育資源的全覆蓋、優品質,帶來的是老百姓廣受益。在長壽鎮黃金洞片區,笑容也綻放在5歲的江想緣那稚嫩的臉上。這裡以前沒有幼兒園,2016年長壽鎮政府重新規劃了鎮域學前教育布局,一座嶄新的鄉村標準化公辦幼兒園拔地而起,江想緣和小夥伴們終於圓了上幼兒園的夢。
五彩飄飄十裡寬,人聲沸野伴和風。目前,全縣211所幼兒園中有61所公辦園、117所普惠園,其中省保育教育規範園1所、市級示範性幼兒園9所、縣級示範性幼兒園39所。
2018年4月,平江成功承辦湖南省第七屆學前教育管理研究論壇,這是論壇第一次在縣級舉行。
客舍青青柳色新
11月2日,安定鎮大橋中學辦公室裡,青年教師範遠徵正在做參加青藍工程培訓的個人總結。她來自黑龍江省,是2016年考入平江的定崗老師。入職才4年,她已經獲得學區化學科教師比武的特等獎和縣教學競賽二等獎。
「以前我也是閉門造車,知道要教什麼,卻不知道如何教。」範遠徵說,加入縣化學名師工作室的青藍工程後,她遇到了師父——上塔中學的教師曾慧。曾慧不時幫她指點迷津,在參加教學競賽時,從導入、過渡到搭建課堂架構一一傳授經驗,助力她連拿數獎。
2009年起,平江縣被納入「特崗計劃」實施範圍。11年來,全縣共招聘特崗教師3657人,目前服務期內在崗1264人,較大程度上緩解了偏遠地區師資短缺情況。2014年7月,參照「特崗教師」政策,限招平江戶籍的「定崗教師」招聘政策應運而生,大批平江籍大學生返鄉報考。從前派不進教師的龍門鎮泉水學校有了4名定崗教師,全縣70多所單人校都有了穩定教師。
不僅要引得來,還要留得住。2019年3月開始,平江先後組建41個名師、名校長工作室。每位初任教師到崗,名師工作室會為其制訂三年成長計劃,建立檔案,進行一對一輔導,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成長。
名師工作室抓實「主題階段式研訓」活動,實施名師團隊培養、校長培養、初任教師培養、全員培養,形成了縣教育局教師發展中心統籌引領、學區及名師工作室規劃組織、學校校本常態落地的三級教師培訓系統,走出了一條「分類分層分段分科構建教師培訓體系」的路子。
與此同時,省教育廳支持平江實施免費師範生培養計劃,建立起穩定的農村教師補員機制。由縣委、縣政府出資,擇優送培免費師範生,委培對象畢業後,籤約回到定點學校任教。近3年,平江擇優送培公費師範生779人。
特崗計劃補大面,縣內定崗補難點,定向培養補長遠,至此,平江縣偏遠山區補充農村教師的機制臻於完善。為了讓教師們無後顧之憂,平江出臺了《平江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6-2020年)實施細則》,教師的基本工資、五險一金、績效工資、鄉鎮補貼、片區人才津貼等得到足額保障。
民亦有所呼,黨亦有所應。近3年來,該縣每年開工有關教育的重點項目均超過10個,累計投資超過20億元。對於年財政收入僅有10多億元的貧困縣而言,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
2018年,平江縣教育扶貧工作順利通過省檢,在省教育兩項督導評估中評為「優秀」,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近3年,平江榮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級真抓實幹獎」「湖南省教育強縣」「嶽陽市教育教學工作先進縣」,教育的春天正在老區的青山綠水中搖曳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