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雅氣,境界大不同。」從前有人這樣形容大家的山水畫。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知道應該在哪裡安排一彎水,在哪裡放置一座山,以構成能出現在詩畫裡流傳萬年的絕色之境。
湘江是湖南人的母親河,是湖湘文明的搖籃。湘江的歷史以及今天的現狀,都與每一個湖南人的生存、發展和精神世界息息相關。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山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一首《沁園春·長沙》描繪出半個多世紀前湘江水天一色、萬物和諧的景色,多少人因此而心神嚮往。
然而湘江源頭究竟在何處呢?那裡又是一番怎麼樣的景象呢?請跟隨作者的鏡頭,一起去看看湘江源頭的詩與畫……
藍山縣湘江源國家森林公園板塘湖,湖平如鏡,明淨澈底。
藍山縣湘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湘江源頭位於藍山縣湘江源瑤族鄉,四面皆山、茂林修竹、幽深靜謐,多股山泉自蒼莽的原始次森林中汩汩流出……
下遊蘋島(瀟湘八景中的「瀟湘夜雨」所在)河段一般稱瀟水,蘋島以下稱為湘江。
雙牌縣瀟水兩岸風景圖畫。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
一縷輕霧,如紗縹緲;一株楠竹,隨風搖曳;一片葉子,春去秋來;一湧泉水,匯聚江河……
道不盡的美,只有站在湘江的源頭,看上一看,才能領略這曠世奇景。
山嶺綿延,薈蔚蒼萃,浮空如藍。
本組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潘華攝
請旋轉手機觀看
曖陽旖旎,山色空朦。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
遠山如黛,白雲悠悠。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
《徐霞客遊記》載:三分石,俱稱其下水一出廣東,一出廣西,一下九疑為瀟水,出湖廣。至其下,乃知為石分三岐耳。其下水東北者為瀟源,合北、西諸水即五澗交會者,出大洋,為瀟水之源。
三石並崎,鼎立山巔,峰上白雲飄逸
山巒連綿,高低重迭
翠竹高聳,鬱鬱蒼蒼
奔珠濺玉,沁人心脾
伴隨著潺潺之聲,有清水依山石而下
重重蒼翠看群巒,更有浮空見碧藍
秋光疊疊復重重,清風拂過半山丘。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
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湘江源頭的山水之美,如夢如幻。
湘江源內有數座高峰,層層疊疊,宛若畫卷
山峰巧妙地連成一線,與公路一同延向遠方
山路蜿蜿蜒蜒,穿過高高低低的房屋,錯落有致
遙遠的山風裹挾著植物的芬芳氣息,吹往遠方
翠綠的樹林點綴著田野,尤如一幅優美的油畫
農舍依山,蔥鬱環抱
整齊的莊稼,仿佛鋪展在田野裡的綠地毯
偶有村民牽著牛經過,反給平靜添了一份意趣
大自然也鍾情這樣的山水,降下一片彩霞
湘江源頭,這裡的風景很美
別忘了把這美麗的風景分享給你的小夥伴~
[責編:伍霞]
[來源:湖南日報社新聞影像中心]
【來源:新湖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