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莆田僑鄉時報》鄉情鄉韻04版
步隨流水覓溪源
被莆仙人民稱為「母親河」的木蘭溪,是一條從遠古流向新時代的溪流。據《仙遊縣誌》載:「木蘭溪發源於仙遊縣西苑鄉仙西村黃坑頭,海拔883.8米,幹流總長105公裡。」千百年來,木蘭溪及支流,一直是莆仙人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 清新典雅的源頭 許武/攝
2017年,木蘭溪入選「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木蘭溪源生態主題公園方案也相續出爐,這座本是生態自然的大觀園,從而轉身為集休閒、旅遊、文化、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生態溼地公園。
導航:木蘭溪源頭自駕遊路線
記者為你當導遊,帶你去木蘭溪源頭走一走,看山、看水、看雲起,觀賞花紅水綠的清新景象,感受青山綠水的天然氧吧,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醉人畫卷。
前往木蘭溪源頭體驗生態遊,目前還沒有直達的客車,需要自駕遊,以莆田為出發點至木蘭溪源頭,全程約有80公裡。請你駕車從莆田西高速入口,順著莆永高速行駛至大濟出口,直入仙度公路(仙遊至度尾)行駛至度尾鎮仙竹村入口,沿著硬化水泥路,穿越仙遊山上的山路十八彎後,直達仙遊縣西苑鄉仙西村的木蘭溪源環境教育基地。
第一站:聆聽「母親河」古今情
這個教育基地,是在仙西小學舊址的基礎上,仙遊縣籌措100多萬資金改造而成。這裡精心布展了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實踐成果展廳、生物多樣性標本展示廳等,主要以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為依託,以木蘭溪治理的千古傳奇為背景,梳理了木蘭溪從古至今的治理成效,特別是對20年來木蘭溪防洪治理、生態治理、文化景觀治理、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成果進行全景式展示。一張張動情圖片,一行行感人文字,一件件珍貴實物,解說了木蘭溪全流域景觀、歷史變遷、治水、護水、興水的歷史厚度、文化深度和感情溫度,激勵和呼籲廣大莆仙兒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同保護木蘭溪。
了解了木蘭溪的古今情後,從教育基地再驅車向西前進3公裡,就到達了目的地——仙西村黃坑頭的木蘭溪源頭。那時,你的腳下正是戴雲山脈餘支的筆架山底座,眼觀四周層巒疊嶂,林木蔥鬱,清泉涓涓流淌,一幅清新典雅的畫卷繪就在青山綠水之間;群山裡,夏花爛漫,一股迎面花香撲鼻而來;這裡梯田叢生,牛兒奔放大自然,一派鄉村生態和諧、怡然自得的美景徐徐展開……
▲ 一派鄉村生態和諧美景 許武/攝
第二站:瞻仰「抱芋上書」景點
在木蘭溪源頭,你首先要瞻仰的是「抱芋上書」景點,這個景觀以奇石構造,主石狀似「筆毫」昂立,其上刻著著名畫家買鴻鈞書寫的碑記,介紹莆田市母親河木蘭溪的沿革,正面鐫刻餘清楚題寫的《詠源》一詩:「仙遊山毓秀,千嶂臥石牛。興化人傑地,木蘭歌水頭。」奇石底部有兩塊小圓石,形似「山芋」,依偎在主石兩側。清華大學原副校長餘壽文題寫景名「抱芋上書」。「抱芋上書」來自明代仙遊名臣鄭紀「為民請命上書輕賦稅」的典故。2017年6月,北京市仙遊商會為紀念母親河木蘭溪源頭列入省級自然保護區,捐建這一景觀,以紀念鄭紀愛民如子的風範。
第三站:桑梓思源一片情
當你前行轉過一個大彎,會看到一塊格外顯眼的圓形大石頭,石上鐫有「清源林」三個紅色大字,一行行楷記載著「清源林」的由來。2012年在京莆籍流動黨員決心回饋桑梓,他們聯袂捐資100萬元,在木蘭溪源頭四周的山坡植造紅豆杉、桂花、香樟、含笑等承載濃濃鄉愁的名貴樹木約2.5公頃。如今,「清源林」鬱鬱蔥蔥,生機一片。去年春節期間,在京莆籍流動黨員企業家又積極響應「踐行木蘭溪治理理念,爭當新時代流動先鋒」號召,眾籌500萬元,栽種寓意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思源林」。
第四站:與「木蘭溪源」合個影
往東前行,一塊高大挺立的石碑赫然映入眼帘,這塊形似一滴水珠的大石頭矗立著,上面鐫刻著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至立於2012年5月題寫的「木蘭溪源」四個紅色大字。這塊「木蘭溪源」石碑,碑文為木蘭溪簡介,旨在喚起興化兒女保護「母親河」的意識。在「木蘭溪源」石碑左邊建有一個清源湖。望著淺而澄清的湖面,那細細的波紋裡似乎深藏著木蘭溪源千年來生生不息的神秘語言。輕風徐拂,一泓蕩漾的碧波,儼然一面長長的鏡子,湖面晃動著喜悅的倒影,許多甜甜的笑靨被魚兒拖回水底,令人心田湧動不盡的遐思……
第五站:枝頭花開競芳華
再往前行,那是一片「巾幗林」。這是市婦聯組織80多名幹部、女性代表共同種下的,有紫玉蘭、深山含笑、紅葉石楠3個品種,共種植100多株。夏花激情,當你駐足觀賞,纖細的枝幹挺立風中,枝頭喜見花開,紅的、白的、紫的,灼灼百朵競芳華。
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百年「長苞鐵杉」
在源頭溪畔生長著數百年的兄弟樹——「蕈樹」
第六站:雲上人間有泉源
順著尋源的路繼續往山谷松柏林行走,此時若有雲起時,那一抹煙霧繚繞的景象,猶如一條乳白色的薄紗,帶你從雲間飄移,其時其景,如夢、如幻、如詩、如畫,讓人仿佛進入了虛無縹緲的天上人間。穿過彎彎曲曲的羊腸小路,回歸自然。你瞧,在一個大紅的「源」字小石碑旁,一股細細的水流泉眼由石間緩緩湧出注入一汪綠池,綠池有兩個,均用鵝卵石圍攏成精緻的橢圓狀,池中清泉純淨美麗,清澈明透,一股清香,沁人心脾。那一刻,你也會真正感悟到:悠悠木蘭溪的源頭竟然是一滴滴的泉水,正是它們匯聚成了滾滾波浪,浩浩蕩蕩向東奔流注入興化灣。
▲一滴水泉源 許武/攝
美食:生態鄉味勝佳餚
一方水土滋養一方人,一道美味慰藉一寸心。在歡樂的旅行中,渴了,有源頭的甘泉為你解渴;餓了,有源頭的美食,它們都是生態的鄉味佳餚,有皮薄酥軟的「九冬蒔」、濃濃鄉味的「肉飯」、沁人心脾的「苦菜豬腳湯」、禦寒補氣的「全羊湯」等,每一道美食,都會讓你飽嘗著濃濃的鄉情,感受著深深的記憶與鄉愁。
往 期 經 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