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書學理論家 孫過庭

2020-12-27 騰訊網

古代書家和作品欣賞

系列之三

萬 凡

在中國幾千年的漢文字書寫演變史中,自秦漢李斯、程邈、張芝以來,代有名家,魏晉有鍾繇、衛夫人、王羲之、王獻之、王僧虔、陶弘景,隋唐有智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李世民、孫過庭、李邕、李陽冰、賀知章、李白、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李煜,宋元有歐陽修、範仲淹、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佶、趙構、嶽飛、陸遊、朱熹、姜夔、文天祥、趙孟頫、鮮于樞,明清有文徵明、董其昌、李東陽、王鐸、劉墉、鄧石如,民國後有董作賓、吳昌碩、于右任、林散之、沙孟海、趙樸初、啟功、李志敏等等,可以說數不勝數。在這浩瀚燦爛的星漢中,選錄古代的幾家及代表作,大家共同欣賞。

唐代書學理論家孫過庭

唐代書學理論家 孫過庭

孫過庭(646~691),名虔禮,字行。杭州富陽人,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

孫過庭「好古博雅,工文辭,得名於翰墨間」。他擅長楷、行、草諸體,尤以草書著名。今存《書譜序》,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跡、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六部分,文思縝密,言簡意深,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中許多論點,如學書三階段、創作中的五乖五合等。有墨跡《書譜》傳世,本身亦具書法藝術價值,其文章更具理論價值,是我國關於書法理論之重要著作,它對書法欣賞、技巧等方面至今仍有重要現實意義。

唐代 孫過庭《書譜》

唐代 孫過庭 隸書

唐代 孫過庭《書譜》

唐代 孫過庭書法

嵊州 金庭觀 萬凡攝

編輯排版:厲益凡

相關焦點

  • 怎樣理解唐朝書法家孫過庭所說的「既知平正,務追險絕」?
    唐代著名書法家孫過庭把學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書譜》)這種分法頗類似於那句著名的哲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 書法界傳來喜訊,一幅唐代草書在敦煌問世,其價值無法估量
    到了唐代,「筆法」則一直靠著家族和師徒之間流傳,在拓片與印刷術並不普及的時代,筆法的傳承靠的是手把手傳授,所以一時間大師林立。    唐人《草書法華經》宣紙長卷  而在機緣巧合之下,其中一件極為罕見的唐代草書經卷,回歸國內,此帖一出,便引發了書法界的強烈反響,如今此帖被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 古代的書法理論,內容涉及面廣,奠定了對後世影響極大的書學基礎
    這一時期,朝野上下尚藝之風尤為熾熱,帝王臣子對新書風趨之若鶩,草、行、楷書各體演進日漸成熟,書法已成為一門學問,時人稱之「書學」。由於政務日繁,從事書寫的官吏也逐漸多了起來,「令史」、「侍書」、「書學博士」、「中書舍人」等官職得以建立,從事書寫的官吏系統較之漢代明顯更為發達,因書入仕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 蘇聯軍事家和軍事理論家,蘇聯元帥
    鮑裡斯·米哈伊洛維奇·沙波什尼科夫(Boris Mikhailovitch Shaposhnikov,1882年10月2日—1945年3月26日),蘇聯軍事家和軍事理論家,蘇聯元帥(1940),第七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蘇聯第一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 學歐楷,別被孫過庭的「復歸平正」給帶偏了
    孫過庭對於書法學習的建議就是這樣的,「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即能險絕,復歸平正。」
  • 唐代歌舞音樂與酒文化
    酒與音樂相互交織,不論是歷朝歷代統治者的歌舞昇平,文人貴族宴請賓朋時的即興詞作,還是酒肆樂伎的以酒佐興縱情歌舞,酒已經成為唐代歌舞音樂中重要的藝術符號和文化精神。酒文化在唐代經歷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劉禹錫云:「無人不沽酒」,就是對唐代酒業繁榮的真實寫照。
  • 千唐志齋:千餘品飽經滄桑的唐代墓誌 記錄下唐代書法演變歷史
    ,或坎坷曲折,或傳奇神秘,或平淡如水……清清冷冷中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斕的唐人生活畫卷,以獨特的方式留下一部形神兼備的唐代書法演變史書。因這些墓誌大部分都是唐代的,於是,這座窯洞被命名為「千唐志齋」。 《千唐志齋藏石目錄》記載,當年張鍅鑲嵌在牆壁上的各類墓誌共有1578品,除了唐代墓誌,還有西晉、五代、宋、元、明、清、民國的墓誌。 千唐志齋博物館館長陳花容說,近年來,博物館又陸續從民間徵集墓誌近千品,目前共藏墓誌石刻2500餘品。
  • 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唐代的邊塞詩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無論在文學藝術價值還是在歷史研究價值上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們研究唐代文人思想、唐代歷史戰爭最珍貴的文獻。邊塞詩可以說是唐詩中地位最高的,最能體現「盛唐之音」、「盛唐氣象」。唐朝著名的詩人幾乎都有寫過邊塞詩。
  • 唐代金銀平脫寶相花銅鏡簡介
    唐代金銀平脫寶相花銅鏡 這件展品可以說是唐代銅鏡的典型代表。此鏡於1993年3月經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專家組覆審,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精品賞析 唐代海獸葡萄鏡
    唐代是我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唐初期,銅鏡的紋飾主要以海獸為主,海獸鏡比較盛行;唐高宗至唐德宗時期,銅鏡裝飾上出現了新形式、新題材、新風格,富麗絢爛;而唐德宗至晚唐時期,則主要流行對鳥鏡、瑞花鏡、盤龍鏡等。
  • 唐代飲酒詩:唐代酒與詩的完美邂逅,醉了整個盛唐
    在這盛世高歌之背景下,唐代子民的臉上有了較多的笑容與愜意。清末學者王國維曾在《宋元戲曲史序》有過很經典的總結:「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因此,「唐詩」也就成為有唐一代文學的「全權代表」。
  • 文物說:唐代梅枝仕女俑
    由於唐代經濟的繁榮以及厚葬之風的盛行,陶俑數量很多並且從題材到面貌都有了很大的發展。當時工匠在"以胖為美"風尚的影響下,根據女性的等級地位,刻畫出許多不同形象的仕女。這件仕女俑身著唐代典型服飾,身形豐滿,面部圓潤,繼承了唐代中期主流的審美。仕女手持一枝梅花,微微抬頭,閉眼的神情似在細嗅梅花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