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學習了光圈影響進光量與景深,快門速度影響曝光時間和動作。這兩項參數與感光度結合起來,就可以確定影像的最終曝光程度,三項參數缺一不可。本文為大家帶來感光度的介紹與運用。
ISO感光度是什麼?
感光度是曝光三要素重要的組成之一。
在膠片相機時代,感光度是膠片對光線的敏感度,低感光度值銀鹽分布很密集,所以能拍出清晰細膩的影像,高感光度值時銀鹽顆粒粗大,所以拍出的照片有顆粒感。而在數位相機時代,感光度是感光元件對光線的敏感度,可以自由控制感光軟體的感光能力。
感光度在相機上用數字表示,如iso100,iso400,iso1600,iso3200來表示,感光度數值不同,有高有低,當數字較低時,表示感光元件對光的靈敏度越低,低感光度帶來的成像優異,畫質細膩。反之,高感光度提高晶片感光能力的同時會增加很多肉眼可見的噪點,數值越高越明顯。
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中,低感光度可以拍出畫質細膩、清晰的照片。
但有時候難免會在弱光環境中拍照,如太陽落後的外景、昏暗的室內,想在這種光線下捕捉高速運動的主體並凝結畫面,就可以提高感光度。另外,較高的感光度能令你在禁止使用閃光燈的弱光環境中拍攝,對於在博物館這類不允許使用閃光燈的場合,提高感光度是理想的做法,但不是唯一的做法。
前面了解了光圈影響進光量與景深,快門速度影響動靜效果與曝光時間,而感光度是可以輔助前面兩項參數進行等量曝光。
例如,當你在弱光環境下拍攝跑步的人,光圈已經開到最大,快門速度是安全快門,照片的曝光正常,但人物的動作拍的非常模糊,此時,就可以增加感光度,提升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為了維持當前曝光情況,就增加快門速度,減少進光時間,快門速度增在提高後,就能順利的捕捉到主體凝結時的樣子。認識相機:什麼是快門?安全快門又是什麼?看看快門帶來的效果
通常情況下,主要以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這兩種物理曝光來控制曝光,感光度會影響畫質的細節表現,理論上來說這項參數越低越好,它是輔助光圈和快門來等量曝光所用的,如果會換算級別,就能拍出任意一種凝結效果或景深效果。
ISO感光度和曝光度之間的關係
光圈和快門都有擋位,而ISO同樣是有擋位。
單眼相機的ISO整擋有:100、200、400、800、1600、3200、 6400、 12800等,這是常見的感光度參數。
ISO200是ISO100的2倍,ISO 400是ISO200的2倍。當ISO100提高至ISO200後,曝光量增加一級,由ISO200增到ISO800,曝光量增加2級。在每兩極之間仍然有1/3或2/3級的ISO值參數,如160,320, 640等,與快門、光圈的擋位相互對應。
高ISO感光度
閃光燈不是萬能的,有些場景不能用閃光燈拍攝,除了距離限制以外,靠近主體使用閃光燈會影響照片氣氛。高感往往用在紀實攝影、新聞攝影等,記錄信息或抓拍高速運動主體目標為主,畫質為次。星空攝影也用高感,但這是特殊的題材,以後會專門講星空攝影。
低ISO感光度
弱光環境中也並非是只能用高感拍攝,如果場景中沒有必須捕捉的靜態元素,就可以降低快門速度增加進光時間,仍能拍攝出清晰的畫面,但低於安全快門參數,必須用三腳架,主體也不能保證完整清晰地捕捉到,會出現線性模糊。
人像攝影、風景攝影、產品攝影等,都要求清晰高質量,畫質和內容都非常重要,拍攝時應當考慮光圈景深變化、快門速度凝結與否、噪點多的影響,綜合判斷後,可以通過等量曝光達到預期的拍攝效果。
噪點和ISO感光度
噪點指在高感下拍攝的照片中出現的雜色點,因為提高感光度需要增強信號,在增強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雜訊,這是數位相機的固有特徵,由於相機CMOS尺寸不同,相同高感所帶來的噪點數量也不一樣。
總結
使用數位相機拍攝,需要在高感光度和低感光度之間做取捨,根據題材和器材來定,每個人所接受的程度不同,因此,具體使用多少感光度,因人而異,不過,我建議,日常拍攝時使用100-800之間,畫質都能接受,在1600以後,就需要在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上做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