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是如何處理重傷士兵的?日軍老兵至今都感到心寒

2020-12-22 漫談歷史中

日本士兵在二戰時期是最瘋狂的士兵,為了天皇甚至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並以此為榮,但遺憾的是日軍高層甚至天皇並沒有多看重他們的生命。到了戰爭末期,日本帝國主義無力回天,於是各種殘忍的自殺武器被研製出來,例如著名的「神風特工隊」、「櫻花自殺彈」、「回天魚雷」,無一不控訴著日本人在戰爭中的冷血,而日本人對於受傷老兵的作法也堪稱殘忍。

首先讓我們看看美國人在二戰時期對於士兵的態度。大家看過的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為什麼要大費周折的營救瑞恩?,因為家中的兄弟只剩下他一人,老母親孤獨的在家中等待著自己唯一個兒子的消息。就這樣,一支美軍小分隊出發營救最後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將瑞恩安全帶回,但是老美覺得這是值得的,這件事是符合他們價值觀的。

但是反觀日本,他們對於士兵的生命可以說如同視為草芥,士兵的死亡在戰役勝利面前不值一提。

首先,隨軍出行的衛生兵只配有少量的急救藥品和器械,所以在戰場上只能夠對傷員進行簡單的傷口清理與包紮,如果傷勢較為嚴重就毫無辦法,只能夠轉入戰地醫院進行治療。但是戰地醫院也不是這麼好進的,要等到戰役結束之後才能夠運送傷員因為在戰鬥當中,指揮官可沒有閒工夫去關注傷員。如果戰役失敗,傷員就只能等死,只有勝利的人才能夠進入到戰地醫院。

而日本這麼一個小國家,醫療資源也是十分的稀缺,所以寶貴的醫療資源一般都是用在高級軍官身上,而普通小兵就只能夠自求多福了,希望醫生可以看到自己。

一般受傷的日本士兵會受到以下對待:

受到治療。在緊張的戰場環境當中,受到如此待遇的鬼子就要燒高香了,碰到的機率少之又少。在戰場上讓其自生自滅。留幾個手榴彈,光榮玉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紫日》這部電影,在電影最後,瘋狂的日本士兵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之後紛紛崩潰,他們圍在一起拉線手榴彈,口中喊著大日本帝國萬歲,在爆炸聲後化為碎片,連婦女老人小孩也不能倖免,被日軍強行拉響手榴彈。被自己人刺殺。硫磺島海戰中,面對美國人的攻勢,日軍自知無法阻擋,在戰鬥的最後階段,日軍將傷員全部殺死,組織起士兵向美軍發起自殺式進攻。注射空氣針。緊急撤退時,因為傷員跟不上行軍步伐,會被強行注射空氣真。當大量空氣快速進入人體時,由於心臟的搏動,會導致阻塞肺動脈從而導致猝死,會在極度痛苦的過程當中死去。

不管在哪個國家,士兵都是要被尊重的,他們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可以放棄生命,而日本民族的這種做法也預示其滅亡,難怪有美軍官員坦言:日本是一個瘋狂的民族!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日軍真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殘忍嗎?看「老兵」如何說的
    日軍在二戰時期的表現可以說是喪心病狂,我國也曾經根據二戰的歷史拍攝過不少電視劇,不可否認在這些抗日劇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尊重史實的神劇,不過也有一部分電視劇還是值得一看的。但這些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將二戰時期的日本兵刻畫得十分殘忍,這也讓很多人好奇,當年的日本兵真的像電視中所演的那麼殘忍嗎?
  • 二戰時的日本兵,真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殘忍嗎?聽日本老兵怎麼說
    日軍在二戰時期的表現可以說是喪心病狂,我國也曾經根據二戰的歷史拍攝過不少電視劇,不可否認在這些抗日劇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尊重史實的神劇,不過也有一部分電視劇還是值得一看的。但這些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將二戰時期的日本兵刻畫得十分殘忍,這也讓很多人好奇,當年的日本兵真的像電視中所演的那麼殘忍嗎?
  • 二戰日軍投降回家後,妻子都用什麼方式迎接他們?士兵:不如戰死
    在二戰前期,美國其實並沒有參加戰爭,因為戰爭沒有波及到美國本土,所以美國當時只是想利用戰爭賺錢,但是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不得不向軸心國宣戰,美國參戰之後二戰的進程也隨之加快。在二戰後期,義大利和德國先後投降,當時就只剩下了日本,然而在歐洲戰場結束數月之後,日本也在盟軍的打擊下宣布了無條件投降。當時日本投降的時候其實還擁有數百萬日軍部隊,這些部隊在日本投降之後也就解散了。
  • 二戰日軍內耗有多恐怖?士兵趁亂放黑槍,深夜殺掉長官!
    《骷髏的證詞》一書中記有這樣荒謬的一幕:菲律賓戰役中,4名日軍士兵未能堅守職位,遭到一名上尉毆打。說實在的,當時的日軍在美軍的圍追堵截下早已糧絕,別說拿槍作戰,許多飢腸轆轆的士兵連站直的力氣都沒有了。當晚,這4名士兵就趁他們的長官熟睡時將其殺害,把屍體做成燒烤。
  • 二戰時,為何日本的傷員最少?老兵回憶:直接一刀捅死或打空氣針
    戰爭,是矛盾鬥爭表現的最高形式,同時也是最暴力形式,一旦某個國家或組織決定發起戰爭,那麼後果都將是非常嚴重的,從古至今,無論中外,人類對戰爭都是不認可的。
  • 二戰日本士兵真像影視劇中演繹的那樣兇殘嗎?聽日本老兵如何說
    以上這段文字,是日本侵華老兵東史郎在參加南京之戰前寫給母親和兄弟的遺書,這份遺書寄回日本後,被他的母親保存下來,後來在法庭上他揭示日軍的殘暴行徑時,將其展示,並深深為自己當年的做法而感到慚愧
  • 二戰時,這位日軍下了一道簡單的命令,60年後英國老兵赴日本報恩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日本海軍都沒有人性,還是有部分日軍有良知的,工藤俊作就是當時這樣一位日本軍官。原本還抱有一線生存希望的盟軍徹底死心,只求日軍在掃射時給自己留個全屍了。 但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工藤俊作並沒有讓下屬對海裡漂著的盟軍進行掃射,而是對下屬了道簡單的命令「喂,救起他們。」同時,他還撤掉了軍艦上的日軍軍旗,換上了海難救援的國際信號旗,同時還放下了供盟軍攀爬的繩梯。
  •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整個二戰,在戰場正面交火上德軍一直很恪守基本準則,很少出現故意射殺敵軍醫務兵的情況。如果有德軍狙擊手專門瞄準盟軍醫務兵開火,德軍對違反規定的士兵處罰會十分嚴厲。而且不僅對待醫護兵如此,在西歐戰場,如果盟軍士兵去打水,只要沒有攜帶武器,德軍一般也不會射殺。因此,西歐的美軍醫務兵的傷亡大部分來自流彈或者炮火,他們應該感到很慶幸,對手德國人至少比較「紳士」。
  • 日本士兵懼怕啥?不是美軍的飛機大炮 而是「精神注入棒」
    利刃/縱橫論縱觀世界歷史,二戰的日軍絕對算是一支非常兇殘的部隊,日軍士兵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堪稱兇殘至極。不過,即使是兇猛的日本士兵也有自己害怕的東西。中國的遊擊隊、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和航空母艦等等,這些都是令日軍聞風喪膽的存在。
  • 二戰時日本士兵都會背個包,他們的包裡都裝了些什麼?為何不離身
    李漁《奈何天·密籌》引言日本人此前發動了非正義的侵華戰爭,而這場戰爭中,日軍離開本土來到我國,到處燒殺搶虐。中國人民對這樣的為行為恨之入骨,最終全民族一致抗日,將作惡多端的日本人趕出了中國。在二戰中,日本除了侵略中國,還侵略了周邊一些小國家,當時日本軍隊做了很多壞事,受到了全世界的譴責。
  • 戰場上是如何處理犧牲士兵的,日軍處理方法居然還分等級,不人道
    士兵上戰場最可怕的不是死亡,因為作為戰爭就會有死人的發生,因此他們在上戰場之前一般都有心理準備,而最讓他們害怕的是自己死後會在受到怎樣的處理?一般人,特別是作為東亞國家,對於人死後的處理可是相當的。
  • 二戰日本軍官囂張跋扈,能隨意打罵士兵,但有黑道背景的卻不敢惹
    由於日本人的「尚武」精神,用軍國主義思想給日軍洗腦,成為了日軍長官毆打下級理由。日本軍隊認為只有能接受體罰的士兵,在戰場上才不是廢物。所以在一些抗日劇中,就經常看到日軍長官抽打士兵耳光,真的是見怪不怪了。日軍上級打下級是毫不猶豫地抬手就打,被打的士兵還要畢恭畢敬地說:嗨依。
  • 戰爭與人性的考驗,二戰期間日軍食人往事
    對於一些二戰倖存者來說,揭露日本戰爭罪行的真相(比如吃人),成了他們的執念。困守高黎貢山的日軍,在吃光了所有乾糧之後,開始以陣地前的屍體為食。其實,真正讓我心情複雜的,是在這之後發生的一件事——在掌握日軍食人的確切證據後,美軍顧問馬上提議將此事公之於眾,以顯示日軍的殘忍與野蠻。但出於某種考慮,國民政府卻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下令對整起事件嚴加保密。」奧崎謙三就是這樣一位倖存者,他是日本皇軍的老兵,也是1988年紀錄片《前進,神軍!》的主角。
  • 二戰時,日本士兵每天都有肉吃,肉是哪裡來的?真相令人淚目
    導語:二戰時,日本士兵每天都有肉吃,肉是哪裡來的?真相令人淚目食物是戰爭時期的必備物品,軍隊打仗要填飽肚子,如果吃不好也穿不好的情況下,戰鬥力就會縮減,丟掉整場戰役都有可能,二戰時期我軍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卻還能夠取勝,完全都是靠毅力撐過來的,沒有先輩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生活。銘記歷史是作為後輩的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 二戰時朱可夫評價日軍士兵勇敢,將軍很垃圾,這個評價是否靠譜
    朱可夫在諾門坎戰役後,曾經評價日本士兵訓練不錯,執行命令堅決,戰鬥意志也很頑強,不肯投降戰鬥到死,甚至在絕境下會自殺。不過朱可夫對於日本中高級軍官評價很低,認為他們戰術落後,不懂得運用火炮和坦克。朱可夫這個評價並沒有錯,實際上美國、德國等國對日本軍隊的評價也是差不多。認為日本士兵很勇敢,但是高級軍官經常讓士兵進行無意義的決死衝鋒,白白損耗士兵,其指揮水平還停留在一戰時期。由此可見朱可夫的評價並非是無中生有。以當時蘇聯、德國、美國等強國的標準來看,朱可夫這個評價並不算錯。
  • 「90鋼盔」有效提升了日軍陣亡率?二戰日本鋼盔前世今生
    日本明治維新後,在多方面開始學習借鑑歐洲,特別是軍事裝備方面完全可以說是照抄,鋼盔當然也不例外。 1904年日俄戰爭中,因為當時鋼盔在世界上並沒有流行開來,所以日俄雙方都沒佩戴鋼盔,但可以看出日軍軍服是仿法國式的。既然師從法國,那麼後來在裝備鋼盔方面,也就學習了法式的"亞德裡安"鋼盔,日軍於是生產出了″櫻花盔",因盔頂有一朵櫻花圖案而得名。
  • 美國老兵憶二戰:相約去看 《鋼鋸嶺》 日本應正視過去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我當時正在接受訓練,準備11月進攻日本本土。戰役如果如期進行的話,我很可能不會活著回來了。二戰的勝利拯救了我的生命,也合理地為珍珠港報了一箭之仇。」「同日軍奮戰82天後,我開始為日軍士兵感到惋惜,」惠特克說,「他們受到上級的虐待,忍飢挨餓,而且是為一場註定失敗的戰爭而衝鋒陷陣。他們甚至被指令在戰敗後自殺。
  • 侵華戰爭中的日軍屍體是怎麼處理的?
    二戰時的史達林格勒會戰,德軍150萬兵力被殲33萬,光屍體留在蘇聯14.7萬,全部拉回德國安葬?那是不可能的。 怎麼辦? > 土埋萬人坑 為防止屍體汙染,對敵方的士兵屍體,在戰爭告一段落時,部隊會找一個地勢稍高、容易挖掘、遠離水源、相對乾燥的地方,挖一個萬人坑,把敵方士兵屍體集體掩埋。
  • 二戰最後投降的日軍士兵小野田寬郎,是怎樣一直頑抗到1974年的?
    李三萬摘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籤訂無條件投降書。二戰至此結束,但還有極少數沒有接到投降命令的日軍還在繼續負隅頑抗,最後一名日軍士兵小野田寬郎,一直到1974年3月才投降,他是怎麼堅持這麼久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 人高馬大的蘇軍士兵,為何在刺刀戰中不敵日本士兵
    因為毛子人高馬大,又有戰鬥民族的外號,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拼刺刀蘇軍一定比日軍強。不過從張鼓峰戰鬥結果看有些讓人大跌眼鏡。在戰後的傷情統計中,有110名蘇軍士兵是因為白刃戰傷亡,而日軍則只有4人。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