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士兵每天都有肉吃,肉是哪裡來的?真相令人淚目

2020-12-22 迷彩前沿

導語:二戰時,日本士兵每天都有肉吃,肉是哪裡來的?真相令人淚目

食物是戰爭時期的必備物品,軍隊打仗要填飽肚子,如果吃不好也穿不好的情況下,戰鬥力就會縮減,丟掉整場戰役都有可能,二戰時期我軍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卻還能夠取勝,完全都是靠毅力撐過來的,沒有先輩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生活。銘記歷史是作為後輩的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日軍侵華時期,吃的食物非常好,三天兩頭就加菜,完全就好像是來度假一樣。那麼他們這些肉從哪裡來的呢?最早是從本土運過來的,日本計劃一個月就拿下,所以絲毫都不吝嗇,採取最高的夥食標準,結果我軍頑強的抵抗打亂了計劃,為了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日軍開始降低夥食的規格。

不過即便是這樣他們還是有肉吃,而這些肉都是掠奪來的。日本實施大掃蕩的時候,都會對村莊進行掠奪,將大量的食物給搶走,農民們養的雞、鴨、牛、羊等動物,都成為了日軍的囊中之物,本來農民們是養著拿來賣或者過年吃的,結果心血全部都沒了,不少人承受不住打擊選擇了自殺。

這樣的場面讓人感到淚目,而且日軍在進村之後,還會實施臭名昭著的「三光政策」將村子摧毀殆盡,不留下任何痕跡,行為如同畜生。通過掠奪村民的食物之後,日軍就有肉吃了,夥食跟戰爭初期沒有什麼區別。但鬼子如此可惡的行為,激起了愛國人士的抗敵之心。

經過14年的戰鬥,妄圖侵佔我們的日寇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太平洋戰場的失利加上本土受到原子彈轟炸,推動了日本投降的步伐。村民也再也不用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恢復到了穩定狀態。最為讓人氣憤的是,日本挑起戰爭的官員,在接受審判時拒不承認自己的罪行,還妄圖扭曲歷史,簡直無恥至極。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日軍頓頓有肉吃,那麼肉從哪裡來的?真相令人不寒而慄
    我國部隊裡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即「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夥食對於一個軍隊而言,和武器裝備以及士兵作戰素質同樣重要。縱觀古往今來大大小小的各種戰爭,軍糧供應都是打仗前必須要到位的關鍵因素。
  • 二戰各國士兵吃什麼?美軍午餐肉罐頭,日本牛肉罐頭,八路軍呢?
    導語:二戰各國士兵吃什麼?美軍有午餐肉罐頭,日本有牛肉罐頭,那八路軍呢?軍人一直以來都是讓人敬佩的存在,他們以自己的身軀保衛著國家,每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衝刺在前,再苦再累的事情他們都幹過。
  • 二戰時各國士兵吃什麼?別人都是來打仗的,而義大利是來野餐的!
    二戰時各國士兵吃什麼?別人都是來打仗的,而義大利是來野餐的! 大家想必都知道,要打戰戰略物質必須先要跟上,一個部隊如果沒有糧食補給,先別說跟敵人作戰了,恐怕還沒到戰場上自己人就先餓死。戰略物質在整個戰鬥起著非常重要的因素,沒有任何人是不吃飯的。
  • 二戰中的英國士兵都吃什麼?鹹牛肉最難吃,午餐肉是好東西
    如果提起英國的飯菜,相信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黑 暗 料 理 "四個大字。畢竟英國人的飯菜著實是口碑太差,什麼"仰望星空派"、"羊血布丁"這都是有名的黑暗料理了,至於炸魚薯條雖然也不好吃,但卻只能算毛毛雨。可既然英國的菜品如此難吃,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軍士兵都吃些什麼呢?
  • 二戰時的日本牛肉罐頭:1942年後質量直線下降,士兵吃到想吐
    裡面人物的性格,風格,能力,各個方面都明顯!特別是張大彪,在李雲龍口中絕對是值得信任的!在《亮劍》中,李雲龍不管走到哪裡,都會帶上他,說明張大彪不管軍事能力,還是其他地方,都受到李雲龍認可!一直跟隨他身邊!就像狼群一樣,永遠守護狼王!大彪是團級思維,1營長是兼職的,他是正經的團參謀長。雖然解放戰爭時參謀長還沒有下級主官級別高,但至少是團級思維。
  • 二戰各國罐頭裡有啥?美國罐頭被稱為「靈肉」,寧願餓著也不吃
    讓我們來看看二戰期間各國的軍事罐頭裡都包裝的啥。首先是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英吉利的士兵在二戰期間夥食都不錯。他們的軍用罐頭延續了一戰時的製作風格,多為鹹牛肉罐頭。這種罐頭能夠很好得補充能量,並及時補給士兵因作戰而缺失的鹽分。法國是最早製作罐頭的國家。早在拿破崙時期,法軍就開始以罐頭當夥食,相比其他國家的軍隊,這種做法效率奇高。
  • 二戰期間,美軍為何把美味午餐肉罐頭,做得難吃,後勤部:真高明
    然而,在二戰戰場卻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美國大兵在長途跋涉時,往往第一個扔掉的就是一個個罐頭一樣的食品,只保留一些麵包和餅乾。這些罐頭就是讓美國大兵又愛又恨的斯帕姆午餐肉罐頭。不過,斯帕姆午餐肉罐頭,雖然在美軍的眼裡如同洪荒野獸一般,但是在盟軍的眼裡,卻是一道絕美的佳餚,甚至當時的英法蘇聯軍士兵都鍾愛這種罐頭。那麼斯帕姆午餐肉罐頭為何會被美軍嫌棄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斯帕姆午餐肉罐頭。
  • 二戰午餐肉:天堂與地獄之間的美食
    說起午餐肉,這玩意現在是很多小夥伴吃麻辣燙和火鍋必點的食物之一,雖然有肉的名號,但是很多小夥伴感覺就是一個大號的火腿,沒有肉味,因此感覺也就那樣,然而在二戰歷史上,午餐肉可以說是大家共同的記憶,是很多國家品嘗肉味的來源之一,甚至在當時苦哈哈的韓國中如獲至寶,甚至發明了「部隊火鍋」這種食物,流傳至今。
  • 抗日戰爭後期,日軍的肉是從哪裡來的,知道後令人膽戰心驚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為了侵略我國,其實從明治維新開始就在籌謀,布局入侵中國的計劃,日本開始派遣大量人員來中國學習所以日本製造機會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候,他們不論是武器還是糧食,都準備的很充足,這也是剛開始他們能在戰場上遊刃有餘的輕鬆戰勝對方。
  • 二戰日本兵說自家牛肉罐頭連豬食都不如?靠「打秋風」改善夥食
    後來日本人連牛肉都儲備不足了,就把牛血和各種雜糧混在一起冒充牛肉罐頭,普通的日軍士兵只能就地取料,每次「掃蕩」除了打擊八路軍遊擊隊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打秋風」,搶老百姓的雞鴨牛羊改善夥食。戰爭初期日本軍人的夥食還是很不錯的,牛肉罐頭和壓縮餅乾管夠,這在當時相對於國軍的夥食要高出一大截,而且很注意營養搭配。日本軍部還為了日軍士兵的健康制定了專門的夥食條例,每個日軍士兵夥食標準每天不少於500克精米、150克糙米、300克肉和250克醃製的菜類。
  • 二戰時,西方國家的夥食有多好?美軍用罐頭擦鞋,義大利的更過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最慘痛的一次人類大規模戰爭,在二戰中,許多國家參與到戰爭中來,今天我們不談那些叱詫風雲的大將,也不談巧奪天工的防禦工事,今天我們要來說一說吃飯的問題,看看在二戰時期,各個參戰國家的士兵吃得都怎麼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自古以來充足的糧草供給就是穩定軍心的第一要素,為此曹操不惜借監糧官的項上人頭一用,來保證軍心穩固。
  • 日本海軍的夥食怎麼樣?陸軍吃不起飯的時候,海軍可以大魚大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日本陸軍的夥食可以說是最差的了,雖然說紙面寫的看上去還不錯,可實際作戰中卻基本吃不飽飯,有的時候都要喝泥湯,吃草根。然而日本海軍卻完全不一樣,不僅頓頓白米飯,能吃到海魚,甚至於士兵都能吃到西方菜系的菜餚。同為日本軍隊一員的陸海軍之間的夥食差距,差距之大簡直讓人無語,似乎他們不是一個國家的軍隊。
  • 二戰期間日軍食人往事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儘管這些實驗很恐怖,但有一項指控要更令人髮指——吃人。據美國律師稱,至少有一名囚犯的肝臟被移走、煮熟,並供應給日本軍官。雖然後來在這起案件中,關於吃人的指控被撤銷了,但毫無疑問,一些日本士兵在二戰期間吃了人肉。有時,他們吃人肉時甚至不餓。
  • 午餐肉罐頭這麼好吃,二戰時美軍為何做得很難吃?其實這招很高明
    從古至今,對於所有國家所有時期,戰爭時期的糧草供應都是至關重要的。很多戰爭拼到最後,拼的都是後勤保障,而在二戰期間,美軍的後勤一直是非常令人羨慕的。當時美軍軍營中最常見的食物就是午餐肉罐頭,這種食物便於攜帶便於儲存,並且能夠快速補充能量,是行軍途中的佳品。而且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國家的軍人或許飽飯都吃不上,但是美軍卻對著那些午餐肉罐頭直搖頭,這麼高的標準他們依然不滿意?這是怎麼回事呢?
  • 日本禁肉長達千年,明治天皇卻帶頭吃牛排,李鴻章:此乃大清之患
    2、在日本古代,畜牧業並不發達,很少有人以養牛為業,農民主要以農耕為主,農作物很多都是從大唐傳來的。農民一家最多只養一頭牛,牛是用來耕地的,馬更是稀少。誰也不可能將家中唯一的耕牛屠宰吃肉。日本實行「禁食肉」的這1200多年裡,日本人連蒼蠅、螞蚱肉都不敢吃。
  • 二戰時期,美國士兵喝可口可樂,日本彈珠汽水,那中國軍人喝啥?
    二戰開始後,美國派了許多士兵去到一線,當時美國軍隊訂購了許多的可口可樂,作為美國士兵的戰備物資。這種碳酸飲料優點明顯,給人以輕鬆愉悅感。戰場上的士兵們,每天都在面臨生與死的考驗,壓力巨大。如果有這麼一瓶可樂,它的爽快口感能夠幫助放鬆身心,而且一瓶可樂的熱量很大,有時候軍需物資不足時,它可以暫時充當後備補給。
  • 怪不得這個午餐肉能賣爆全網,原來它90%全是肉,吃起來香味十足
    其實,午餐肉這個名字來源於美國,這款肉類食物流行於二戰時期,40年代的時候,午餐肉在它作為美國士兵的軍糧,當戰士們餓了的時候吃上一點午餐肉,可以快速的給身體補充能量!到80年代的時,午餐肉才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午餐肉吃起來肉質細膩,口感鮮嫩,風味清香,記得小時候,如果能吃上一頓午餐肉,別提有多高興了!
  • 就等你了,午餐肉只能中午吃麼?原來我們都誤會了
    簡單一點說,是把肉製成肉泥,加入輔料。二戰時期,午餐肉是必備的軍需物品,我們在一些二戰影片上時常看見士兵 吃這種肉製品,它便於攜帶保存,美味又富含能量。不就是一坨肉麼?為什麼叫午餐肉呢?只能中午吃麼?午餐肉只能中午吃麼?午餐肉只能 烤著吃麼 ?原來我們都吃錯了。每次逛超市孩子都喜歡買各種各樣的午餐肉,開始我以為是它的營養成分合適中午吃,原來是人家中午的時候流行吃這種肉製品才叫這個名字,原來午餐肉的吃法多種多樣。
  • 二戰日軍每頓都吃肉,那麼肉是從哪來的呢?
    俗話說得好,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直到1945年日本天皇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人類文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才正式落幕。我們中華民族14年來的抗日戰爭,也是我們民族取得最後勝利的一個標誌。特別是有些所謂的「雜牌軍」,很多士兵連最基本的飯碗都沒有,何來戰鬥力!很多戰士為了填飽肚子都得吃一頓摻了老鼠屎的「八寶飯」。對於一些受傷的中國士兵來說,他們的「治療」相對要好一點,能夠吃到一些比較乾淨的食物,比如稀稀落落的麵糊,隔了三天還能喝上幾口白糖水。
  • 我與午餐肉罐頭的故事
    深夜肚子餓時,泡麵是神器!在部隊時,有一次因為出外勤回來晚錯過飯點,飢腸轆轆的我偶爾吃到了一次炊事班的加餐。二戰時美國單兵口糧實在豐富二戰時被美國大兵嫌棄的世棒午餐肉罐頭,卻是英國、蘇聯、中國等盟軍士兵的大愛。美國大量援助的這種肉類替代品幫助了很多國家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