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起英國的飯菜,相信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黑 暗 料 理 "四個大字。畢竟英國人的飯菜著實是口碑太差,什麼"仰望星空派"、"羊血布丁"這都是有名的黑暗料理了,至於炸魚薯條雖然也不好吃,但卻只能算毛毛雨。可既然英國的菜品如此難吃,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軍士兵都吃些什麼呢?
如果從紙面上看的話,英軍士兵的夥食還是可以的,味道上或許不可恭維,但起碼管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按照英軍制訂的標準,一名士兵一日的配給清單如下:
565克麵包或是455克的餅乾,有時餅乾也會換成麵粉,讓你自己做個烤餅。
565克的鮮肉或是凍肉,也可能配發給你455克的罐頭肉和可以打死人的硬鹹肉,另有115克燻肉和230克新鮮蔬菜——任何蔬菜、可能是圓白菜和洋蔥或是土豆和胡蘿蔔。
調味品則有115克果醬、85克奶酪、14克鹽、5克胡椒粉、2克黃芥末。
飲品上則包括20克紅茶和配套的85克方糖,以及140毫升橙汁和70毫升的朗姆酒。
需要指出的是,英軍和德軍配發的戰地配給不同,德軍士兵的配給在戰場上屬於可以直接食用,或是經過簡單加工就可以吃的範疇。而英國士兵的配給則完全是需要在戰場上現場製作,不用考慮後勤分隊,他們不管做飯這事。配給清單裡提到的蔬菜和肉大多是未經加工的,需要士兵在戰場上將其自行切成小塊,然後放入自己的飯盒裡做成燉菜。一戰時期英軍還有一個明確的教程,教導士兵如何在戰場上製作食物,並且在生火時不會被敵人發現。
至於配給裡提到的麵粉,這可是英國軍隊的傳統藝能了。相比於歐洲大陸上的各國士兵,喜歡在戰場上把找到的任何食材做成燉菜,英國士兵更喜歡在戰場上做個烤餅出來。那麵粉就真的是讓士兵自己在戰場上動手揉面,把配給的肉和蔬菜,或是你找到的任何食材切碎後揉進面裡的一部分放到面裡,最後把這麵團變成放到燒熱的巖石上做成烤餅。這可是18世紀就在英國軍隊裡流傳的烹飪方式了,歷代英國士兵都得學會這個本事。
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夥食標準有段時間下降的十分嚴重,因為自從敦刻爾克撤退之後,法國很快就向德國人投降了,只剩下英國還在英倫三島上堅持抵抗。這時候的英國處境相當的不妙,因為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大多要捍衛本土,所以護航任務只能交給驅逐艦和輕型巡洋艦。可這個時候大西洋裡遊弋著德國人的潛艇和軍艦,而且正獵殺英國的商船,所以英國的糧食供應就出現了問題,整個英國的夥食標準都開始下降。
英國軍隊自然也不能避免的受到影響,所以士兵們領到的補給裡就出現了一種十分可怕的食物——鹹牛肉罐頭。這種食物是大航海時代的產物,地位和二戰裡的斯帕姆午餐肉差不多。因為當時在海上要保存食物並不容易,畢竟食物很快就會出現變質。因此醃製食物就成了必備首選,鹹牛肉就是這麼出現的。一般是通過將牛肉煮熟後曬乾,然後撒上大量的鹽進行醃製。
這樣的好處是牛肉的水分被完全蒸發,而且鹽分十足且乾燥的鹹牛肉也不容易滋生細菌,自然也就可以保存很長時間。而壞處就是這些鹹牛肉會變得十分堅硬,而且保質期變得十分漫長。隔壁的美國海軍對此就深有體會,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海軍官兵赫然發現,他們竟然還有大量的生產於南北戰爭時期的鹹牛肉。這些鹹牛肉如今已經變得異常堅硬,有些美國士兵甚至將其雕刻成船模,然後刷上油漆掛在房間裡。
而英國士兵手上的鹹牛肉也就比美國的好一點有限,起碼他們手上的鹹牛肉罐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當然了,那些參加過一戰的老兵可能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因為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裡吃過的生產於18世紀早期的鹹牛肉,甚至於還有倒黴蛋吃過生產16世紀的,硬的可以打死人的鹹牛肉。事實上,英國海軍還真的有不少這樣年份百年的鹹牛肉,這些都是舊日的戰備庫存了,如今正好都拿出來用上。
如果英國士兵想要吃這些硬的可以打死人的鹹牛肉,絕對是不可能直接食用的,那樣的結果多半是崩了自己的牙。如果英軍士兵想要食用鹹牛肉的話,就必須和這些鹹牛肉進行戰鬥。通常做法是要把這些鹹牛肉放到開水裡煮,有時乾脆就是通過將罐頭來回摔打,或是用槍託狠狠砸鹹牛肉的方式。如此難以下咽的食物,英軍士兵還能吃下去,也是難為了這些英軍士兵。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這時候的英國士兵吃的不怎麼樣,每天要面對難以下咽的鹹牛肉,可這夥食待遇還是比北非的德國非洲軍團好上了太多。因為當時北非的德軍後勤比英軍差了不止一星半點,連隆美爾每天只能吃極少的食物,味道更是不怎麼樣。而北非的英軍士兵卻能吃到硬餅乾和鹹牛肉、更有果醬和水果罐頭,甚至於還有朗姆酒喝。英軍的夥食讓德軍萬分羨慕,如果能在戰鬥裡繳獲英軍的食物,那德軍士兵差不多能活活美死。
但即便如此,英國士兵還是認為德國人吃的比他們好,估計很大的程度就是因為這個鹹牛肉實在太難吃了,以至於英軍士兵認為德軍的黑麵包更好吃。
不過這個局面在1942年發生了改變,畢竟自美國加入戰爭之後,英軍的後勤標準就出現了提升。其中美國生產的斯帕姆午餐肉無疑是士兵們最喜歡的食物,因為它的味道遠遠要好於他們自己的鹹牛肉,無論你是把它做成燉菜,還是將它直接當成餡料加進餅裡,它的味道都比鹹牛肉好太多了。最重要的是你不需要向對付鹹牛肉一樣,將斯帕姆午餐肉來回的摔打。而且斯帕姆午餐肉本身可以直接食用,這就讓英軍士兵在戰場上省事了許多。
斯帕姆午餐肉的出現,讓英軍幾乎在一夜之間丟掉了自己的鹹牛肉,追捧起了美國的斯帕姆午餐肉。事實上,不僅僅是英軍士兵喜歡斯帕姆,英國民間對斯帕姆午餐肉同樣喜愛。柴契爾夫人就曾回憶,自己在1943年的節禮日,她的朋友前來拜訪她,當時她所能用來招待朋友的最好的食物,除去萵苣和土豆之外,就只有斯帕姆午餐肉了。她的朋友對此感到十分滿意,坦言這是非常豐盛的飯菜。
至於美軍那些大聲辱罵斯帕姆午餐肉,認為斯帕姆午餐肉是下水肉的美軍大兵,則成為了英軍官兵眼裡的混蛋。在諾曼第戰役之後,美軍第4步兵師有兩名英軍軍官來訪,這兩名英軍軍官經過該師的食堂時,聽到美軍士兵抱怨食堂頓頓都有斯帕姆午餐肉,頓時覺得這群"揚基佬"太嬌生慣養了。於是這兩名英軍軍官直接拿起對方餐盤裡的午餐肉扔到地上,然後又撿起沾滿泥土的午餐肉吃了下去。那意思明擺著是告訴美軍士兵,和我們比你們這吃的夠好了,你們就別抱怨了!
不難想像,如果不是英軍提供的夥食過於差勁,英國人也不會做出這個舉動來。顯然他們是已經被自己國家的夥食給逼瘋了。
參考文獻:《Victory is in the Kitchen: Wartime Recipes》
《How We Lived Then: A History of Everyday Lif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Taste of War: World War Two and the Battle for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