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十分難學,相對於初中數學來說,這部分數學知識概念很多,也複雜得多,因此,想要循序漸進地學好高中數學,就要從高一抓起,認真落實每一個數學概念,並且能夠融匯貫通舉一反三。以高一的第一部分內容來舉例說明,如何學好集合的含義與表示呢?
這部分數學內容,主要需要同學掌握並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掌握某些數集的專用符號。同時,還要能夠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早在初中的時候,其實同學們已經接觸過一些集合,只要能夠舉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就說明對這部分內容是有學習基礎的,而且,同學們要能分辨清,哪個是集合,哪個不是集合,為什麼?最終了解集合的三大特性,即:確定性、互異性和無序性。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舉法、描述法、Venn圖。集合的分類有:(1)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
在大部分同學進入高中以後,由於數學的知識內容的「量」以及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許多,還有一個變化 ,那就是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減少了。因此,有很多平時在學習當中比較被動的高一新生不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這是因為這些同學依賴心理太重的緣由,此時,同學們務必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每天都要做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並努力記牢重點知識;第二,要在每周內,每個單元教學結束後及時區別新舊知識並體會它們的內在聯繫,使新知識順利地同化於原有知識結構之中;第三,每個教學單元測驗後要及時評講,改掉錯誤,否則,我們都知道,數學學習中一旦差錯增大,其記憶效果就會越差,從而影響學習的信心;最後,同學們一定要多做總結、歸類,建立主體的知識結構網絡,如此,才能在高一階段,順理成章地為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一的數學知識雖然難,但如果能按照上述的方法堅持去做,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在未來的學習當中,同學們一定能夠攻下高中數學這個攔路虎,同學,您覺得呢?希望本文對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