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小編太過喜歡WRC的關係,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只要一提起雪鐵龍自然而然就會想到WRC方面,特別是小編還在求學階段,那時候雪鐵龍依然用Xsara參戰,而那個時候的勒布也正是當打時期,那是雪鐵龍簡直就是小編的偶像品牌,故此和老爸去車城看車的時候也首先去了雪鐵龍的4S店中看那臺國內有售的Xsara。其實,大家知道嗎?除了Xsara這臺在那個年代比勒布「玩壞」的塞納之外,其實還有一臺在WRC賽場上奪冠的車型,它就是雪鐵龍的Saxo。不過,嚴格上來說,Saxo所徵戰的並不是WRC,而是WRC的青年軍,J-WRC,Saxo所跑的是J-WRC的S1600組別。Saxo這臺車對於大家來說應該是比較陌生的,因為這臺車並沒有在國內銷售,但卻也是值得我們認識的一臺車。
圖:這是最初版本的Saxo,這個版本最受歡迎的是其1.1L的版本,因為排量低而且油耗低,但從其外觀而言它都是稍微方正一點。
圖:普通版本的Saxo只有三門揭背和五門揭背兩種車體結構,也是歐洲範圍內最受落的設計。
圖:至於內飾和配置就更簡單了,自動檔只有三前速,而手動檔有五個前進檔,如果你選擇的話,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會選擇後者。
Saxo誕生於1996年,車型定位是B-Segment級別,歐洲將之稱為Supermini級別車型,主要是用以接替已經停產的雪鐵龍AX,嚴格來說,Saxo並不是一臺全新設計的車型,因為不論車架、引擎等技術和零件均來自106,所以也可以把Saxo理解為標緻106的姊妹車型。這種做法其實也是相當常見,這與現在的平臺化甚至模塊化生產是同樣道理的,畢竟車廠都想降低生產成本嘛,一個車架生產兩臺車多划算啊。不過,雖然說車架和技術等都與標緻106共享,但對於外貌雪鐵龍還是有自己的要求的,所以Saxo在引擎蓋、大燈、尾燈、前後包圍等都經過了雪鐵龍的重新設計,使其除了體型之外,其他都與106有一定的區別。
圖:1996年7月推出的VTS版是Saxo的最高性能版本,935公斤的車重,動力系統竟然配上一臺代號TU5的1.6公升級16氣門、120匹引擎,前期型的Saxo VTS因為體重最輕,所以比後期版VTS更快。
圖:VTS版前後均配有247mm制動碟,前通風后實心的配置已經足夠應付日常使用;而防傾杆配置更是能看出些端倪,前輪19mm、後輪22mm,它的車尾也會.......?
圖:VTS版的最大馬力比標緻106 GTi的116匹要稍稍大一些,極速能跑到205 kph,以如此的B-Seg小車而言已經算是非常快了。
圖:不好意思,都VTS了,還盼望著能出臺自動檔給你用?想啥呢?!
圖:Saxo VTS在歐洲的改裝業界可算是當紅炸子雞般存在,各種改法應有盡有,從NA強化、令其達到150匹馬力;到外掛機械增壓輕鬆200匹;再到GT28R渦輪,接近300匹的低中高幅度任君選擇,令人眼花繚亂。
圖:沒騙你吧,看,四喉直噴、4-2-1芭蕉、重寫電腦,接近100 ps/L的升功率,這種改法在歐洲可謂是比比皆是,那時亞洲玩EK、歐洲玩PSA、Opel,各自各精彩。
動力方面,Saxo有5個不同的動力配置,其分別是954cc、1124cc、1360cc、1587cc以及1527cc柴油。不過,不論哪一個排量,其引擎都是PSA的TU系列引擎,而對應不同排量,其型號分別為TU9、TU1、TU3、TU5以及TUD5。這個系列的引擎其實已經為不少車型所搭載,例如1988年標緻205以及Saxo的前任雪鐵龍AX等都是採用該系列的引擎。雖然排量眾多,但其實Saxo在推出初期(1996年2月)並沒有1.6這一個選項的,甚至也沒有1.5才有以及其他版本。這些版本是在1996年5月後才推出的。另外,其1.0L的版本並不太受人歡迎,原因是排量太小,造成了動力不足,儘管Saxo的車重只有不足1噸(805kg-935kg),但仍然不足。但其1.1L的版本則不同,由於排量大了200cc,使其扭矩也大了約30%,這就使其動力好用了很多。其實,除了動力方面,在油耗方面Saxo也是讓人詬病的地方。由於除了VTS版本的引擎是使用DOHC之外,其餘版本的引擎均為SOHC且也是較為舊的設計,因此,即使是動力比較充足排量又足夠低的1.1L的版本,在城市中用最為省油的方式駕駛,其油耗也需要6.0L/100km。
圖:第一次改款(1997年12月)之後,廠方在VTS版本外又加入了限量版的New Morning版本。
圖:從外觀上來看,這臺特別版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其內飾方面卻有不同。
圖:黃黑搭配的內飾,再加上類似於麂皮材質的包裹,這才是它的特別之處。
雖然說Saxo在推出之初已經是重新改頭換面,但車廠在其推出的次年年末就為Saxo進行了一次改款。根據官方介紹,這次改款主要是重新設計了中網,讓其更開放,以應對引擎冷卻的問題。而除此之外,車廠還修改了Saxo的尾燈外形,並且重新修改了車頂的顏色,並添加了「獨家」版本,外觀的修改最主要是讓消費者更好地區分開Saxo以及標緻106。至於Saxo的第二次改款則是在1999年。1999年雪鐵龍與打火機和原子筆的製造上,著名品牌BIC合作,推出了一款旗艦款的Saxo,這款車名為Saxo BIC,這款的外觀同樣經過修改,它原本使用的矩形大燈被廢棄,改變成了杏仁型的大燈,而這款大燈與塞納車上的樣式相類似只是尺寸不同。另外,在尾燈方面也有一些修改,例如尾燈下部採用較淺的紅色等,Saxo在2003年正式停產,但其後繼車型則在2002年便已經推出,它就是雪鐵龍 C3。
圖:車門位置增加了一個BIC的徽章,這就是Saxo BIC版,銷售條件很特別,你先得買了BIC的打火機。國內的7-11也有BIC的一次性火機賣,感興趣的可以買一個試試,除了貴什麼都好。
從資料上來看,Saxo好像只是一臺比較普通的mini car,但其實它也有好玩的版本,那就是其VTS的版本,Saxo的VTS版本其實就是它的運動版,其總共有3款引擎配置,首先其搭載的是一副1.4L的TU3引擎,這副引擎只能為其提供75匹的馬力以及113牛米的扭矩,這動力也太小了一些。不過好在,之後車廠為其更換了一副排量更大的1.6L引擎,它就是TU5,不過最開始的時候,這幅TU5採用8氣門設計,其馬力也只有90匹,而到了2001年,車廠才提升至100匹。而Saxo VTS最強的引擎搭配是一副同樣為1.6L的TU5,不過這副引擎採用了16氣門的設計,而其動力也增加到了120匹以及140牛米的扭矩。我猜應該有人說,這區區120匹就運動版?是不是太弱了點?確實,帳面數據是有那麼點小,但請大家不要忽略Saxo的車重,搭載這副引擎的Saxo重量僅僅為935kg,大家想想這馬力推重比是多麼的驚人。
圖:1999年9月,Saxo又進行了一次改款,這次外觀更明顯了,因為大燈的設計也已經有了不同。
圖:後期款的VTS版本搭載了1.6L 16氣門的TU5引擎,馬力雖然只有120匹,但其車重也只有935kg。
圖:其實Saxo也有5門的版本供應,不過比較少見,而且這麼小的5門版,後座真的能坐人嗎?
Saxo並非只是在法國本土銷售,在其實地方它同樣也有進行出口,例如日本、比利時等,例如在比利時,Saxo VTS除了有汽油版本選擇之外,車廠還提供搭載TUD5的柴油版本,不過這副柴油機只有58匹的馬力而扭矩則為95牛米。而在日本方面,Saxo最初在日本並不叫Saxo,因為Saxo這個名字被本田所註冊,所以在日本Saxo改名為「Chanson」,以這個名字引進的時候,其僅引進了SX(3門)以及V-SX(5門)版本,而後來Saxo可以用回原來的名字引進時,才開始引進VTR以及VTS兩個版本,而後來則僅只導入VTS版本。Saxo最初在日本由Eunos引進,當時Eunos引進的是英國生產的右駕車型,但由於設計原因,它卻無法為日本配置汽車空調這一必需配備,所以只能像標緻106那樣引進左駕的版本來解決問題,真是神奇的法國車。
圖:跟標緻106一樣,Saxo也有電動版(Electrique),電池由Saft Groupe SA提供,電機電壓為120伏、100安時,最高車速只有90 kph,續航裡程100公裡,但總產量只有2800輛,比標緻106的電動版的6400輛要少很多。
在賽事方面,正如文章開頭小編所說,Saxo同樣參與過WRC的賽事,不過並不是WRC本身而是J-WRC,世界青年拉力錦標賽。Saxo最早與1997年與法國車手Patrick Magaud一起首次亮相於拉力賽場,而到了2001年則成為了車王塞巴斯蒂安勒布的座駕,而次年又成為西班牙車手丹尼爾索拉的座駕,並且在同年取得了J-WRC 超級1600組的冠軍。
圖:與WRC不同,Saxo在J-WRC的S1600組與福特嘉年華鬥得難分難解。
圖:Saxo在2002由丹尼爾索拉駕駛,奪得了J-WRC的冠軍。
像Saxo這樣的B-Seg.小車在國外,特別是歐洲其實是相當受歡迎的,因為其小巧玲瓏又充滿玩味,可是如果這臺車放到國內,我猜應該是無人問津的,因為它太小了,完全不符合國人的選車條件,當然,使用環境不同這點無可厚非,但可不可以不要張口就大氣、高端呢?
2003年9月,Saxo停產,接替它的就是上回我們介紹過的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