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以課時或主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具體設計和安排而撰寫的操作型文本。
對老師來說,教案是考查教學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在公開課、教學考核工作中常被作為展示項目之一。然而,拋開這些教學管理的因素,教案對於課堂實踐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規範的教案製作是每位老師的「必修課」,它是教師順利開展教學的Roadmap。
籠統地說,教案主要幫助老師回答兩個基本問題:
1)我希望學生做什麼?
2)我和學生應該怎麼做?
一份完整的教案由多個元素構成,對此,劍橋TKT證書官方教材對英語課教案結構做了明確說明,英語老師們不妨對照一下自己的教案內容是否完整:
了解了教案結構後,我們可以遵循以下三個基本步驟來準備教案:
明確教學目標
就是說通過這堂英語課的學習,學生將會獲得什麼樣的知識、技能或其他learning outcome?首先,教師需要思考幾個問題:
1)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
2)課時長度
3)涉及到的教學法
4)需要什麼樣的教學資料和活動配合實踐
5)如何檢測教學成果
……
然後,再把教學目標簡潔明了地呈現在教案上。換言之,教學目標是一份教案的核心,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檢測等內容都要圍繞教學目標來制定。此外,還要注意教學目標有主次之分:主要目標是教師認為本節課學生必須掌握的最重要的內容,比如能夠用英語描述人體器官;次要目標則是與主要目標相關聯的語言知識或技能,比如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般疑問句的用法。除了針對學生外,教師還可以在這個環節給自己的教學行為或技能設定一個具體目標,比如全英文授課、完善板書……
理清教學思路
設計教案時可以先在腦海中構想一個虛擬課堂,將你計劃的教學環節粗略演示一遍,並把你認為重要或有用的想法一一記錄下來,比如Warm-up活動的形式、課堂訓練的內容、課堂上可能面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某個知識難點講解等。在考量課時長度的前提下,這一步越詳細越好,尤其能幫助缺乏教學經驗的老師做好充足的準備,避免在課堂上出現手忙腳亂的狀況。
撰寫具體計劃
在第二步的基礎上進一步細節化,按先後順序列出每步要做的事情,教師可以根據個人習慣決定教案中這些內容的呈現形式。比如下面這兩種風格謹供老師們參考:
經過上述三步,一份教案初見雛形,這時老師們可以再根據教學目標和第一步提到的那幾個問題,對教案進一步豐富和細化。
最後還需要提醒老師們,教案只是教學過程必要的輔助工具,是教學設計的一種呈現形式,而教學設計本身才是最核心的,老師應該努力將其熟記於心,並且在反覆實踐中創新和完善,這樣課堂教學才不致機械、教條。同樣的道理,在借鑑別人的教案時,也不要照搬照用,儘可能根據學情、教學環境和自己的教學風格適當調整,親自動手寫教案往往能夠發現更多問題,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