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醫療設備企業 在華經歷黃金時期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德國醫療設備企業 在華經歷黃金時期

作者: 彭海斌

德國的醫療設備企業正在中國經歷它們的好時光。

第一財經記者近期採訪的卡爾史託斯、蔡司集團等多家德國醫療設備公司表示,它們在中國市場正在經歷其他市場所未見的增速。這種快速增長,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它既有賴於中國經濟的成長和總體醫療開支的增加,也離不開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長期、耐心的投資。

製造業是德國的名片,中國廣闊的市場和完備的製造業體系為它們提供了適宜生長的土壤。在中國開啟國內國際雙循環之際,這些德國醫療設備公司在華投資熱情不減。數家德國醫療設備企業擴展了投資版圖,在逆全球化浪潮中擁抱中國市場,這將為其長遠成長打下基礎。

增長最快的市場

中國市場貢獻了公司全球近16%的銷售收入,卡爾史託斯中國董事總經理楊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卡爾史託斯是一家成立於1949年的德國公司,它既是內窺鏡的發明者,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內窺鏡設備公司。

如果從這家德國家族企業2006年落戶上海張江算起,它用了14年的時間將中國變成了它的第二大市場。現在卡爾史託斯在中國有500名員工,產品覆蓋全國超過4700家的二級、三級醫院。

內窺鏡已經是外科手術必不可少的工具。按照種類劃分,它可分為硬式和軟式內窺鏡,前者主要用於腔體(腹腔、胸腔等)診療和手術,後者則主要適用於人體內自然管道(喉管等)的檢查。

內窺鏡領域的技術進步照亮了微創手術的發展道路,它使醫生在很多情況下不必打開病患的身體,只需要通過1~2釐米的切口即可開展手術。這大大減輕了病患承受的手術痛苦,也縮短了病患術後康復時間。

美國是醫療開支最大的經濟體,它也是卡爾史託斯等醫療器械市場的最大市場。中國在醫療領域的開支則在快速增長,政府衛生支出從2003年的1117億元增長超過13倍至2018年的16339億元。

這拉動了器械廠商的增速。楊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卡爾史託斯在中國市場的增速遠遠高過其他國家,增速接近美國的兩倍。

感受到這種增速的還有德國的蔡司集團。蔡司集團早在1957年便已經進入中國,這家公司在中國生產和銷售醫療診斷和治療設備、工業質量解決方案,以及開發顯微技術等。

在疫情之前,中國已經是它增速最快的市場。疫情期間,中國一躍而成蔡司在全球的最大市場。

即便沒有疫情影響,蔡司在中國市場的收入最終也將超越美國。蔡司的中國區總裁兼CEO Maximilian Foerst在進博會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疫情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以醫學影像見長的德國西門子醫療同樣見證了中國市場的不斷增長。今年疫情期間,西門子醫療的X光和CT設備需求量爆發性增長。西門子醫療在全球取得的增量蛋糕中,中國貢獻了最大的份額。

投資熱情不減

在中國硬式內窺鏡市場取得超過四成市場份額後,卡爾史託斯希望在華業務再進一步。

12月9日,卡爾史託斯的中國區總部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它耗資2.65億元的中國總部大樓也已落成。

卡爾史託斯的亞太總部建築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由兩幢4層大樓組成,滿足行政辦公需求的同時,還配置模擬醫院和培訓中心,以及採購、物流、售後維修等工作空間。據楊梅介紹,上海總部是卡爾史託斯在亞太地區最大的一筆投資項目。

新設施的落地,有望幫助楊梅和卡爾史託斯實現目標:從競爭對手那裡搶市場。

在硬鏡市場,德國卡爾史託斯是主導者;在軟鏡市場,日本的奧林巴斯是主導者。據楊梅介紹,它在中國硬鏡市場大約佔據46%的市場,剩下則是奧林巴斯等。中國本土的品牌還沒能成為主要的競爭者。

「我們管這裡叫『技術的大腦』,希望引進更多的人才,把技術落在本地。」楊梅表示,中國人才豐富,國家政策又非常積極,卡爾史託斯需要做的是保持「開放的心態和鬥志」。

蔡司集團同樣在加大中國本土的投資。Maximilian Foerst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蔡司在加大其位於廣州、蘇州和上海的產能。據記者了解,蔡司集團正在規劃其下一個五年的在華發展。

「中國對於整個全球的研發和製造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西門子醫療副總裁浦崢嶸表示,西門子越來越多的中高端的產品開始在中國做生產和研發。

中國也已經成為西門子醫療大型醫療設備舉足輕重的生產基地。它的生產基地分布在上海、廣州和無錫等地。中國是西門子醫療的CT等大型設備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同時也是它重要的生產基地。

目前西門子醫療在華所產CT設備的七成用於出口,浦崢嶸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正在成為高端醫療設備的製造中心。

西門子醫療在上海的CT新基地已經完工,而它投資30億元人民幣建設的診斷設備基地預期將在2023年投入使用。

德國醫療設備公司在中國的成功,有賴於長期和耐心的投資,以及對中國發展政策的洞察。在完成對中國一線和二線城市的大致布局之後,它們已經著手深潛基層市場。不過這並非易事,縣級醫院的醫生往往難以得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醫生的成長資源和手術技能,這也妨礙了先進醫療器械的落地。

「中國真正醫療下沉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和關鍵因素,就是培訓、培訓再培訓和普及、普及再普及,」楊梅說,「如果有一天全中國的縣醫院醫生都能得到一年一次的好的培訓機會,我認為中國的微創事業才能真正地起飛。」

相關焦點

  • 歐洲對華態度大變!德國決定對華為設備「放行」!白宮跳腳了
    德國決定對華為設備「放行」根據德國《經濟周刊》當地時間12月17日的報導,德國內部出臺了一項名為「IT安全法」的法案,該法案決定對華為設備「放行」,因為其允許德國相關企業可以使用華為的設備,但是前提是必須確保華為設備的安全性,接下來該法案將提交到德國聯邦議院。
  • 一周時間 美國緊急授權在華口罩生產企業翻10倍
    北京商報訊(記者 姚倩 張君花)4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從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官網獲悉,在比亞迪精密製造有限公司、福建康臣日用品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的基礎上,美國緊急授權在華口罩生產企業增至46家。
  • 兩國包機運回在華採購物資!被德國攔截後,瑞士也決定派專機來華
    來源:金十數據國外疫情還在蔓延,隨之顯現的是各國防疫物資嚴重不足,而中國作為製造大國,又是首先控制疫情的國家,就成為了各國採購物資的首選,不少國家為了快速運回在華採購的防疫物資,還出動了包機來華運送。據觀察者網報導,在4月4日這一天,就有5架外國運輸機相繼降落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它們都是為了來運送在華採購的防疫物資,其中包括阿爾及利亞的2架運輸機和俄羅斯的3架運輸機。為保障這些包機快速運回防疫物資,浦東機場也提前謀劃,根據包機的類型和裝載能力的大小,合理分配各種機位資源,為包機提供較為完備貨運基礎設施。
  • 翔宇醫療:大健康賽道下康復醫療器械龍頭企業
    10月16日,翔宇醫療首發申請獲上交所上市委員會通過,將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翔宇醫療深耕康復醫療器械領域18年,是目前國內少數具有全系列康復醫療器械生產能力的企業之一,無論是財務指標,還是技術實力,在行業中都處於領先地位。
  • 「德國特拉多姆中國行」之北京費森尤斯卡比
    這場疫情,如同一場大考,考驗著每個國家的經濟和醫療水平。隨著天氣變冷,各國都拉起了第二波疫情警報,德國的感染人數雖屢破高峰,但死亡率卻是整個歐洲最低的。這大概也得益於德國發達的醫療水平、製藥技術與檢測能力。德國費森尤斯卡比製藥於1994年在華成立了子公司--北京費森尤斯卡比,公司擁有先進的生產中心和一流的進口生產線,是中國最早通過 GMP 認證的企業之一。
  • 德國晶片巨頭即將「撿漏」?早在40年前,德國企業就曾押寶中國
    就在這個時候德國晶片巨頭企業英飛凌卻宣布要加大對華供貨力度。100%技術自控,將不受制於美國在今年5月份時,美國的禁令就明確表示凡是含有美國技術設備的都需要美國批准,包括臺積電和三星等企業都受制於該禁令,無法向華為供貨。一時間中國晶片市場出現了巨大的空缺,這讓英飛凌抓住了,並表示會加大對華的供貨力度。
  • 上海至純蔣淵:經歷「沙、土、林」的沉澱,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黃金...
    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淵中國半導體產業將經歷「沙、土、林」的過程蔣淵雖然稱上海至純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新兵」,但其實成立於2000年的上海至純已經是一家具有十年歷史的「老牌」企業了。回顧從光伏到半導體照明的歷史,再到如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蔣淵總結到:「其實國家在大的產業上都會經歷『沙、土、林』的一個過程。」「就晶圓製造而言,放眼全國最早的時候只有幾家企業在做,其實就是一個『沙漠』的狀態。
  • 國產醫療器械黃金十年 邁瑞醫療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高端製造品牌
    醫療器械行業涉及到生物、化學、電子、機械、材料、光學等多個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科技產業。其中細分領域中的高值耗材、體外診斷和高端醫療設備,產品技術含量高,利潤高,是各科技大國、大型跨國公司相互競爭的制高點。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落後到追趕甚至超越的發展歷程。
  • 飛利浦將大幅提高呼吸機產量;美國汽車巨頭轉產急需的醫療設備...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最需要的產品是生命體徵監測儀,可攜式呼吸機和用於治療各種呼吸道疾病的醫療設備。該公司正招募更多員工,增加生產線並增加班次以確保生產全天候進行。福特、通用汽車和特斯拉被授權製造呼吸機3月20日,美國政府授權福特、通用汽車和特斯拉製造呼吸機和其他金屬產品。
  • 一影醫療完成3500萬A輪融資,智能化3D影像設備普惠臨床醫療
    談及醫療影像,最早可追溯到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侖琴在實驗中首次發現X光可穿透人體並在化學紙屏上感光,由此開啟了醫療影像的紀元。之後伴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及電腦速度的提升,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超音波技術等快速崛起,醫療影像技術也不斷迭代更新。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其已從早期的一維訊號到二維成像,現今正快速向即時3D(即三維的英文縮寫)的大趨勢演變。
  • 物流、供應商、政府多方接力,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火速復產,將醫療...
    在疫情防控關鍵期,得知武漢一線醫院視頻喉鏡等緊急醫療設備告急後,上海景仁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松江區小崑山鎮政府的幫助下,迅速復工復產。近期,一批加班加點生產出的總價值182萬元的視頻喉鏡設備及一次性窺片,定向捐贈給了湖北32家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定點醫院。
  • 野格酒廠產消毒劑,汽車內飾廠產口罩:疫情下德國企業自救
    因為自從德國爆發冠狀病毒疫情以來,許多公司已經停工,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勞動力感染的風險。在某些情況下,停業大約要持續數周,尚不確定會對公司產生多大的影響。儘管對一般工業產品的需求急劇下降,但其他行業卻已經歷了數周的瓶頸期,供不應求。目前醫院中不僅缺少口罩,消毒劑和呼吸機在許多地方也已經售罄了數周,幾乎所有對新冠病毒危機的醫療管理至關重要的物資都處於短缺之中。
  • 北極光創投8個月收穫三家醫療企業IPO項目 投資企業奕瑞科技登陸...
    本報記者 桂小筍9月18日,奕瑞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2012年,北極光創投成為奕瑞科技A輪投資人,並在B輪持續加碼,陪伴企業成長至今。據悉,這也是在最近8個月的時間裡,北極光創投收穫的第三家醫療企業IPO項目。
  • 企業家看進博|佳能全球副總裁小澤秀樹:重點展示醫療業務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執行董事小澤秀樹 「在後疫情時代的特殊時期下,通過提供全球最新、最強有力的醫療影像產品、技術和服務,從廣度和深度上都能更近一步加強與中國國內廣大醫療相關機構
  • 2020CMEF:魚躍集團展廳人氣爆棚 高端醫療設備展現未來感
    ,備受矚目的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 19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眾多行業精英與醫療科技最新成果齊聚現場,為健康產業奉獻了一場創新盛宴。記者注意到,作為醫療領域的龍業企業,魚躍集團所打造的沉浸式科技感展廳吸睛無數,現場人頭攢動,成為了大會上的一大熱門。圖:魚躍集團全息投影技術展廳人氣爆棚  據了解,魚躍集團攜旗下魚躍醫療、萬東醫療、百勝醫療、德國普美康、華佗、利康消毒、潔膚柔、六六視覺、萬裡雲、金鐘等眾多子品牌的若干高端設備與核心產品重磅亮相,因全球領先的技術、強大的性能備受專業人士認可。
  • 歐力士(ORIX)攜手日本高砂熱學聯合捐贈醫療用氣流隔離設備
    5月12日,趁國際護士節之際,歐力士(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砂建築工程(中國)有限公司聯合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捐贈醫療用氣流隔離設備—BarriFlow。此次捐贈的設備醫療用氣流隔離設備—BarriFlow,由高砂中國母公司—日本高砂熱學工業與日本國立醫院仙臺醫療中心聯合研發,利用氣溶膠防控技術、氣流可視化技術,阻斷活性病毒的傳播,降低醫療人員與患者間通過飛沫感染病毒的風險,為醫護人員提供安心、安全的診療環境。該設備十餘年前開始在日本醫院使用,目前已在日本數百家醫院廣泛應用於醫院呼吸科、傳染病科室等。
  • 各有千秋:來看優秀國產醫療設備遴選公示的4家飛行時間質譜企業
    儀器信息網訊 自2014年起,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開展了優秀國產醫療設備遴選工作。現已公布至第6批遴選結果,共計超過1000款國產醫療設備入選。近日,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開展了第六批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產品遴選工作。
  • 德媒:中國經濟復甦利好德國企業
    新華社柏林12月7日電(張雨花)德國之聲電臺網站日前報導說,中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活力利好德國企業。報導關注了日前發布的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並援引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專家岑萊因的話說,中國經濟正在恢復活力,這對德國企業是個好消息,特別是車企銷售額將強勁增長。報導說,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汽車市場之一。
  • ...日本島津|醫療器械|島津源藏|X射線|械企|儀器|技術|設備|-健康界
    有這麼一家公司,它生產了一百多年的X線成像設備。與其說它是一家百年醫學影像設備老店不如說它是理想主義者寫給世界的情書,因為它的創始人想「通過傳播科學知識為社會做出貢獻」,而它的傳承者被稱為「日本的愛迪生」,在倫琴發現X射線僅一年後就生成了X射線影像。它就是島津家族企業,島津公司。
  • 歐洲最大的工業協會——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表示,45%的企業...
    2020-03-30 16:45:24來源:FX168 歐洲最大的工業協會——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表示,45%的企業遭遇供應鏈斷裂帶來的「嚴重」或「顯著」衝擊,受影響的企業從兩周前的64%升至84%,中國和韓國的狀況有所緩解,來自中國客戶的訂單明顯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