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爺的小八卦,爆竹和對聯的由來《小年》,祭灶、吃灶糖和餃子

2020-12-14 英知薈

《小年》組詩

(一)

二三鞭炮入窗來,訝覺新春序幕開。

徑向鏡中辭舊我,一彈衣袖不徘徊。

(二)

有夢飄搖東海東,年年照見小梅紅。

憶來相報能何事,君自無心我自窮。

(三)

自尋白酒佐清茶,卻道人生有路斜。

我有詩思三百萬,倩誰遺我一枝花?

(四)

今有佳時不可殆,滿城燈火花如海。

縱然人世有滄桑,於闌珊處得自在。

注釋

①訝:驚訝。

徑:徑直。

③彈:多音字,這裡是指彈這個動作,所以讀「tán」,不讀「dàn」。

④殆:通「怠」,怠慢、懈怠。

⑤蒼桑:一作「滄桑」,例如詞語「滄海桑田」比喻自然界變化很大或世事多變,人生無常;或喻世事變化的巨大迅速。

譯文

(一)

兩三聲鞭炮的鳴響傳進窗戶,

我驚訝地發現新的一年春天即將拉開序幕。

我向著鏡子中舊日的自己辭別,

整理衣冠,不再彷徨不定。

(四)

今天是不能怠慢的良宵佳節,

滿城點著燈火宛如明亮的海洋。

使在人世間要經歷無數滄桑,

我依然在這一年將盡時獲得了內心的自在。

小年有多小?

小年有多小?

小年一過大年就到了。

北方臘月二十三,南方臘月二十四,

沒關係,想一想,北方就比南方早!

過小年,要祭灶,這習俗千萬別急躁,灶王爺爺得匯報。

灶王爺爺管什麼?不光是、你家的灶!

今年表現妙不妙?好事做得少不少?

聽完一整年,小年夜他上天去匯報,大年三十走完這一遭。

好話說得多了,人間才有盼頭瞧。

為了防止他說壞話,關東糖讓他吃到飽。

灶王爺嘗到了甜,吉祥如意都來到。

貼春聯、吃水餃,大紅燈籠高高照。

小年歌

鞭炮聲停不住,響聲傳進窗戶,

我驚訝地發現,新春要拉開序幕。

向鏡子中的自己,擺擺手打個招呼。

整理整理衣裝,別再彷徨無助。

彈指一揮間吶——是tán,不是dàn!

一彈衣袖不徘徊,時間溜走留不住。

時間溜走留不住!

良宵佳節,就在今天,可不能怠慢!

滿城燈火,就像海洋,多麼明亮絢爛!

就算這茫茫人間,歷經了滄桑變幻——

就在這一年的盡頭,我的內心依然浪漫。

滄桑的意思,你需要分辨?

滄桑的意思,就算滄海桑田!

過去是海,現在是田,世界在變,一年又一年。

小年剛剛過了,灶王爺要上天,

新春就要來了!歡天喜地過新年!

古時候的春節具體指哪幾天?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北方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多為臘月二十四。

到了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一般到農曆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

灶王爺的來歷

灶王爺?不是趙,也不是肥皂,更不是王爺!傳說他是守護家裡的鍋、爐子、煤氣灶神仙爺爺。

給你講個灶王爺的小八卦!灶王爺在凡間的時候啊,結了婚,但是他每天喝酒,也不工作,他老婆實在受不了他了,就離開了他。

他沒錢吃飯,只能上街討錢。兜兜轉轉,討飯討到了他老婆家,這時候他羞愧得一頭鑽到了灶臺下。

玉帝知道了這件事,覺得他還知道羞,不太壞,那就封個神仙吧!他既然鑽到灶臺下面,就封他個灶王!

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所以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

這樣,他在玉帝那兒就只能說甜甜的好聽的話了。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這天除了拜灶王爺,還要做什麼?

還要掃塵土、吃餃子、吃灶糖。

掃塵土就是要徹底地打掃室內衛生,掃塵同時也有「除舊迎新」的意思。

在北方有小年晚上吃餃子的習慣,民間也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吃灶糖,灶糖就是關東糖,不僅可以祭灶王,人們自己也要吃,咬起來嘎嘣脆。

相關焦點

  • 小年二十三祭灶王爺,你知道關於灶王爺的故事嗎?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而每年農曆的臘月二十三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這一天是小年,小年要吃灶糖,因為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在有些地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還要在廚房擺放灶王爺的神像。但是大家知道灶王爺到底是誰嗎,祭奠灶王爺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典故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 「小年北小年南」是什麼意思?南北小年的由來和習俗,很少人知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不同一天,北方是農曆臘月二十三,而南方是農曆臘月二十四。一、中國小年的由來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這天也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一般來講,小年是相對於大年而言的。
  • 小年,小念~這些習俗你還記得嗎?
    春節未至,便早早開始著手準備:祭灶神,吃灶糖,剪窗花,洗浴除塵,是每年年末的約定俗成。「小年」代表著舊歲的結束,也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北方的小年為臘月二十三,南方多為臘月二十四。雖然有時間的差別,風俗總是相似的。
  • 哪天過小年不是關鍵,關鍵是灶王爺地位很獨特,祭灶王爺要有糖
    灶王爺在每家每戶都有,玉帝規定每年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老百姓覺得對灶王一定要尊重,於是,民間就有了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宋朝、明朝祭灶都是在臘月二十四,據範石湖《臘月村田樂府》記載:臘月二十四夜祀灶。
  • 今天小年,你們家鄉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習俗?我們評論見
    送的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記得小時候,置辦年貨已經到了中度階段了,小孩子的煙花爆竹已經就位。時不時已經能聽到小孩子放炮打鬧,年味也是越來越濃。隨著年齡的增長,年味好像沒有兒時那麼濃了。
  •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差一天的原因 小年習俗差異2020小年微信文案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每年這時候,南方和北方的小夥伴就要關於小年的時間進行一次激烈的討論——小年北小年南是哪一天?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民俗,傳統佳節在不同地區也略有區別,一起來看看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原因、小年的由來,以及小年微信朋友圈的文案吧!
  • 從小年祭灶的由來分析小年習俗歷史
    小年是民間的祭灶日,也是「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要開始準備年貨、祭灶等。據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的日子,大家都非常重視,不僅會在家裡進行大掃除,還會在灶臺上貼上「灶王爺」掛圖。然而,由於中國的地域差異,過小年的時間也有所偏差,一般來說,北方臘月廿三過小年,南方廿四過小年。那麼,小年到底是哪天呢?我們還需要回到古代,從小年祭灶的由來中尋找答案。
  • 今天就是小年了,有什麼習俗和禁忌
    今天就是小年了,在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過小年了,因為小年能吃灶糖,現在還是過年,但是過年的味道卻是淡了不少,其實節日還是那個節日,是我們對節日的態度變了,讓我們重溫那些舊的習俗,使今年的年味更濃鬱一些。農曆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間傳統的祭灶日,我們這裡也稱作「辭灶」,又稱「小年」。
  • 給孩子講春節習俗——「過小年 掃塵 祭灶」
    「小年」意味著春節拉開了序幕,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王爺等。南方大部分地區也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但是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於」臘月二十三」就舉行祭天大典,為 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也隨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也就是 為什麼南方小年「臘月二十四」,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所以大家就不要再為這種歷史遺留問題而糾結了。
  • 南北不同的年俗差異——小年
    小年,也是民間的祭灶日,傳說玉皇大帝派灶王爺駐守每家每戶的灶臺,在小年這一天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這家一年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由於歷史原因,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 小年夜祭灶的傳說故事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又稱作小年,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民間有悠久歷史、影響很大的傳統習俗,舊時幾乎家家都燒柴,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尊稱他為「灶君司命」,傳說他被玉皇大帝封為「九天東廚司合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凡間各家的灶火,是一家的保護神。
  • 小年至,年味濃,春節開始倒計時,你們那裡小年有什麼風俗?
    祭灶神,吃灶糖,大掃除……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掃塵、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隨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 今日小年,天津人講究吃餃子吃糖瓜蒸花饃,您的家鄉有什麼習俗?
    今日小年,天津人講究吃餃子吃糖瓜蒸花饃,您的家鄉有什麼習俗?著名作家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曾記錄過一系列有關春節的民俗,其中就提到了小年,字裡行間透出了濃濃的年味兒。不過,小年的日期並不一致,有的是在臘月二十三,有的是在臘月二十四,但一般而言,小年都被當作是春節的序曲,等那首「過年謠」唱起來,人們就開始按部就班做準備,直到迎來熱熱鬧鬧的春年,大年三十,每一天都忙忙碌碌的,所謂忙年。「二十三,捏糖瓜;二十四,掃屋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上炕包餃子。」
  • 春節將至,農村的小年是什麼時候?小年都有哪些習俗,看完明白了
    由於南北地域的不同,對於小年的時間也有不同的說法,在北方地區通暢認為臘月二十三是小年,而在一些南方地區則認為是臘月二十四是小年,為什麼會有不同時間的小年說法呢?這跟過去的地域、消息傳遞不便有關係。在過小年的時候,南北還是有差異的,北方是在臘月二十三,要吃糖瓜,也被叫做灶糖,要舉行祭灶王,灶王爺是我們的一家之主,我們一年的一舉一動都被灶王爺看在眼裡,不論是做的好事,還是辦過什麼壞事,那是決計瞞不過灶王爺的眼睛的,在過小年的時候,灶王爺要上天匯報工作,將我們一年的工作情況做一個詳細的匯報,也可以叫做年終總結,作為報告之後要等待玉帝的批示,對於那些做壞事的,
  • 北方小年祭灶,南方小年也祭灶,原來小年夜祭灶都是因為他!
    他嗚咽著想:「看來今天我只能喝點肉湯過小年了!」呂蒙正邊哭,邊喝了兩口肉湯,愁苦滋味頓生心頭!忽然,他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向自己家灶臺咚咚咚地磕頭。還祈求說道:「灶王爺啊,灶王爺,您就可憐可憐我呂蒙正吧!我知道您神通廣大,求求您就讓我考上狀元光宗耀祖吧!求求您了啊,灶王爺!」
  • 小年習俗大全,這樣過才有年味兒!
    小年,中國傳統節日,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這一天送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年三十才回家,民間百無禁忌,就可以歡樂迎除夕了。那麼,不同地區的人都是哪天過小年?習俗又有哪些呢?小年,究竟是哪天?
  • 「百家號鼠你紅」快過小年了,你們家鄉有什麼習俗?
    小年的習俗,分為南方和北方一般北方人過小年和大年差不多,就是做菜沒有那麼多的規矩了,可以少做一些菜,比喻雞肉,魚肉、牛羊肉一定要有的,我的地標在大西北的新疆,過小年要做一條整魚,寓意「年年有魚」,要燉一鍋羊肉了,這裡可是吃羊肉的地方,大盤雞要是家裡人多,一定要做一大盤了,其它的菜就可有可無了。
  • 「小年」究竟是哪一天?在南京正月十五才是小年
    祭灶日,從古至今都被認為是「過年程序」真正開始的一天。然而,讓南方人和北方人腦殼疼的來了,開啟年味的究竟是哪一天?北方人振振有詞!在北方有句俗語叫「二十三,糖瓜粘」,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糖瓜」或「關東糖」,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到了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接風面」。
  • 俗語「二十三,糖瓜粘」,小年這天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在北方有句俗語叫做「二十三,糖瓜粘」,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糖瓜」或」關東糖「,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到了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小年這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剪窗花、吃火燒、掃塵等,還要換灶神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