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兄妹在中國長大,中文很流利卻不會母語,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2020-12-04 小曼曼侃世界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所以有很多國家的人來到我們國家生活工作,當然也有很多中國人到其他國家工作定居生活,然而今天小編說到的就是一對伊朗兄妹,他們在中國長大,中文很流利,卻不會母語,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這對伊朗兄妹在很小的時候就來中國了,他們一直在中國的上海生活,而且現在也在中國上學,兄妹兩個人說了一口流利的中文,但是對於自己的母語卻很難學會,哥哥現在比妹妹年齡大一些,也有了自己的社交帳號,但是對於母語有的時候爸爸媽媽說話他還聽不懂,需要哥哥在一旁翻譯,但是兄妹兩個人表示在中國生活的很好,如果有機會想要一直在中國生活下去,而且在學校裡的生活也是很好的,學校裡的同學們並沒有因為兄妹倆是外國人而遠離他們,兄妹倆和學校的同學們相處的很好,他們也非常喜歡現在的學習氛圍,也交到了不少的好朋友,所以兄妹倆想要一直在中國生活下去,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中國人了,小夥伴們,你們對於這樣的現象有什麼想說的呢?

相關焦點

  • 從中文導遊到美女「網紅」:一個伊朗姑娘的中國故事
    這位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伊朗姑娘有著「多重身份」:從事中文導遊工作近10年,現在還是國內外多個社交媒體平臺的自媒體「網紅」。她在微博、抖音、嗶哩嗶哩、Youtube、Instagram上發布作品介紹中伊文化,累計粉絲超過250萬。
  • 伊朗再發暖心視頻,用中文聲援中國抗「疫」
    5日下午,伊朗駐華大使館在官方微博發的一段視頻,讓正在抗「疫」的中國人感到很溫暖。視頻中,十個伊朗孩子用中文聲援中國抗「疫」,他們大聲說出:中國加油,武漢加油!我們伊朗人都支持你們!其中幾個孩子還是萌娃。
  • 英文高手兼中文菜鳥?談「香蕉人」背後的「面子與裡子」
    在從新加坡飛往馬尼拉的航班上,剛好在播放這部電影,透過飛機的舷窗,俯瞰遼闊的中國南海,我想到起飛前在新加坡遇到的兩位朋友。A君是新加坡華人,從小能說一口流利中文,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後來又到中國上大學,他的中文水平幾乎不輸給我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在獅城,A君請我吃飯,先是互相調侃了一下對方「日新月異」的肚腩,隨後他把他的「富二代」發小B君介紹給我。
  • 從導遊到「網紅」:一個伊朗姑娘的中國故事
    這位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伊朗姑娘有著「多重身份」:從事中文導遊工作近10年,現在還是國內外多個社交媒體平臺的自媒體「網紅」。她在微博、抖音、嗶哩嗶哩、Youtube、Instagram上發布作品介紹中伊文化,累計粉絲超過250萬。孟雅琪在個人微博上的視頻截圖。她的夢想是在伊朗開一家中式茶館。
  • 中文和英語啟蒙可以同時進行?最後一條太真實了……
    目前,正有大約4億中國人在學習著英語,有關於「雙語學習的好處」的研究也隨之不斷增長。然而,一些關於「學習兩種語言」的巨大誤解也仍然存在。事實:許多會說兩種語言的人都會有自己的主導語言母語,比如,我的母語是中文,佔主導地位,英語其次。這種語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取決於這兩種語言的使用頻率。在中國的一些國際學校中,一個孩子的主導語言是英語,但是回到家可能就反其道而行,他們跟著爸媽說的都是自己的母語。
  • 比亞迪中文按鍵醜不醜?王傳福:身為中國人,再醜也不換
    以前很多中國人都看不起國產車,甚至有些車主認為國產車小毛病特別多,買車兩年後必定會後悔。如今再問這些車主對國產車的看法,很多人的印象都改變了。因為國產車確實進步了,無論是車子的質量還是自主研發能力,都有了大量提升。在眾多國產品牌中,很多車主都將比亞迪稱為公路坦克,除了因為比亞迪的質量比較好以外,比亞迪汽車的口碑也值得信賴。
  • 伊朗「中國人」何飛:全人類是一個共同體
    4月1日是伊朗人的「自然日」。伊朗人認為,如果在這一天留在家中,對一整年來說都是不吉祥的。新冠肺炎疫情當前,政府臨時下令禁止人們在這一天出門。當時,受疫情影響,中國的很多事情按下了暫停鍵,文化活動停止、旅遊景區關閉,我在這裡的所有工作也暫停了。前往機場時,我腳步特別沉重,心中也有絲絲隱痛。我在中國生活了十幾年,潛意識裡,我已經把自己看作一個中國人了,此時卻要離開,不能和中國的親人們一起戰「疫」,心情有些複雜。
  • 學了英文丟了中文,英語比母語重要?
    很多家長在少兒教育階段都喜歡問這一個問題——英語和母語,哪個更重要?原本他們覺得,孩子在國際學校上課都用英語,得先學好英語,否則老師說什麼他都聽不懂,還怎麼上課呀。至於中文嘛,反正在中國,就慢慢來吧。一方面,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可以藉助已有的母語水平,將其應用到英語的學習上,以產生積極的影響,事半功倍;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則認為母語和英語是兩門截然不同的語言,孩子若想學好英語,就需要完全擯棄已有的母語知識,把英語當成一門全新的語言,從零開始,這樣才能學到地道的英語,而不是所謂的「Chinglish」。
  • LPL又一外援展示流利中文,網友:Theshy啥時候秀中文?
    一方面自然是因為語言溝通問題,導致各大豪門在比賽中屢屢出現配合方面的失誤;另一方面則是一部分韓援心高氣傲,自認為高人一等,不要說學習中文了,甚至還出現過憑藉著自己的高收入和外援身份屢屢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
  • 中國「混血村」,村裡遍布白人姑娘,說一口流利中文,只嫁中國人
    中國北方確實是56個民族之一,但精通俄語和中文兩種語言的人很多。外表也很高,眼睛很深,有著非常異國的風情。他們是中國的俄羅斯人。就像現在在短片視頻平臺上最受歡迎的俄羅斯人大叔佩特羅夫的唐·德克森那樣,俄羅斯的臉上出現了真正的東北語,不由得笑了起來。
  • 中國「混血村」,遍地是金髮美女,流利東北方言令人稱奇!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每個地區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據說有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獨特的服飾和獨特的語言。有些民族在外貌上也有明顯的特徵,比如新疆人比傳統漢族人輪廓更深,這也是一個經常產生美女的民族,中國有很多明星,都是這個民族的。
  • 伊朗外長中文發推聲援中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2月4日電3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同伊朗外長扎裡夫通電話,雙方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展開交流。通電後,扎裡夫用中文發推,並援引中國古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稱「伊朗始終與中國站在一起」。
  • 娶華裔給女兒取中國名,自己苦練中文,扎克伯格是為打開中國市場
    扎克伯格在美國反壟斷聽證會上指責中國,引起了巨大的關注。這讓許多人對於這個「中國女婿」非常失望。其實別說扎克伯格這樣的偽中國女婿,就是李嘉誠這樣的華人首富還可以在這個時候去英國投資,所以我們就更不能怪扎克伯格了。 另外人家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陳可沒把自己當成中國人。
  • 裡約奧運羽毛球丹麥運動員阿薩爾森中文流利 盤點中文十級的外國...
    北京時間8月19日晚的裡約奧運會羽毛球男單半決賽,輸給中國選手諶龍的丹麥小哥阿薩爾森怒刷存在感,原因在於他流利的中文。 沒錯,小哥還有微信公眾號,而且裡面的中文都是他自己寫的。 小哥還註冊了微博,目的是逼自己學會寫漢字:「出錯時大家也會開我玩笑,但我並不會羞於表達。」
  • 智慧口袋English-Time:沒有母語環境,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母語思維?
    其實,中國孩子無法流利說英語的一個最大原因就是:無法直接用英語思考。很多孩子普遍的思維模式是這樣的:英語母語思維:比如我們教一個中國孩子,指著一個紅紅的、圓圓的東西反覆說Apple ,孩子就會知道這個東西是Apple,但這個時候他並不知道這個東西還叫做蘋果。他形成的語言對應關係是英文Apple,而不是中文蘋果,這個現象就是實物對應學單詞。
  • 智慧口袋English-Time:沒有母語環境,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母語...
    其實,中國孩子無法流利說英語的一個最大原因就是:無法直接用英語思考。很多孩子普遍的思維模式是這樣的:英語母語思維:比如我們教一個中國孩子,指著一個紅紅的、圓圓的東西反覆說Apple ,孩子就會知道這個東西是Apple,但這個時候他並不知道這個東西還叫做蘋果。他形成的語言對應關係是英文Apple,而不是中文蘋果,這個現象就是實物對應學單詞。
  • 臺網友炸鍋:上任第五天,蔡英文就不會說中文了!
    I’m sorry(我說中文有困難,抱歉)。蔡英文意外發生「中文卡殼」的小插曲,兩岸網友已然驚呆。蔡英文早被島內媒體說其政治情感由於留學美英而親近西方;其家族受到日本恩澤,親近日本。難道現在連語言都變異了?套用臺灣《中國時報》的標題:「蔡英文的話能信嗎?」
  • 外國人學中文大型翻車現場
    當然,要讓外國人反過來學中文,好像也沒有那麼容易。雖然福原愛一口流利的東北話常被作為外國人學漢語容易的例證,但這似乎只能說明東北話的傳染性十足。因為,不光有福原愛這樣能和中國人對飆中文的,還有更多學漢語多年仍講不出一句完整句子的,甚至有搞不清身上漢字紋身意思的。
  • 剛來到中國的老外被中文逼瘋:中國人是如何知道每個字怎麼讀的?
    隨著中國發展越來越快,很多外國人開始來到中國尋找機遇。小編大學時的英語外教就是2008年時因為在美國找不到工作所以才來到中國,而現在他不僅是大學的外教,同時又在校外有自己的事業,這讓他覺得來中國是這些年做得最正確的選擇。
  • 伊朗外長中文發推向中國賀「雙節」
    伊朗外長扎裡夫9月29日用中文發推,向中國政府和人民致以中國國慶節和中秋節的祝賀。伊朗外長在推特中寫道:「10月1日,中國人民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1周年和中秋佳節。2020年對全世界來說都是極為特殊的一年,中國成功控制住疫情並實現經濟強勁復甦,來之不易、成之惟艱。值此雙節相逢的喜慶日子,謹向中國政府和人民致以「雙倍」熱烈祝賀。祝願中國更加繁榮昌盛,也祝願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前景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