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我真是碰到鬼了!前陣子早上去鍛鍊,走著走著左側大腿突然出現劇痛,走都走不了。被120送到家邊上的醫院,拍了個片子說是骨折了!」我院望江山院區骨質疏鬆專家門診的邊平達主任醫師近日在門診遇到了張大媽。
走著走著突然骨折了?邊主任憑藉多年診療經驗,心裡有數,大概又是和骨質疏鬆有關。一詢問病史,果然,張大媽已有骨質疏鬆病史十餘年,之前一直在當地醫院治療。這次趁被女兒接到杭州來休養的機會,張大媽特地來骨質疏鬆專家門診找邊平達主任醫師,問問她的骨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七年堅持服藥卻是骨折「真兇」
「邊主任,不對啊,我這幾年都認真在吃阿侖膦酸鈉片,每周一次,從沒落下過。難道對我的骨質疏鬆沒用麼?而且我又沒摔也沒撞的,怎麼就骨折了。不會是有其他毛病吧,你快給我查查。」
張大媽一臉愁容,邊主任一邊勸慰她放寬心,一邊要求大媽去做了些檢查。股骨X片顯示股骨幹骨折伴骨皮質增厚,測血清骨轉換標誌物水平低,考慮張大媽骨折是由於長期服用阿侖膦酸鈉所致的不典型骨折。這不,女兒給張大媽一算,她服用阿侖膦酸鈉片已經有7年多了,每周服用1次(70毫克),從未間斷。
邊主任介紹說,不典型骨折是相對於典型的股骨骨折而言的。股骨骨折通常發生是髖部(因為此處骨骼較細、強度較弱),而極少發生在股骨幹。不典型骨折與長期持續使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如阿侖膦酸鈉),導致其骨重建過程受到持續抑制、微損傷聚集有關。
不典型骨折患者好發於接受雙膦酸鹽類藥物治療超過5年的患者,部分患者在骨折前數周或數月有腹股溝或大腿疼痛,常在無明顯或低能量外力下發生骨折。
雙膦酸鹽類藥物注意服用期限
「不會是醫生給我開錯藥了吧,怎麼吃了藥反而不好呢!我可全吃肚子裡去了。」邊主任給大媽解釋,她的股骨骨折是由於長期服用阿侖膦酸鈉所致,但並非說阿侖膦酸鈉這個藥不好。
邊平達主任(左四)在查房(資料圖)
阿侖膦酸鈉是目前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抗骨質疏鬆藥物之一,能明顯降低骨質疏鬆患者發生脆性骨折的風險。但有研究表明,阿侖膦酸鈉在骨表面的半衰期可達10年,長期連續使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可導致其在體內蓄積,進而影響骨骼重建,甚至誘發嚴重併發症。儘管如此,使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對骨質疏鬆患者來說還是利大於弊。國外有研究表明,雙膦酸鹽類藥物連續使用3~5年的總體獲益大於風險,並主張在連續使用雙膦酸鹽類藥物3~5年後,應及時停用,進入藥物假期。
邊主任說,張大媽患有骨質疏鬆,服用阿侖膦酸鈉本身沒有錯,錯就錯在當地醫院沒有及時告訴張大媽什麼時候停服該藥物。在臨床上,像張大媽這樣堅持服用阿侖膦酸鈉5年以上的是很少見的,大部分骨質疏鬆患者持續服用阿侖膦酸鈉不超過12個月。
患者如何對待「藥物假期」
藥物假期是指骨質疏鬆症患者在連續接受雙膦酸鹽類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應該暫時停用,待觀察一段時間後,再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藥物假期的長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患者的年齡、接受雙膦酸鹽類藥物的種類和持續使用時間以及患者在藥物假期期間的患病情況。在藥物假期期間,一般3~6月複查骨轉換標誌物,6~12月複查骨密度,如骨轉換標誌物水平較低、骨密度穩定,則藥物假期繼續;如骨轉換標誌物水平增高、骨密度下降,則提示破骨細胞功能再度活躍,應重新接受抗骨吸收治療。因此,骨質疏鬆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治療。
「反右也要警惕左。」邊主任指出,主要是要注意保證雙膦酸鹽藥物治療的療程(3~5年),不能輕易停藥,但也要注意避免盲目延長用藥時間,以免出現不典型骨折等嚴重併發症。
專家介紹
邊平達
浙江省人民醫院幹部三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導。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社區工作學組委員,浙江省康復醫學會骨質疏鬆專業委員會常委,浙江省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委員,浙江省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委員。長期從事老年醫學的研究工作,其中項目《老年高血壓患者靶器官損害影響因素的研究》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近年來從事老年骨質疏鬆的防治研究工作,建立微信訂閱號《之江骨松論壇》,成功舉辦數屆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書寫骨質疏鬆防治相關學術論文100餘篇,先後發表在《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和《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誌》等雜誌上。
宣傳統戰部綜合整理編
來源:新華號 浙江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