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啟功先生感嘆道:
「有這樣的貪官,清王朝怎麼能不完!」
清華大學二校門
提起清華大學,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題有「清華園」的那個牌樓。的確,這個帶有歐式風格的牌樓是清華大學的標誌式建築。它是清華的門面,代表了清華園的歷史,見證著清華大學的輝煌。然而,每次路過這個牌樓的門口,每次見到「清華園」這三個字,我的眉頭都會忍不住皺一下,總會產生「掩鼻」的念頭。
是因為字寫得不好嗎?不是的。單論書法,「清華園」三個字,穩重敦厚,正大凜然,堪稱上品。讓我反胃的,是它的作者。準確地說,是他的人品。
牌樓上的落款寫得很清楚,「清華園」是那桐題寫的。那桐何許人也?其屬葉赫那拉氏,與慈禧太后同族。清末光緒、宣統年間,他先後充任戶部尚書、外務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內閣協理大臣等要職。閣中地位,僅次於李鴻章。1900年,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慈禧和光緒西逃,那桐充任留京辦事大臣,隨奕劻、李鴻章與聯軍議和。日本人要求籤定不平等條約,許諾給籤名者每人20萬兩黃金。很多人都籤了名,只有那桐和奕劻不答應。在要到了40萬兩黃金後,他們才在條約上籤上了自己的大名。」
那桐
朝廷委任你為留京辦事大臣,是讓你代表朝廷為國效力的。你不為大清爭取利益倒也罷了,竟然還把官位當成謀取私利的籌碼。那桐一定覺得自己是「大臣」,不能與「小臣」們一個標準。最終與身為王爺的奕劻賣了同樣的價錢,他一定備感榮幸吧?!李鴻章被很多人稱為「賣國賊」,他何曾幹過這麼齷齪的勾當?!以國為籌,以權作碼,這不就是赤裸裸的「賣國」嗎?
那桐(左邊的胖子)陪醇親王載灃出席外交活動。
此次明碼標價的賣國,並非一時糊塗而偶然失足,那桐的貪腐「聞名京師」。同為滿人高官的載濤在日後的回憶錄中說:「那桐平日貪得無厭,只認得錢!」住豪府,玩洋物,幾乎每天都在赴宴、宴請、聽曲、看戲、招妓中度過。他堅持寫了36年、90多萬字的日記中,全是紙醉金迷、歌舞昇平的奢靡,絲毫看不到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下的憂思。難怪愛新覺羅氏啟功先生感嘆道:「有這樣的貪官,清王朝怎麼能不完!」
那桐與家人合影
或許有人要說:人是人,字是字,不能因人廢字,也不能因人廢史。殊不知,書以人傳是中國的文化傳統。歐陽修說,「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蘇軾進一步闡述:「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沈作喆也認為「佞人書跡,入眼便有睢盱側媚之態,惟恐其汙人,不可近。」書法是人品的外在體現,人品是書法的內涵延伸。書法史論者都認為,書法和人品是血肉相連、不可分割的整體。書法要想立得住,人格首先要過硬。如果人品有問題,書法再好也不會為世人所重。中國史上,字因人廢的事例很多,比如蔡京、秦檜、嚴嵩都是書法大家,皆因奸佞貪腐,他們的書法均被世人所唾棄。他們的書法作品傳諸後世的很少,也正是這個原因——「薄其人,遂惡其書。」後人避之唯恐不及,沒人願意收藏他們的書法。
蔡京書法
中國書法史,有「宋四家」之說。「蘇黃米蔡」原本指的是蘇東坡、黃庭堅、米芾和蔡京。這個順序是按年齡排列的,並不意味著蔡京的書法在四家中叨陪末座。連一生狂傲的米芾本人都承認,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元陶宗儀《書史會要》曾引當時評論者的話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於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古今,鮮有儔匹。」宋徽宗本人就是宗師級的書畫家,他卻常命蔡京在自己的畫作上題款,可見蔡京書法被推崇的程度。然而,就因為他是個奸臣,其書也被後人所厭棄,「宋四家」中的「蔡」也被換成了蔡襄。元代書家鄭杓在《衍極》中說,遇到蔡京書法都要「掩鼻而過」!
秦檜書法《偈語》
秦檜是狀元出身,博學多才。其書法造詣,也領一時風騷。出於公務之需,他還在趙佶「廋金體」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一種工整易學、適於公文的獨特字體,這就是「宋體」的起源。這種至今仍在沿用的字體,本來應該被稱作「秦體」,但大奸如他,是沒有資格享受這種榮光的。「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清代乾隆時期的狀元秦大士的這副名聯,表達了無數秦家後人的心聲。為了與秦檜「劃清界限」,很多秦氏後裔不惜改姓!
那桐
我知道,那桐曾任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的校長,「清華園」也正是題寫於清華創校的1911年,這些都是無法否認的史實。但這不等於清華大學就應該把他供起來,甚至掛到額頭上。貓拉了屎都要扒土掩蓋,因為它知道臭不好聞。遮羞掩醜,也是明是非、知榮辱的表現。清華人之於那桐,即使不以他為恥,至少不應以他為榮。如果汙點無法抹去,總該把它遮掩起來。
校門是大學的門面。門上的內容,是一種宣示,反映出該校的價值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個校訓被嵌入校徽,充分說明清華大學是重德厚品的。但當「厚德載物」與那桐擺在一起,是不是有些諷刺呢?
1966年8月24日,「清華園」牌樓曾被紅衛兵當作「四舊」推倒並砸毀。20年後,在師生及校友的要求及捐助下,清華大學在原址重建了這個「二校門」。由於當時沒有準確的原設計圖紙,所以只能根據歷史照片重新設計建造。如果那是原物,尚有文物價值。既然已經推倒,何必還要重建?
紅衛兵砸毀清華園牌樓
校門是學校的門面,門面應體現價值觀。竊以為,出於對歷史的尊重,清華的校史館裡可以為那桐留一席之地,但他的名字及手跡絕不應該留在校門上。如果清華大學真正以德為先,那就應該廢棄這個贗品牌樓,讓那桐隨它一起進入歷史的垃圾堆!
關注百墨藝術,分享書畫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