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南海絲綢之路開通之時,中國絲綢、瓷器等商品便遠渡歐洲、朝鮮、日本等國,琳琅滿目,不拘一格。
陶瓷器物之淡雅脫俗,陶陶自得;渾厚銅物之洗盡鉛華,古樸典雅。自那時起,中國文物古董便名揚海外,各樣精美絕倫、巧奪天工之物,四海之內爭相珍藏,皆為無價之寶。中國寶貝在世界一價難求,頭腦精明的生意人便從中發現了商機,中國商人盧煥文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位二十世紀初在國際上聞名遐邇的文物販子,憑藉著倒賣中國的文物古董大肆斂財,我國眾多珍貴的古董因此流落四海,天各一方。對於這個在中國人人喊打的「賣國賊」,歐美人卻稱其為「古董教父」。
貧苦出身,幼年失怙
1880年,盧煥文在浙江湖州出生。他的父親是個賭鬼,整日裡不務正業,流連於煙館或賭坊之間,嗜賭成性,好吃懶做。平日裡一家的生計只靠著母親在某家高門府第幫傭賺點生活費。父親從不著家,母親整日忙著幹活,盧煥文的童年過得異常艱辛,風餐露宿。
十歲那年,父親常年賭博欠下的大筆賭債被步步緊逼,生活的重擔終於壓垮了這位母親,於是心灰意冷,投河自盡。不久之後,父親也撒手人寰,只留下盧煥文獨活世間。
盧煥文尚還年幼,常年無人照料,甚至不足溫飽,身子比同齡的小朋友看起來還小了幾歲。堂叔心善,便把盧煥文帶回家中撫養,這才終於有了個避風的港灣。
盧煥文的母親先頭幾年曾在南潯張家謀生,乃是張家二少爺的奶媽。基此緣由,年僅十五的盧煥文便在堂叔的託靠下去了南潯,進了張家做起了小工。
南潯是浙江當地有名的膏腴之地,民熙物阜,經濟發達,多商賈貴胄。盧煥文前去投靠的張家便是當地一家赫赫有名的大戶人家,張家的主人張定甫是浙江富甲一方的大人物。
盧煥文在張家謀了一份差事,總算是有了個安身立命之地。剛開始的時候他只是個最低等的雜役。雖苦,盧煥文卻從不抱怨。往前的經歷已經夠悲慘了,還有什麼會比這更慘的呢?
投靠張家,深得信任
進入張家以後,盧煥文開始了他嶄新的人生旅程。為了告別以前窮困潦倒的自己,盧煥文更名為「盧芹齋」。盧芹齋在張家雖不是最聰明的那個,卻比任何人都幹得認真和賣力。做事情當機立斷,手腳也麻利,照顧主人的時候也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念在過去盧芹齋母親的情分上,張定甫便決定讓盧煥文服侍張家二少爺——張靜江。大家都知道張家二少爺張靜江是個跛足,右眼有疾幾近失明,脾氣並不太好與人相與。
盧煥文作為張靜江的跟班,這個伺候張二少的活實在算是個不太容易的差事。這個別人眼中的苦差,盧煥文硬是把他啃下來了,不但在張靜江身邊事無巨細,八面玲瓏,甚至成了張靜江的心腹親信,出門在外時刻伴其左右,深得張靜江信任與託付。
1902年,年僅二十五歲時的張靜江前往中國駐法使館參加商務會談時,盧煥文是其身邊唯一的貼身家僕。此等舉動,足見二人關係之深重。
埋頭苦幹,苦盡甘來
同年,張靜江攜同盧芹齋前往巴黎。張靜江本出身商賈之家,家中瓷器、字畫等珍貴文物不計其數,對於此等器物的研究本就頗有心得,便在法國巴黎開設了一家名為「運通」的公司,以售賣中國茶葉絲綢、陶瓷書畫等物。
盧芹齋一心向學,便在店裡當起了學徒,勤學苦練,風夜匪懈,不久後對於文物等器之欣賞亦小有所成。張靜江身子本就不太康健,店中的生意大多交於盧芹齋管理經營。
盧芹齋白日裡是店裡的學徒,鑑賞字畫古瓷;夜裡便苦練法語,在這背井離鄉陌生的環境裡,只有和當地人有了共同的語言,他才能儘快在這裡站穩腳跟。
朝乾夕惕,時來運轉。盧芹齋學會了法語,也掌握了不少關於文物古董的知識,成了店裡舉足輕重的決策者。夜以繼夜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老天爺很快便賞了他一個機會。
自立門戶,大肆斂財
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正在經歷變革,張靜江心懷祖國,決定回去支持孫中山的民主事業。盧芹齋君子愛財,兩人南轅北轍,最終分道揚鑣。
隨後盧芹齋利用自己先前的人脈自立門戶,重新開了一家古董店,起名「來遠」,搖身一變成了一位古董商人。與此同時還找到了另一位合作夥伴——吳啟周,二人成立了 「盧吳」公司,販賣了中國大量的珍貴絕版的古董文物。
其中頗具盛名的昭陵浮雕「二駿」被其販出國外,北宋時期筆精墨妙的《睢陽五老圖》等藏品不計其數。盧芹齋在國外風光兩無,趁著國難之際大發橫財,這也是後來被中國人痛罵「賣國賊」的原因之一。
愛慕嶽母,不倫之戀
事業有所成就,盧芹齋的愛情卻頗為荒唐。在巴黎落戶不久,盧芹齋便和一位比其年長四歲的法國女人歐爾加戀愛了。歐爾加彼時已與丈夫成婚,膝下有個女兒名為瑪麗·羅絲。
兩人的婚外戀情一直藕斷絲連,為了延續這段離經叛道的戀情,歐爾加作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讓年僅十五歲的女兒與三十歲的盧芹齋成婚,以方便自己和盧芹齋的地下戀情。盧芹齋一邊娶了瑪麗羅絲為妻,一邊與自己的嶽母相戀多年,實在為人不齒。
晚年時期,盧芹齋曾寫了一本關於他古董生涯的傳記:「我和其他熱愛藝術的人都是一樣的,藝術品沒有國界,中國的文物走向全世界,世人更能深入了解並愛上中國的文化。」
歐美收藏家由於盧芹齋的啟發,對中國的古董研究頗為深遠。中國人喊他賣國賊,歐美人卻稱其為「古董教父」。盧芹齋承認自己的行為致使我國的珍貴寶物流失海外,卻也慶幸其免於戰火塗炭,不得不說真是禍福相依,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