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盜販的地下江湖:團夥組成黑色產業鏈,文物倒手成倍升值

2020-12-24 西安發布

形若蹲獸,背部為蓋,蓋的前端飾有饕餮紋……通過造型精美、紋飾繁縟的「獸形觥」,人們仿佛看到古人3000年前觥籌交錯的宴飲情景。然而,「獸形觥」曾險些淪為文物販子的「玩物」。

▲ 山西警方追繳回來的獸形觥 山西省公安廳供圖作為文物大省,山西省文物盜販案件曾一度多發,公安機關持續加大打擊力度。2018年以來至今年8月,全國公安機關共追繳文物逾4萬件,其中絕大部分為山西警方追繳。記者歷時三年,深入山西多個打擊文物犯罪辦案中心和部分看守所,獨家採訪一線民警、盜墓分子和文物販子,獲知大量文物盜販內幕,揭秘文物盜販「地下江湖」。從偵破的文物犯罪案件和追繳過程中暴露的文物盜販鏈條裡,記者發現,文物盜販呈現產業化模式,被盜文物銷贓、出境、洗白快。多位受訪幹警和業內人士建議,要在遏制市場需求、販賣環節下功夫,健全完善與打擊文物犯罪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文 | 孫亮全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首發於2020年12月12日,刊於《瞭望》2020年第50期,原標題為《文物盜販的地下江湖》。1「摸金校尉」背後的黑色產業鏈「摸金校尉」,是人們對盜墓分子的最新稱呼。記者採訪發現,當代「摸金校尉」盜掘文物團夥中,又細分為盜墓者和販賣者——「支鍋」(即「老闆」)及其團隊、地方文物販子、壟斷精品文物販賣的「把頭」、替境外古董店老闆網羅精品的「馬仔」等諸多角色,組成一條文物盜販黑色產業鏈。盜販過程中,一伙人從文物出土到銷贓「各司其職」。山西省公安廳打擊文物犯罪臨汾中心負責人和運城中心多位民警介紹,盜墓一般由「支鍋」組織團夥完成,團夥成員包括探墓、吊土、清坑等人,分工協作。一名被抓獲的盜墓分子給記者講了「門道」:「支鍋」提供經費和工具,並不直接到現場;清坑者清出文物後,裝進蛇皮袋子全部交給「支鍋」;「支鍋」根據貨物價值高低,一次性給盜墓團夥發放買斷費用或勞務費用,其中盜墓團夥的頭子拿一半,剩下的團夥成員一起分;幹吊土的是純苦力,連看一眼出土文物的機會都沒有,出一坑貨能分到幾千元辛苦錢。在去年山西省臨汾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盜墓案件中,盜墓團夥「支鍋」張某建供述,有次盜墓挖出包括5個青銅鼎在內的約20件青銅器。張某建拿到貨之後,以550萬元的打包價格賣給文物販子和某。「給『保護傘』分了30萬元,各自手下分了20萬元,剩下的錢我和另外三個人對半分,我分到了62萬元。」張某建說。轉手過程中,文物成倍升值。以國家一級文物、山西青銅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義尊和義方彝為例,這兩件文物在山西洪洞被盜出土後沒幾天,就被臨汾市的「大佬」級文物販子「把頭」買到手,「把頭」聯繫到替境外古董店老闆網羅精品的「馬仔」,以兩件5000萬元的價格賣掉。「馬仔」一拆為二,將義尊運到香港,交給古董店老闆;義方彝則被其私藏下來,高價賣給西安一個房地產商人。

▲ 義方彝在基本壟斷當地精品文物販賣的「把頭」、山西某地文玩商會會長喬某某開的文玩店中,警方查扣了上千件青銅器。「喬某某起初挖墓,後來收手轉而進行利潤更大的販賣。開店後,他改買別人挖出的貨,『吃不下』就聯繫『馬仔』,成交一件能掙成交價4%到5%的佣金。」一位辦案民警說。山西省公安廳打擊文物犯罪運城中心辦案民警介紹,聞喜縣酒務頭墓區出土的幾十件文物,第一手以430萬元的價格「打包」被賣到洪洞,第二手被賣到介休,其中3件主要文物在第三手以780萬元的價格,被賣到陝西府谷一個煤老闆手中。「前後一個月時間,倒了三手,價格翻了數倍」。2015年,文物販子劉繼園和另一人以580萬元從上家手中購買「山西代縣阿育王塔被盜案」中的一批文物,轉手以230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下家阮某某。倒賣過程中,古玩市場成了文物「銷贓地」。記者了解到,一些較大的文物販子多在國內著名古玩市場設有店鋪,甚至一度將盜挖的青銅器等文物公開擺放,並在古玩店完成「看貨」、交易。僱用「馬仔」的也多是在香港荷里活道、摩羅街開古董店的老闆。「交易時有中間人牽線,約到古玩店裡『看貨』。看好後商量價格,合適就買,不合適就各走各的。」一名文物販子說。一位古玩店老闆說,前幾年隨著文物熱和青銅器價格飛漲,以前賣字畫、搞錢幣、賣工藝品甚至賣紅木家具的人,都轉行販賣起青銅器。今年10月落網的公安部A級通緝犯劉繼園,曾長期在南京經營一家從事工藝品、陶瓷、字畫銷售的「古工藝品店」,暗地裡卻倒賣國家珍貴文物。2015到2018年,劉繼園曾多次從盜墓者手中違法收購舍利、編鐘、銅虎、金棺銀棺、銅鏡等國家珍貴文物進行倒賣。

2被盜文物追繳存難點記者採訪發現,當前被盜文物「回家之路」並不輕鬆,追繳工作存在難點。據警方掌握的信息和一些文物販子的供述,盜挖團夥常常跨區域流竄作案,文物出土後被迅速賣入市場,在各地文物販子與買家手裡無序流轉,甚至流向境外或者流入「藏家」手裡。一方面,內地渠道流轉迅速,一些文物長時間「隱身」。比如,流落在外多年的國家一級文物獸形觥是商代的盛酒器。因古墓被盜,獸形觥在被追繳回之前,相關部門甚至不清楚有這樣一件文物,更別提文物的具體位置。最終通過一份鎖在保險柜裡的委託書的線索,才把經常往來於香港和內地的文物販子葛某抓獲,追回文物。再如,西周青銅重器義方彝和義尊在山西洪洞同一墓坑被盜。隨後文物被盜墓分子迅速倒賣,四處流落,經文物販子轉手多個省市,流落境外。追繳小組經過長時間境內境外縝密偵查,才查清文物流失的路線和最終目的地,查明盜販鏈條上的相關人員。辦案人員運用法律手段,最終將兩件稀世之寶成功追回。

▲ 義尊(圖片來自網絡)另一方面,外流渠道「暢通」,出境快、易洗白。警方介紹,文物販子在內地交易被盜文物基本採用現金,香港古董商在北京、廣州、西安等地有帳戶。「馬仔」看好貨後,兩三天內湊足錢款交易。拿到文物封箱後,一般通過物流將其運到廣州。對於幾千萬元的「大貨」,通常「馬仔」自己押運,到廣州當晚即偷渡到香港。「不到一周時間就到香港,文物出境之快,常常令警方措手不及。」辦案民警說。一些文物販子說,被盜文物離開境內後,將被迅速「洗白」。他們拿著「貨」到拍賣行辦理相關手續。文物被評估、報價後,由拍賣行登記造冊,收錄入「圖錄」(拍賣商品指南)。不管拍賣成功與否,被盜文物都有了公開身份。這一「戶口」讓文物入境變得簡單——拿著「圖錄」和古董店偽造的發票,正常報關,進入境內,就成了合法文物。警方還發現,販賣者通常單線聯繫,許多盜墓者甚至不清楚自己挖出什麼文物,更別提賣給誰、賣到哪裡。這讓警方即便抓獲盜墓者,也時常難以找到文物;有時查獲文物後,也查不清其流通線路。此外,由於不少販賣被盜文物的行為地不在本地,公安機關在打擊中時常力有不逮,在文物追繳和全鏈條打擊上受限。3健全完善打擊防範文物犯罪長效機制調研中,有基層幹警反映,2011年涉及文物犯罪判罰最高量刑取消死刑後,盜販文物犯罪數量呈現上升趨勢。雖然警方一直嚴厲打擊,但在暴利驅使下,一些文物犯罪分子不斷利用法律和政策的漏洞逃避打擊。部分受訪專家和民警認為,為文物盜販降溫,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珍貴文物,必須克服打擊文物盜販犯罪「不適症」,在遏制市場需求、販賣環節下功夫,健全完善與打擊文物犯罪相適應的體制機制。第一,「非保區」成盜墓賊「護身符」,亟待將盜墓犯罪變「行為罪」,法律審判以「結果論」。按照現行法律,在打擊和審判中,盜掘古墓葬犯罪行為發生在「國保區」和「非保區」的結果有不小差別:國家級文物保護區以「行為論」,即發生盜墓行為便可打擊處理,且量刑在10年以上;盜墓行為發生在非文物保護區,則以「結果論」,即大肆盜挖中只要沒有挖出東西,或者警方沒有找到東西,便不構成犯罪。「國保區一鏟子10年,非保區抓住得放。」有受訪基層幹警說,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盜墓者在非保區多次作案。其實「非保區」盜挖對象不乏王族墓葬,盜墓造成的破壞並不因「非保區」而降低。往往在被盜挖之後,埋藏在地下的古墓葬才被文物部門發現。有關部門會申報保護區,對於此前被盜的文物而言為時已晚。基層受訪人士說,打擊盜掘古墓葬犯罪,可考慮根據實際破壞後果量刑,即不管在哪裡挖,只要以獲利為目的、有盜挖行為就該受到法律嚴懲,挖出東西則重判,這樣才能給盜墓者們以震懾。

第二,文物盜販鏈條中獲利最多者,受到的打擊最弱,亟待消除「販賣需求」催生的「野蠻盜挖」。在文物盜販黑色產業鏈中,「一線」盜挖人員獲刑最重,但獲利最少;文物販賣環節則屬暴利,每倒一手,價格幾乎翻番。如果不針對倒販環節採取措施,在旺盛的需求刺激下,「一線」盜挖人員可能就會如同韭菜,割掉一茬又會冒出新一茬。辦案民警反映,精準打擊文物販子並不簡單。2018年以來山西警方抓獲的2000多名「文物犯」中,參與倒販環節的文物販子約佔四分之一。「有的此前也被抓過,但多因法律和證據問題,很少有被判刑的。」受訪專家建議,針對當前文物犯罪職業化、專業化、智能化趨勢愈加明顯的特點,公安機關和文物部門應密切協調配合,在嚴厲打擊盜墓者的同時,關注重點地區「馬仔」和文物販子等重點人員動向。同時,建立高效精準的情報信息系統和共享機制,健全完善打擊防範文物犯罪聯合長效機制,提升文物安全等級和標準。第三,有的基層政府對設立文物保護區「不上心」,亟待調動基層文物保護積極性。部分基層人士反映,成為保護區之後,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保護,但又有不能建設開發等相關規定,與當地實際發展需求相悖。同時,當前基層普遍存在文物執法隊伍人手不足、專業性不強、經費少的問題。一位基層受訪幹部直言,出人出錢出力不算,還有可能出事。受訪專家表示,應堅持政府主導、多元投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積極性,形成社會各方齊心合力狠抓基層文物保護的態勢。第四,追繳文物需合理利用,亟待成立「國」字頭青銅博物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公安部會同國家文物局連續三年部署開展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多位受訪文物研究員和辦案民警建議,合理利用追繳文物,籌建中國青銅博物館,舉辦打擊防範文物犯罪成果展。要對國之重器進行更好保護的同時,讓更多的後世子孫近距離與「先人」對話,汲取文化營養,同時給有意參與文物盜販但尚未行動的人以警示。原標題:《盜墓產業鏈,真黑!》

來源:微信公眾號「瞭望」

相關焦點

  • 團夥白天開飯店 晚上挖洞盜文物
    原標題:犯罪團夥白天開飯店晚上挖洞盜文物,盜竊三座古塔地宮獲數十件珍貴文物古城,老街,小吃店,很多人都喜歡這種尋常巷陌的煙火氣。然而,在這看似靜好的小城歲月裡,卻有一伙人在地下掀起了波瀾。
  • 3枚銅錢破獲倒賣文物大案
    2020年5月16日,專案組連夜部署對犯罪團夥的抓捕行動。蔣伯韜攝/光明圖片查獲的玉器王志銳攝/光明圖片查獲的玉斧 王志銳攝/光明圖片2020年3月29日,蘭新高鐵吐哈站。下午4時左右,一個皮膚白皙、大眼睛的小夥背著一個黑色雙肩包,一手拉著一個咖啡色拉杆行李箱,一手拎著一個黃色紙箱走進了候車廳大門。
  • 紅外夜視儀、微型探頭,當盜墓用上黑科技如何打擊文物犯罪?
    現場勘查發現,古墓的新鮮泥土上覆蓋著一些樹枝,樹枝下面藏有一個直徑1米的洞穴,深達10米,盜洞直穿墓室,對墓室結構及墓室內陪葬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 在警方的深挖之下,一個以巢湖居民王某某為首,長期流竄於安徽、江西兩省的盜墓團夥浮出水面。2020年8月,該案6名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經查,除盜掘巢湖放王崗古墓外,該團夥還先後在安徽、江西等地盜掘古墓8座。
  • 嚴打文物犯罪的「山西路徑」
    2018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向文物犯罪發起了凌厲攻勢,形成了壓倒性的打擊態勢,累計破獲文物犯罪案件138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176人,打掉文物犯罪團夥227個,追繳涉案文物42657件。收繳涉案文物涵蓋夏至明清的各個歷史時期。自2018年5月以來,全省盜掘古墓葬犯罪實現了「零發案」。
  • 「摸金校尉」盯上戰國古墓,70餘件珍貴文物流向黑市
    2015年底,不甘心上一次的失敗,該團夥改由張某出資,索某、趙某陽、夏某傑、張某超、孫某等人備好作案工具,在第一次盜掘的基礎上先後兩次又對武王墩古墓葬進行盜掘,其間因「技術大佬」夏某震的加入,該團夥最終從墓葬中盜得青銅編鐘、青銅老虎、方形銅構件等大量珍貴文物,經文物部門鑑定,多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
  • 犯罪團夥白天開飯店晚上挖洞盜文物,盜竊三座古塔地宮獲數十件珍貴...
    盜竊三座古塔地宮獲數十件珍貴文物黃河兩大支流——汾河、渭河流域水深土厚,孕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明,也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但長期以來,這一帶活躍著為數不少的盜墓分子,他們一次次把手伸向古墓、壁畫、佛像,甚至發展成家族化、產業化的盜墓團夥。衛永剛就是其中一員。
  • 918大案紀實:火速追擊,震驚全國的文物偷盜大案!
    除了這些犯罪嫌疑人在現場還遺忘了一些物證:有一把玻璃刀,8個黑色夾子,還有8塊紅色絨布。警方判斷,玻璃刀是用來劃展櫃玻璃的,展廳內共有八個紅外線報警器,但在9月18日案發當晚盜賊潛入展廳後八個報警器均沒有發出報警信號,其原因是案犯用絨布和夾子將八個報警器一一包住,使報名器失靈後再實施盜竊。從這一作案手段來說,案犯不僅對博物館的內部情況了如指掌,而且對紅外線報警器有所研究。
  • 以紅色文物為切口,革命歷史文物主題節目《閃光的記憶》啟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2月4日上午,革命歷史文物主題節目《閃光的記憶》啟動儀式在湖南第一師範(舊址)大禮堂舉行。《閃光的記憶》啟動儀式在《聲入人心》成員王凱、簡弘亦、代瑋、金天澤振奮人心的歌曲演唱《追尋》中拉開帷幕。
  • 珍貴文物被盜 安徽五河警方抓獲最後一名嫌疑人
    中國警察網訊 2012年5月10日夜,安徽省五河縣小溪鎮化明村嚴小姐墓(此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墓主為朱元璋原配未婚妻子)的一尊國家二級珍貴文物明代石虎被盜。五河警方先後抓獲8名犯罪嫌疑人,追回多件被盜文物。日前,警方抓獲此案最後一名犯罪嫌疑人。
  • 宏恩觀等中軸線文物今年騰退
    繼去年順利完成社稷壇、太廟、天壇等中軸線重點文物騰退工作後,今年,東城區將繼續大力推進中軸線文物騰退,基本完成宏恩觀、正陽橋疏渠記方碑兩處文物騰退,啟動實施西竺庵、朝陽閣等4處區產文物騰退項目,推動皇史宬、京師大學堂等3處央產文物騰退。
  • 中國文物系統館藏文物基本摸清「家底」
    ,共採集文物數據1660275條,基本摸清了全國文物系統館藏珍品的「家底」。單霽翔16日在「文物調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總結大會上講話。他說,這個項目採集的每條文物數據均包括名稱、時代、類別、級別、質地、尺寸、質量、來源、入藏時間、完殘狀況、特徵描述、保存條件、保護優先等級等不少於28項指標及必要的影像信息。
  • 文物保護看基層 | 走進重慶,看文物保護的新探索
    25908處不可移動文物,1482489件可移動文物,為把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長期以來,重慶文博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砥礪奮進,努力探索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它作為四川制置司衙署治所,是南宋時期川渝地區抗蒙戰爭的指揮中心,和當時的釣魚城、白帝城、成都雲頂山城等共同組成了山城防禦體系。「遺址公園建成後,將成為兼具科研、教育、遊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
  • 史上「最牛」盜墓賊,盜走2000件文物價值超5億,被稱「祖師爺」
    他在三十多年時間裡只幹盜墓,據統計共盜走了2063件非常珍貴的文物,當時專家估計大約價值5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盜墓犯。在當年的盜墓圈子裡,姚玉忠被奉為「盜墓祖師爺」,盜墓賊們也叫他關外第一高手。姚玉忠出生在內蒙古的寧城,基本沒有怎麼讀過書,只有一個小學的文化水平。
  • 皇都戲院舊事與港島文物物業保育一二事
    彼時消息稱,新世界購入的戲院及商鋪部分為陸海通家族以HONG KONG ENTERPRISES LTD在1958年以約150萬港元一籃子購入發展,是次易手帳面賺約7.355億港元,持有約61年升值約490倍。
  • 乾隆年間文物被盜,桂林警方輾轉多地尋寶……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激動地握住民警的手,感謝民警輾轉多地追回被盜文物古鐘。事情還得從2019年前說起,疊彩警方當時接到大河鄉村民報案:6月25日至6月29日期間,其村內七娘廟的古鐘被盜,鐘體上刻有「乾隆」等字樣,高約82CM,寬約48CM。文物是人類文明的積澱和智慧的結晶,是有形的歷史文化載體。
  • 全程見證大師修復國家一級文物:我在瞻園修文物
    正忙著修復國家一級文物——吳煦檔案   他們最近在忙啥?  和博物館站陳的器物類文物不同,「吳煦檔案」相對鮮為人知。它之所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在於其重要的史料價值。  吳煦是清朝二品大員。
  • 大庾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祐寺塔
    大餘(庾)縣現有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老城東郊獅嶺之下,章江河畔,水口寺路原南安板鴨廠內的嘉祐寺塔便是其中之一。
  • 25年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句號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
    專家表示,這批文物的回歸,為中國政府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具有重要標誌性意義,是中英兩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下稱「1970年公約」)框架下,合作打擊文物走私、促進文物追索返還的成功範例,既彰顯了中國政府打擊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堅定意志,也是多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參與文物追索返還領域國際規則改革完善
  • 「摸金校尉」倒賣文物青花瓷大罐 器形大過故宮博物院館藏
    光一件「青花大罐」就開口叫價5000萬元……最近,遼寧省阜新市一起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審查起訴並由檢察機關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的跨省盜掘古文化遺址和倒賣珍貴文物案公開宣判,法院全部採納檢察機關公訴意見,認定姚某等5人犯盜掘古文化遺址罪、於某等2人犯倒賣文物罪,分別判處相應刑罰。
  • 12人團夥自導自演「文物拍賣會」 全國200多名藏友被騙 警方協助...
    12名團夥成員悉數落網被騙的遠遠不止朱女士一人。2016年2月以後,江岸警方陸續接到全國各地受害人報案,稱被楚漢文谷公司騙了錢。辦案民警介紹,僅直接到公安機關報案的就有238人,涉案金額共達686萬餘元。同年4月,江岸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正式立案,組織專班展開調查。